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三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大家好,我是田静。

令人没想到的是,在搜索引擎输入「打小三」总共蹦出来400多万词条:

“原配当街痛扁小三”
“现场捉奸”
“小三裸衣游街”

「打小三」这个明显犯法的行为,现在已然发展成了”民间传统曲艺杂技表演”。

而表演者,通常为两名或以上的女性。
 
  
打人不对,骂人不文明,但如果对方是小三的话,顺手重拳出击,吐一口唾沫就是为人类幸福贡献了一星半点的力量。
 
特别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下的今天,小三可谓是过街老鼠,是人皆可唾弃的对象。
 
且不说那些真的做错了事情的小三有没有被恶语淹没了,就连影视剧里那些出演小三的演员,都能被网友一路高歌猛进地狙击——不骂到你出来下跪算我输。
 
前一段《三十而已》大火的时候,林有有的扮演者张月,因为在剧中的设定是插足者,她经历了被各种辱骂威胁,实在扛不住了只能把微博设置成不可评论。
 
△林有有扮演者的微博评论,安全威胁,长相攻击层出不穷
 
互联网的确是有记忆的,人们依稀能够记得,上一个被如此对待的是喜塔腊·尔晴,上上个是《我的前半生》里面的凌玲。

她们,全部都带有插足者属性。
 
对于打骂、凌辱、人肉小三,道德早就凌驾于法律之上,且越来越趋近于小三无人权化。

在这个小三群体被痛恨的时代,就很难不去思考背后的原因。
 

  △关于绿茶和小三的讨论热度空前

 

小三的前世今生
 
世上本无小三,叫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小三。
 
很多人以为,小三就是一夫一妻制度的衍生物。
 
但其实古代中国从“周朝”直到“清朝”一直实行的都是“一夫一妻制”,也就是说,妻以外的女子其实都算第三者。
 
但那个时候,小三还不是小三,妻以外的其他女子称做妾。
 
一夫多妻向来都不存在,只能称之为一夫一妻多妾,且妾地位低于妻,只能算奴婢。
 
妾的地位也是明显低于妻的,她们的法律地位低于妻,被限制自由,是男主人的奴隶。妾的地位待遇好坏全看主人与妻的态度。
 
在古代,“小三”的地位不见得比正室高,但不至于完全沦丧,成过街老鼠,她们甚至还会被负责,赋予名号地位。
 
     
今天的三儿,在古代还有「平妻」的叫法。
 
如字面意思,「平妻」就是地位平等于妻子,见正妻不必行礼,生出的子女同为嫡出。一名男性,平妻的数量可达三位。
 
清朝道光末年又称两头大或多头大,即两个或多个妻子都是大老婆,又有对房之称,和正妻和正房对等。
 
那个时候,可以说是小三的高光时刻,地位如日中天。
 
再往前追溯的西周时期,据《左传·僖公十七年》记载:
 
'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长卫姬,生武孟;少卫姬,生惠公;郑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华子生公子雍。'
 
如夫人——也是位同于夫人的意思。
 
△齐桓公夫人卫姬

直到1912年,即中华民国的元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文规定中国实行一夫一妻制。
 
离小三成为众矢之的还差100余年的光景。
 
妾的名号正式废除,还是1950年5月1日,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实行一夫一妻制,这个时候的小三还不知道,未来的小三应当克己复礼,才能在制度下“茁壮成长”。
 
     
 

第三者的沦丧
 
发展到近代,小三地位几乎肉眼可见的呈断崖式下跌,道德口碑逐步沦丧。
 
50年代正式实行一夫一妻制后,人们对插足者的态度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50——70年代那个阶段,人们的道德观念还没有这么强烈。在我国,这一点,可以从70年代的盛行的琼瑶剧里可以看出。
 
在琼瑶的剧作里面,女主清一色恋爱脑,恋爱永远大过天。
 
小三理直气壮地说出:“我不是来拆散你们的,我是来加入你们的。”
 

《一帘幽梦》里,失去一条腿承受伤痛的份量,远不及紫菱失去的爱情。
 

《情深深雨蒙蒙》的书桓大言不惭地说:“我不是天下唯一一个,为两个女人动心的男人吧!
 

这种在如今看来的渣男绿茶发言,当初都是可以自洽的。

那个时候,没人跑出来骂琼瑶三观扭曲,道德沦丧,为自己洗白。而且,这种虎狼之词,观众也是可以接受的。

50-70年代,大家对于第三者的评判还未出现当局「人人喊打」的盛况,且他们认为第三者也有情感,并不把婚姻以外的情感关系称之为搞破鞋。
 

撇开琼瑶剧不论,当时国外的文艺作品也出现了类似于《失乐园》《英国病人》《包法利夫人》这样皆在赞扬婚姻之外的真情纯爱故事。
 
私以为那时候的人们看得都比较开:
 
人生都已经这么难了,好不容易找到个喜欢的人,出场顺序,道德之内外好像不那么重要,真爱才无敌。
 
△电影《失乐园》有妇之夫和有夫之妇相爱,最后在做爱的时候自杀凄美爱情故事,如今饱受争议。
 
至于小三这个称谓,是互联网盛行的时代才流传开来的。
 
2010年台湾有部电视剧叫做《我的犀利人妻》,剧中的女配角名字叫小三,与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发展出婚外恋,很快地在台湾互联网上,“小三“就成为网络上对女子成为他人婚姻第三者的贬义词。
 
发展到90年代末,小三地位逐渐落寞,彻底失守。
 
犹如蝗虫过境,人们像掘祖坟般的逮出「小三文学」出来批判,小三被扒光了衣服当街人人喊打。
 
现实中发展出小三劝退师的职业,不管是合法还是违法的打倒针对小三的群组层出不穷。
 
△豆瓣群组,每天都在上演犯法的人肉戏码
 
一个人,尤其是女人。
 
如果曾插足别人的情感,哪怕不是婚姻的情感,也会被当作黑料,就像无论如何都甩不开的枷锁。
 
从小三也有爱,到小三人品败坏行为失德,我很难评判当代的人道德水准到底是变高,还是变低了?
 
我亦不知道,在人人都在高呼「人权」「自由」的21世纪,会不会发展到打死小三无罪,逮到小三浸猪笼的境地。

△小三裸身当街下跪

 

痛恨小三
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我们说人们为什么恨小三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讨论,当代的男女变化的爱情观、婚姻观所带动的道德观念的变化。
 
社会学家沈奕斐在剖析当代爱情、小三、情感的时候,提及当代人们为什么如此痛恨小三。
 
在我的理解中看来,她更愿意把痛恨小三这件事看作是女性的自我意识正在逐步觉醒。
 
以80年代作为分水岭。
 
80年代以前,当人们在探讨爱情、最后能称之为爱情的故事,往往都带有传奇的挑战色彩。
 
什么是爱情?
 
一男一女在两情相悦的时候,可以打破禁忌,突破伦理,甚至超越物种…
 
最常见的是,位卑的女性在面对爱情的时候,表现出的敢于挑战男权、父权的或振奋或悲情的故事。
 
且不论其中的真假,又有多少理想传奇色彩,私以为那个时代的爱情才是爱情。人们在探讨爱情的时候,关注点永远在「爱」本身,爱之外的一切伦理道德枷锁皆为辅料。
 
△经典爱情电影《泰坦尼克号》又称《杰克和别人家的未婚妻搞破鞋》
 
从80年代以前的文艺作品里看爱情,人们总可以看到爱情突破禁忌、阶层,甚至突破物种、时空的恋爱。
 
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女子挑战父权的故事;
 
《还珠格格》这样靠爱情的力量改变环境和阶层的故事等等…

那个时期爱情爆发出来的惊人能量,我辈人无法估量。
 
    
而21世纪当代文艺作品发展,随着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男女权利等变化的冲击洗礼后,爱情变得不值一提。
 
爱情不但不能突破阶层,改变环境。
 
反过来,人们需要牺牲爱情来保全自己,比如《如懿传》《步步惊心》等作品传递出来的价值观,显而易见,爱情的力量正在逐步消弱。
 
——女人当自强。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现代,爱情多半成了趋媚品,不具有挑战意义,成为完全个人化的东西———爱情就像鬼,只听过没见过,这直接导致了爱情并不是当代人必需品。
 
所谓爱情已经早就不再是爱情了,浪漫也早就死去。

“小三也有情小三也有爱”的论调自然站不住脚,“小三文学”不过也渣男婊女因为寂寞,人品渣凑在一起搞事情而已。
 
而爱情观念在这样的改变之下,具体划分性别讨论,男女对于爱情的追求逐步变成:
 
男性不再主动追求女生,追求爱情,吝于付出时间、精力、金钱。
 
 
女性再进入情感中更注重自我的完善,变成更好的自己,所以在选择进入爱情之前越发谨慎。
 
着重展开女性对待爱情的正确打开方式。
 
社会心理学家问女生为什么想谈恋爱的时候,不少比例的女生表示:
 
「恋爱可以帮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一段好的恋爱,可以帮助自我成长」
 
「恋爱使我感到自己很特别」
 
出发点都是——我。
 
在今天,心理学偏好比例女性占比为大多数,我们想通过研究学习心理学来完成自我的构造。
 
而面对爱情——
 
在女性来看,选择进入一段亲密关系,很大概率不是因为爱情本身,而是在这个女性意识觉醒的,而又遍地是普女的时代,我们想要通过爱情来表达自我独特性,变得特殊。
 
相比职场和社会完成自我价值要花的时间,在爱情里,通过自我美化和荷尔蒙的作用,自我特性、自我价值的实现要花的时间明显更短。
 
多么遗憾啊,爱情变成了超越自身平庸的途径,但已经不是爱情本身。
 
△都市剧《北京女子图鉴》所出现的男性,男朋友,情感皆为了满足女性自我价值感建设
 

恨小三恨的到底是什么?
 
透过当代的人的爱情观,顺藤摸瓜,我们好像离答案也越来越接近了。
 
当女性痛恨小三的时候,我们真正恨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真正恨的是,自我被否定。
 
△《情敌复仇战》失意原配和小三的对垒。
 
当我们越来越注重在情感中的自我独特性,选择进入一段恋情/婚姻的时候,就是鼓足了勇气主动把「自我」放进了一个评价体系里面。
 
好比一场面试,女性是应聘者,而打分的面试官就是她选择的对象。
 
在一大堆竞争者中突围,最后合格录取,持久稳定的合作下来,当然是自身的自我独特性得到最大程度化的彰显。
 
特别是在这个优秀的人众多,美女成堆的时代,我们甚至会暗喜:一定是我超有趣,和别人不一样才能被笃定地选择和长时间的偏爱。
 
    
可这样的行为同时又是危险的。
 
诚然,当女生进入一段关系,把自我暴露出来,放置在一个被评判的环境中的时候,好死不死地出现了第三者插足,所谓「小三」角色出现的时候。

女性真正感到受伤的,一是自己的这个独特的自我,被伴侣否定了。

二是这个独特的自我居然被另一个女性的自我比下去了。

双重否定,就是女性在失恋后对自我独特性的否定。
 
而面临自我被否定的危机,多数女性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失态」「不体面」。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每次发生有「第三者」情况的时候,人们的矛头总是对准小三,对准女性,而不是出轨者、男性身上。
 

因为对于当代的很多人来说,爱情是伪命题,是自我独特性的实现途径。

真正令她们受到伤害的是在这场关于自我的较量中,她被否定,亦输给了另一位同类。
 
所以,当大家看到别人的情感中出现第三者插足的时候,往往自我代入感也比较强烈,一起同仇敌忾云打小三。

情感未必是相通的,但是作为女性那种自我被否定,被压制的憋屈感是一致的。

我们可以不要爱情,但独特的自我绝对不能被狗男女联手否定。
 
△《情敌复仇战》被渣男伤害的女性决心联手对抗渣男
 
这也是为什么「小三」盛行的时候,它的同义词「二奶」正在逐步落寞。

同样作为插足者,小三要比二奶可恨得多得多。

因为小三是带有情感地插足,是对自我、对独特的取代性威胁。

但是二奶则是单纯地因为利益绑架,她们是一个没有灵魂和自我的搞钱机器罢了。

对于小三要及时靠智慧,必要时靠武力取胜;而对于「二奶」越是宽容无视,越能彰显正室的智慧。
 


任何压制或者奴役
都是愚蠢的
 
作为女性,从自我的角度来说,这种被否定的不甘心、意难平找小三泄愤的行为我完完全全能理解。
 
我不想说什么:“没本事的女人才找小三,有本事的女人都怪男人。”
 
但面对小三和插足者,或许我们可以理智些。
 
要知道,游离在道德外的小三不犯法,而打小三才真正的触犯法律。
 
正是因为小三被扒光衣服当街痛扁成了“民间曲艺杂技”。
 
才有了真正女性受害者出现的时候,我们内心才会出现:”不瞎管家务事”“小三活该”的盲目理智,导致了很多,被一路扭打转而被卖进山里的无辜女性。
 

想来,究竟要如何才能对小三的愤怒消减一些?
 
私以为是,不要对情感抱有「自我价值实现」「独特自我」「成为更好的自我」的幻想。
 
因为,幻想总会幻灭。
 
把遥控器握在自己手里,把最宝贵的自我放进一段情感关系里去评判,和一个陌生人较高低,这本身就是一种冒险挑战需要承担风险行为,与其责怪他人,不如说自己选择出了问题。
 
     
无论如何,请与天斗,只和昨天的自己相比。

只有摆脱这该死的自我评判和比较,才是真正彰显自我独特性的时刻。

只有把爱情还给爱情,自我还给自己,浪漫方能长存。
 
△《Normal People》“有时候别人对你很糟糕,顺便,这些别人还有我(伴侣),不代表“你就该被糟糕的对待”。自我评判不在于别人怎么看你,和谁相比。

编辑:姬老爷
视觉:阿绿,小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个原配给第三者的回信
一个易经大师对婚姻和爱情的忠告
中国女人为什么爱打小三?打完就能天下太平?
两种现象表明:“一夫一妻制”是对普通男性最大的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一夫一妻制,那么多的民国姨太太何去何从?
情人拿什么PK爱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