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网友发现一论文扬言未参考任何文献,以为是骗子,一看作者沉默了

每一个学生都绕不过去一道坎——毕业论文。一到毕业季,网上就是一片哭天喊地。大家还在发愁的时候,却有人发现一篇这样的论文。

论文的开头是这么写的,“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本人未见过甬江大桥的设计,但曾到现场参观过”“未曾听过有关技术人员具体解说过,只是目测估计”。

这名网友越看越觉得气血翻涌,这不,又抓住一个学术骗子。仔细一看,作者一栏写着钱伟长三个大字。

钱伟长是谁?中国近代力学之父,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为“三钱”。行吧,还是洗洗睡吧。

小桥流水,烟雨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1912年10月8日,钱伟长在江南小城无锡呱呱坠地。

钱伟长的父亲是吴越武肃王钱镠六世孙的后裔,钱家谨记“子孙虽愚,诗书须读”的遗训。每逢寒暑假,钱伟长就跟着父亲和伯父们返乡。父辈们在老屋阅读古书,吟诗诵经,诗歌唱和,小辈们就在一旁跟着唱。

父亲去世后,钱伟长就跟着四叔钱穆生活。身为国学大师的钱穆对侄子的教育从不曾松懈,在进小学以前钱伟长就熟读《水浒传》、《春秋》、《左传》、《史记》和《汉书》等历史名著。

可是因为战火,钱伟长只能断断续续地上学堂。在学校里待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五年,数学只学了一点点,物理、英语更是一点都没接触过。

生活艰难,钱伟长的奶奶想让他辍学做工补贴一下家里。钱伟长心中不愿,于是把四叔叫来。叔侄两人好说歹说,钱伟长立誓一定会考上大学,奶奶才将这件事作罢。

1931年,上海天厨味精厂创办人吴蕴初先生决定设立“清寒奖学金”,以考试选拔补助家境清寒的高中毕业生上大学。钱伟长一看机会来了,便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在四叔的建议,钱伟长参加了清华大学的入学考试。化学和数学总共考了20,物理五分,英语0零分。按理来说,这种成绩应该要被拒之门外的,奈何其他两门太厉害了。

国文考试《梦游清华园》,钱伟长哼哧哼哧写了一篇赋,直接惊艳到批卷老师。在他还没有入学的时候,陈寅恪就到处打听这个学生。

历史题出得太偏,其他考生都傻眼了,钱伟长却一字不落将答案工工整整地写好。最终,钱伟长以国文历史双满分的成绩进入清华园。

如果钱伟长生在现代,他一定会成为像四叔钱穆一样的国学大师。

说不定,每逢寒暑假的时候,他也会像父亲一样带着小辈们回老屋品读古诗文。不过,在那个年代,他注定要走上一条不太舒坦的路

九一八事变后,国内的民族情绪高涨。为了救国,有的人奔赴战场,有的人走上街头,有的人就投身学海。

事变的消息传到清华园后,钱伟长的心中再无古书,唯有一个念头——科学救国。他要转读物理系,研究飞机大炮。这里只有一个专业,就是国家需要。

转读物理系,面前还有两个难题。第一个就是四叔。钱穆一听侄子要读物理系,连连摇头。

钱伟长是铁了心,拍板说:“我们国家站起来不受欺,就离不开科学!”钱穆见此情景,拗不过只好同意。

第二件事就是得到物理系主任吴有训的许可。一打听才知道,他们这一学年竟有二十名学生要读物理系。

这人一多,自然成绩优异者胜出,可是钱伟长入学成绩数理化三门加起来才25,怎么可能比得过别人呢。

于是,钱伟长天天去物理系堵吴有训。

吴有训早就听闻钱伟长,国文历史双满分,是块学文学的好料子,他恳切地建议道:“中文考这么好,你还是读中文系吧!”看着眼前这个身材瘦弱的小伙子,他心中有些不忍。补充道:“每年都有学生承受不了学习负担而转学,反而得不偿失。”

钱伟长立马反驳道:“我读物理是为了将来为祖国造坦克,造大炮,是为了救国。”并且承诺加强体育锻炼,强身健体。

吴有训见钱伟长如此坚定,决定给他一次机会。吴有训允许让钱伟长到物理系试读一年,不过一年以后化学、物理、高等数学三门都必须考过70分。一门不达标,就要转回文学院。

那一年,钱伟长拼了命地恶补数理化。五点天没亮,就到了科学院背书。图书馆熄灯以后,还要躲在角落里挑灯夜读。同学眼里的他,不是在背书就是拿着草稿纸在不停地演算。

张无忌掉下悬崖,练成九阳神功。杨过过跌落谷底,练成了玉女心经。心中有沟壑的人,自有天助。

在图书馆里,钱伟长遇到一个腿部有疾病的同学,他背书总是又快又好。钱伟长忍不住上前搭话,两个年轻人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好朋友。而这名同学便是华罗庚,日后的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吴有训虽然嘴上不建议钱伟长学物理,但是心里还是关心这个学生的。

刚开始钱伟长因为学习方法的问题,迟迟没有入门。吴有训就把钱伟长叫到办公室来,亲自指导。对于钱伟长的疑问,无论多忙都会不厌其烦地解答。一年一以后,钱伟长顺利通过考试转读物理系。

四年以后,同钱伟长一起转来的四人都受不了这个苦,转到了其他的学科。而他不仅稳稳当当读了四年,还成了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

而且,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他以13秒4的成绩夺得了100米跨栏的季军。除此之外,他还参加了长跑、足球等多项运动。当初的承诺,他说到做到。

七七事变后,平民和学校往西南地区转移。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成为西南联合大学。一年后钱伟长来到这里,成为物理系的老师,讲授热力学课程。

1939年,钱伟长考取了中英庚款的公费留学生。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客船被征用,赴英留学计划不得已搁置。

三个月后,中英庚款会通知留学生前往加拿大。邮轮上,钱伟长和21名留学生都在憧憬着留学以后的生活。

上船以后才发现,仔细一看发放的签证居然是日本签证。一时之间,群情激愤。钱伟长和同学们纷纷撕毁了护照,拿着行李下船。

宁可不留学,也不能忍受这样的民族屈辱。

钱伟长放弃了这次航行,但是他并没有放弃科学救国的抱负,很快他就等来了机会。

1940年8月,钱伟长与郭永怀等24名留学生乘坐俄国皇后五号邮轮前往加拿大,开启他们的留学生涯。

钱伟长的这次亮相便是惊艳了全世界。到多伦多大学50天后,他发表的《弹性版桥的内禀理论》被收录在冯·卡门60岁的祝寿文集。

这本文集收录都是当时知名学者的论文,而钱伟长是其中唯一一名青年学生。爱因斯坦看了这篇文章,发出感叹说:“我这一辈子,就这个问题没解决。”

继续留在国外,钱伟长的生活自是受人尊敬,衣食无忧,但是他没有忘了他是为何而学。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他以探亲的名义悄悄回国,回到清华园里做了一名讲师。

1983年底,钱伟长以七旬高龄出任上海工业大学的校长,也就是现在上海大学的前身。

在他上任以前,这所大学是当地知名的“四等大学”。这个名怎么来的呢?全校学生不足1000人,学校管理一塌糊涂,当地人向来是瞧不上的。

上任的时候,钱伟长已经71岁了,在他之前这个学校已经两年没有校长,他能胜任这份工作吗?

钱伟长一上任,马上就提出“拆除四堵墙”的工作。即拆学校与社会的墙,拆师生之间的墙,拆各科系之间的墙,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

首先实行学分和导师制度,鼓励老教师开设基础课。其次,强调老师要多上课,而不是一门心思搞科研、写论文。最后倡导学生自学,自己发现问题,并且学会解决问题。

到了1996年,上海大学已经成为全国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说钱伟长当年弃文从理,为什么能够成功。有的人说他聪明,有的人说他有贵人相助。

答案五花八门,都不尽完美,或许电影《无问西东》里的一句台词最适合这个问题。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 END .

【文| 莫林 】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钱伟长与孔祥瑛:无锡才子与孔门之后相遇清华园,相濡以沫六十年
“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网友:作者钱伟长本人就是参考文献......
史上最强偏科生:身高149却称霸跨栏界与足坛;高考物理5分,却成了世界力学大师,与爱因斯坦合出文集!...
那个物理考5分的物理学大家,他的故事读来让人很爽
物理考低分解决了爱因斯坦的困扰
史上最强偏科生!高考物理考5分,竟成了世界力学大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