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哲人到道教之神:老子是如何一步步被神化为"太上老君"的?

引言:

《西游记》中有集说到,齐天大圣误闯蟠桃会,喝得酩酊大醉走进了太上老君的天宫。

恰巧,太上老君外出不在,齐天大圣便将老君的“九转金丹”一扫而光,全都吞进肚子。

之后,大圣被扔进老君的八卦炉,本想把他炼化,结果他不仅没死,还练成了火眼金睛。

《西游记》对老君多次嘲讽,甚至有些大不敬,可道教里的老君身份尊贵,是三大超级神里地位最高的一位,堪称道教“始祖”。

不过,现实中的太上老君是个人,这个人就是史上著名哲学家老子。

“太上老君”称号的由来

老子,又名老聃,李耳,开创了道家学说,司马氏的《史记》对其多有记载。

他是楚国苦县人,早年担任周朝的守藏室史,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国家图书馆馆长。

老子学富五车,学识渊博,当他看透周朝局势后,立马请辞回归山林做了一名隐士。

骑着青牛,一路向西,走出函谷关时,守门的尹喜听闻是老子路过,便恳请他留部书给后代。

尹喜是道家的人,老子得知他的来意没有拒绝,最终写出了《五千言》,也就是后来《道德经》,之后不知去了何地。

史料中对老子的描写比较模糊,有说他活了150岁,也有人说他活了200岁,总之,拥有神秘思想与年龄的他为道教所用,成了开山始祖。

东汉末年,张陵开创了道教,为了使其余佛教有抗衡的能力,道教必须选出一位代表为教门始祖,老子就是当时最合适的人选。

道家清净无为,是道家方士们方术最好的理论基础与装饰。张陵的五斗米道开创后,参考《太平经》作书,并自诩“太上老君”,之后更是有道术夸大,《列仙全传》中说到张陵,称他七岁通晓“道德经”。

连他都叫做“神仙”,更别说道家的祖师爷了。

老子的出身至今都没有确定的说法,《云笈七签》说他是混元皇帝,也有说法说他是玄妙八十一年生出的孩子,由于时间已久,便有了“老子”这一称号。

当时的老子,早已被道教的那些道士传出了离奇古怪的故事,对于他的骨肉身躯,已经消失不见,他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宇宙里的“气”。

不仅是他,就连他的母亲玄妙,也是宇宙“气”之下的一种产物。

老子本身是人,可从《魏书·释老志》以后,他就有了“天上老君”这个称号,到了《后汉书·孔融传》,这种说法就更加普遍。

“太上”在道家中是最高、最上的意思,还能用在皇帝、天子等地位最高的人身上。

道教选择在最高贵的名前加上这两个字,是对其的一种尊敬,因此,老子的形象也被随之被神化。

老子宗教化的原因

老子之所以能宗教化,有两方面,一是社会根源深刻,二是与佛教进中国有关。

宗教化并不是少数人决定,而是有社会根源为前提。公元前221年,大秦王朝建立,中国有了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

为保证新制度的稳定实行,统治者从多个方面考量,对制度进行了重新规划。

秦朝覆灭后,汉代取而代之,不仅延续了旧制度,也继续了秦朝时期的宗教。

佛教、道教虽然都是在东汉出现的,但其诞生都经过了百年孕育。

另外,儒学被董仲舒宗教化,与老子被神化有必然的关系。无论是秦朝,还是汉朝,统治都离不开“神明”,神仙方术、长生不老等各种思想让无数帝王无法拒绝宗教,宗教神学在秦汉时期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从古代社会的“君权神授”就能看出。

为了迎合汉武帝,董仲舒提议“罢黜百家”,其最终目的就是儒学宗教化,将“君权神授”转化为臣民君父,利用神学稳固自己的统治。

儒学宗教化的达成,也为之后老子的宗教化奠定了基础。

老子能神化,与汉王朝后期的“黄老政治”也有关。汉朝初期,统治者意识到社会现状急需稳定。

百姓在经历过长时间的战乱后叫苦连天,社会经济也萎靡不振,因此,统治者下令实行“黄老政治”,即史上的“文景之治”,又叫“黄老之治”。

然而,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天灾不断,百姓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彻底激化,群众渴望回到文景之治,纷纷表达对黄老的思念,甚至到寺庙中乞求黄老再现。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张道陵的道教诞生,煽动群众积极性,以宗教为前提鼓动农民发动起义,而老子也是以这样的方式成为道教之主。

老子得以宗教化,与佛教也有很大的关系。

随着佛教的慢慢渗入,老子宗教化也逐步成形,不仅有刚进中国的“以道解佛”等因素,还出现了道佛两教相比的情况。

东汉时期,佛教传进中国,与此同时老子开始被神化,曾经还出现过黄老、浮屠并奉的场面。由此可见,老子宗教化与佛教紧密联系。

佛教刚进中国,产生了以道解佛的现象,人们在解释佛教会结合道教文化,例如“清虚”、“无为”,都是道家才有的用语。

所以,佛教刚传入中国,就出现了以道解佛,侧面证实了将老子奉为道教之主的事实。

老子宗教化的发展进程

老子宗教化的发展,随着时代变迁和王朝覆灭不断改变。道教创立时,老子宗教化大体框架已经完成,当时的神学观点就是“老子即道,道即老子”。

《老子圣母碑》中就有记录,表示老子是天地产生的神明,道的本质是老子,是老子的一种神化。

随后,将老子神化与两汉的宗教神学相关联,例如《古今图书集成》,老子仙化发展为伏羲一样的级别,这里的仙是两汉方术的结果,不仅表达了仙化为主神化为辅,也表现了老子形象的神化形态,老子宗教化于魏晋时期得到完善。

北魏时,老子以“太上老君”的身份着手道教之事,《魏书》中老子以该身份赐予百姓天师一位,太上老君在道教的地位提升,神化老子的过程也接近成熟。

太上老君宗教化达到鼎盛时期,是到了隋唐,当时的老君已由仙化转变为神宗仙主合并的老君,这是唐代统治者用道教来巩固自己地位的前提,也是道教与政权相互结合的表现。

《混元圣纪》中统治者不仅把老子封为玄元皇帝,还特意在他的出生时大赦天下,全国休假一天。足以证明,老君在唐朝时期的地位之高,老君道教史上达到巅峰。

唐朝学者杜光庭从神学观点出发,对老子宗教化进行了阐述,从太上老君的起源到发展,详细介绍了老君的多个方面。

五代以后宋代以前,老子被神化为太上老君的说法定型。

此时的他,被称之为无所不能的“神明”,就如《混元圣纪》中统领万物,变化莫测的老君,这也说明,老子宗教化已经到了最高境界。

老子宗教化的影响

随着朝代的更迭,老子在古代与宗教融为一体,对古文学造成了深远影响。

明清时期,是古典小说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是道教影响民间后传播最广的时期,这一时间段无数经典名著诞生,绝大部分的古籍都提及了太上老君这一形象。

《西游记》、《封神演义》里的“三清”,《封神演义》里的太上老君既是地位最高的神明,也是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大师兄,还是“一气化三清”最直接的体现。

《西游记》里的“老君”身份尊贵,齐天大圣在对话豹子精时说过:“李老君是开天辟地的祖先”。

换句话说,老君创造了世间万物。《红楼梦》里的“三清”,是秦可卿死后,贾府找来道士为她安排法事,轮到三清的座次时,把老君的位置摆在了玉帝前面。

这就说明,清代时期道教里的太上老君比玉皇大帝的地位还高。

最重要的是,道教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国文化形成的过程,完善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影响了百姓的生活方式。

道士以仙术问道,火药被发明出来,火器也跟着诞生,进而使武器发展得到提升,种种现象都表明是道教改变了百姓的生活。

不仅如此,道教还对古中国的艺术、医疗等多个方面,产生了影响。

结语:

老子学问最开始没有被重视,甚至还遭到了人们的抨击,有很大的原因是其实力被掩盖,老子思想与当时春秋争霸背道而驰。

但汉初战乱过后,老子的思想转变为治国之本,汉朝经济恢复改善。

到了大一统时期,老子思想被罢黜,可此时还没有退出历史,只是命运漂浮不定。

总之,老子思想被神化,是时代变迁的结果,事实证明,老子不是神仙,也没有成为神仙,太上老君也从未存在,仅仅是朝代下社会的缩影。

不过,老子的精神如神仙,其散发出来的带有智慧的光芒永远引领着人们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哲人到道教之神:老子是如何一步步被神化为'太上老君'的?
老照片:一百多年前的中国道士,个个仙风道骨,图九是华山比武
道教 | 历史与教义
由葛洪道儒合一的思想特征看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
道家为什么没落了——传统思想流派在新时代的困局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162、本土道教为何不如外来的佛教发展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