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十章第二节

第二节

故事正解

孔子知人小故事

颜回在街上看到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在吵架,买布的大声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个钱?”颜回上前劝架,说:“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错了,别吵了.”那人指着颜回的鼻子说:“你算老几?我就听孔夫子的,咱们找他评理去!”颜回问:“如果你错了怎么办?”那人回答:“我把脑袋给你.如果你错了怎么办?”颜回说:“我就把帽子输给你.”

于是,两人一起去找孔子.孔子问明情况后,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嘛,颜回,你输了,把帽子给人家吧!”颜回心想,老师一定是老糊涂了.虽然不情愿,颜回还是把帽子递给了那人,那人拿了帽子高兴地走了.

接着,孔子对颜回说:“说你输了,只是输了一顶帽子;说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是帽子重要还是人命重要?”颜回恍然大悟,扑通跪在孔子面前,恭敬地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非,学生惭愧万分!”

1.问题讨论:

(1)这个案例体现了《论语》中什么思想?

(2)颜回的精神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孔子对自己的学习观的总结是什么?

1、在孔子看来什么是“仁”,什么是“知”?

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①人。”

语译: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识别人。”

注释:①知:识别,知道。

解读:本章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仁,二是智。关于仁,孔子对樊迟的解释似乎与别处不同,说是“爱人”,实际上孔子在各处对仁的解释都有内在的联系。他所说的爱人,包含有古代的人文主义精神,把仁作为他全部学说的对象和中心。

详解:聪明的人懂得如何去爱人,懂得如何了解人,这是孔子解说仁,最简单的解释了。

这个解说虽然简单,但是透露出孔子的仁德思想是贯穿他一生的,上面的小故事,说明孔子认为受点小委屈,能换来对生命的尊重,比什么都重要,这才符合孔子的爱人和知人的仁的深意。

2、孔子认为判断一个人的标准是什么?

原文:子曰:“众恶之,必察①焉;众好之,必察焉。”

语译: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注释:①察:考察。

解读:我们在判断一个人好坏的时候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跟风,凡事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判断。这是孔子对一个人独立思考提出的建议,我们是一个生命个体,对社会问题,要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盲从。不管别人众恶也好众好也罢,关键是我怎么去看,我要做到客观地分析和理解,再作出判断。

附赠多闻

1、原文: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语译: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2、原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语译: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德义论语解读—子张篇第十九(5)
安德义论语解读2——为政篇第二
仁是爱人,智是善于了解别人
《论语》浅悟(43)
孔子弟子问仁管窥[整理]
心不要被境界所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