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揾食艱難 (2)

膠花厰的女工

1960年代的車衣女工

1950年代的人力車伕 

兩個拉人力車的男孩.  難怪歌仔都有得唱 "come on, come on, rickshaw boy"

1927年尖沙咀天星碼頭前的人力車 

1910年的人力車是香港市區的主要交通工具.  圖為當時最繁華的皇后大道中

19世紀初尖沙咀廣東道水警總部對面的店舖主要是修理汽車及摩托車的車房, 這些車房大多位處唐樓的地下, 客戶主要是歐籍人士.  現在已搖身變為價錢昂貴的名店 

70年代灣仔的一間舊式醬園

1970年代的海味店 

1970年代中環寫字樓的白領來去匆匆.  這裡是干諾道中天橋     

1960年代賣熟花生的的流動小販 

60年代黃大仙的流動菜販

1960年代一位來港採購服飾的美國買家 

1970年代的米鋪

1960年代一間大型的電筒工廠,  注意不少的工人都較年長, 表明當時的勞工市場相當緊張 

1960年代一名紡織工人在工作 

1960年代, 揹著孩子在田間工作的菜農

1960年代 一只大肥猪在粉嶺工商處的物資站外徘徊

50年代賣柴的挑夫

1950年代街頭理髮店

1950年代菜農肩挑疏菜往市集賣

1950年代的雞販 

1950年代走遍大街小巷賣汽球的小販       

1930年代九龍獅子山下民生一景.   可見簡陋的布廠 

19世紀末於上環海旁的苦力

郵差在尖沙咀郵筒收集郵件 

菜農在澆菜.  估計這裡是大坑山上

勤奮的報販

尖沙咀碼頭的人力車夫 

人力車夫在軍器廠街與謝菲道交界處等客

送貨的貨車在人頭湧湧的春園街匍匐前進

苦力正在將沙以筐挑往運沙木船

上世紀初的轎夫

不要以為只有小巴才會踩油搶客, 為了揾食, 人力車夫亦然, 問題是他們要跑得快, 得靠體力

肩擔重擔的苦力

1962年的補鞋匠在埋首工作

1941年的香港救世軍施食廠.  照片右方可見當時很普及的用以運貨的三輪單車

1941年的赤腳人力車夫在等客人

1970年代甚為普遍的現象 通街小販祭壇後可見賣蔗小販

1970年代面包店門前的報販

1970年代正在打瞌睡的報販.  受到免費報紙和便利店的夾擊, 報紙檔現在已是買少見少了

1960年代的香港新界菜農 2

1960年代的香港新界菜農 1

1960年代香港的咸淡水魚塘, 現在新界剩下來仍未發展成為房地產的魚塘已然不多了

1941年的人力車夫在奮力跑上斜路

1960年代人力車夫路經德輔道中的新世界戲院

1950年代的德輔道中, 除了來去匆匆的行人外, 馬路邊那位女士以紙牌在求職做家傭

1950年代的彌敦道向南望, 那時候人力車是很普及的交通工具

1950年代天星碼頭趕往上班的人羣

1950年代的挑夫可見到香港大戲院的街招香港大戲院位於灣仔皇后大道東, 後來和毗連的四幢樓宇重建為香港大舞台香港大戲院/香港大舞台早於1970年代拆卸, 現址為合和中心

1950年代排在娛樂戲院門口等客的人力車夫

1960年代為口奔馳的白領

1960年代在路邊等客的人力車夫

1960年代人力車夫在尖沙咀碼頭排隊等客人

1950 年代的人力車夫

1940年代的補鞋匠成行成市

1940 年代的挑夫與人力車夫

1930年代行走在德輔道中的送貨夥計

1930年代尖沙咀巴士總站牆外的人力車

1920年代工人在上環碼頭卸貨 2

1920年代工人在上環碼頭卸貨 1

1920年代黃埔船塢的修船工人(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香港旅游十个必逛之处
香港旅游心得:香港十个必逛之处
去香港买二手奢侈品,当然去这些地方!价低、质优、种类多……
購物天堂 香港不能不去的9個淘寶地
一组老照片:90年代香港,九龙尖沙咀地区夜店近百位女服务员
芜湖学习英语有什么用处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