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克明作文讲堂:另眼看名人 对比开掘深

名人事迹为高考作文材料的首选,但往往也会因为雷同而影响了判分。怎样做到写名人而不落窠臼、开掘更深呢?相信大家会从下面一组文字得到启示。

 

【读美文】

鲁迅的年终书账

●文/李国文

 

鲁迅先生的日记,每到一年终了,总有一篇书账,记他当年所买的书,自然也是他当年所读的书,予以小结,算得上是别开生面的一种过年方式。

岁末年初,灯下聚坐,朔风呼啸,围炉夜话,作家们少不了的话题,便是一年过去得太快,作品写得并不多,书籍读得却太少,定会生出许多遗憾。而像鲁迅以一篇书账总结自己一年的读书,送旧迎新,在中国,我再没有见别的作家这样做。

也许,在今天的中国,作家们有比读书更值得关注的事情,已经少有人对于书籍,像鲁迅那样怀抱着痴浓的情感了。一些当红的同行,在书商候着,编辑等着,导演瞟着,出版社瞄着,电视台号着的情况下,批量生产都来不及,哪有时间读书。若再从经济效益看来,读书,是既费钞票,又费时间的事情;而写作,哪怕多用一个标点,也可能带来几分钱的收入。所以,一些作家或多写少读;或仅仅读一些马上用得着的书,现趸现卖;或索性只写不读。把读书与写作,视作一种简单的投入和产出的功利关系,便是时下文坛的一种流行色了。

翻开鲁迅日记,最强烈的印象,莫过于他读书,购书,爱书,逛书店的热忱。在日记里,几乎每一页都读书,每一月都购书,每一年都有书账。他自1912年到北平教育部任职开始,至1936年于伤害逝世为止,数十年间,一以贯之,每年都以一篇书账结束,从未中断。这部日记,早年有影印本出版,看那一笔不苟,恭楷写成的书账,得知他视书如命的一生,读书求知,广泛涉猎,学无止境,永不满足,真使我们这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后来人,深深感到惭愧;所以出现那些文字不通,引典错讹,以及贻笑大方的硬伤,无庸讳言,是由于我们这一代人读书较少的缘故。

读书与写作,对作家来说,应如鸟之两翼,不可偏废。我们就看鲁迅刚刚从南方来到辛亥革命成功后的北京,第一个月,也就是1912年5月5日抵达,刚安顿下来,连暂住地的山会邑馆的臭虫骚扰也顾不得,12日就到“琉璃厂,历观古书肆,购傅氏《纂喜庐丛书》一部七本”。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积累,人类要是没有这盏智慧之灯照亮着,也许直到今天,还生活在茹毛饮血的愚昧之中。中国是文化古国,有其珍惜文化的历史。从鲁迅日记中,断不了看到他笔下“下午至夜补写《雅雨堂丛书》五叶”、“晚丁(订)《经典释文》四册,全部成。夜大风”等字样,可以想象在琉璃厂买到想买的书,回家后,凡零散者,他要装订起来,凡阙文者,他要补抄齐全。从他身上所看到的读书爱书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优秀传统。再从书账来看,鲁迅对于所爱的书籍,也真是舍得花钱。查阅日记,在上海的1930年,购书款高达两千四百多元,平均每月二百多大洋,相等于他当时一本书所收到的版税。我和我所认识的作家朋友,没有一位肯把整本书的稿费,都用来买书,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的。而且,他对各门各类的书籍,无不具有广博的兴趣。经史子集,碑帖拓片,墓志造像,笔记小品,理论哲学,文学艺术,外文原著,丛书文库,中外古今,靡所不备。正因为大海不择细流地读书,所以鲁迅才如此博大精深,汪洋浩瀚,令后人高山仰止。对比之下,就不免汗颜了,如今写书的,有几个能像鲁迅读过那么多书?

所以,在鲁迅先生第一篇书账结尾处的感慨,就很有警醒意义了。他说:“审自五月至年莫(暮),凡八月间而购书百六十余元,然无善本。京师视古籍为骨董,唯大力者能致之耳。今人处世不必读书,而我辈复无购书之力,尚复月掷二十余金,收拾破书数册以自怡悦,亦可笑叹人也。”

鲁迅在民国元年说的这句“不必读书”的反讽,对今天写作的人来说,也还是一帖清醒剂。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到了年底,若能像鲁迅先生那样,来一篇书账,看看一年来读了多少书,买了多少书,不也是一件很风雅的事嘛!其实,读书岂止于有助创作呢?精神上的补益,心灵上的充实,那就更是难以衡量的收获了。

 

【赏美点】

1. 避熟就生,发掘新料。

    提起鲁迅,人们自然会记起他是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记起他少年时就严于自律,在课桌上刻下一个“早”字;记起他具有民族的责任感,毅然弃医从文,用文学医治愚弱国民灵魂的病根;记起他为新文学呐喊,以唤醒沉睡于“铁屋子”里的人们;记起他爱憎分明的情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记起他如匕首,似投枪般的杂文,嬉笑怒骂,冷嘲热讽……但是,本文作者却避开了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材料,而从鲁迅先生日记的书账入手,窥见这位文学巨匠之所以博大精深,汪洋浩瀚,令后人高山仰止,是因为他一生珍惜书籍,酷爱读书。这种可贵的读书爱书精神,正是今天市场经济下人们普遍所却失的。这样,从人们陌生的方面去发掘老材料的新鲜点,在人们看似已无话可说的地方引出了新话题,写人所未写,发人所未发,新颖别致,激人赏读。

2. 着眼现实,联系比较。

    作者着笔于鲁迅先生的年终书账日记,并非仅仅是为了评介鲁迅惜书、爱书;而是着眼于当今文坛读书的意识日渐淡薄,有的作家舍不得买书,有的作家无暇读书,有的作家不屑于读书,有的作家只读马上用得着的书。鲁迅先生一生嗜书如命,对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图书往往不惜一切代价,对古今中外的各种门类的书籍都潜心阅读,正因为如此,他才著作等身,成为现代文学史的泰斗;而当今的作家们把读书与写作视作一种简单的投入和产出的功利关系,每到年终只能感叹作品写得并不多,书籍读得太少,懊悔自己虚度了光阴,不知道过去的十二个月竟都干了些什么。这样把鲁迅先生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使得文章更具有发人深思的意义,产生振聋发聩的效应。

 

【写佳作】

成龙的“抠门”

梁书丹

提起成龙,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众多的男女“追星族”眼里,那可是神功盖世的影坛巨星,腰缠万贯的亿万富翁呀。殊不知,就是这位大名鼎鼎的影星,就是这位每年进帐几十亿的大哥大,却被称为世界十大抠门富豪之一,而且他的“抠门”竟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他常以身作则告诫身边人:卫生纸不能浪费,去厕所方便的时候尽量不要两张一起拿,只要一张就够了;洗手的肥皂要洗到不能洗才能丢;吃不完的盒饭不能随便丢,打包带回去。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感到诧异:这是赫赫有名的影坛霸主吗?这是世人追捧的大富豪吗?在人们的想像中,在媒体的传播中,明星可是个个都有派头的呀!不是吗,某某影星在京城建造价千万的别墅,每个楼层都设有保镖;某某歌星乘坐个人包机,一路风光周游世界;某某体星所到之处非总统套间不住,非山珍野味不食。自己都成“星”了,谁还去在意一张卫生纸,一块肥皂头,一盒吃剩的盒饭,这不是明摆着掉自己的价吗?

其实也不能一味地责怪这些“星”们,看看我们身边腰包并不鼓的人又如何呢?房子要住大套的,最好是别墅型的;装潢要豪华的,最好是西式的;电视刚用一年换了,最好是液晶的、等离子的;手表要名牌的,最好是劳力士的;菜肴要有特色的,最好是野味的;洗浴用清水已不能保持娇嫩,最好是牛奶的……若有人说他们太浪费,回答振振有辞:都“奔小康”了,咱还“穷日子穷过”吗?

其实也不能责怪这些“小富翁”们,看看那些口口声声大喊“构建节约型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官儿们,却一个个超标建起豪华衙门(政府部门的办公楼),出入于星级旅店、高档餐馆,一顿“工作餐”下来,且不说那些“小熊猫”、“人头马”,就是那盘中剩下的鸡鸭鱼肉,就够贫困人口半年粮了。若有那位不识相的记者暴了他们的光,回答冠冕堂皇:“筑巢引凤”嘛,“工作需要”呀。

不知道这些“星”们,“官”们,还有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人们,面对成龙的“抠门”又作何感想?太小气?吝啬鬼?守财奴?是啊,连腰包瘪得可怜的人都摆阔,都挺贵族、挺绅士的,何况你成龙呢?莫非想要把那些老头票子带到棺材去吗?

可是,我要说,正是“抠门”才成就了成龙的大境界。成龙不以挥金如土来作为“贵族化”的摆显,却把“抠”出来的钱慷慨施舍给慈善事业、公益事业,这正是大明星的大作为,大气派!从另一个角度看,资源是有限的,浪费资源无异于断送子孙的生存来源,这是一种犯罪的行为啊!

这样看来,成龙的“抠门”,是不是对当今社会消费观念“畸形”的人们一个警示呢?

但愿大家能追追成龙这位大明星的“抠门”。

 

【评佳处】

这篇习作以影坛巨星成龙为题材,不说他为人熟知的演艺功夫,也不说他受人追捧的演艺业绩,却选取了他鲜为人知的“抠门”的一面,发掘了这位驰名世界的影星身上新鲜的材料,这正是模仿了李国文先生《鲁迅的年终书账》在用料上的“避熟就生”之法。习作就成龙的“抠门”发表议论,但用意却不在成龙身上,而在当今社会的一些“星”们、“官”们和普普通通的“小富翁”们,在社会风行的一种有违于“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畸形消费观,把成龙的“抠门”和这些人的“摆显”进行对比,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这样着眼于现实,文章的立意就更深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鲁迅先生的日记在每年末会附有书账,买书花去很大一部分收入
按照鲁迅的书单买书
葛涛:沪上时期鲁迅的一个书账考释——兼为《鲁迅与嘉业堂所刻书》补正
孙犁是一位地道的“鲁粉”?购书藏书,以《鲁迅日记》的书账为准
人生物语 | 我的读书乐藏书乐
旧书浪漫:那些旧书店中被遗忘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