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土木吧丨梁下筋不伸柱内的数量是...?


土木吧
钢结构设计分会倾力打造

加微信tumunao,入省市交流群 

点击加入会员

框架梁不伸入柱内的下筋量如何确定

作者:张利军

按照传统做法,框架梁下部纵筋要贯通全跨,锚入柱内不小于

,且伸过柱中心线的长度不小于
。如下图中蓝框所示:

此做法对于跨高比较小、配筋率较低的框架梁尚可;但对于目前常用的跨高比较大的梁,因配筋率较高,梁下筋全部锚入柱内的话,会造成梁柱节点核心区内钢筋过于密集,影响核心区内混凝土的浇捣质量,甚至给工程留下隐患。有鉴于此,G101-1图集提供了“梁下筋在节点外搭接”的做法,见下图:

对于柱两侧的梁截面相同、中心对齐、纵筋拉通对直的情况,该法能够缓解节点内钢筋密集的问题。但是,符合这些条件的梁,采用机械接头会更方便,尽量不要采用搭接。对于柱两侧的梁平面错位、截面不等的情况,或者梁纵筋根数不同时,依然需要各自在柱内锚固,上图做法并不能解决节点区钢筋密集的问题,如下图所示:

G101-1图集还提供了“不伸入柱内的梁下筋”的做法,如下图:

该法一来可缓解节点核心区内钢筋密集的问题,二来可简化钢筋的连接和锚固,方便施工并节约钢材。但图集中只给出了“不伸入柱内的梁下筋”的断点位置,对于不伸入柱内的梁下筋量如何确定未予明确,只在4.5.2条中说应符合《混规》的有关规定:

按《混规》有关规定的话,那就是按弯矩包络图确定。对于工程应用来说,根据弯矩包络图确定钢筋的截断点和截断量,效率低可操作性差,必要性也不大。

针对此问题,现提出“不伸入柱内的梁下筋量”的确定方法,供大家讨论和指正。分两种情况:

一、部分下筋可不伸入柱内:

一般来说,即使在地震设计状况下,框架梁下筋通长配置的话,在支座处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强度,可从计算结果和构造要求两方面确定不伸入柱内的下筋量,取计算结果和构造要求的最小值。

1.按计算结果确定:

从PKPM计算结果中,可查得正弯矩包络图和配筋简图如下:

见蓝色箭头所指,正弯矩和下筋在跨中最大,越靠近支座越小。可不伸入柱内的下筋量为跨中下筋减去支座下筋:

2.按构造要求确定:

(1)梁端下筋配筋量需满足《抗规》6.3.3-2条中梁端底面和顶面配筋量的比值要求:

本例的抗震等级按二级,梁端底面和顶面配筋量的比值为0.3,则梁端可不伸入柱内的下筋量为:

(2)梁端下筋配筋量需满足《抗规》6.3.4-1条中梁端底面最小配筋量的要求:

本例据此确定的不伸入柱内的下筋量为:

3.最终确定的不伸入柱内的下筋量取上面三项的最小值:

二、全部下筋必须锚入柱内:

查看计算结果,如果弯矩包络图和配筋简图如下图,梁的端部正弯矩和下筋配筋量大于跨中,则全部下筋均须锚入柱内。

这种情况下,结构布置时要尽量将相邻跨的梁截面定义为相同,梁中心线对齐。相邻跨的配筋量变化时,尽量改变钢筋直径,不改变钢筋根数和排布,以方便使用机械接头,或者采用节点外搭接,避免钢筋密集。

三、总结

    构造越简单合理,越容易保证工程质量。对于梁柱节点核心区这么重要的连接,受力很复杂,更要为施工方便创造条件。另外,如《抗规》条文解释中所说,梁端底面的钢筋可增加负弯矩时的塑性转动能力,还能防止在地震中梁底出现正弯矩时过早屈服或破坏过重,从而影响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正常发挥。所以,框架梁不伸入柱内的下筋量应慎重确定,应人工检查校核。不应单纯依靠电脑,更不应随意确定。

《设计优化+EPC联合?这有资源》

勘察设计大师、规范主编

权威解答您的疑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情况下梁下部钢筋不伸入支座?
框架梁底筋全部伸入支座会更安全吗?
如梁底筋不入支座,那如何确定其长度?
土木吧丨梁、柱能否随意加大计算配筋?
明白了这个,瞬间看懂梁的配筋(一)
钢筋锚固心法总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