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钟氏论坛钟氏源流研讨(48)要给锦光总会长出实招

钟氏族谱,钟氏宗亲,钟氏历史文化,钟氏源流研讨资料

要给锦光总会长岀实招,别岀虚招

——评鍾子亮兄的《真相终于大白了》大作

广东蕉岭鍾怀庆

5月12日广东南雄鍾子亮兄发表《真相终于大白了》大作(以下简称“真相”),抨击清代嘉庆以后许多老谱普遍载有的《鍾氏发源受姓始历九十五世祖名歌》(以下简称为“祖歌”),斥“祖歌”为“谬误多端,不伦不类之作”,大有为编修《中华鍾氏宗谱》岀奇招,扫障碍,一锤定音的架势。

读“真相”,有如梗在喉,需一吐为快。

我初见“祖歌”,是福建省武平县宗长赠予的乌石岽鍾氏宗谱石刻本。后来发现,多种老谱及台湾鍾氏宗亲总会1971年编印、1990年重修的《鍾氏大宗谱》、美国旧金山图书馆保存的《镇平县合族统修鍾氏族谱》都记载有圣谕“祖歌”全文,此谱由蕉岭县新铺镇籍前清“五代文武科甲”家族——铁笔御史鍾孟洪之子——1897—1906年先后驻美国纽约、旧金山领事鍾宝僖亲手交给旧金山图书馆保存、原广东省政府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鍾启乾珍藏了一套同版本。从时间夸度看,“祖歌”这个姓源资料在鍾氏族谱中保存时间最长,流传最广;从老谱记载的世系看,许多老谱记载的世系都与“祖歌”的九十五世祖名基本相同,这是不争的事实。“祖歌”韵律工整、朗朗上口、感人至深,“较为易晓”。“以“祖歌”前12句为例(阿拉伯数字为代序、下划线为先祖的双字或三字名,黒体字另释):契阳启衍州离昧,鍾接1—烈2—复3—葉4—气5垂;运丰6—文仪7—高8—晖9继,纯佑10—桔11—俨12—巽13—良14随。洧15—逢治16—桂天柱(桂即天柱公)17—焕18,增、垣19传铣、镳20—县21催;余22—立23—宏24—斌25—大有26—贵27,先28—酉29—宝、简30两俳徊。颍川渡江从此起,贤31—朝会正32靖闽来;远33—铨34再传纯35—有嘏36,憅37—侗38—弼39—邺又齐40开。精练的84个字,一气呵成记载了姓前渊源和颍川鍾姓一世接公起至南北朝邺齐公计40代直系传承的先祖名字。从12句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在19世增、垣两公与20世铣、镳两公、30世宝、简两公与40世邺齐公期间,鍾姓先民曾经有不同的辗转迁徙与房派脉系分支。其中垂、继、随、传、催、再传,7个字既是连接词与韵律,又是世系传承的精确定位词;“祖歌”将邺齐公以邺又齐开巧妙地诠释,缘于邺齐公在南北朝时为滎阳太守,妣颜氏生七子,长子晃公、三子晟公从滎阳徙上猶县南雄、南安、崇义等地立业;四子旭公配许氏,生子孟、奇、山,奇公中举后任西安府太守,孟兄、山弟二公随奇公徙西安府立业,邺齐公一脉后裔从此在南北各地一齐开拓发展;至于两俳徊、颍川渡江从此起、靖闽来则是鍾姓先民在迁徙中一路坎坷一路歌的精彩描绘,当代裔孙读之,无不卷入那种浪漫深沉的风雨回忆中!真相”作者感到“祖歌”“难于读懂”,“一头雾水”应从自己的情感方面,从史识史论与诗词歌赋联功底,乃至从自己的学历、经历方面找原因,不宜横加斥责。

“祖歌”经过多种版本老谱的反复传抄、排版与翻印,确有好些文字讹错,例如首句后三个字“州离昧”,或有“宗黎昧”“宗离昧”等同音或近音字之讹,尚需族人深入考证勘误,判断哪部老谱刊载的“祖歌”为原创。但是,多种版本老谱的“祖歌”首句前四个字“契阳启衍”、第八句后三个字“两徘徊”都完全相同,基本可以认定“契阳启衍”与“两徘徊”要给锦光总会长岀实招,别岀虚招——评鍾子亮兄的《真相终于大白了》大作

广东蕉岭鍾怀庆


5月12日广东南雄鍾子亮兄发表《真相终于大白了》大作(以下简称“真相”),抨击


清代嘉庆以后许多老谱普遍载有的《鍾氏发源受姓始历九十五世祖名歌》(以下简称为“祖


歌”),斥“祖歌”为“谬误多端,不伦不类之作”,大有为编修《中华鍾氏宗谱》岀奇招,


扫障碍,一锤定音的架势。


读“真相”,有如梗在喉,需一吐为快。


我初见“祖歌”,是福建省武平县宗长赠予的乌石岽鍾氏宗谱石刻本。后来发现,多种


老谱及台湾鍾氏宗亲总会1971年编印、1990年重修的《鍾氏大宗谱》、美国旧金山图书馆


保存的《镇平县合族统修鍾氏族谱》都记载有圣谕“祖歌”全文,此谱由蕉岭县新铺镇籍前


清“五代文武科甲”家族——铁笔御史鍾孟洪之子——1897—1906年先后驻美国纽约、旧


金山领事鍾宝僖亲手交给旧金山图书馆保存、原广东省政府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鍾


启乾珍藏了一套同版本。从时间夸度看,“祖歌”这个姓源资料在鍾氏族谱中保存时间最长,


流传最广;从老谱记载的世系看,许多老谱记载的世系都与“祖歌”的九十五世祖名基本相


同,这是不争的事实。“祖歌”韵律工整、朗朗上口、感人至深,“较为易晓”。“以“祖歌”


前12句为例(阿拉伯数字为代序、下划线为先祖的双字或三字名,黒体字另释):契阳启衍


州离昧,鍾接1—烈2—复3—葉4—气5垂;运丰6—文仪7—高8—晖9继,纯佑10—桔


11—俨12—巽13—良14随。洧15—逢治16—桂天柱(桂即天柱公)17—焕18,增、垣


19传铣、镳20—县21催;余22—立23—宏24—斌25—大有26—贵27,先28—酉29—


宝、简30两俳徊。颍川渡江从此起,贤31—朝会正32靖闽来;远33—铨34再传纯35—


有嘏36,憅37—侗38—弼39—邺又齐40开。精练的84个字,一气呵成记载了姓前渊源


和颍川鍾姓一世接公起至南北朝邺齐公计40代直系传承的先祖名字。从12句中,可以清


晰地看出在19世增、垣两公与20世铣、镳两公、30世宝、简两公与40世邺齐公期间,鍾


姓先民曾经有不同的辗转迁徙与房派脉系分支。其中垂、继、随、传、催、再传,7个字既


是连接词与韵律,又是世系传承的精确定位词;“祖歌”将邺齐公以邺又齐开巧妙地诠释,


缘于邺齐公在南北朝时为滎阳太守,妣颜氏生七子,长子晃公、三子晟公从滎阳徙上猶县南


雄、南安、崇义等地立业;四子旭公配许氏,生子孟、奇、山,奇公中举后任西安府太守,


孟兄、山弟二公随奇公徙西安府立业,邺齐公一脉后裔从此在南北各地一齐开拓发展;至于


两俳徊、颍川渡江从此起、靖闽来则是鍾姓先民在迁徙中一路坎坷一路歌的精彩描绘,当代


裔孙读之,无不卷入那种浪漫深沉的风雨回忆中!真相”作者感到“祖歌”“难于读懂”,“一


头雾水”应从自己的情感方面,从史识史论与诗词歌赋联功底,乃至从自己的学历、经历方


面找原因,不宜横加斥责。


“祖歌”经过多种版本老谱的反复传抄、排版与翻印,确有好些文字讹错,例如首句后


三个字“州离昧”,或有“宗黎昧”“宗离昧”等同音或近音字之讹,尚需族人深入考证勘误,


判断哪部老谱刊载的“祖歌”为原创。但是,多种版本老谱的“祖歌”首句前四个字“契阳


启衍”、第八句后三个字“两徘徊”都完全相同,基本可以认定“契阳启衍”与“两徘徊”要给锦光总会长岀实招,别岀虚招


——评鍾子亮兄的《真相终于大白了》大作


广东蕉岭鍾怀庆


5月12日广东南雄鍾子亮兄发表《真相终于大白了》大作(以下简称“真相”),抨击清代嘉庆以后许多老谱普遍载有的《鍾氏发源受姓始历九十五世祖名歌》(以下简称为“祖歌”),斥“祖歌”为“谬误多端,不伦不类之作”,大有为编修《中华鍾氏宗谱》岀奇招,扫障碍,一锤定音的架势。

读“真相”,有如梗在喉,需一吐为快。

我初见“祖歌”,是福建省武平县宗长赠予的乌石岽鍾氏宗谱石刻本。后来发现,多种老谱及台湾鍾氏宗亲总会1971年编印、1990年重修的《鍾氏大宗谱》、美国旧金山图书馆保存的《镇平县合族统修鍾氏族谱》都记载有圣谕“祖歌”全文,此谱由蕉岭县新铺镇籍前清“五代文武科甲”家族——铁笔御史鍾孟洪之子——1897—1906年先后驻美国纽约、旧金山领事鍾宝僖亲手交给旧金山图书馆保存、原广东省政府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鍾启乾珍藏了一套同版本。从时间夸度看,“祖歌”这个姓源资料在鍾氏族谱中保存时间最长,流传最广;从老谱记载的世系看,许多老谱记载的世系都与“祖歌”的九十五世祖名基本相同,这是不争的事实。“祖歌”韵律工整、朗朗上口、感人至深,“较为易晓”。“以“祖歌”前12句为例(阿拉伯数字为代序、下划线为先祖的双字或三字名,黒体字另释):契阳启衍州离昧,鍾接1—烈2—复3—葉4—气5垂;运丰6—文仪7—高8—晖9继,纯佑10—桔11—俨12—巽13—良14随。洧15—逢治16—桂天柱(桂即天柱公)17—焕18,增、垣19传铣、镳20—县21催;余22—立23—宏24—斌25—大有26—贵27,先28—酉29—宝、简30两俳徊。颍川渡江从此起,贤31—朝会正32靖闽来;远33—铨34再传纯35—有嘏36,憅37—侗38—弼39—邺又齐40开。精练的84个字,一气呵成记载了姓前渊源和颍川鍾姓一世接公起至南北朝邺齐公计40代直系传承的先祖名字。从12句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在19世增、垣两公与20世铣、镳两公、30世宝、简两公与40世邺齐公期间,鍾姓先民曾经有不同的辗转迁徙与房派脉系分支。其中垂、继、随、传、催、再传,7个字既是连接词与韵律,又是世系传承的精确定位词;“祖歌”将邺齐公以邺又齐开巧妙地诠释,缘于邺齐公在南北朝时为滎阳太守,妣颜氏生七子,长子晃公、三子晟公从滎阳徙上猶县南雄、南安、崇义等地立业;四子旭公配许氏,生子孟、奇、山,奇公中举后任西安府太守,孟兄、山弟二公随奇公徙西安府立业,邺齐公一脉后裔从此在南北各地一齐开拓发展;至于两俳徊、颍川渡江从此起、靖闽来则是鍾姓先民在迁徙中一路坎坷一路歌的精彩描绘,当代裔孙读之,无不卷入那种浪漫深沉的风雨回忆中!真相”作者感到“祖歌”“难于读懂”,“一头雾水”应从自己的情感方面,从史识史论与诗词歌赋联功底,乃至从自己的学历、经历方面找原因,不宜横加斥责。

“祖歌”经过多种版本老谱的反复传抄、排版与翻印,确有好些文字讹错,例如首句后三个字“州离昧”,或有“宗黎昧”“宗离昧”等同音或近音字之讹,尚需族人深入考证勘误,判断哪部老谱刊载的“祖歌”为原创。但是,多种版本老谱的“祖歌”首句前四个字“契阳启衍”、第八句后三个字“两徘徊”都完全相同,基本可以认定“契阳启衍”与“两徘徊”就是原创。“真相”作者不知“契阳启衍”所以然,却不懂装懂地指“契阳”是“契汤”之误,令人啼笑皆非!又自作聪明地把“两徘徊”说成“一竅不通”,真的给人“留下笑品”!

哲人说“存在的不一定是合理的,但是,存在的必然有存在的理由。”从这个哲理上说,否定“祖歌”首先要破解“祖歌”。我们编纂现代《中华鍾氏宗谱》,务必研究“祖歌”为什么能在老谱中流传二、三百年,为何许多老谱的世系都与“祖歌”的九十五世排序基本相同的原因,从中识别其“理性”或“非理性”。这需要集广大宗亲的史识、史论,需要诚实严谨的学术态度。

恕我直言,从以下三个方面看,“真相”作者的学术态度是不诚实的。

一是“真相”作者对“祖歌”的研究还欠火候,却在先贤与广大宗亲面前“班门弄斧”。

在清宫掌修国史的文寿先贤(号“鲁斋”字“丕谟”)是鍾姓先贤研究与介绍“祖歌”的第一人,他高度“点赞”祖歌,认定“祖歌”的“接生烈”,由于后人的误会,认为“祖歌”是“丕谟”所纂,但文寿先贤没有“贪天之功为己有”,他在谱论中有详细说明。我德薄能鲜,自第十三届世界鍾姓联谊大会以来,研究圣谕“祖歌”整整十年,虽未全面破解,但略有心得;虽还未在洋洋60卷的“圣祖仁皇帝圣训”、30卷的“世宗宪皇帝圣训”的史海中捞获原创“祖歌”这个“黒匣子”,但深信几百年来一直在许多老谱上刊载的“祖歌”,是研究鍾姓源流的重要资料,是鍾姓瑰宝。“真相”作者竟大言不愧的说“用了三天时间,查了四部族谱,写了五页稿纸,总算(对“祖歌”)弄出了一个眉目”,牛皮吹得太大!

“真相”作者甚至以“谱霸”口吻,使用“荒唐,荒唐,太荒唐”“笑话,笑话,大笑话”与“胡说”“信口雌黄”之类粗野语言;竟然贬称清康熙年间(公元1677年)响应鍾宗祚、鍾白凤倡议合族修谱的鍾文杰、文俊,以及晋平州事和秦邮县主朱之昆等闽赣两省一大批进士乡绅为“鍾宗祚、鍾白凤及其同伙”;讥讽挖苦以互联网现代信息手段求证姓源的宗亲是“在网上检垃圾”,对先贤极大的不敬,对广大宗亲毫无起码的尊重!大损自己的身份与形象。

二是“真相”作者俨然以“清宫头等大秘书”架势,根本不懂“圣谕”“圣训”“圣旨”“广训”“庭训”有什么不同,却夸夸其谈“圣谕”“圣训”的格式应如何、写法该怎样,对圣谕“祖歌”横挑鼻子竖挑眼。我有世完宪皇帝编《圣谕广训》、乾隆五年敕编《世完宪皇帝圣训》以及雍正九年世完宪皇帝编《圣祖仁皇帝圣训》等书(见附件),请您从“卓越亚马逊”网邮书店买来读读,对照您“点评”的圣谕格式、写法,看看说对的百分率有多少?如果您的脸旦发热了,说明您还有几分良知。

三是“真相”作者曾仕途多年,本应有一定的“稳重”,有点起码的辩证法与唯物史观,有点基本的“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作风。但“真相”作者不了解历史往往会有相似之处,满(清)族——作为入主中原的一个不具备文化优势的民族,为了巩固政权,不得已以优秀的汉文化治理汉族的良苦企图,在康、乾期间曾大兴民间“讲约”,客观上推动了中华优秀文化的普及发展,其声势、规模不亚于当代发生过的“学毛著”“三忠于”运动。《上杭县志》记载“县南中都的'义合寺’为通都'讲约’之所”,解放初期南方农村尚存的“私塾”“书院”都曾经是清代热闹的“讲约”场地。“讲约”的优秀组织者和“讲约”中涌现的“先进”人与事,可以选进京城受皇帝褒奖接见。在“讲约”与“学毛著”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好些看似互无关联的人物事件,在寓于必然性的偶然中关联起来,就如国家主席刘少奇与掏粪工人时传祥的关联那样,“祖歌”与“圣谕”相互关联起来,不都是“历史”的产物吗?这或许不一定需要鍾姓在朝廷中有大官为条件。我们干嘛不顺着历史足迹去寻找这种关联,非要以虚无主义态度断然否定“祖歌”与“圣谕”的关联?

“真相”作者也不了解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血腥严酷的“文字狱”时代。请您翻开清史看看湖南曾静、浙江吕留良等人的弥天冤案吧,看看雍正帝怎样残忍地把死去40多年的吕留良等一批文人掘墓开棺戮尸,一百几十口家眷、亲戚、门人凌迟处死的惨剧!看看虎口余生的吕留良孙女吕四娘如何忍辱负重,潜入清宫砍下雍正帝头颅的传说吧。试问“真相”作者,您咬定御批“祖歌”是假的,是“鍾宗祚、鍾白凤及其同伙”编造的,有证据吗?您不动脑筋,不设身处境地想想“鍾宗祚、鍾白凤及其同伙”敢不敢、能不能把假的御批“祖歌”堂而皇之刊载在鍾姓族谱上?假如他们敢于这样做,鍾姓将面临何等血腥横祸与灭顶之灾?何况,“鍾宗祚、鍾白凤及其同伙”都是进士文人,他们编修鍾姓族谱只供各房派各家户作珍宝收藏,不准变卖,无利可图,这与近十多年来,有些人抢商机编族谱,大批量制造伪劣商品牟利绝然不同,“鍾宗祚、鍾白凤及其同伙”为何要造假?“真相”作者咬牙切齿地说“祖歌”“在鍾氏少数族谱内流传了两百多年,欺骗了不少读者,造成鍾氏族谱世系混乱,……影响之大,贻害之深,莫过于此,该到大家认真剖析和严肃批判的时候了。”但是没有岀示任何证据,只以毫无逻辑的推论说“祖歌”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吹牛皮说“真相终于大白了”,我不禁想问,是“真相”大作“大白”了“祖歌”真相?还是“真相”大作“大白”了作者的“谱霸”真相,“大白”了作者对先贤不敬、对宗亲不尊的真相?

“真相”作者否定“祖歌”的企图,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祖歌”在鍾氏族谱中保存时间最长,流传最广,许多老谱记载的先祖名字都与“祖歌”基本相同,最要命的是“祖歌”白纸黑字记载着鍾接公为一世,烈公为二世,这道坎严严实实地堵住了“烈、接两系论”进入《中华鍾氏宗谱》的“最后一公里”!

姓源问题不单纯是历史问题,也是复杂的哲学问题。我个人认为,鍾氏主流老谱很多,基本上只有两种,就是文寿先贤说的“福谱”与“龙谱”。以我拙见,“真相”文中罗列的一串老谱,基本全属“龙谱”,就是说,“真相”作者长期以来只读“龙谱”,不读“福谱”,“只摸到了大象的肚皮,没有摸到大象的鼻子”,所以对姓源有那么多、那么深的偏见。可是,文寿先贤先读“龙谱”再读“福谱”后,认了“福谱”的“接生烈”,只把“龙谱”的“宋王偃生烈”留给后人参考。其实,即使没有“祖歌”这道坎,还有“历史”这个如来佛的“宋王偃姓戴”紧箍咒,至于戴偃生的“烈”该姓啥,“你懂的”!所以“烈、接两系论”永远没有“最后一公里”。

我个人也认为,尽管鍾仪是有后裔相传的最早的肇姓祖,但是“鍾仪一脉直传论”并不一定符合史实,不一定符合主流族谱之精髓,难以解决史实“接地气”问题。自己则独辟蹊径,认为华夏鍾姓是“一族同氏分两宗”——楚仪鍾氏与长社鍾氏,鍾仪一脉是宋襄公次子公子禦的后裔。本来,有不同的姓源观点十分正常,广大宗亲可以平等地、平心静气地商讨研究,不应该动肝火“唇枪舌剑”伤情感,现在“真相”作者如此撒野,谁还愿意、还能有心情共同商量研究?其实“真相”作者己经不需要广大宗亲共同商量了,封堵了一切“杂音”,或许今后将“鴉雀无声”。当然,这只是一厢情愿,在互联网时代,谁能封堵任何“声音”?


哲人说“惊人的一致,往往意味着灾难”,真诚希望握笔者们注意“于无声处响惊雷”!真诚希望“真相”作者为锦光总会长岀实招,千万别岀虚招。本文中有不敬之处,谨祈包涵。

(2016、6、2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修南丰梅溪黄氏宗谱
【宗谱】《全州蒋氏源流》摘录(四):全州蒋氏世系(始祖至八十五世)(42-85世)
汇谱提纲
致洞庭东山秦氏宗亲 秦书耿
皖桐刘氏宗谱 卷一 | 圣谕十六条(清·康熙)
李氏家谱,各地李氏族谱大全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