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高度集中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中学生欣赏诗歌,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原因大致有三个:一是缺少知识,包括诗歌的体裁特征、常见意象、常用表现手法等;二是欠缺经验,指长期欣赏诗歌所形成的语感;三是缺乏能力,即理解、分析、评价的能力。其实,只要熟悉考点,加强训练,把握答题要点,注意答题规范,就可化难为易,顺利应答。

  一、鉴赏诗歌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即诗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也指自然形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物或景。鉴赏古诗的形象,就是要把握形象的特征,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品味其深刻的内涵,从而进一步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简单说,就是明“象”悟“情”。

  例1:(2010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问题: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考生容易失误在答案要点不全和表述不明确上。

  参考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二、鉴赏诗歌语言

  对于诗歌的语言,要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读懂诗歌中的语言文字,弄懂具体字句在语境中的具体意义,并能透过表面上的文字理解其深刻含义;二是分析具体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是了解、分析诗歌的整体风格,如清新明快、平淡质朴、绚丽飘逸、含蓄隽永等。

  例2:(2010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问题: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解析:赏析“蓑”“映”的妙处,需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理解诗意,品味“白蘋、红蓼、新绿”的意象,二是唤起自己对“蓑”“映”的形象体验。二者结合,自能体会其用字之传神生动。作答时一般先结合对诗句的体验理解进行描述,然后评说其达到的效果。

  参考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三、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诗歌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就要借助于一定的表达技巧。所以,在鉴赏诗歌中,对表达技巧的分析几乎是一个必考点。表达技巧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表达方式,如叙事、抒情、议论、描写等;二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等;三是抒情方式,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三是表现手法,如衬托、对比、比兴、象征、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侧面描写等。做题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把握诗歌中的景与情、物与情、景和人、物和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理解诗歌的意趣、情趣和理趣。

  例3:(2010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问题: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解析: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素蝶的动人形象。诗人在描摹素蝶时,还融入了感情色彩,既写它飞花舞叶的喜悦,也写它映日顺风的欢快,还写它躲避鸟雀追逐的不安,从而赋予了素蝶栩栩如生的神情。联系诗人刘孝绰的生平,当可看出,此诗并非泛泛咏蝶之作,而是寄予了诗人的身世之感,所以手法应是托物言志。

  参考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例4:(20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

  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

  自缘身是忆归人。

  问题: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则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解析:天津卷采用了近年来渐趋流行的两首诗歌比较鉴赏的命题形式,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

  参考答案: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景物、情理、技巧”类诗歌鉴赏题复习对策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步骤和方法
高考易错题解题方法(5)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规律总结
古代诗歌鉴赏-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诗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