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钟氏源流研讨(04)关于鍾氏姓氏源流研讨

钟氏源流研讨资料

关于鍾氏姓氏源流论证

山东青岛 鍾亚山

看了一下有关“宗谱”的讨论日程,从 2015-9-12 鍾胜宗亲《鍾姓谱的源流演变和我的编谱感受 》的发表,接着就是 10-30 我对胜宗亲的《对“首创宗谱”序和其中“鍾离烈” 公的质疑》的质疑文章见刊。以後是《也谈姓源》、《再谈姓源》等文的陆续刊出。有人说我代表“官方”,其实这是极大的误会,只要仔细看过两、三份老版《鍾氏宗谱》对照《鍾姓话史》後的新谱,都会有两者截然不同的感觉。如今不知谁对谁错,才迎来这次世界性的“鍾氏源流”大讨论。凡我鍾氏宗亲,都应责无旁贷,提出质询,这是任何人也不能代表的。现在讨论进行得红红火火,历时已近五个半月,粗略计算已经有数千宗亲(人次)参与讨论和阅读,但这远远不够,希望参与过阅读和讨论的宗亲,爲此广泛宣传,邀请更多宗亲参与讨论,我总觉得这是我们鍾氏家族的一次“凤凰涅盘”般的重大洗礼,因此希望一切能参与的宗亲都参与进来,担当一份责任。

现在把拙文《关于鍾氏姓氏源流论证》[颍川鍾氏论坛]发表于下,特请衆宗亲审阅、批评、指正。在撰写撕文时,时时事事都提心吊胆,深恐失误,由于阅览资料匮乏,能力有限,小错难免。审阅中,如有严重疏漏或错误,敬请一举推翻,免遗患于祖宗後代!

2016.2.23.


[正文]

关于鍾氏姓氏源流论证

树有根,水有源,族有始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树有根是显而易见的,一目了然。而一条穿插了许多支流的长河,要寻其源,就有一定困难,但只要决心查寻,终究可以做到。长江的源头,自古以来有不同说法。近代在一些地理着作中有关长江河源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巴顔喀拉山,长江发源于南麓,黄河发源于北麓。另一种是长江发源于可可西里山。源流有两支:南支木鲁乌苏河,北支楚玛尔河。1976 年和 1978 年夏,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先後两次组织江源调查队,深入江源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查清了江源水系和源头情况。长江上源位于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之间,这里河流衆多,较大的有楚玛尔河、沱沱河和当曲 3 条。其中无论流域面积或水量都是当曲最大,根据“河源唯远”的原则,确定了长江的源头不在巴顔喀拉山南麓沱沱河,而是在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爲正源。长江全长不止 5800 公里,而是 6300 公里,比美国的密西西比河还要长,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爲世界第三大河。于 1978 年 1 月 13 日公布了这一江源考察的新成果。

但是,一支繁衍数千年的家族,尤其是对其姓氏来源不止一个的族群,由于我国的受姓方式和姓源获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加之历代战争、灾荒、改朝换代、族群迁移等,造成家族历史资料的毁损丢失,错讹抄传,要查清其姓源,可就不怎麽容易了。

中国的姓氏的起源及其特性

古老的姓氏源自图腾(以谋种动物或自然物爲氏族的标志)——母系社会(妇人称姓,男子称氏)。自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父系的“氏”就取代了母系的“姓” 姓可以呼爲氏,氏不可以呼爲姓,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同姓乃血缘之亲,异姓爲旁系之亲,庶姓则无亲也。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不可变。氏别贵贱,平民不能称氏)到秦汉时期,就姓氏合一了,通称姓氏,如秦始皇称爲“姓赢氏”,汉高祖则称“姓刘氏” 等。(顾炎武《目知录》)

而父系血统源流线索清晰的姓氏始自炎帝和黄帝,封姓于子孙,支分繁衍。如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爲十二姓:姬、酉(女酉)、祁(祈)、已(妃)、腾(滕)、箴(咸)、任(妊)、荀(女荀)、僖(嬉、喜)、姞(吉、姞)、儇(嬛、环)、依(女衣、衣)是也(十四人中有二人同爲姬姓,二人同爲已姓)。此乃姬姓的支姓。每一支姓之後的括号内的姓,又是支姓的分支。夏禹本爲姒姓,其後分封于杞、淳于、越、褒、鄫(曾)、扈、彤等。杞又分出娄、楼,越又分出欧阳、夏後、窦等姓。商爲子姓,封其宗亲到各地,成爲多子族,有殷、契、沃、来、申、屠、箕、权、梅、邓、鲜于等大宗,仅帝乙庶长子微子

啓封于宋,就衍生了鍾、孔、邹、戴、华、乐、皇甫、武、穆、庄、萧、荡、鱼、向、桓、宋等 200 余姓氏。周朝国运长达 876 年,且分封亲族诸侯达八十余国,各诸侯的分支又多达两千余姓。氏族之多,分氏之衆,首推中国之冠。故氏族星罗棋布于九州,其子孙繁荣昌盛逾中国总人口之半数 《中华姓氏文化丛书·总序》。此外,姓氏的形成还有:以居住地名、方位、封国命姓,如赵、西门、郑、苏,以兄弟行次顺序者,如伯、仲、叔、季,以职官名称命者,如史、仓、库、司徒、司寇、太史,因功名而赐姓,如唐朝大规模赐姓,据《路史》及《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徐氏、邴氏、安氏、杜氏、胡氏、弘氏、郭氏、麻氏、鲜于氏、张氏、阿布氏、阿跌氏、舍利氏、董氏、罗氏、朱邪氏等,皆以立功被赐国姓李氏。其中还有.因逃避仇杀祸患改姓等等。

以上种种,形成中国姓源丰富多样性和形象性的历史特点。其大部分是一姓一宗,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爲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其子孙相连属。”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同姓不一定是同源,如刘姓有五处起源,历代帝王因功名赐姓等,自然就形成了姓的多源。异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如古、吴两姓本是同源,都是古公先祖的後裔,又如区、欧、欧阳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後人《中国姓氏起源》。

唐太宗(627 年)时,吏部尚书高士廉,把民间的“姓”记录下来,写成《氏族志》,颁布天下,作爲当时推举贤能作官,或撮合婚姻的依据。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960 年)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 408 个,复姓 30 个,一共 438 个。发展到後来,据说有 4000 多个。近年由袁义达主持的研究课题调查人群数量将近 3 亿,覆盖几十个县市,基本上涵盖全国。课题小组总共花了两年时间,发现姓氏 4100 个 。

鍾氏肇姓始祖及其源流

鍾姓是属历史悠久、富有华夏文化内涵的姓氏。 “若我鍾氏,祥发殷土”的历史渊源,几乎鍾氏老谱都有传载;“仁、信、忠、敏”,不朽祖训,千古流芳; “高山流水第 飞鹤舞鸿家”的族文化标志,凡鍾氏人家,近乎家喻户晓。鍾姓在中国最新版“百家姓”中排名第 54 位,数爲望族。

但是鍾氏之姓氏长河,代代相传,流淌至今,近 3000 个年轮。至今却在姓氏源流上,産生了不同的认识。曾有人提出鍾氏五源或六源论,但经过甄别,最具争论的仅有坚持以仪公爲肇姓始祖的“仪公派”和坚持以烈公和接公爲肇姓始祖的“两系论”者。而以烈公和接公爲肇姓始祖的“两系论”,又是在蔚伦先生的《鍾姓史话》面世以来,许多鍾氏新谱,照抄照搬,愈演愈烈,给鍾氏族裔造成许多不解之难题。鍾氏姓源是一源还是多源?肇姓始祖究竟是谁?莫衷一是。因此,要找回繁衍近 3000 年的鍾氏源流,如无真实(符合事物发展逻辑)的史籍和代代相传的宗谱佐证,现在谁也不可能、也没有资格加以断定。造成这些错乱,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鍾氏繁衍的历史长河中,历次战乱、灾荒、迁移,使谱史丢失、损毁,以及後人不严谨的错抄、错传、错认,以致以讹传讹所致。

古人云:“'姓’就是生命的开始,以此爲祖,让它百世相传而不变;'族’是姓之属,是'姓’流传下来的子孙连属。”两句话把姓氏源流解释得再清楚不过。其实,这段话也深含姓氏“源远流长”之意,源以远准,流以长绳。

一, 要弄清鍾氏肇姓始祖,首先得找出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鍾姓人物从老谱和相关史籍中可以查到的鍾姓先人至少有公元前 1046 年“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後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後兵败自焚,商朝灭亡。)以身殉职的纣王扉下总典兵马鍾世能、鍾世虎,还有公元前 619 年的宋昭公时大夫公孙鍾离,前 584 年的郧公鍾仪等。鍾世能和鍾世虎历史未见後人延续记载,而公孙鍾离和郧公鍾仪在许多老谱和史籍上都有记载:公孙黎奔楚避乱,楚穆王(公元前 625-614 年在位)见之,命爲大夫,因食鍾离之地,遂以鍾爲氏,以离(因离·黎同音)爲名。楚庄王时(前 613-前 591 年在位)命审乐律爲南音,遂改任乐尹。《春秋左传·文公八年》和《左传注疏》均直接载爲“公孙鍾离”。清光绪十三年(1887 年)《鍾氏族谱》的<源流总序>云:“我鍾氏肇自微子啓之後,啓乃殷帝乙之长子,纣之庶兄也,食采于微,故曰微子。至周武王克殷,崇德象贤,封微子于宋,以备三恪而奉殷祀,其舆图在今河南归德府。自微子啓发祥享国至戴公,凡十君,越六世,桓公子目夷不即位,让国与弟兹父即五霸时襄公也。其後贤流入于楚,居鍾离因氏焉,传鍾仪爲开姓之祖。仪传建,建传子期、子缵,缵传接,接传烈、复叶、气……”《元和姓纂》鍾氏: “宋微子之後,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犁,仕楚,食采鍾离,因氏焉。子孙或姓鍾氏。楚有鍾仪、鍾建。又鍾子期与伯牙爲友。项羽将鍾离昧,昧之子接,亦单姓鍾氏,始居颍川长社。” 宋朝章定着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鍾姓,宋微子之後。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犁,仕楚,食采鍾离,因氏焉。子孙或单姓鍾氏,或复姓鍾离:楚有鍾仪、鍾建、鍾子期,与伯牙爲友,项羽将鍾离昧,昧鍾子接,始居颍川长社。”唐福建汀州剌史全慕公耄耋之年(89 岁)遗训首句是:“吾家鍾氏亘古以来无二宗也,春秋时仪公世典楚,乐居鍾离至汉,有接迁卜长社居住”(载《福建省长汀县志》)

根据史料,无论是宗族的源流、史证、谱序、人述都说明“公孙黎奔楚避乱,食鍾离之地,遂以鍾爲氏,传鍾仪爲开姓始祖”从而,如无特殊史料,以公孙鍾离爲鍾氏肇姓始祖的史实已无可争辩。

以上仅是公孙鍾离和鍾仪公的部分史实记载,去年八月以来,谱办工作人员考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安徽、重庆等省市早期世系,诸多关于公孙鍾离和仪公传承至今的原始谱藉还提供了厚实的谱证。请看【《中华鍾氏宗谱》办公室源流组考察鍾氏早期世系简要情况综合报告】(详见【附录】)

相比“两系论”:“烈公爲宋国君王偃三弟,公元前 286 年避祸许州,改子姓爲鍾姓,升起第一面鍾姓大旗;公元前 201 年鍾离昧次子避祸去离单姓鍾,成爲鍾接系肇姓始祖。” 且不论烈、接两系论来由之真僞,究其改爲鍾姓时间,比上述的鍾离和郧公鍾仪晚三、四百年,前面已经有了由宋子姓衍生的鍾姓肇姓始祖,後来有改姓鍾,且也自认是来于子姓者,还能称得起是肇姓?更不用说始祖了。

二 ,鍾自肇姓 一脉相承 亘古以来无二宗。

前面说道,鍾氏之姓氏长河,流淌至今,近 3000 个年轮。至今却在姓氏源流上有了不同的认识。曾有人提出鍾氏五源或六源论,但经过甄别,其涉少数民族等例,均有婚姻相联等血脉关系,不涉异宗;余下的是以仪公爲肇姓始祖的“仪公派”和坚持以烈公和接公爲肇姓始祖的 “两系论”者。而以烈公和接公爲肇姓始祖的“两系论”,又是在本世纪初,蔚伦先生的《鍾姓史话》面世以来,广爲流传而遍及全族。现在,要弄清近 3000 年来的鍾姓历史渊源,其答案也只能从鍾氏老谱,相关历史人物、史籍中求证,别无他法。

从许多鍾姓老谱、史籍来看,鍾姓宗族,一脉相传。唐僖宗五年昭公穆公撰 《鍾氏族谱》序云:“余族一姓,原是轩辕之源流,契之根蒂,微子一脉流传之苗裔也,若天下之鍾氏,总属河南颖川一脉所出,无他姓焉。”《元和姓纂》:“鍾氏,宋微子之後,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犁,仕楚,食采鍾离,因氏焉。子孙或姓鍾氏。楚有鍾仪、鍾建。又鍾子期与伯牙爲友。项羽将鍾离昧,昧中子接,亦单姓鍾氏。”《鍾氏源流族谱》(乾隆三十七年壬辰钦赐翰林院检讨大学士丕谟纂)序:“鍾姓渊源,肇自黄帝,详发殷土,派衍宋国,食采鍾离,受姓颖川,于兹百余世,并无他族参杂。”唐福建汀州剌史全慕公耄耋之年(89 岁)遗训: “吾家鍾氏亘古以来无二宗也,春秋时仪公世典楚,乐居鍾离至汉,有接迁卜长社居住”以上各家之言,或爲修续宗谱,源于上代谱序,或爲姓氏编纂,考录于各宗族之史册,或爲代代相传之祖训。必无子虚乌有。

“两系论”爲树起中原的第一面鍾姓大旗,首先得证实鍾仪非来自子姓,是“同姓异宗” “一姓多源”:爲此,两系论之倡导者鍾蔚伦先生罔顾历史事实、 称“鍾仪是“春秋时楚鍾师,以官爲姓”?还有“出自姬周族,公元前 584 年以父辈鍾师之'鍾’爲氏”?并列出“姬林——姬佗,宗伯——鍾仪”世系”等证据。姬周世系中有没有周桓王姬林——庄王姬佗— —宗伯——鍾仪世系?春官宗伯“鍾师”职责及谁系鍾仪之父?公元前 584 年是否是鍾仪姓鍾的时间?有史记载:《史记·五帝本纪·周本纪》所载:周始祖弃(後稷)系黄帝五世孙,爲姬姓。自弃传至“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 771 年),幽王[姬宫涅被杀,太子宜臼立,是爲平王。平王元年入春秋(前 770 年)。平王(姬宜臼)五十一年(前 720 年)崩。太子泄早死,立其子林,是爲桓王。桓王,平王孙也。桓王二十三年(前 697 年)崩,子庄王佗立。庄王四年(前 693 年),周公黑肩欲杀庄王(姬佗)而立王子克。辛伯告王,王杀周公。王子克奔燕。庄王十五年(前 682 年)崩,子僖王胡齐立。僖王五年(前 677 年)崩,子惠王阆立。惠王(姬阆(音郎)二年(前 675 年)边伯等五人作乱,谋召燕、卫师、伐惠王。惠王奔温。已居郑之栎,立僖王弟颓爲王。四年,郑与虢(音国)君伐杀王颓,复入惠王。2、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的《左传注疏(鲁)桓公十八年》(前 693 年)载:“周公欲杀庄王而立王子克(庄王,周桓王太子。王子克,庄王弟,字子仪。)”辛伯告王(辛伯,周大夫),遂与王杀周公黑肩。王子克(字子仪)奔燕。“初,子仪有宠于桓王,桓王属诸周公。辛伯谏曰(辛伯谏周公)“并後,匹嫡、两政、耦(音同偶)国,乱之本也”。(注:并後,妾如後。匹嫡:庶子同于嫡子。两政,政谓正卿,朝廷之臣执宰相之权者二人。耦国,大城市足与国都相抗衡,所谓“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周公弗从,故及。(古人及于祸难曰及,故及,即故及于难)。

综观以上史料,可以清楚的看出:姬周世系自始祖弃传至桓王姬林,有嫡出姬佗和庶出王子克(字子仪)两个儿子,佗爲庄王,克篡位不成而逃奔燕国,并没有“宗伯”这个儿子。姬林之孙有僖王姬胡齐;重孙有姬阆和姬颓,姬阆被立爲惠王,姬颓作乱被伐杀。自姬林至姬颓四代之中,并没有谁出任“宗伯”这个“春官”或“鍾师”职官而改“姬姓”爲“鍾姓” 名鍾仪。《概述》所列“姬林——姬佗,宗伯——鍾仪”不知从何而生?《概述》所说的“春官大宗伯(专掌礼乐之大臣)?”是谁担任专司宫廷击鍾奏乐之责的“鍾师”均不得而知。 “公元前 693 年,周公黑肩欲杀庄王姬佗而立王子克(字子仪),辛伯告王,遂与王杀周公黑肩,王子克(字子仪)奔燕”之事与“公元前 584 年楚伐郑,郧公鍾仪被囚”之事相隔 109 年,可见姬林庶子王子克(字子仪)并非鍾仪。

在时间、地点、人物上,历史均排除鍾仪源于周姬之族,“姬林——姬佗,宗伯——鍾仪”世系不成立。

“桓公子目夷不即位,让国与弟兹父即五霸时襄公也。其後贤流入于楚,居鍾离,因氏焉。楚有鍾仪、鍾建……”许多鍾氏老谱和史籍多有记载。 但“其後贤”是谁?与鍾仪、鍾建是何关系?给後人造成许多猜测和推论。如甯冈《鍾氏宗谱》和《湖南鍾氏遵旨通谱》都载有:“桓公子目夷不即位,让国与弟兹父即五霸时襄公也。其後贤流入于楚,居鍾吾之小国,因受氏也。传鍾仪爲开姓始祖,仪传建,建传子期、子缵,缵传接,接传烈……”而近来甯冈後裔在修续宗谱时却对上述记载提出:【其“後贤流入于此”此“後贤”实指何人?语焉不详。但说“传鍾仪爲开姓之祖”,虽是“传”(相传或传闻)而无实证,按仪公是公元前 584 年前後出现经史的人物与宋襄公即位相距很近,几乎是同时期出生的人物,岂可谈得上是“後”贤?!】显然是理解上的误差。

要明白郧公鍾仪,首先得弄清公孙鍾离。《周礼·王制》规定:承继王位者,则承继帝王本姓。宋王公的本姓爲子姓。宗法规定:诸侯公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故襄公之孙称公孙鍾离乃是襄公嫡系子姓氏族之孙。《湖南鍾氏遵旨通谱》、澧州、桃源、平江、临澧等地《鍾氏族谱》均称:宋桓公曾孙、襄公之孙鍾离,原名公孙黎。战国左丘明着《左传》(原本)记载:“宋昭公元年,宋襄夫人(周)襄公之姊也,昭公不礼焉,夫人因戴氏之族以杀襄公之孙防叔、公孙黎及大司马公子卬皆昭公党也。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公孙黎奔楚避乱,楚穆王(前 625-前 614 年在位)见之,命爲大夫,因食鍾离之地(今安徽凤阳府),遂以鍾爲氏,以离(因黎、离同音)爲名楚庄王时(前 613-前 591 年在位)命审南音,遂改任乐尹。《春秋左传·文公八年》和《左传注疏》均直接载爲“襄公之孙公孙鍾离”。《春秋左传·成公七年》(战国左丘明着)公元前 584 年,即楚共七年,宋共五年秋,楚子重伐郑,师于汜(音凡,系南汜,在今河南襄城县)。诸侯救郑。郑共仲、侯羽军(即围)楚师,囚郧公鍾仪,献诸晋。“晋人以鍾仪归,囚之军府《春秋左传注·成公七年(杨伯俊着)》(公元前 582 年,即楚共九年、晋景十八年)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鍾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南冠,指楚人冠服,絷;音植,指拘禁)?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税’,解除其絷缚拘禁)。召而吊之(吊,音吊,意慰问)。再拜稽首(鍾仪向晋景再拜稽首,谢其吊也)。问其族?对曰:泠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南方各地乐调谓南音,《吕氏春秋·音初篇》谓南音作于夏禹时涂山之女)。公曰:君王何如?对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固(即“再”)问之。对曰:其爲大子也,师、保奉之(楚共王爲太子时,其父庄王曾爲之选择师傅,考虑教学内容,见于《楚语上》),以朝于婴齐而夕于侧也(早晨向令尹子重请教,晚间又访问司马子反)。不知其他。公语范子文。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土风,本乡本土乐调,即南音),不忘旧也;称大子,抑无私也(晋景公问楚君,答以楚君爲太子时之事,明楚君自幼而贤,以此表示其称赞楚君非出阿谀之私);名其二卿,尊君也[礼,在君主前,他臣纵是己父,皆直呼其名。鍾仪直呼子重(名婴齐)、子反(名侧)之名,乃尊重晋君之表示]。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敏也。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信之。事虽大,必济。君盍(音和,意何不)归之,使合晋楚之成。公从之,重爲之礼,使归求成。十二月,楚子使公子履如晋,报鍾仪之使,请修好、结成。】以上说明公元前 584 年,是楚伐郑,郧公鍾仪被郑俘,献之于晋的史实,非两系论所指 “公元前 584 年鍾仪以父辈“鍾师”之“鍾”爲氏”。而晋侯探囚鍾仪,与鍾仪精辟的历史对话,不仅进一步佐证了公孙鍾离奔楚避乱时显仁贤、命爲大夫,改任乐尹的史实,还翔实了离、仪父子的乐理情节,尤其是赋于“仁 信 忠 敏”的贤德对话,更是揭示了“其後贤” 用词之深邃,鍾离祖父襄公举仁义,盟五霸,虽败于泓,但不击未阵之敌,後世褒之曰,甯愿襄之有礼让也。堪称仁贤。有前必有後,将“其後贤”用于宋襄公之孙鍾离或鍾仪是何等传神,它不仅把鍾离之前後二贤紧密烘托,而且佐正鍾仪爲子姓血脉,公孙鍾离之子,描述得明明白白。看了这篇对话,还有人再问: “其後贤流入于楚”,这“後贤指谁”吗?对比之下,“昧次子接、偃公三弟烈避奔改姓爲鍾氏肇姓始祖”,晚离公 400 余年,同宗之亲,岂有晚辈二次改“鍾”而更宗之理?更不用说据查史志谱籍,均无有此人此事了。“鍾离复姓改单姓鍾接的先祖出于'伯氏’”。汉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王夫差二十三年(前 473 年)十一月丁卯……越王灭吴,诛太宰嚭。”至“汉六年(前 201 年)…… 年,《史话》所列“簠、髦、秩千、垣(音原)、鬷(音宗)、昧”六世,平均 45 年多一代,明显不合常理。而且从许多历史事件看,接公也根本不是鍾离昧所生。烈公生于公元前 334 年爲偃公三弟,宋偃被齐、楚、魏所灭三分其地後,其弟烈公奔 “鍾邑”,遂以封地“鍾”爲姓,也查无实际。而且这“生年”和“封地”也很荒唐。君偃之父辟公卒亡时间爲前 372 年,如果烈公真爲王偃之弟,则烈公是其父死 38 年後才出生,这不成了“天方夜谭”了吗?再说,齐灭偃已三分其地了,“烈公”哪还有“封地”可奔哦?

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诸多谱证、史籍、先人着述和历史事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 “烈接避奔改姓爲鍾氏”的时间分别爲公元前 286 年和公元前 201 年,比“传(父传子)鍾仪爲受姓始祖”的时间公元前 584 年,晚 3、400 多年,同爲子氏改鍾姓,按“源以远准,流以长绳”,则“烈接”二公根本谈不上肇姓,更不能爲始祖;

二 “烈接避奔改姓爲鍾氏肇姓始祖”查无史证,其例举原由、时间、论据矛盾重重,均无实证;

三 郧公鍾仪不是源于姬周之族,而是宋襄公之孙公孙鍾离之子,是公孙鍾离食采鍾离受姓,传鍾仪爲肇姓始祖之鍾仪;

四 鍾氏自鍾离受姓,乃至接-烈-复-叶-气……一脉相承,“亘古以来无二宗”。至此,一支“若我鍾氏,祥发殷土”“食采鍾离,因氏焉” “高山流水第 ,飞鹤舞鸿家”一脉相承、流淌近 3000 年的鍾氏家族源流已拨乱反正,恢复元真: “离-仪-瑁-密-建—乔旺--楚-赞-子缵—昧**—接***—烈—复—叶-气……” 珩*…… 子期 晏……

* 怀庆书证: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何昌林 1990 年在贵州思州古城磨寨鍾家调查祖传家谱,了解至鲜爲人知的鍾氏先祖身世:“郧公鍾仪妣徐氏,生瑁、珩二子……”

** 此昧公乃食采鍾离因受姓之鍾离传至昧之昧公,非项将鍾离昧也。见上海图书馆<鍾氏宗谱>[宋桓公—襄公兹甫—御(宗伯)—州黎……昧—接—烈—复—叶—气……]

*** 两系论中的“烈、接”二公,“烈公”是否爲宋偃之弟或子,史书无考,其事无据所依。 “接公”亦然,此“烈、接”二公非一脉相承之鍾氏源流中之接、烈二公。


【後记】

本文旨在寻宗问祖,正本清源,在鍾氏裔孙义不容辞的责任所迫切,衆多宗亲提供谱证史籍的帮助支持下,把老祖宗本来的谱序、遗嘱重新翻证一遍,并对照有关历史资料,从新求证。在此过程中,感怀颇多,教训不少。选就两点,吐出来,以作交待。

一 鍾氏源流错乱之关键在于对公孙鍾离公和郧公鍾仪的出生认同。

衆多祖谱和史籍均明确记载,鍾氏:“宋微子之後,桓公曾孙宗伯仕晋,生州犁,仕楚,食采鍾离因氏焉,传鍾仪爲开姓始祖……”有的则记载得更爲具体,如甯冈《鍾氏族谱》的 <源流总序>云:“我鍾氏肇自微子啓之後,啓乃殷帝乙之长子,纣之庶兄也,食采于微,故曰微子。至周武王克殷,崇德象贤,封微子于宋,以备三恪而奉殷祀,其舆图在今河南归德府。自微子啓发祥享国至戴公,凡十君,越六世,桓公子目夷不即位,让国与弟兹父即五霸时襄公也。其後贤流入于楚,居鍾吾之小国,因受氏也。传鍾仪爲开姓始祖,仪传建,建传子期、子缵,缵传接,接传烈、复叶、气……

但由于对文字理解上的偏差,把本来基本完整的祖谱给否掉了。如对 “桓公曾孙宗伯仕晋,生州犁,仕楚,食采鍾离因氏焉,……”中的“传鍾仪爲开姓之祖”的“传承”的“传” 理解爲“相传、传说”的“传”就出现“但说“传鍾仪爲开姓之祖”,虽是'传’(相传或传闻)而无实证”这就把鍾仪公给否了。其实以传承的方式'父亲把姓传给儿子鍾仪’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实证啊!再就是对“州犁(鍾离——经春秋左传文公八年有载)仕楚,食采鍾离因氏焉,传鍾仪爲开姓之祖”的解读,一般均认爲是“州犁在鍾离采食,以地名'鍾’爲姓,再传给鍾仪,以鍾仪爲开姓始祖。”其实不然,这是一文言体,按现代汉语,应爲主系谓复合结构,其完整意思应爲:“州犁因食采鍾离,取得以“鍾”爲姓,并传给儿子鍾仪,(州犁)爲开姓始祖。“这开姓始祖是指鍾离而非鍾仪。正如“愚公挖山不止,传儿孙,爲开山始祖” 一样,这“开山始祖”指的是“愚公”,而非“儿孙”。其实,开姓始祖也不可能是传的。(而鍾离是宋桓公之子襄公之孙,公孙鍾离,乃子氏後裔之铁证)可因这一个“传”字的误解,却给鍾氏姓氏源流造成极大混乱,使鍾氏部分後裔争论千百年不休。

二 对接公出生的错位对接

鍾氏源流之所以错乱,久理不顺,其主要原因除上述对对公孙鍾离和郧公鍾仪的出生的错误认同以外,把接公列爲鍾离昧之後也是一绝大的因素。

许多老谱同时出现含糊不清记载,如清康熙六年之老谱後经嘉庆元年翰林大学撰修之鍾氏家谱其中就有如此记载:“第三十二传,宋王名偃求霸速成被齐楚魏三分其地而灭之,有宋恒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黎公仕楚。食采鍾离山之下,因以鍾爲氏,传至昧公生接公,专以鍾爲姓(【注】姓氏谱云)。又宋伯宗公系宋桓公之曾孙,仕晋生州黎,黎生昧公,秦时爲项羽大将称亚夫(【注】:福谱云)以後就“接-烈-复-叶-气......”往下传。

很明显,上面的历史谱序中,出现了两个“昧”公。第一个是“食采鍾离山之下,因以鍾爲氏,传至昧公生接公”的“昧”公,这是“传至昧公生接公”;第二个是“仕晋生州黎,黎生昧公,秦时爲项羽大将称亚夫”的“昧”公,注明了黎生昧公,并特别说明是秦时爲项羽大将称亚夫”的“昧”公。”

由于历史的不同记载,已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谱序,其中以“秦时爲项羽大将称亚夫”的 “昧”公爲多,下面举两例较爲典型的不同例证:

1、上海图书馆藏 00948573 号攸县塔江鍾氏谱载:“溯我”世系宋桓公—襄公兹甫—御(宗伯)—州黎……昧—接—烈—复—叶—气……凡我鍾姓,谨遵气公爲一世。

2、江西修水光绪丁酉(1897)《鍾氏旧谱源流》宋桓公—兹甫—遨—御—州黎生昧,爲项羽大将,称亚父—接烈—复—叶—气 —— 现在让我们对上述两个例子进行历史求证。先看第2例中的黎生昧,见“州黎生昧(爲项羽大将称亚父)—接—烈—复—叶— 气 ….. ” 而这一“昧”公又被特指爲“项羽大将”—鍾离昧,但鍾离昧是公元前 200 年代的人物,“黎”是前 600 年代人物,两两相差整整 400 年,黎生昧不可能!再看“昧- 接-烈-复-叶-气”根据昧的生存年代,昧生接也不过(前 200 年)间,又据历史谱书记载,接的第三、四代孙叶公和气公在秦始皇寇周之时就已官至楚叶县令尹大夫,气公被封太守爵,厚禄大夫。而始皇寇周是(前 256 年),这就相当于接公出生前 50 多年,就有了封官晋爵的第三、四代子孙了,不仅如此,在他出生後 50 年间,居然又生出第五代孙,其第五代生运亨、运丰(前 150 年)已经在首创《鍾氏祖谱》了。这一前一後都是有史记载的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啊!但这一前一後的时间限值——即某人要在其出生前 50 多年就已经有了第三、四代嫡孙,在其出生後的 50 年间居然又生出第五代孙 ——这样的事,除非神话,在现实生活中是谁也不能够制造出来的!非不怪生在其中的“烈公”再已忍耐不住,跳将出来,选了一个(前 334 年)的出生年分!因爲只有这样,才能够合理生存下去呀!整 理 制 作 : 鍾 华 楚 南 25 “一源”与“多源”研讨文集 作者:鍾氏宗亲 2017 年 7 月再看第1例传至昧公生接公,见“州黎……昧—接—烈—复—叶—气……” 这一昧公,是“传至昧公生接公”的“昧”公。不言而喻,传的中间必须有介体的存在,这个介体是谁?老前辈用“……”给代替了,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历史史藉和诸始谱载去寻求了。哲学家说:“只要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我们可以说:只有合理的,才能以生存。查了许多老谱,有“离-仪-瑁-密-建—乔旺--楚-赞-子缵—昧……”的记载,虽珩*…… 子期

然辈序错落不尽相同,但其脉络清晰,大体一致(记载如此数千年的老谱,尤其在秦汉时期,记录水平极其原始、落後,要求无缺漏、无差错,几乎极不可能。作爲鍾氏後裔,我真万分庆幸,在我鍾氏的历史长河中,天生了几个关键人物,而且其人其事被历史所记载,否则,由于各种谱、书的不实的记载,进而産生对老谱的各种怀疑,引发今天如此的纷争,欲完成《中华鍾氏宗谱》也是万万不可能。)如果以此爲序,公孙鍾离是前 619 年人物,而其第九代孙的昧公,按公认的平均 25 年代距,应爲前 394 年人氏。如此一来,则“烈公” 生于 334 年,比接公早生 80 多年等“铁证”也就烟消云散,再不用挖心思、找根据了。而且以一扫“昧(项羽大将鍾离昧)-接-烈-复-叶-气-运亨…”以上谱序呈现的哪些无比的“怪诞现象”和千百个“矛盾重重”,一切也就都迎刃而解!

三 沉痛的教训

本来一个有根有据,有史可证,有谱可明,史家有着,先祖有嘱,“亘古以来无二宗”,源流分明的“鍾氏宗谱”,一下子就变得如此四分五裂、七零八落了呢?这不能不说是我鍾氏族裔无比悲愤和沉痛的历史教训!其原因故然有多个方面,现仅就两点欲与族人取得共识,以利我族睦宗和族,万世昌达!

一是正确对待老谱 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如战乱、灾荒、迁移、流离等,使谱书丢失、损毁等,更由于古时信息载体的原始、落後,好多东西只能口授代传甚至臆断、神话,如此导致许多错漏,以讹传讹,给後代遗下很多迷茫疑难,无论如何,这部分责任应该归于当时当事者,对我们後代人的宝贵教训就是:对于历史事件尤其是姓氏源流,没有确凿的历史证据和周延的逻辑推理,绝不可罔下定论和外传,否则将贻患後人!

二是正确继承老谱 如上所述,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老谱中,有不少错乱,因此正确继承老谱,就必须去粗取精,去僞存真。但是怎样鉴别真僞,对于流淌近 3000 年的鍾氏源流,只能依赖当年的史志,谱藉,人物,事件,先人着述等历史记载,别无他途。好在“如我鍾氏,子之後裔,祥发殷土,派衍宋国,受姓鍾离,兴业颖川,仁信忠敏,和善礼邦,高山流水第,飞鸿舞鹤家,离仪瑁建,接烈复气,有史可证,有谱可明,史家有着,先祖有嘱,亘古以来,从无二宗!”然而,就这麽一宗真实谱系,却被一本 21 世纪初叶的《鍾姓史话》给搅得分崩离析,体无完肤,割断了鍾氏历史,撕裂了鍾氏族群。使得许多新谱照抄照搬,遍及神州大地,几乎波及整个鍾氏“只知烈接,不晓离仪”,事件发生得如此猛烈,迅雷不及掩耳!真是耐人寻味。事後查实,《鍾姓史话》中“鍾烈、鍾接”,历史上根本无此“二公”,也没有“烈接避奔改姓爲鍾氏”的“事件”,更没有哪片“时空”。这麽多虚假的事,怎麽都存在这本书里?查看本书的《後记》时,才发觉真蒂。作者写道:“我查找了许许多多谱牒资料,在唐僖宗五年的老谱序中,点明鍾烈是在周赧王二十九年(前 286 年)改姓鍾,(比接公在前 201 年改姓鍾早 85 年)有了这个证据,我心里点亮了一盏明灯……说明过去一些地方的把鍾烈写在鍾接下是颠乱了世系,必须正本清源。实践再次证明:天下事,就怕你不爲,爲之再难也不难。”作者居然凭这样一点儿“证据”,就去干如此的“天下难事”,焉能不假不乱不差?!好啦,我只能说,这是一件莫大的沉痛教训,至于一本三无的《鍾姓史话》,怎麽会乱了三真的《鍾氏冢谱》他又爲什麽要去干这庄“天下难事”,就留给後人思考吧,我已无从说起。

-----山东青岛 鍾亚山

2014/4/2 于青岛

注:此稿首写于 2014 年 4 月 2 日,以後曾经两次小修,并增加了後记和附录。其中的引用史料、谱藉部分,均按原文抄录,仅爲分析、对照、求证应用,不能成爲文章佐证资料。


【参考资料】

1 春秋左传(桓公 1-18 年 穆公 1-31 年 网上图书)

2 史记(周本记第四 宋微子世家第八)

3 鍾氏族谱(唐僖宗五年春昭、穆二公撰)

4 鍾氏族谱(清乾隆庚辰年春鍾沛霖撰)

5 鍾氏族谱(清嘉庆元年鍾丕谟撰)

6 鍾氏族谱(清光绪三年丁丑桂月鍾炳南撰)

7 甯冈鍾氏族谱(老谱)---------------------------------------------- 鍾日新网上藏书

8 鍾姓源流若干是非问题辩证----------------------------------------------------鍾怀庆

9 几个版本的旧谱源流浅析------------------------------------------------------------- 鍾扬山

10 宋桓公曾孙鍾离或能够统串鍾、鍾离二氏--------------------------------------------- 鍾扬山

11 中华民族肇姓特点与鍾氏啓姓鼻祖及其裔孙考证-------------------------- 鍾大元 鍾广贤

12 鍾氏渊源校正本------------------------------------------------------------- 鍾泽民

14 鍾姓源流史---------------------------------------------------------------- 鍾春林

15 鍾姓史话------------------------------------------------------------------ 鍾蔚伦

【附】《中华鍾氏宗谱》办公室源流组考察鍾氏早期世系简要情况综合(以下是对鍾氏早期世系的部分考察报告,已在宗谱研讨会散发)

去年八月以来,谱办工作人员考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安徽、重庆等省市早期世系如下:

一、以“鍾离”(桓公曾孙,《左传》所载襄公嫡孙鍾离)始鍾的谱载世系共 4 省(江西、湖南、重庆、福建)50 县

1、江西《吴楚大成宗谱》[乾隆丙子(公元 1756 年)]谱存江西修水溪口(系从微子起一世)鍾离—子期—仪—建—暳—密—乔喆——焄—茹—椻—昧(项羽将军)—源 斐昊— 斐旻—锐—浩(始居颍川)—元—兴—皓—琼—繇—毓、会注:接公字续源,斐(音翡)旻(音民)有谱载爲晏公之字。

2、发育会长复印谱鍾离—仪—暳—密—建—乔喆— —焄—杞甄—椻—燮

3`《湖南遵旨通谱》[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至三十一年(1905)同祖同宗的湘西、北、中、南(今张家界市、常德市、娄底市、怀化市)的 27 县,有桑植、慈利、永定、桃源、临澧、石门、澧县、津市、安乡、岳阳、长沙、湘潭、临湘、湘阴、双峰、耒阳、溆浦、浦市、泸溪、辰溪、沅陵大窝坪、覃明头、滩关头、湖北公安等 24 县及地区合族合派成功,其源流是:鍾离(原名公孙黎)—子期—仪—口—口—建—传十二世至锐—浩—兴—皓—琼—繇— 毓—骏—璁—麟—雅……

4、《湖南澧州直隶州谱》载尚公後裔分布澧、津、临、石、安、首等七县于清乾隆二十整 理 制 作 : 鍾 华 楚 南 27 “一源”与“多源”研讨文集 作者:鍾氏宗亲 2017 年 7 月七年壬午岁(1762)合修至今已七修的先祖源流(有文字叙述和各世世传):一世祖 二世 三世 四世 五世 六世七世 八世鍾离—仪—暳—密—建—邳—徽(子期)— 信(焄)(改鍾离信)— 鍾离磬—鍾离春九世 十世 十一世 十二世 十三世 十四世 十五世 十六世鍾离子—鍾离滏(椻)鍾离发鍾离生鍾离昧(项)鍾接—晏烈—复—叶—气— 十七世 十八世 十九世 廿世 廿一世 廿二世 廿三世 —范—兴文昌(参)—文荣(宝) 皎—皓—觐迪 瑾琼 亮繇

5、湖南益阳市(资阳区、赫山区、桃江、安化、沅江)五县的九龙公裔现已十修的源流(公孙黎以鍾爲氏,以离爲名)鍾离— 子期— 鍾仪—口—建— 传十二世锐— 浩—元—兴—繇—毓— 会—璁—嵘

6、湖南岳阳市巴陵谱(岳阳市、岳阳县、湘阴县、平江县、临湘县)5 县(明嘉靖甲午(1534)始修至十修),《鍾氏源流记》(所载临湘、渭洞)世系同 5 益阳市之世序。

7、湖南零陵、祁东、祁阳、冷水滩光绪十一年(1905)《鍾氏重修族谱》所载源流鍾离(原名公孙黎),字州黎—仪—口—建—口—口—口—期—七传至锐—口—口—口 —皓—瑾—繇 毓—会

8、湖南长沙市《望城新康鍾氏谱》明正统戊午年(1438)续修原序载:……宋桓公曾孙鍾离,爲宋之卿,昭公之难,出奔楚国,以邑爲氏,乃鍾氏之所由也。妣乐氏,生子仪。

9、《福建长汀谱》大明天啓元年(1621)理政九世孙蓬来县丞升知县正堂鍾振薰沐叩首撰(章)。大清乾隆二十二年(1755)乙亥十四世孙鸾呜薰沐谨识,十五世孙兰亭盥手抄录《墨谱?祖宗讳字序》中载:“考颍川鍾氏之源……乃宋桓公曾孙鍾离,功勳盖国,是以赐姓爲鍾,则我鍾氏之姓从此始有矣……鍾姓子孙叶落九州,根同一处”(见光盘内存)。

10、重庆市酉阳县源流,鍾离—子期—仪—口—口—建—传十二世至锐—浩—元—兴—

二、以州黎(谱载桓公曾孙,州黎爲《左传》所载“鍾离”之字号)始“鍾”的谱载世系共 5 省(福建、湖南、台湾、安徽、江西)21 县

1、毅、裕、刚、发四公同修谱以“州黎”始鍾的 11 县及地区(宋高宗十年(1136)始至清光绪十五年(1889)世序(见复印谱))

2、上海图书馆藏 00948573 号攸县塔江鍾氏谱载:“溯我”世系宋桓公—襄公兹甫—御(宗伯)—州黎……昧—接—烈—复—叶—气……凡我鍾姓,谨遵气公爲一世。

3、《台湾鍾氏大族谱》御—宗伯—昧—接—烈——

4、江西修水光绪丁酉(1897)《鍾氏旧谱源流》宋桓公—兹甫—遨—御—州黎生昧,爲项羽大将,称亚父—接烈—复—叶—气 —— (注:宋桓公之子襄公兹甫无遨子。亚父爲范增尊称)

5、江西瑞金信义鍾氏康熙(1698—1985)年间已七修溯源:宗伯—州黎—仪—

6、安徽五松(今铜陵),宣城,芜湖市串珠图:州黎(食采于鍾,因氏焉)—仪(郧公)—建(乐尹)—子期(知音)—昂(始迁颍川)—皓—瑾—亮—繇—毓—稚—峥—章—士豪 —士俊

7、安徽无爲县世系:州黎……知柔—梦龙

8、江西乐平县潭溪:宗伯—州黎……知柔—梦龙—延

9、《江西全南桃川鍾氏谱》(康熙戊寅年)州黎(顔氏)……昧(冯氏) 发接—烈晏—钦—则—元—赞—范— 表—宝—祥 —禋(袁氏)—智德(黄氏)—昭(刘氏)—潜(徐氏) —洪衍(李氏)—皎— —皓—

三、以“黎”始鍾的谱共 6 省(江西、福建、四川、广东、贵州、湖南)14 县(“黎” 爲宋襄嫡孙原名公孙黎、字州黎之简称)

1、清康熙六年(1667),贤公南迁首居地江西甯都竹坝斜(祠堂)族首鍾白凤和贤公後裔再迁地福建武平象洞族首鍾宗祚等合修的《汀州鍾氏族谱》,所载九十五世世系以及由丕谟撰写并送康熙帝,至雍正二年(1724)雍正帝御批的《鍾氏九十五世祖名歌》爲“契阳啓衍宗黎昧,鍾接烈复叶气垂,运丰文仪高辉继,纯佑禧俨巽良隋……”

2、四川遂甯谱黎—子期—仪……—浩—繇—会—雅—辐—嵘—谟……

3、广东蕉岭国宝宗亲家藏古谱:宗伯—黎—仪—昧(项羽大将)—接—烈—复—叶— 气……

4、贵州(玉屏、镇远、岑巩、铜仁市碧江)湖南(新晃、芷江、黔阳)两省 7 县合谱源流 1999 年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特约编审,中央音乐学院何昌林先生在贵州省思州古城磨寨鍾家调查,发现春秋时期的郧公“乐圣” 鍾仪身世:郧公鍾仪,妣徐氏,生二子、长瑁、次珩(音桓),其後裔鍾子期,名徽,是鍾仪七世孙。相传鍾仪曾隐居思州,写下传世诗《水牯子》:“雕号白羽猎初回,薄夜牛羊复下来。梦水河边秋草合,黑山峰外阵云开”。此诗被[宋] 郭茂倩录入《乐府诗集》,虽佚名,但岑巩县委宣传部考证“黑山”,“梦水”均在思州,《太平寰宇记》记其事。经谱办考录其谱载源流如下:宋桓公曾孙黎仕楚,爲大夫,食采鍾离之地,因以邑爲氏,此乃吾鍾氏所由昉也。宋桓公—襄公—成公—黎—协—仪—瑁赞—子期(讳徽) —贤—子忠—志杰—日耀—昆—之柔—孟龙(其後未录)子孝 昂—平仲—朝瑞——能纲— 子仁 能常子义昭明—应详—希铜—祖—绍—义—策—典—皓……

5、湖南湘乡市谱载:宋桓公—襄公—宗伯—黎—仪—子期—

6、湖南武岗市、邵阳市谱载:“宋桓公曾孙犁—口—仪—口——口—建—口—口 忠 —子期……皓—口—口—繇—毓—” 卫—会— 四、以鍾仪爲开姓始祖的一个县(江西甯岗)江西甯冈谱载:宋桓公—襄公—口—鍾仪(开姓始祖)口—口—建……子期—接—烈— 复(鍾)—叶—气—运丰子缵 —优(陈 —运亨—文义…… —宋(邬) —项(赖)

就考察情况统计:

一、以鍾离、州黎、黎啓姓鍾的共 9 省(江西、湖南、福建、重庆、安徽、贵州、四川、广东、台湾)88 县,其中“鍾离”始鍾的 4 省 50 县,“州黎”始鍾的 5 省 21 县,以“黎公” 始鍾的有 6 省 14 县。

二、以“鍾仪”作开姓祖的 1 个县(江西甯冈)。

《中华鍾氏宗谱》办公室工作员 鍾大元综合记录

          2015 年 7 月 18 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辨明始祖和姓前源流及编总谱的个人看法
這30個姓氏居然都是皇室後裔,快來找找有沒有你的姓...
趙姓遠古祖源正誤辨── 對趙姓世系遠古源流幾個問題
論家譜述氏族源流真偽探討
1948【江蘇是氏宗譜】四維堂 卷六 源流世系圖(第一世~十五世)、备注(十七世汝庸)
湖南澧州谭氏家谱A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