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言文翻译应关注的采分点

文言文翻译应关注的采分点(一)

于海生、

(本文选自《语文报·高一版》777期)

 

【考点解读】文言文中语句的翻译在试题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一般在8~10分。文言文翻译是以全面理解句子的含义为基础的,在试题中,一般说来都是要求直译,也就是说要求字字落实。因此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也比较广泛,包含句式、实词、虚词、修辞以及固定结构等众多知识点。

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考试中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下面笔者结合一些试题,谈一下文言文翻译的几个易忽视的采分点,以期为同学们提供帮助。

【经典回眸】把下面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解析】句中应关注的知识点比较多,“巨猾”译为“特别奸猾狡诈的人”,“乃”是“竟、竟然”的意思。“不问”不是“不过问”,应是“不问罪”。“出”是“驱逐、放逐”的意思。“敢”是个表谦敬的词。翻译为现代汉语是: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去问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不能接受诏令。

【备考方略】

一、关注古今异义词,勿以今译古

古今异义词是指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某些词语,在使用时字形一样但意义迥然不同,即“同形异义”。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多,对这一点的考查也就成了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注意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能以今译古。

【例1】“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

【解析】此句中“夫人”是古今异义词,应译为“众人”,如果不能识别就会失去这个知识点的得分。该句翻译为现代汉语是:我的弟弟,不同于众人的弟弟,况且(他)是为我死的,我怎么还能活着呢!”(张讷)于是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

【例2】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

【解析】本句最容易出错的词是“幸”,“幸”在句中作副词,是“本、正”的意思,但有人把它翻译为“倘若”,不如“本来”准确。“倘若”表示的是假设关系,从上下文看,不是假设,是事实。“虽”根据语境译为“即使”,“得罪” 是古今异义词,不是“得罪了别人”,而是“(自己)获罪”。

【例3】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老夫尚降,君何事!”众皆散走。

【解析】此句中“走”是古今异义词,万不可以今译古,不能译为“走路”,应译为“跑,逃跑”。该句翻译为现代汉语是: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了。

三、关注修辞语句,勿盲目直译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借代、互文等。这些使用修辞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借助相应的意译方式。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有的需将喻体直接换为本体,有的就需抓住喻体采用形象描绘的方式进行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应采用直接点明借代本体的方式进行翻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方式,翻译时就要把相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意译。

1.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

【解析】文言文翻译一般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在翻译时关注其中的一些修辞手法,能更准确快速翻译。句中“傲细民之忧”与“崇左右之笑”对举,翻译时注意词语的对应性原则,用来对举的句子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一般意义相近或相反,因此“傲”和“ 崇”、“ 细民”和“左右”就较容易翻译出来,分别译为:无视,博取,小民百姓,身边近臣。该句翻译为现代汉语是:无视小民百姓的忧伤,却博取身边近臣的高兴,那么国家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2.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

【解析】例句中应注意对“万钟”“申”“虽”“箪食”等词的翻译。“万钟”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钟”是古代的计量单位,“万钟”即一万钟的俸禄,代指优厚的俸禄;“箪”是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这里用“箪食”指代粗陋的饮食。“申”同“伸”, 译为“实现”;“虽” 译为“即使”。 该句翻译为现代汉语是:我这个人不合礼义的俸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

四、关注特殊句式,勿破坏格式

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要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译出其句式特征。

1.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解析】句中“何难之有”属于宾语前置,在翻译时要准确调整语序,译为“有什么困难”。该句翻译为现代汉语是:这样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罢了。

2.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大亦愈知治矣。

【解析】句中“不吾叛”属于宾语前置,调整后的语序为“不会背叛我”,同时也要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该句翻译为现代汉语是:我喜爱他,(他)不会背叛我。让他去那里学习(为政之道),他就更加懂得治理(封邑)。

3.力不足,死焉,职也。

【解析】:此句为“……,……也”结构的判断句。在翻译时必须将其译成“……是……”的格式,同时应注意虚词“焉”。翻译为现代汉语是:(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情上,也是你的职分

文言翻译关注六个采分点

 

  1.句子大意。要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准确翻译,确保句子通顺完整,译出句子的大意。
  2.关键实词。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等句中关键词语,翻译时要联系全文,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推敲。
  3.重要虚词。一般情况下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也就是说句子翻译时,往往涉及句子的通顺,包括语气、衔接、上下句连贯等,都要注意重要虚词的用法。

4.词类活用。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活用词的词性及词义,要将活用的词准确地译出来。
  5.固定结构。古汉语中有些不同词性的词,经常连用或配合使用,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格式,翻译时要注意这些“习惯句式”。
  6.特殊句式。要特别注意译出一些特殊句式,如倒装句要将颠倒的语序理顺,被动句要译出被动的关系,省略句要将省略的内容补全。

新题精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言文主观翻译题的八个关注点
文言文翻译想拿满分?这些小技巧你掌握了吗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 修辞语句的翻译方法
高考《文言翻译》教学设计
文言翻译复习资料
高三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及检测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