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钟氏研讨资料(22)追根溯源考《源流》

钟氏历史文化宗亲网
钟氏族谱
钟氏源流研讨资料
追根溯源考《源流》 尊祖敬宗編《宗譜》

(鍾大元在鄭州《中華鍾氏宗譜》編纂工作匯報會上的匯報)

二O一五年五月二十八日

尊敬的各位會長、宗長、宗親:

昨天,在鍾氏郡望所在地河南成立了鍾姓委員會,這是我們鍾氏大家族的大喜事。在此,我首先向已就職的理事會會長,常務副會長、副會長、監事會會長和委員會的委員們表示熱烈地祝賀!向委員會聘任的榮譽會長、名譽會長和顧問們表示崇高的敬意!

今天,在委員會成立第二天就召開《中華鍾氏宗譜》編纂工作匯報會,這充分體現了新組織、新班子對《宗譜》編纂工作的重視。剛才,譜辦主任蔚清向大家匯報了《宗譜》編纂工作所取得的初步成果,這一成果的取得,既有去年八月以前編纂班子所打下的基礎,也有去年八月以後譜辦工作人員所付出的辛勞,更重要的是各省會長、宗長、宗親們熱情支持,無私奉獻的結果。在此,我以個人的名義向關心、支持我們考察和編輯工作的宗長,宗親們表示衷心的感謝!至于蔚清主任對後段工作的安排,我們會積極配合,勤奮工作,爲《宗譜》的首次編修奉獻一點綿薄之力。

我于去年8月12號被抽到譜辦,從鄭州開始參與《宗譜》編修工作。9月3號編纂委員會(2014)3號文件任命台灣和大陸九位宗親擔任副執行編輯。我是這九位中的一員,正式協助主編、副主編和執行編輯修譜,側重源流部分的資料收集、編輯和考證研究。到現在止接近十個月了。我深知編纂《宗譜》的責任大(即頭上頂的一個“鍾”字,肩負著弄清姓從何來?先祖何人?文化何在?的重大責任),難度大(即源頭一團亂麻,要理清難;史書堆積如山,要精通難;古譜散藏民間,要收齊難),壓力大(主要來自《宗譜》要有根有據,可信度高、質量標准高的壓力;來自夯實主流基礎,廣納大陸海外譜牒,眞正修成“通天譜”的壓力;還來自對祖宗負責、對宗長宗親們負責、對後代負責的壓力)。如何把修好《宗譜》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知難而進,變壓力爲動力呢?我們是這樣做的:

首先是強化宗旨。樹立“尊重曆史,尊祖敬宗,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堅持“以史爲據,有譜可依,史譜統一”的原則,始終把“實實在在,准確無誤”作爲修譜的標准。

其次是強化團結。譜辦分了源流組、人物組、文化組,如何做到三個組團結一致,我們堅持了“出門一把抓(即收集各種資料),回來再分家(分別交給各組)的工作方法,收集了大量的族譜資料。

第三是強化學習。就我個人而言,以前雖然有一定的文史知識基礎,但缺乏鍾姓專題史料的積累。必須強化學習。近十個月,我重新閱讀和鑽研了春秋戰國史書[如孔子的《春秋經》、左丘明的《春秋傳》、呂不韋的《呂氏春秋》、〔晉〕杜預(222-284)注,〔唐〕孔穎達(574-648)正義的《左傳注疏》、楊伯峻的《春秋左傳注》];學習和鑽研了我國《二十六史》[如司馬遷(公元前145-前86年)的《史記》、班固(32-91)的《漢書》、宋範晔(398-445)的《後漢書》、〔晉〕陳壽(233-297)著,〔南宋〕裴松之(372-451)注的《三國志》、〔唐〕房玄齡的《晉書》以及南北朝、五代、隋、唐、元、明、清史];還查找了一些姓書、地方志、辭書、辭典。從史書中查找了各朝代的禮制、背景、地理史料,收集了涉及鍾姓源流、人物和相關的史事。比如微子啓和微仲衍是兄弟的史料,就是從《呂氏春秋·當務篇》中查出的,但《漢書·古今人表第八》則稱“宋微中,啓子”。前說系兄弟後說系父子,史事前後矛盾時,史界公認的原則是“以前史爲准”。鍾子期的“知音”等事迹,記載在《呂氏春秋·本味篇》,而不能以馮夢龍的小說爲依據。宋桓公六代子孫的名字、職務以及他們各自啓姓情況就是從《左傳》、《左傳注疏》、《春秋左傳注》等史書中查出來的。史書中有鍾氏名人傳的資料好找,沒有傳的就要大海撈針,比如鍾祖被西漢封爲列侯(即童鄉僖侯)的功績就是在《漢書·成帝紀》內發現的;西漢任尚書令、廷尉、大理的鍾元及其弟鍾威的史料,就是在《漢書·何並傳》裏發現的;還有東晉明帝司馬紹(323-325年在位)的“左衛參軍鍾寅”,也是在“明帝紀”中發現的等等。

第四是強化調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去年八月以來,我們先後深入到河南、安徽、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福建、上海、重慶等省、市的鍾姓宗親集居地和上海、湖南等圖書館的家譜收藏中心,進行調查,收集了大量的木刻版,石刻版的族譜並及時編入了《宗譜》初稿。

第五是強化考證。去年以來,我個人已經考證完畢,寫成文章,呈送各地宗長和部分愛好鍾史研究的宗親審核的有三篇,正在准備撰寫的有一篇。

已完成的第一篇是《中華民族肇姓特點與鍾氏啓姓鼻祖及其裔孫考證》。這一篇文章4萬多字,有許多宗長、宗親認眞地進行了審核,並給我發了回信,肯定了這一考證,我十分感謝。可能有的宗長因種種原因,還沒有審核。這裏我就簡單地作三點說明。說明第一點,中華民族肇姓特點,歸納起來是三句話,叫做“萬姓歸宗”(所有姓氏都是炎帝和黃帝裔孫在姓上再啓姓,衍生出來的,因此華人都是炎黃子孫)“萬千一本”(即同姓萬千,本于一處);“萬派一源”(即同姓字派萬千,都來自同一條主脈,同一棵樹幹),造成這一特點的原因是分封制賜姓、宗法制肇姓,任官制穩姓,宗禮制管姓所致。說明第二點,《鍾姓淵源六大系列的質疑》,都是提出論點、擺出曆史依據進行論證,其結果“六大系列”均不成立。例如畲族的鍾姓是否系畲族本身産生的姓?是不是從盤瓠的下一代就有了鍾姓世系?現在我可以肯定的回答:“不是”。爲什麽不是?證據有三:第一個證據是《後漢書·卷八十六·南蠻西南夷列傳》所載:“盤瓠有六男六女,在盤瓠死後,自相夫妻”。其後裔在宋朝時的長沙府和武陵郡。發育宗長在嶽陽臨湘就發現了他們的山寨遺址至今尚存。第二個證據是1952年中央政府派出的民族識別調查組成員、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黃淑娉撰寫的《“盤瓠信仰”是畲族文化核心》一文(刊登在2007年4月21日《廣州日報》和2010年6月10日《鍾史論壇》第十六期上),她說:“畲民是指刀耕火種的人,猺族有畲民,漢族和其他民族也有畲民,畲民不等于畲族。確定畲族的核心是“盤瓠信仰”。畲族有語言,沒文字,以一幅彩繪絹畫爲“祖圖”。第三個證據是王大良的《姓氏探源》等姓書說:“畲族招贅鍾氏女婿而産生了鍾姓。”至于鍾家後生入贅畲族的年代,有的說最早在唐朝中後期,最遲在宋朝範晔(398-445)死亡之後。因此,有的把畲族始祖鍾志深的世系編造到帝喾是沒有根據的。說明第三點:宋襄公之孫鍾離以邑爲鍾氏,以地名離,又名州黎;鍾離春之父鍾離信,原名鍾信,後“念先祖鍾離”改名鍾離信是史書記載的眞人眞事。

已完成的第二篇是《關于“繇爲迪之孫”還是“皓孫繇的甄別”》。經過史書與史書的比較,結合一些族譜的記載,初步認爲,《三國志》所載“ 繇爲迪孫,皓之曾孫”的准確度更高,其世系是皓生迪、敷,迪生瓊,瓊生繇、演。

已完成的第三篇是《宋桓公曾孫、襄公嫡孫鍾離啓姓始末考證》。該文只有四、五千字,這次會上已呈送給各位會長和宗長,敬請審核。同時給宗長們呈送的還有揚山宗長撰寫的《宋襄公之孫鍾離是子姓肇衍鍾氏的唯一節點》一文,我已拜讀了三遍,他的這篇文章也是有根有據,實實在在的源流考證,也請宗長們審閱。至于我的那篇拙作,就不在會上念了。這裏只簡要說明三點:

一、我們這個姓的“鍾”字,是金重之鍾,所有大部頭的辭海、辭源、辭典都標明:只有金重之鍾有姓的義項,所有繁體史書中的鍾姓曆史名人都是金重之“鍾”,而金童之“鐘”沒有姓的義項。有的地方和個人把金童之“鐘”作爲姓氏,是筆誤或者是臆斷所致。

二、宋桓公曾孫、襄公嫡孫鍾離,是《左傳·文公八年》(即宋昭公元年,公元前619年)記載的第一個有“鍾”字的眞實人物。鍾離的史實記載比鍾儀公元前584年的史實記載早35年。因《周禮》規定“公之子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左傳》在鍾離的名字之前加“公孫”二字,就是標明鍾離是襄公的嫡孫,沒有“公孫”二字,就不能證明他是襄公嫡孫。

三、許多族譜記載:“鍾離,原名公孫黎,又名州黎,簡稱黎”。啓姓時間爲宋昭公元年(公元前619年);啓姓原因是在《左傳》記載的宋襄祖母欲殺孔叔(又名孔防叔)公子卬、和公孫鍾離等昭公之黨的廷宮內鬥中,鍾離避亂奔楚,被楚穆王(前625-前614年在位)命爲大夫(有的載爲“鍾離邑尹”)食于鍾離之地,遂以 “鍾”爲氏,以“離”爲名;啓姓地點:楚鍾離邑,秦屬九江郡,晉屬淮南郡,其地在今安徽鳳陽。《晉書·卷十四·志第四·地理上》載“見于春秋經傳者百有七十國焉(注:均列有國名)。百三十九知其所居,三十一國盡亡其處……”這些國名中沒有“鍾離國”,只有“鍾離邑,即故州來邑。”鍾離又名州黎,也是以故地爲名(或許系字號);啓姓後的職務:“楚莊王(前613-前591年在位)命鍾離審定楚國樂律爲南音,遂使爲樂尹,主管宮廷樂章”。

目前,我們正在進行《宋襄公嫡孫啓姓早期世系考證》的准備工作。現已找到早期世系認可的三個主要依據:

第一個是理論依據:(1)《國語·周語》載:“姓者,生也,以此爲祖,令之相生,雖不及百世,其姓不改;族者,屬也,同姓子孫共相連屬”。(2)兩晉官修世家賈弼之等著《姓氏薄狀序》載:“男子姓氏乃宗法所出,出則入薄狀,入則乃定矣,同姓後生皆屬之。”(3)《漢書·郊祀志第五上》載:“氏姓所出者,以爲宗。”

第二個是先祖遺文:(1)《福建汀州府志》所載的唐汀州刺史全慕公[在後梁貞明二年(916),已69歲時寫給自己子孫的]《遺訓》說:“吾家鍾氏亘古以來無二宗也。春秋時,儀公世典楚樂,居鍾離(之地)。至漢有接公遷蔔颍川長社居住,鍾氏蕃昌,官爵頗盛,儀、興、皓、繇、會、雅諸公之德澤,炳然宇宙”。(2)宋高宗十年(公元1132年),烈公系列友文、友武、友勇、友盛四公的長子:毅、裕、剛、發同修《閩汀鍾氏族譜序》的開頭就說“今夫枝幹,茂實由來一處,源流脈絡分派九洲”,中間再說:“考宋桓公之孫宗伯(非伯宗)生州黎(非伯州犁),仕楚,食采鍾離因氏焉,鍾離之地即今江南鳳陽府臨淮縣也,傳至文趣、文儀公而子孫蕃衍,世宦相承……”文後在“上朔曆代名楚有鍾儀、鍾建、鍾子期與伯牙爲友者,又有作漢藩輔者大傳鍾繇,字元常是也,鍾雅……鍾皓……等等,乃古志所刻,班班可考,非臆說也,然鍾無二姓,姓鍾即一脈也”。至清光緒已醜(1889)年,烈公裔孫大椿公所修的譜,仍然是“天下鍾姓皆同一脈。”該譜世系:“一世昧公(項羽大將軍),二世接公,三世烈公,四世複公,五世葉公,六世氣公……。”(3)清光緒壬寅(1902)年木刻版《湖南鍾氏遵旨通譜·桑邑千一公與季子思慧公信錄》載:“我族自鍾離受姓以來,由周及秦、漢,下隸唐、宋、元、明,並無異宗更姓、冒姓、賜姓。凡在宇內者,皆鍾離苗商也。颍川之序來自鍾離……”(注:此信錄是湖南張家界市的白族始祖)。

第三個是衆多族譜:現已收集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貴州、安徽、重慶等8省市共60多個縣及地區的木刻版《鍾氏族譜》記有完整的或斷代的鍾氏早期源流。當然還要進一步考察,收集更多的不同源流。前些年《鍾姓史話》說“烈公比接公早出身85年”,但現在所見到的木刻版古譜所記烈公前後100余代均沒有生卒時間,更需要我們去挖掘依據。今後我想分四個部分進行綜合,即史載鍾離早期後裔;姓書考究早期世序;譜記鍾離(黎、州黎)早期源流;考定鍾離早期世系。完稿後再呈請宗長們審核。

我們從以上《遺訓》、《譜序》、《信錄》、《古譜》中可以看出,鍾姓那麽多先祖都說“亘古鍾氏無二宗”“鍾無二姓,姓鍾即一脈”、“天下鍾姓皆同一脈”、“凡在宇內者皆鍾離(注:這個人的)苗裔也,颍川之序來自鍾離”“葉落九州,根同一處”等等,我們作爲這些先祖的後代,要不要尊祖敬宗?要不要認定“鍾無二姓,姓鍾皆同一脈”?還有沒有否定先祖遺文的可靠史證和書證?都有待我們大家去挖掘更多的史料,有待大家的進一步重視和支持。最後如何定舵,更有待《宗譜》編輯部的各位宗長,鍾姓委員會的榮譽會長、名譽會長、顧問及會長、副會長們拍板決定。

以上匯報,如有不當之處,恭請批評指正。

謝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論家譜述氏族源流真偽探討
莘野秦氏宗谱(浙江开化)
湘鄂西覃氏先祖覃汝先生年考(修正稿)
宁都瑞金刘氏冬至祭祖团祭拜廷珍公先祖docx
辨明始祖和姓前源流及编总谱的个人看法
湖南澧州谭氏家谱A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