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粵語片明星配角篇

      梁醒波

 梁醒波(1908-1981年), 原名梁廣才, 廣東南海人, 人稱“波叔”, 粵劇文武生, 後改丑生. 梁醒波出生於新加坡,  爲梨園世家, 父親梁悅是粵劇名伶, 藝名聲架悅.  梁醒波醉心粵劇, 曾偷偷的離家出走跟隨 "大膽根" 學戲, (他後來憶述說處女演出時怕得要死, 本來打算翌日離去, 只是第二天睡過了頭錯過了車期, 才硬著頭皮留下來, 怎知第二晚的演出甚為順利, 增強了他的信心, 使他決定以演戲為終生職業.  如此說來我們真的要慶幸波叔錯過了那班車, 否則何來名震粵劇界的丑生王?)

波叔十八歲時首次登台, 此後他在星馬各地演出, 並在吉隆坡普長春粵劇團落班, 担任正印小武一職, 此後聲譽日上, 成為南洋四大天王之一 ( 其餘3人是羅劍非, 劉劍非和文少秋).  幾年後, 馬師曾率團赴怡保上演, 認識了梁醒波.  1940年馬師曾在香港的太平劇團缺人 (他本來想找黄鶴聲當副車, 奈何黃巳被安排走埠), 特邀梁醒波來港担任劇團小武之位, 梁醒波認爲是個大好機會, 便和太太與女兒來到香港, 從此留港發展.  香港淪陷期間, 梁醒波逃往肇興, 與花旦羅麗娟合組劇團, 在梧,柳州演出.

抗戰勝利後, 波叔身體日漸發胖, 惟有改演丑生, 先在 [新世界劇團] 任丑生 (文武生新馬仔), 後在「仙鳳鳴」、「雛鳳鳴」、「大龍鳳」等著名粵劇團演出, 大受歡迎, 成為香港粵劇界、電影界鼎鼎大名的「丑生王」.

梁醒波天生有逗樂的本領, 插科打諢的功夫已臻化境. 他的首本名劇有與任劍輝、白雪仙等在   "仙鳳鳴劇團" 演出的《牡丹亭》、《紫釵記》、《蝶影紅梨記》、《再世紅梅記》等.  他的聲線特點在粗闊而略帶 "沙聲", 不過相當雄壯, 字字清楚, 做丑生時則口齒伶俐, 抵死恢諧.  他自39歲起共拍了300多部電影, 當中以”南北和”系列最有特色.

1967年6月香港無線電視台首播, 梁醒波即爲開臺功臣之一.  他在《歡樂今宵》這個包羅歌舞、趣劇,遊戲等長壽綜合電視節目歷任主持十數年. 梁醒波亦曾任香港八和會館主席.  1977年港督麥理浩爵士代表英女王向梁醒波頒受了MBE勳銜, 以表揚其藝術成就. 梁醒波的處世哲學, 恰如他在戲內的角色, 既隨和又練達.  他認為和人相處不必過多計較, 因此他可以和上流社會人仕交往, 也樂意和販夫走卒打交道.  他覺得:“熟悉别人的生活, 和他們交朋友是一件快事, 對塑造角色也大有幫助”. 波叔受廣大觀衆歡迎, 充份引證了這個道理.

1981年,梁醒波因腸癌病逝香港, 享年73歲.  梁醒波的太太名顧文娟, 外号[沙展], 因其以嚴謹的手法來管束波叔.  梁醒波的三名女兒均爲知名藝人, 計有:電視藝員梁葆貞(以扮演處境喜劇《香港八一》的「順嫂」聞名)、粵語片演員文蘭及粵劇演員梁寶珠(與陳寶珠曾經合組「孖寶劇團」)

梁醒波也唱粵語流行曲, 惟當中粵曲小調味道較濃, 其經典金曲有 [光棍姻緣] , 「豔陽紅」 , [呆佬拜壽] ,  [呆佬添丁] ,  [ 鬼馬姻緣] ,  [釣魚郎]和「行快啲啦」等

                                                                                                                                              

                        譚蘭卿

  談過梁醒波, 怎可提他的最佳拍檔譚蘭卿? 梁醒波和譚蘭卿這對肥拍檔, 與鄧寄塵和新馬仔一對廋拍檔, 可謂雙雙雄霸香港5,60年代的喜劇.

譚蘭卿 (1908年 – 1981年) , 原名譚瑞芬, 原籍廣東順德, 於1921年加入粵劇界, 行當爲花旦及女丑生, 戲行中人尊稱她爲「六姑」.  譚蘭卿的丈夫是陳寶琳 (1907年 - 1983年), 她的徒弟有關海山及陳好逑.

譚蘭卿十三歲便開始跟隨胞姊粵劇花旦桂花甜學戲, 並以「桂花鹹」爲藝名四出登台演出.  二十年代末, 她從美國回國, 在廣州大新公司天台遊樂場及隸菱花影劇團演出.  她於十六歲時便升任梨園影全女班的正印花旦, 其後與任劍輝等組織梅花影劇團.

這裏順帶談一下全女班的興衰史: 粵劇全女班興起於民國初年, 全女班的出現是因為那時候社會風氣非常保守, 容許男女同臺做戲, 認為有傷風化.  全女班的全盛時期是上世紀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 當時廣州市有沈大姑, 吳兆榮, 鄭孝之, 謝叔如等四大女班負責人.  他/她們專門招聘13-15歲的女孩子學戲, 組成班底, 又或者聘請主要演員“加頂”, 賣班底給別人, 然後在廣州城內外的幾間公司或下鄉演出.  這幾間公司分別是城裡大新公司 (今中山五路新大新公司舊址) 天台, 西堤大新公司(今南方大廈)天台, 先施公司(今人民戲院附近)天台和西關安華公司(今十八甫)天台, 均為專門提供全女班長期演出的場所.  一般來說在公司演出的女班是陣容較大, 藝術水平較高, 屬第一流的全女班; 此外西關寶華戲院, 城內東樂戲院, 河南戲院和機器工會劇場, 也是全女班較為集中的演出場所.  另外還有一些人數少的全女班, 每班約三四十人, 則多數在東堤澄江茶樓, 永漢路(今北京路)涎香茶樓, 西關天南茶樓等地演出, 被稱為“茶居班”.

當時粵劇行中以省港大班聲譽最高, 四鄉紅船班次之, 公司班常被本行藝人看不起.  可是這些全女班中, 卻湧現出不少著名演員; 如白蓮子, 潘影芬, 潘少雄, 徐杏林, 陳皮梅, 黃侶俠, 張妙蘭, 任劍輝等, 都是出類拔萃的粵劇一代名伶, 而其中“鏡花影”, “金釵鐸”, “群芳艷影” 曾號稱全女班三大名班.

城裡大新公司天台由沈大姑承包.  這裡的舞台劇場能容納千多觀眾, 沈大姑負責演職人員棚面, 公司負責場所, 水電等設施.  收入除稅金外沈大姑佔七成, 大新公司僅佔三成.  城裡大新公司演出的女班不設班牌, 統稱大新公司班, 戲行人稱沈大姑班.  該班聲譽最高的演員要數譚蘭卿, 宋竹卿, 大口何三人.  她們都是沈大姑以重金聘請來“加頂”的台柱.  正印花旦譚蘭卿比較胖, 但嗓音極佳, 唱曲優美, 吐字清晰, 做工也很細緻; 文武生宋竹卿的身材略高而瘦, 擅演文弱書生, 斯文細膩, 人稱“肥蘭瘦竹” ; 丑生大口何男女醜生都能擔任, 表演十分諧趣.  因此這個班甚受廣州觀眾的歡迎

.   

這三人中以譚蘭卿享譽時間最長, 離開女班後曾與馬師曾合作很長時間.  1935年她在香港與馬師曾合組太平劇團, 繼續擔任正印花旦, 主演名劇有《刁蠻公主戆駙馬》、《鍾無豔》等. 抗戰勝利後與廖俠懷,呂玉郎,謝君蘇等組成“大利年”班, 被稱為“花旦王”和“小曲王”.  開戲師爺還特意為她和廖俠懷撰寫一本“俠骨蘭心”, 以二人的名字湊成戲軌, 她的知名度可想而知.  至於她與廖俠懷開山主演的“花王之女”, 則為歷演不衰的名劇, 該班後來由鄧碧雲接任正印花旦, 仍一路接演該劇. 

譚蘭卿曾參與多個名粵劇團; 如女兒香劇團、龍鳳劇團、花錦繡劇團等, 也曾與多位名伶如羅品超、文覺非、麥炳榮等人合作, 主要劇目有《花顛嬌》、《孟麗君》、等.  後期譚蘭卿因身體發胖轉爲女丑, 演出過大龍鳳劇團的《金釵引鳳凰》, 《鳳閣恩仇未了情》等.

譚蘭卿其實是花旦界的大阿姐, 上海妹也曾在她下面當過二幫花旦.  她這位大阿姐也確實給後進的姐妹們起了很重要的示範作用; 當時粵劇流行唱“小曲”, 於是撰曲者把“小曲”混合在粵曲裡唱.  “小曲”的來源很雜, 有英文流行曲, 也有國語時代曲.  這種對粵劇的創新受到一些行內人非議, 但這種耳目一新的感覺確實得到了觀眾的歡迎.  譚蘭卿對於這種潮流十分認同, 還把這種“小曲”唱法發揮到了極致, 以至有老藝人把她稱為“小曲王”.  有一次在澳門演出時, 她甚至連鋼琴也用上 (因為用鋼琴比較容易伴和小曲). 

舊戲班中班規森嚴, 等級分明.  譚蘭卿無論是先前唱花旦還是後來演丑角, 她作為的大阿姐地位一直沒有人去挑戰, 但她也確實有做大阿姐的資本.  譚蘭卿的聲線很圓滑, 聲底甚佳, 唱曲時節奏分寸把握很準.  她的曲唱起來很露字, 氣息又充足, 聲音很清楚.  聽老一輩的戲迷說, 舊時的戲院面積甚大, 但她演戲時, 在傳聲設備簡陋的情況下, 她的聲音可以傳得很遠, 從第一二行位到最後一行位都聽得清楚.  總括來說, 她的唱腔甚是有“肉”, 也有力度, 聲音顯得很“溜滑”, 沒有半點“粗澀”的雜質. 

 譚蘭卿在1935年便開始加入電影界, 以演惡家姑馳名.  她第一出主演的電影爲《野花香》.   她在三十至六十年代期間參演多過二百齣電影, 古裝劇有《梁紅玉血戰黃天蕩》、《百戰榮歸迎彩鳳》等.  除粵劇電影外. 她還參演時裝劇, 較知名的有《扭紋新抱惡家姑》、《王先生》片集、《烏龍王》片集等,

說起波叔和譚蘭卿, 他們中間便發生過這末一件軼事.  1941年新加坡的邵氏遊樂場重金禮聘波叔夥拍譚蘭卿前往演出, 由於衣錦還鄉, 波叔非常興奮.  那時譚蘭卿正在演戲, 還有幾天才能完成, 她對南洋是人生路不熟, 便要求波叔延遲幾天才一同起程.  她說:「橫豎你到了新加坡後也要等到我來了才能開鑼, 何不在香港陪著我一齊起程?」. 波叔人情難郤, 便答應下來.  料幾天後日軍攻打香港, 海路完全斷絕, 波叔便被困在香港,  有次波叔出門購物更被日軍拘捕, 被釋放後慌忙逃入內地, 過著奔波流離的生活.  提起這件往事, 波叔感歎地說:「當時幾乎被肥蘭累死了!」 雖然這樣說, 但他沒有和譚蘭卿結怨, 還時常同台演出.  由於兩人後來越來越胖, 便都改變戲路演丑生, 一個戲班不可能有兩個正印丑生, 於是他們的合作便由大戲的舞臺轉為片場了. 

譚蘭卿於1975年退出藝壇, 其最後演出的電影為1969年的《威風大少惡千金》. 譚蘭卿在1981年3月13日上午準備到理髮店燙頭髮時在家門前突然因高血壓昏倒去世.  3月15日以佛教儀式在北角的香港殯儀館出殯.  其喪禮由香港的八和會館仝人主持, 並由黃炎、麥炳榮、袁耀鴻、林家聲、劉月峰、何鴻略扶靈;骨灰安放在屯門青松觀, 享年73歲.

譚蘭卿於19331115,與馬師曾在香港太平戲院演出粵劇,是為粵劇史上第一次男女同台演出。

                                                                                                                                              

                                                                       伊秋水

     伊秋水(1904年 - 1955年), 原名伊景榮, 籍貫廣東番禺, 香港三、四十年代喜劇演員.  伊秋水擅長以滑稽動作在電影中插科打諢, 用「華南影壇味之素」來形容他最為貼切不過. 他主演的影片數目超逾200部, 其中絕大多數為飾演諧趣惹笑的角色.

伊秋水與那個年代的配角的同之處在於, 他的學歷和出身較諸他/她高得多.  伊秋水畢業於香港皇仁書院, 曾於律師事務所任英文秘書, 1930年代他加入「琳瑯幻景劇團」演「文明戲」(話劇);後來以「伊笑儂」為藝名, 與馬師曾、陳非儂、曾三多、林坤山等著名粵劇演員組成「大羅天」劇團並當粵劇丑生.  他擅唱「龍舟」;其後索性轉型為諧角, 由於他在多部電影中以差利的扮相出現, 因此享有「東方差利」的美譽. 他在電影裏 [扮鬼扮馬] 引人發笑, 自己卻一生坎坷.  伊秋水在喜劇界稱雄廿年, 甚至拍過西片, 死時卻一貧如洗, 甚至差點兒無以為殮. 他去世前兩天, 為了家人生計, 還掙扎在病榻上拍戲.

伊秋水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戲'如其人, 他心地良善, 工作盡責, 待人以誠, 特別是對窮朋友的'仗義疏財',可說是情至義盡.他甚至典當了自己的衣箱(戲服), 只是為了幫人.  他去世時, 老友高魯泉悼文稱他 '重義輕利, 和睦可親'.   

他勞碌工作廿多年, 一點積蓄也沒有. 一方面由於'仗義疏財', 另一方面是家庭的擔子特別重 -  他少時家境富裕, 共有六位母親, 父親死後給他遺下了一個食指浩繁的家族, 加上自己的妻兒, 其生活擔子之重可想而知, 但卻從來沒有半句怨言.  即使是在香港淪陷後, 他無戲可拍, 日子過得非常困難, 他只是自嘲說: “我家裏是老老少少一大堆不動產”.

1953年伊秋水證實患上喉癌, 至1955年5月14日在香港島薄扶林道寓所病逝, 享年51歲.  他所拍的第一部電影是1936年的 [新青年] , 遺作是1955年的 [望夫山上望夫歸].  伊秋水最為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在1952年與何非凡、芳艷芬、周坤玲、黃千歲合作的 [月媚花嬌] 中無厘頭的演出.

伊秋水去世後,香港電影從業員聯合義務拍攝電影《後窗》, 並同場放映「伊秋水出殯特輯」,為其遺屬籌款.

伊秋水以天馬行空, 不著邊際的喜劇表演形式去營造笑料, 過程甚至將劇情和劇本統統不理, 純以個人表演去惹人發笑.  伊秋水可說是“無厘頭”的喜劇表演方式的祖師爺, 他言詞詼諧, 動作鬼馬, 加上本身的五短身材, 極富喜劇感.  伊秋水的另一絕技, 是對喜劇節奏的準確掌握, 他演戲大部分對白都是臨場爆肚, 但永無失手, 特別擅用很多舊式俚語.  伊秋水的代表作有“細佬祥”,“笑星降地球”和“經紀拉與飛天南”等.

伊秋水曾與著名粵劇花旦馬笑英結婚;離異後再娶李惠芳, 育有一子伊柏麟(即已離世的香港喜劇演員伊雷) 及一女李坤儀(曾為歌手).

                                                                                                                                                                                              

                                                               鄧寄塵

         鄧寄塵, (1912年1991年), 廣東南海人.  中學畢業後加入羊城音樂社任撰曲, 後在廣州新生電台及時代電台當播音藝員, 1949年加盟香港麗的呼聲廣播電台,  以一個人角色扮演八把不同的聲音演恢諧廣播劇, 因而獲得「諧劇大王」之美譽.

鄧寄塵可算是香港播音界50/60年代代表人物之一, 他與李我、鐘偉明和胡章釗等人均以單人唱獨腳戲的廣播方式大受聽家歡迎, 而四人各有風格, 難分雌雄, 鄧寄塵也曾為電臺編過很多廣播劇戲本.  說起鄧寄塵的諧趣劇, 得講述一下以下這件趣事: 1955年11月尾, 鄧寄塵在麗的呼聲電台播講諧趣劇《剃死人頭》, 其中某些對白得罪了理髮工人, 結果美髮工會要求鄧公開登報道歉.  雖然鄧寄塵一直堅持該諧趣劇純屬攪笑, 並無惡意針對任何人, 但最終他仍是登報道歉了事, 由此可見鄧寄塵的諧趣劇影響力之廣泛.

1950年鄧寄塵開始拍電影, 主力當然是諧趣喜劇,第一部戲為《蛇王》, 而第一部擔正主角的電影為《烏龍夫妻》.  從1951年到1981年間鄧寄塵總共演出超逾 150部電影, 其中以伙拍新馬師曾的「兩傻」系列最為經典.  其他代表作有《爛賭二當老婆》、《分期付款娶老婆》、《馬票女郎》、《刮龍世界》等. 我對鄧寄塵最深印象的演出是他與新馬仔合作的《因禍得福》, 兩人扮女人混入女子歌舞團, 引發連場笑料. 此片其實是抄瑪麗蓮夢露, 積林蒙, 東尼寇蒂斯主演的荷李活電影 " 熱情如火 ”Some Like It Hot" .

1975鄧寄塵移民加拿大, 之後淡出藝壇, 惟間中亦會返港在電影中作玩票演出.  他的最後遺作是1985年的《開心鬼放暑假》.   1991年7月2號鄧寄塵在美國病逝, 享年79歲.  聞說鄧寄塵家教嚴謹, 其子是腦神經外科專家, 可謂有子成龍.

鄧寄塵是香港粵語流行曲的開山祖師爺之一, 出過甚多唱片, 風格以諧趣為主, 代表作有《呆佬拜壽》, 《噯姑乖》, 《十号風波》, 《詐肚痛》, 《麻雀王香江自刎》,後期的《西班牙女郎》亦甚受歡迎.

鄧寄塵是精於爆肚的喜劇演員, 他與新馬師曾的拍檔可謂水乳交融.  他們的特點是一個扮傻一個扮醒目, 互窒以制做笑料; 二人的代表作有“兩傻”系列和“× ×世界”系列. 另外兩人亦拍了少以一群窮苦大眾同甘共苦, 守望相助的喜劇, 如“搶食世界”和“半張碌架床”等處境喜劇.  片中最大的戲劇衝突, 不是被包租婆剝削, 便是被業主逼遷. 不過憑著小市民齊心合力, 最後總是能度過難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梁醒波
香港电影巜路边千金》(1962年/粤语/林凤、胡枫、梁醒波主演)
【名师名家名人坛】​畫樑軟語 梅谷清音​|李远荣(中国香港)
香港电影《璇宫艳史》(1957年/张瑛、罗艳卿、梁醒波、谭兰卿)
香港电影巜千方百计抢财神》(1962年/张瑛、夏萍、梁醒波主演)
後汉 班叔皮 《览海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