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晓华教授治疗痰湿型月经后期经验浅析

胡晓华教授治疗痰湿型月经后期经验浅析

王延丽’任筱霞’胡晓华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02;2.河南省中医院,河南郑州450008

【摘要】月经后期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胡晓华教授擅长治疗多种妇科疑难疾病,对琰湿型月经后期亦有独到的见解,临证时重在补肾健脾、祛湿化痰,并自创了补肾祛湿化痰方,临床收效颇佳。

【关键词】月经后期;补肾祛湿化痰方;痰湿型【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7)11-008o-03

月经后期是指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

~5个月一行,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者,亦称“经期错后”、“月经落后”、“经迟”等。若经行仅延迟3~5天,或偶见1次,不作病论。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月经稀发"。好发人群为青春期及育齡期女性。月经后期的常见原因主要有多次人工流产导致的宫腔粘连、长期口服避孕药、短期内过度减肥、高泌乳素血症等。本病若伴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常可发展为崩漏;若伴经量过少,可进一步发展为闭经、卵巢早衰等”。对于育龄期的女性,长期月经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不仅影响其生育功能,而且还会出现面部痤疮、多毛、情志改变、体重增加等症状,给患者身心带来痛苦”。

导师胡晓华教授从事医教工作近40年,临床

经验丰富,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对痰湿型月经后期的治疗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自创补肾祛湿化痰方,其用药独居特色,临床收效颇佳,笔者有幸跟诊左右,受益颇深。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方式的改变,痰湿所致月经后期病居多,其病机主要是脾肾亏虚为本,痰湿中阻为标,发病机理亦有虚实不同,虚者素体脾气虚弱或肾精亏虚,精血化生乏源,或产多乳众伤于血,致冲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月经周期后错。正如《灵枢。五音五味》所言:“妇女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还有《医学正传》日:“月水全赖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血足以干涸”,指出肾精亏虚,胞宫无血可下,而经行错后。实者实邪阻滞,因寒、因滞、因痰湿,致使血行不畅,冲任受阻,月经后期不来。《妇人规》日:“经候不调,病皆在肾经”,“痰之本,经之源,为肾所主”,及《景岳全书。痰饮》中云:“痰之本无不在肾”,均指出肾虚是根本,痰湿阻滞是致病因素,若肾气或肾阳亏虚,命门火衰,不能温化水饮,导致水湿停留,聚而成痰,痰湿阻滞气机,影响气血运行,使五脏六腑受累,日久及肾,致使肾亏,二者形成恶性循环“。脾虚与痰湿亦有密切联系,《素问。至真要大论》日:“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知脾失运化,水液代谢失常,停聚而成痰,痰湿内生,下注冲任,壅滞胞脉,气血运行受阻,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而致经期延后。可见,痰湿不仅是病理产物,本身亦是致病因素。元代朱丹溪的《丹溪心法》云:“经不行者,非无血也,为痰所碍而不化”,痰湿滞于胞脉,经血阻隔,致使月经后错”。综上所述,脾、肾与痰湿相互影响,共同致病。临证中,胡教授主张审因论治,首先要排除因其他原因引起的月经后错,如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首先要排除妊娠,对于有多次药物

流产或人工流产怀疑有官腔粘连者,建议宫腔镜

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而致的生理现象,亦称“月信”、“月水”等。正如《素问.上古通天论》云:“………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说明月经的产生是肾、天癸、冲任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结果。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首次提出月经后期,将其称为“至期不来”。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妇人方下》中有“隔月不来”、“两月三月一来”的记载。胡晓华教授认为随着生活


2治法治则


"8I·

现月经后错,周期40天至2个月,经期4~6天,量时多时少,色黯,夹块而下,或呈黏条样;带下量多,色稍黄,质稠,无异味。现纳差,眠可,口不干,心情时好时差,时有腰膝酸软,大便黏腻,小便可;舌质淡,边有齿痕,苔厚腻,脉弦滑。因患者尚无性生活,未行妇检。彩超示:子宫、附件均无明显异常,内膜:8.7mm。西医诊断:月经失调;中医诊断:月经后期,证型:脾肾亏虚、痰瘀互结。治法:补肾健脾、化痰祛瘀。方药:


半夏15g,麸炒白术30g,茯苓15g,陈皮

12g,苍术15g,山药30g,菟丝子30g,杞果15g,仙茅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麸炒薏苡仁

30g,川芎9g,当归12g,桃仁9g,红花15g,川牛膝30g,香附15g,坤草15g,生姜9g,甘草6g。


共10剂,每日1剂,水煎400mL,早晚温服,服

后复诊

2016年9月28日二诊,病史同前, LMP 2016

-09-20。服上药5剂后,月经来潮,量较前增

多,色黯夹块,块下痛减,后5剂服完,无特殊不

适。纳眠可,口不干,心情好转,仍感腰酸不适,

大便稍稀,小便可。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腻,

脉弦滑。方药:守上方,去桃仁、红花,麸炒薏

苡仁改为生薏苡仁,川牛膝改为怀牛膝。共14剂,

每日1剂,水煎400mL,早晚温服,服完复诊。

2016年10月14日三诊,病史同前,患者诉服上药后,现双乳胀痛,偶感腰酸不适,带下量较前减少,色质可,无异味,纳可,眠差,多梦,口稍干,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脉滑数。方药:守初诊方,去仙茅,麸炒薏苡仁改为生薏苡仁,加杜仲15g,续断15g,酸枣仁30g,远志

15g,郁金15g,公英30g,黄连6g。共10剂,每日1剂,水煎400ml,早晚温服,服完复诊。

2016年10月30日四诊,病史同前, LMP 

2016-10-23,6天净,量色可,有少量血块。患者诉服上药后,双乳胀痛明显减轻,腰酸不适好转,带下量色可,无异味,纳眠可,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方药:守二诊方。共

14剂,每日1剂,水煎400ml,早晚温服。

随访3个月,月经周期基本正常,30~35天

一行,量色可,偶有血块,经前乳胀明显好转,余无明显异常。

4体会

痰湿型月经后错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

在治疗上则攻补并施,标本兼治。在中医妇科的学习中,此型虽重在燥湿化痰,去除主证,但不可忘其本,若不及生痰之源,本因不去,痰湿复生。《医门法律》中言:“故凡治病者,在必求于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知病之所由生而直取之,乃为善治”,故治病求于本。《景岳全书·痰饮》日:“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由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肾阳为命门之火,脾阳依赖肾阳温煦。故痰湿之本责之于脾肾亏虚,在治其标的同时,着重调补脾肾,通过健脾补肾以杜绝生痰之源,使冲任流通,气血调达。胡晓华教授治疗本病,以补肾健脾、祛湿化痰为根本大法,自创补肾祛湿化痰方,标本主次兼顾,临床收效颇佳。具体方药组成:半夏、生白术、茯苓、陈皮、苍术、山药、菟丝子、果杞、女贞子、早莲草、川芎、当归、怀牛膝、香附、坤草、生姜、甘草。方中含二陈汤合四君子汤以化痰燥湿、和胃健脾,杜绝生痰之源;苍术性味辛苦、温,苦温燥湿以祛湿浊,辛香健脾以和脾胃,更增其健脾燥湿之效;山药性味甘平,《本草纲目》言其“益肾气,健脾胃”;菟丝子性辛味甘平,辛以润燥,甘以补虚,人肾经求其本,平补阴阳,与二至丸及杞果相伍,可促进精血化生,胞脉充养;川芎行气活血化瘀,当归活血补血,配伍于众多祛湿化锬药中,可燥湿化痰而不伤阴血,补血而不碍脾胃。现代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能有效改善盆腔供血和微循环,从而增强卵巢和子宫的供血,使经血满溢,期至而下;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便气血畅达;牛膝既善活血祛瘀,又能补益肝肾,标本兼顾,瘀去新血生;坤草辛苦微寒,功善活血调经,利水消肿;甘草则健脾益气,调和诸药。纵观全方,共凑补肾健脾、祛湿化痰之效,佐以疏肝活血调经。胡教授指出,临证中要结合患者全身情况,辨证施治,合理加减用药。

3病案举例

患者李某,女,23岁,2016年09月15日初诊,以“月经周期后错1年余”为主诉。14岁初潮。现病史; LMP 2016-07-18,5d净,量可,色黯夹有血块,痛经(+)。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后错,周期40天至2个月,经期4~6天,量时多时少,色黯,夹块而下,或呈黏条样;带口不干,心情时好时差,时有腰膝酸软,大便黏腻,小便可;舌质淡,边有齿痕,苔厚腻,脉弦滑。因患者尚无性生活,未行妇检。彩超示:子宫、附件均无明显异常,内膜:8.7mm。西医诊断:月经失调;中医诊断:月经后期,证型:脾肾亏虚、痰瘀互结。治法:补肾健脾、化痰祛瘀。方药:半夏15g,麸炒白术30g,茯苓15g,陈皮

12g,苍术15g,山药30g,菟丝子30g,杞果15g,仙茅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麸炒薏苡仁

30g,川芎9g,当归12g,桃仁9g,红花15g,川牛膝30g,香附15g,坤草15g,生姜9g,甘草6g。共10剂,每日1剂,水煎400mL,早晚温服,服后复诊。

2016年9月28日二诊,病史同前, LMP 2016

-09-20。服上药5剂后,月经来潮,量较前增多,色黯夹块,块下痛减,后5剂服完,无特殊不适。纳眠可,口不干,心情好转,仍感腰酸不适,大便稍稀,小便可。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腻,脉弦滑。方药:守上方,去桃仁、红花,麸炒薏苡仁改为生薏苡仁,川牛膝改为怀牛膝。共14剂,每日1剂,水煎400mL,早晚温服,服完复诊。

2016年10月14日三诊,病史同前,患者诉服上药后,现双乳胀痛,偶感腰酸不适,带下量较前减少,色质可,无异味,纳可,眠差,多梦,口稍干,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脉滑数。方药:守初诊方,去仙茅,麸炒薏苡仁改为生薏苡仁,加杜仲15g,续断15g,酸枣仁30g,远志

15g,郁金15g,公英30g,黄连6g。共10剂,每日1剂,水煎400mL,早晚温服,服完复诊。

2016年10月30日四诊,病史同前, LMP 

2016-10-23,6天净,量色可,有少量血块。患者诉服上药后,双乳胀痛明显减轻,腰酸不适好转,带下量色可,无异味,纳眠可,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方药:守二诊方。共

14剂,每日1剂,水煎400mL,早晚温服。

随访3个月,月经周期基本正常,30~35天一行,量色可,偶有血块,经前乳胀明显好转,余无明显异常。

月经后期是目前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

(下转第85页)


万方数据



作者简介;王延丽(1991-),女,汉族,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医妇科学。 E - muil :1664760531@ qq com 

指导老师:胡晓华(1956-),女,汉族,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女性生殖内分泌挨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期前后或其中,腹泻怎么办?
中医体质减肥
千万别错过!这份中医减肥秘籍,助你越减越瘦
许润三医案(四)
你可能不是疲劳,而是甲状腺出了问题!老中医告诉你甲状腺怎么治
〖民间秘方〗名医左振素:治湿六法及方药运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