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失分会诊——诗歌鉴赏

语文失分会诊——诗歌鉴赏
                                      ⊙ 河北保定  张松涛
失分归纳
    诗歌鉴赏是一道能力要求较高的题型,解答诗歌鉴赏题需要过三个坎儿:读懂诗歌、审清问题、组织答案。事实上,影响得分的关键因素也都在这三个坎儿上。
    1.主旨把握不准导致失分。在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上,同学们最常犯一个错误就是对诗歌的主旨把握不准,导致“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2.题干审读不准导致答题失误。这一步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对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把握不准,导致答非所问,也就是答不到点子上。
    3.拟写答案不标准影响得分。明确了试题要解答的内容,就准备拟写答案。同学们在这一步最常出现的错误就是答案乱七八糟,或者不通顺,或者没有逻辑性。

应对策略
    1.立足整体,准确把握主旨。诗歌主旨无外乎两种:抒情、言志。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都是主旨统率全篇。把握主旨,需要关注背景,因为它直接影响着诗人情感的积蓄与导向。同学们首先要善抓诗中表情达意的词句,它们往往是体现主旨的关键所在;同时注意一些典型的诗歌意象,因为意象是情感的承载,有其特定的情感与思想内涵。
    抒情类的诗歌是最常见的。思乡诗的主旨一般是抒发思乡之情;闺怨诗抒发对丈夫或妻子的思念之情;边塞诗则是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或者表现征人的悲苦;送别诗抒发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山水田园诗抒发诗人对闲适恬淡生活的向往之情;怀古诗则感慨兴衰、寄托哀思……
    言志类的作品主要是咏物诗,如陆游的《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等,此类作品的主旨一般是诗人通过某个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
    2.审读题干,明确问题核心。每一个题干都会有一个明确的考查方向,因此,同学们要善于摸清该题的命题意图。拿到问题时我们不要着急答题,要划出题干中的关键字词,看看这道题包含了哪几个要求,分别让我们干什么。知道了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再进一步解答试题就容易答到点子上了。
    高考中,诗歌鉴赏考查的内容主要有语言、形象、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无论怎样的命题,也无外乎是对这几种类型的细化和具体化。
    3.分点作答,用足专业术语。在阅卷时,老师看的是答案是否答到了点子上,是否符合答题的规则。在拟写诗歌鉴赏的答案时,也需要大量运用一些答题的专用术语。例如考查意境的解答术语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考查表现手法的解答术语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乐景衬哀情、托物言志”等;考查语言风格的答题术语有“豪放旷达、慷慨悲壮、平实质朴、清新雅致、含蓄隽永、绚丽飘逸”等;考查思想感情的答题术语有“杀敌报国的豪情(边塞诗)、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田园诗)、思乡之苦(思乡诗)、依依惜别之情(送别诗)、对丈夫的思慕之情(闺怨诗)、历史变迁盛衰无常的感慨(怀古诗)……”
    以上的专业术语不能完全死记硬背,更不能生搬硬套,这需要根据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拟写出具有专业水平的答案。
    另外,诗歌鉴赏的答案都是有层次感的。比如问题是“简析这首诗所用的表达技巧”,在答题时不能只答技巧那几个字,而是结合诗歌内容,边分析边围绕技巧组织答案,这样拟写出的答案才具有逻辑性。

金题精练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1)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独具特色的阳春烟景图,请从色彩和动静两个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绪?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1)下面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功名万里”指东汉班超封侯万里事。此处用典,借指求仕追官,争名夺利。“斯文”一词,最早见于《论语》,此处指礼让文雅,品格高尚。
     B. “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这两句用比喻修辞叹时光如电,人生易老。出自《庄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C. “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由于年老休息的官员增多,所以道路上处处可见,树林中曾几何时也遇见过。
     D. “至今寂寞彭泽县”,全曲点睛之笔,一语揭出曲之命意所在。赞颂了陶渊明是历史上心口如一真能归隐田园的少数高士之一。
    (2)结合诗句对“斯文一脉微如线”中的“微”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曲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表现对比的关键字眼,结合本曲的主旨,加以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蟾宫曲
                        旅况
                      阿鲁威
    正春风杨柳依依,听彻阳关,分袂东西。看取樽前,留人燕语,送客花飞。谩①劳动空山子规,一声声犹劝人归。后夜相思,明月烟波,一舸鸱夷②。
    注释:①谩:空,枉然,徒然。
    ②鸱夷:即鸱夷子皮,为范蠡之别号。范蠡辅佐勾践灭吴之后,浮海而去,改名鸱夷子皮。
    (1)这首曲子内容上可分几层?请概括各层内容并说明各部分之间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曲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词
             李  益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鹧鸪词
           李  涉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
    (1)两诗都用了“湘江”“斑竹”“鹧鸪”等形象,都是表现一种愁苦之情的。这种“愁苦之情”具体说来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诗在表现手法上都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采用了传统手法中的哪一种?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从感情变化角度看,这首诗可分为几层?请作概括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语罢暮天钟”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试问上片叙述了什么事?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前两句着眼于色彩的描写,枝上嫩叶重叠,绿渐成阴;在曲折幽深的栏槛中,数朵小红花吐蕾绽放。红绿相间,显出春天气氛的浓郁。后两句由前两句静态描写转入动态描写,酴醿花开,蜜蜂争抢着采集新蜜;杨柳成行,燕子轻捷飞舞,忙于捕食。蜂忙燕舞,好一幅活泼的风景画。
    (2)词的下片抒发了诗人伤春自伤之情。诗人由渐阑的花事想到自己萍踪无定。面对残花,诗人借酒浇愁;但醉意过后,心中的伤春之情和飘零之感仍难排遣。
    2.(1)C
    (2)“微”,是微弱,微乎其微的意思。为官者为了一己私利彼此你追我逐,斯文已荡然殆尽,讽刺官场之人不择手段争名逐利的丑恶嘴脸。
    (3)“至今寂寞彭泽县”句中的“寂寞”和“功名万里忙如燕”中的“忙”字,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不是许多人都叫着“便休官”吗,可也没见得挂冠归隐的彭泽县令陶渊明这里热闹起来,陶渊明这里越寂寞,官场那里越忙碌。“寂寞”与“忙”的对比讽刺了那些口是心非、自我标榜清高而实际醉心名利的为官者。
    3.(1)这首曲子可分四层。每句话分别为一层。第一层借古诗名篇中人所熟知的名句,描写了一幅别情依依的画面。第二层承着别情写别时之景;酒宴之前,燕子呢喃,声声留人,花絮飘飞,片片惜别,进一步渲染了第一层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三层是转,把前面的气氛一笔推开,用杜鹃啼声为喻,强调了尽管友人婉转规劝,也打动不了我,我的去志已定。第四层借典故点明归隐主题。这首曲四层之间起承转合,流畅自然。前两层以别情依依、殷切盼归衬托出后两层去向的坚定。
    (2)(略)
    4.(1)李益诗主要是写一位女子对远方情郎的思念之苦,末句我们仿佛可以感觉到她盼望郎归来的急切心情。李涉诗有对“二女”的同情,有对屈原沉江自杀的叹息,也表现了自己的羁旅愁绪。与李益诗相比所抒之情不是集中于一点,而是泛咏愁情。
    (2)起兴。李益诗由“斑竹”的典故及鹧鸪写起,勾起了自己怀念情郎的愁怀。李涉诗由湘江水深引出对屈原沉江的感叹,由“斑竹”典故想到“二女”垂泪的故事,由鹧鸪的啼叫引起了自己的羁旅之愁。
    5.(1)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为前两句,写诗人与外弟“喜见”,从久别,到重逢,到叙旧,表达了诗人惊喜之情。第二层为后两句,写诗人与外弟“言别”,描绘了想象中表弟登程远去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惆怅、忧虑的伤别之情。
    (2)这句诗的意思是“畅谈完毕,苍茫的暮色中已响起了晚钟”。“暮天钟”既表示时已日暮,更见叙谈入神,不知不觉天色已是黄昏,寺钟惊醒了他们。从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也足见兄弟情深。
    6.(1)上片叙写与友人正在游览这大好春光。下片抒发了与友人相逢却不能久聚的感伤、怅恨之情,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2)这句话将别情融入赏花之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而别情之中,亦体现出友人的深情厚谊。“今年花胜去年红”“明年花更好”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是以乐景写哀情。可见其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格式
(6)诗歌鉴赏•情 感 主 旨 类 答题步骤
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指导
高考易错题解题方法(5)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规律总结
2019中考古诗词鉴赏题解题技巧及专练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答题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