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分 • 古诗词赏析

秋分,斗指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在公历9月22~24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秋分当天日夜时间均等,而后夜愈长日愈短。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

秋分 · 古诗词

“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

秋分 · 古诗词赏析

图片:©网络

本期作者

师兄也、青谷、幽月青痕、白岚、全浩、潇剑、王藏玉

秋分 · 古诗词

《和侃法师》
               南北朝 · 庾信
客游经岁月,羇旅故情多。
近学衡阳鴈,秋分俱渡河。

 《人要渡向哪里》

                    赏析:青谷

诗为奉和侃法师而写,共三首,这是第二首。这位法师的生平事迹已经不详,但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身居北方而怀念南国的情感,含意深长,使人经久难忘。
       客匆匆经历浮生岁月的人,
       滞留在外却有更多故乡情,
       就像衡阳关外的大雁一样,
       渡河向南在秋天露凉时分。

雁阵惊寒,飞渡向南,是朝向温暖的地方。那人的迁徙又因为什么?人又要渡向哪里?
有一回,久别故乡回故乡,亲友邀我见见他晨练的一众山友。面容和善的老王问:“你家住哪?”“这里没家。”还没来得及向他说明,我外出就把房子卖了,现在临时住在亲友家中。他立马脸色难看,话不投机就没话,视线转向了别处。在太多人眼里,不念家、不念故乡的人,定是无情无义,决不被认同的,也必受人鄙视。我在老王眼里就是这样的吧。

偏偏“羇旅故情多”,人在外越久越牵情故里。可故乡多温情还是多伤情呢?故乡温情多,那为何选择异乡?故乡伤情多,又有何值得依恋不舍?受着生存羁绊的人啊,真是苦不堪言,于是想到了会飞的鸟。
鸟渡,鸟渡,其实鸟的迁徙是本能驱动,是对地理环境被动式的适应,而人的迁徙则应是理性选择,是对生存目的主动性考量后的自觉争取和追求。想想鸟儿,为寻求温暖之处,况且年复一年经历惊魂摄魄、生死相搏的生命演示;人在一生中的迁徙,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不同追求,不也在世界各地演示了比鸟儿更惊骇、也更复杂得多的“移民”现象么?

当年庾信,看到侃法师乘马南行归乡,“回首河堤望,眷眷嗟离绝”因之潸然泪下,恨自己不能做一只雁自由来去;作为现代人,不论“错把异乡当故乡”或“错把故乡当异乡”,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真正的故乡。

©黎明的酒杯


秋分 · 古诗词

《芦花》

                  唐 · 雍裕之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芦花说秋》

                  赏析 : 师兄也

年年说秋,但实际上秋天不是一个具体的某件东西,我们只能通过它的外在表现来感知它的存在。月、落木、野草、残菊、败荷、草虫、蓼花、寒蝉等均能代表秋天,这些在诗中出现频次较高。芦花是一个稍微不那么出名的秋天意象。

秋分节气,我们来读唐代诗人雍裕之的《芦花》。以芦花为题,内容一定也是围绕着芦花来写。不像现代人写现代诗,题目与内容完全没有关联,让人读了摸不着头脑。“夹岸复连沙”,首句写芦花之多;河边的芦苇花变白了,绵延一片,从河岸一直到延伸到河滩边上。“枝枝摇浪花”,第二句是芦花姿态,秋风摇曳着芦花,芦花柔软轻盈,前后摆动,这一片芦花受到的风的吹拂差不多,所以它们姿态是同步的,想象一下,芦苇荡上芦花成片摆动,那真好看。

“月明浑似雪” ,写芦花之白,也暗含着时间转换。晚上,月光照在芦花上,芦花秋雪,缥缈悠远。“无处认渔家”,正因为月光白,芦花白,上下皆是白,所以诗人想要投宿,却难以看到附近的渔家。诗人应该是乘舟在江河之上,看到此情此景,已经被眼前的芦花深深折服了。

芦花是芦苇的花,两者是一种植物,但是在诗歌世界,芦花和芦苇表达的含义,却有许多不同。芦苇能表达的意思更广,毕竟芦苇是从《诗经》传承下来的,根正苗红;而芦花大约是唐朝开始被广泛采用的。芦苇,一般代表的是文人虽然贫寒却仍旧保持高尚的品格,以及大隐隐于市的超脱之态;在情感的表达上,芦苇则承载了文人思乡离愁、悲秋伤怀以及旅人惆怅之感(苏文娟,2019)。而芦花,一般表示秋天;也多表示思乡情切。

参考文献:

苏文娟. 中国古代文学中芦苇意象和题材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1):22-23


©黎明的酒杯

秋分 · 古诗词

《秋月》

               宋 · 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浮世之乡》

                    赏析:全浩

程颢是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师从周敦颐。他提出的观点有:“天者理也”、“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倡导“传心”说。

本诗题名有“月”,全文内容却未见用笔,但观察记述的景物清晰明显,足见当时月光盈满。这种以客体反衬主体的写法,好像人的行为即是呈现人的内心。同是面对秋月,相比李后主式的感伤主义,程颢显露出来的是人类空灵、幸福之心性。我猜想作者并不是写实,而是超现实的描绘。因为月色再亮,也不至于让物体绿、红、白的颜色在黑夜中那样鲜明。他的诗句是将同一地点此前、此后、此刻叠加。有些瞬间,我们会忽然发生一丝熟识感:似乎这个动作、这个音乐、这个字画……整个状况在之前也有过几次。我试着想象作者的心像,和现代的我叠加:

那天我独自登上郊外的小山,在山顶村舍住下。入夜时候,月光透过窗棂,它好像一阵尺八和古筝的音色,引领我起身走到户外。我站定一处,静静地俯瞰周围的溪水和山脉……由远及近的一切和月光一起缓慢地运动,万物包括天空都似乎在溶解并流进彼此。我的心和天上的月,也好像同样的光明、寂静和完整,也融进了彼此。微风中,我听到有人在和我述说悲伤的故事,也听到有人在朗读“愿你清澈如许,也是人间完整的光明体”。 我的眼睛明亮起来,更多的色彩和时间被月光投射到身边的树冠上,其间好像开了一道门——透过它有繁盛的花朵、素衣的天使和美妙的音乐。这就是传说中的“浮世之乡”吗?在《夏目友人账》里面有过一集。我还看到了这几棵树春天的绿叶和冬天的红叶。在绿色中各样的生命合一了;在红叶上的白云漂泊着,它们在更深远的本体上也合一了。白云,无生无死;红叶,视死如归。都是一样的循环往复、自由自在。我欣然向那个门走去,赞叹上天赐给我神圣如秋月般的境地,想起歌德《对月》的诗句:

“你又将迷蒙的春辉

洒满这幽谷丛林,

你终于将我的灵魂

完全地解脱消溶;

……

幸福啊,谁能

离开尘世无所怨恨,

谁能拥有一位知己,

和他共同分享”

我再次抬起头,看看皎洁的月,它指向河岸另一边的小城:一些零星的、橙红色的灯火。日月啊,你们如圣人般完整、自洽,但还是离不开关注人间,这就是所谓的爱吗?真理啊,你原本和谐一体,但还是要分化出万物各类、善恶。红尘啊:电影中的舞蹈、咖啡的气味、各国的语言、等待的旅程、孩童的眼睛、老者的衣衫、疲惫的人、亢奋的人、羞涩的人、野兽心的人……一切的总和。如果没有这些,月亮和灵魂是不是也会丧失意义。在我离开这个现实世界的时候,会有所留恋吗?


©黎明的酒杯

秋分 · 古诗词

《秋分》

             佚名

寒暑平和昼夜均,阴阳相半在秋分。
金风送爽时时觉,丹桂飘香处处闻。
雁向南天排汉字,枫由夕照染衣裙。
良辰可惜无卿共,慎把情思托付云。

《暗香》

                    赏析:潇剑

秋天,好像永远离不开雁阵、枫红,如火的晚霞,以及暗夜飘香的桂花。思念何尝不是另一种暗香,悄悄潜伏于幽静之中,趁夜深人静时荼靡着孤独的灵魂。 白日时的雁阵从长空中略过,或长蛇或人字,高亢的鸣叫声响彻云霄。漫漫迁徙之路,哪里是家乡,何处是故乡?

秋分。季节冷与热的又一分界线,跨越以后离冬天又近了一步。听说北方下雪了,恍然春天刚刚过去,便忽而进入了冬天。也难怪才几日未回,过道里的燕巢便空了,那两只燕子就不知了去向。

老人们经常说,人是一个嘘包的东西,经不起热闹之后的沉寂。的确也是这样,沸沸腾腾、喧喧漾漾的日子一下子就沉静下来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唯有那些熟悉的气息扑夜而来,像桂花一样在月光下谢落,可是那些花香依然浓重。

至于那些熟悉的名字,在经过浩瀚的时光之海以后,也只是留下浅浅的余香在记忆深处飘荡,挥之不去。

良辰可惜无卿共,慎把情思托付云。


©黎明的酒杯

秋分 · 古诗词

《送僧归金山寺》

                 唐 · 马戴  


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

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
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
遥想禅林下,炉香带月焚。

《 秋日追思 》

                赏析:幽月青痕

说到金山寺,不知道您会不会想到“水漫金山”影视剧中的画面,白素贞掀起了滔天巨浪,只为一片痴情。法海是金山寺的主持为了降伏白蛇也的确使了些策略,对于他来说“妖就是妖,妖无善恶,是妖就得除”对于以除魔卫道为己任的法海大和尚,心怀怨恨不止小青一人吧?那么写这首《送僧归金山寺》的晚唐诗人马戴,知道的人应该不是很多了吧?“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江苏省东海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送僧归金山寺》是诗人在秋分时节有感于送友人离去,继而铺纸研墨,写下了心中所思。“金陵的山色里蝉声紧密,想来它们也是知道秋意渐浓,凉寒渐升吧!” 秋分有三侯“蛰虫坯户”属二侯。紧接着诗人表明了事由“回金山寺的路途比较远,需要过洲跨岛,友人乘着船在那白云与水色之间前行”云在天.水在下.水云之间,便是这人间。简单的几笔勾勒,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跃然纸上。

“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诗人在夕阳的余晖中望着友人乘坐的船只渐行渐远,恍若间听见寺院的磬声隔着潮水在心间响起,在这里体现出了诗人渴望“超然物外”归隐山林的心理。遥想当年与友人煮炉参禅,忘情于世外桃源,何等的清新雅逸,而如今只能“遥想禅林,炉香带月焚”淡淡的失落感藏在词句间不可言说。人生的起伏,谁又能真正做到随遇而安,不起一丝波澜呢?


©黎明的酒杯

秋分 · 古诗词

《栾家濑》

                 唐 · 王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千古佳句》

                赏析:白岚

四时的景致一想到秋天,离不开金黄与落叶。而王维此首却写的是秋雨中的画面:秋雨有力带着节奏的下着,引起沙石上的激流,水波相互跳溅,而水中小鱼小虾引来了白鹭反复地飞落。

动情之景也引来裴迪诗云:“濑声喧极浦,沿涉向南津。泛泛鸥凫渡,时时欲近人。”相同景而不同声的表达,让秋景,秋思混然不同。到过栾家濑,或者未曾去过的人,同在诗中赏出同一种心境,“濑”(急流)中的世界多么一样。

诗人王维有非常多写景的名句,田园山水派的一种文学分类也尤其突出。像我们人人相熟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小学生时代非得背诵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或者随意捡来一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无不充分地让人感受到山水之间动静结合,自然生态之中的和谐之意!为什么诗人如此才华,几句几句,便每句每句都是千古佳句……让我等写赏析时也是词穷。





©黎明的酒杯

秋分 · 古诗词

《秋分日忆用济》

                 清 · 紫静仪

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逆旅空弹铗,生涯只卖文。
归帆宜早挂,莫待雪纷纷。

《秋分杂感》

                赏析:王藏玉

这是清代诗人紫静仪所写的一首诗词“秋分快到了。遇到这个节气,就会想起我在家中的儿子,但是我只能对着夕阳吟诗抒发我的思念。燕子明天就要离开过冬去了,秋天在这个时刻,已经过了一半。我的人生多坎坷崎岖,只是徒以弹琴聊以自慰,生涯只能以卖文为生,回家的帆要早点挂起来,等到下雪了,路就更艰难了。”想来那“用济”定是他爱子之名。

全诗娓娓道来,就如同一位异乡的朋友,用最质朴真挚的语言在同你倾诉一样。即使放在如今,亦是能引起许多年轻人的共鸣的。也许你在哪个地下通道,哪座天桥底下,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旅人。他们背着吉他,离开家乡,在大城市追寻自己的梦想。

读到这首诗时,我脑海里总是浮现在秋天傍晚柏油路上驮着夕阳的小商贩。过了秋分,白昼渐渐变短,夜晚突然比以往更要早临,每到傍晚,看到这样的场景,总会心生一丝惆怅之感,收摊愿在夜晚未临之前。生活总感觉因为到了秋冬时节而略显萧索,只要能回家和家人坐在暖炕前,暖暖地过好平淡的生活,便已觉得十分幸福,什么霜雪都能熬过去了。

这个时候,也会想起我经霜了一辈子只会爱我的父母。他们不会弹琴,也不会写文,但是他们看一些电视上的真人节目,听着别人的人生历程之时,表情会像课堂上三四年级的孩子一样可爱生动,眉头紧锁,嘴巴无意识地微张着,呼吸缓慢而深沉,那些他们亦无以言表的感受在心里翻腾。每当这时,他们经霜的岁月就仿佛在我眼前下起了心疼的小雪。



©黎明的酒杯



摄诗文艺店

中秋节优秀图书特价推荐
花间集(全注释彩图版,读词赏画,一部花间集,词中《诗经》。本版收录唐至近现代42位伟大画家共120余幅花鸟、仕女珍贵藏品)

小编见过的设计编辑最美的一本古诗词

(特价仅限今天当天有效)购买书籍读者

可加小编微信:idanluo

同时加入读者读书群,享受每日图书特价推荐

插图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淡然的芦花
难忘我那故乡的芦苇
【诗艺花苑】汪有辉:我的故乡(外一首)
散文|芦花胜雪
【聆听】故乡的苇
2017年2月26日一日一诗:老虫子《冬日里的芦苇丛》(读诗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