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喻性成语考查的复习策略
(2009-11-25 18:50:19)
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 试题研究
“观者如云”、“门庭若市”、“星罗棋布”、“风卷残云”、“江河日下”、“不翼而飞”、“一衣带水”、“寿终正寝”、“探囊取物”、“异曲同工”、“翻云覆雨”、“羊肠小道”、“狼奔豕突”、“龙飞凤舞”、“水乳交融”、“薪尽火传”……这样带有比喻性质的成语虽然占汉语成语总数不到百分之十,但是由于其表意上的丰富性和表达上的形象性,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的使用极为频繁,因此历来是高考词语测试的重中之重。考察近年全国18套高考试卷,只要有成语考查,几乎没有哪个省市的试题不涉及这类词。那么,面对高考,我们在复习应试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复习比喻性成语应注意成语的“语法性质”。
每个成语在语境中都会担当其相应的语法功能,词性不同,用法也不同。相当于名词的,与名词用法相同;相当于动词的,与动词用法相同;相当于形容词的,与形容词用法相同。比如“风云人物”,指在社会活动中有影响的人物,它相当于一个名词,在使用时就只能起名词的作用;而“风卷残云”比喻一股强大的势力或力量将东西一扫而光或消灭干净,它相当于一个动词,在使用时就相当于一个动词,而不作名词用。如“风调雨顺”、“风起云涌”、“风口浪尖”等都有不同的语法特性。例如:
①暮春时节是潭柘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2007年高考北京卷)
解析:“含英咀华”指嘴里含着花朵,品味花的芬芳,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的精华。这个成语是一个动词性短语,在句子中应该作谓语成分,显然不能用来作“花蕾”的定语,充当形容词功能。
②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2008年高考北京卷)
解析:“竭泽而渔”,放干了水去捉鱼,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原句误以为“枯竭”作形容词用,事实上这个比喻性成语是动词,语法性质搞错了。而且这个成语只取比喻义,而不取本义。
③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2007年高考江苏卷)
解析:“一孔之见”,比喻狭隘主观的见解,名词,在这里作宾语,因此正确。
2、复习比喻性成语应注意成语的“时代特性”。
成语基本出于古代典籍,保留了古代汉语的词义和用词特点,保留了古文化的特定时代色彩,由于社会的发展与演进,许多义项或常识往往不是现在我们所知晓的,所以一定要以“古”论古,以“境”定义,不要以“今”测古。否则容易出现曲解、误解或望文生义现象。如,“三人成虎”、“高山流水”、“瓦釜雷鸣”“户枢不蠹”、“沐猴而冠”、“豆剖瓜分”等。例如:
①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2009年高考安徽卷)
解析:“如履薄冰”,就词而言,似有危险意味,它出自《诗经·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原句语境考察,这个比喻性成语表意重心在“战战兢兢”,如此“如履薄冰”的本体搞清楚了,它形容极端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所以,这里用错了。
②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2007年高考广东卷)
解析:“间不容发”本义是指“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言距离极小”,后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者情势极其危急。成语中的“间”是指中间,强调的是两者之间的“距离”,含义也由此比喻生发,而本项句子所指的应是书房的“空间”,说书房拥挤,没有空间,显然望文生义。
③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
解析:“明日黄花”出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说重阳节已过,菊花即将枯萎,便没有什么可以玩赏的了。后用来比喻过时的事物。“明日”,古汉语中指第二天,它往往不具有将来意味,恰恰常常是过去完成式般的,古时的“明年”也是如此。这个成语在这里是正确的。
3、复习比喻性成语应注意成语的“结构特点”。
比喻性成语事实上也是一个比喻,认真剖析比喻性成语的结构组成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成语的误用,比如用“如”、“似”、“若”、“同”等喻词构成明显的比喻格式,如“心乱如麻”、“心急如焚”、“危如累卵”、“势如破竹”、“归心似箭”、“虚怀若谷”、“口若悬河”、“如丧考妣”、“如水投石”、“如释重负”等,它自然不可再作本义用;使用解释说明手段而形成的比喻性成语,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等,不可再在文中作出解说,否则在语法上容易出现赘余现象。例如:
①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2003年高考全国卷)
解析:“如数家珍”的释义为“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本句中各种老式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怎能用“如”给人感觉好像那些东西不是老王家的,因此矛盾了。
②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2007年高考广东卷)
解析:“南辕北辙”,本义指心里想往南去(“南辕”),却驾车往北走(“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成语是就一个人而言的,而且都是喻体,是转折关系。本项句子说的是“我俩考虑问题时”虽然“不同”,这是说得两个人,但结果“相同”(“殊途同归”)。可能使用该成语时只看字面有“南”“北”二字,就错误理解为“不同”,以致造成误用。
③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2009年高考安徽卷)
解析:“笔走龙蛇”,笔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般的神态。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这个成语本体喻体都呈现,虽省略了比喻词,但整体结构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比喻,于是含义自然与整体有关,原句却理解为随意生造、信笔涂鸦、信口雌黄,显然用错了。
4、复习比喻性成语应注意成语“喻体所指”。
即便没有比喻词,只以喻体的面目出现的成语,一般也很少以本义来解读和使用,要注意比喻的本体是指什么,如“珠圆玉润”、“高山流水”、“风花雪月”、“万马齐喑”、“螳臂当车”、“寸草不留”等,只有“粉墨登场”、“寿终正寝”、“水落石出”、“捉襟见肘”等极少数成语是例外,只要语境合适,本义与比喻义都可用。
①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2009年高考辽宁卷)
解析:“敝帚自珍”,“敝帚”指破旧的扫帚,作谦辞讲,喻指自己的东西。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非常珍视。原句中显然只看到“珍”,更不知“敝帚”所喻何物。殊不知作品并不是编辑自己的,所以用错。这个成语也作“敝帚千金”,是一个纯以喻体面目出现的成语。
②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2008年高考四川卷)
解析:“焕然冰释”,焕然指流散的样子,冰释指冰块消融。成语比喻一下子完全消除,本体是指疑虑,误会等。《老子·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
③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2008年高考安徽卷)
解析:“行云流水”指像行动着的云和流动的水一样,自然不受拘执,本体往往是文章、歌唱等,这里误用于时间,不妥。
④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2007年高考安徽卷)
解析:“粉墨登场”,“粉”、“墨”指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这里指演戏前涂上粉或墨。装扮好了,登场演戏。现在多用为贬义,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但此词也可用其本义,演员妆扮后进行表演,是个中性词。这种比喻义与本义都留存于现代汉语中成语的极为少见,平时应多留心积累。
5、复习比喻性成语应注意成语的“喻体色彩”。
比喻性成语实际上是运用比喻的方式构成的成语,它所选择的喻体往往有情感倾向性,或褒,或贬,因此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不同目的使用的成语是有很大区别的。例如:
①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2007年全国卷Ⅱ)
解析:“凤”指凤凰,“麟”指麒麟。凤凰的毛,麒麟的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东西。“凤毛嶙角”属褒义,不自觉排队的人是不道德的人,虽然罕见,但并非什么珍贵的东西,此处褒贬色彩不当,使用错误。
②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2007年高考江苏卷)
③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2007年高考浙江卷)
解析:有意思的是,两个省份都考查了“推波助澜”。“波”,波浪。“澜”,大波浪。比喻非但不使事态平息,反而助长其声势。显然这是个贬义色彩的成语,两个句子涉及的都不是件坏事,是一个新鲜事、有益事,因此成语运用不当。
④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
解析:“蠢蠢欲动”,“蠢蠢”指爬虫蠕动的样子。成语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显然是个贬义词,许多学生怎能当做敌人、坏人?
6、复习比喻性成语应注意历年高考成语题的“设误类型”。
有针对性复习整理积累,才能准确无误地作出成语运用正误的判断,也才能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使自己表述的语言增添亮色。这方面复习资料乃至各家刊物总结的较多,常见的有“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误用”、“色彩不当”等等,此处不再赘述。
总之,要做到正确使用成语,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多归纳。高考来临之际,抓住一些具有特殊性的成语加强训练,多注意这些比喻性成语的区别与选用,多注意有历史渊源特殊意义的成语及典故,就会取到事半功倍之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错成语100例[二]
从成语入手解读文言文
高考语文每日诵读32——文言基础强化7
文言文学习的最好方法
《红楼梦》中你不认识的521个字(7)
2019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实词的判断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