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春馀临床治验举隅  江西老中医


★熊燕(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内科南昌330008)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腰痛:肝硬化腹水;冲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 R 249文献标识码: A 

张春馀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善于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医名家的学术经验,其治学严谨,博览群书,勤于实践,经验丰富,尤对于中医内科杂病有较深的造诣和心得。在选方用药上重古方,但师古而不拘古,古方活用,并喜吸收民间单方、草药与古方合用,以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笔者一直跟随老师学习,深得教诲,受益非浅。现结合案例,将老师应用古方的经验举例如下:

1本事黄芪汤治疗干燥综合征

张某某,女性,58岁。患者自1997年3月起,出现全身关节酸痛,低热乏力,口舌干燥,目干无泪,皮肤干燥,口渴心烦,食欲明显减退等症状。外院经一系列检查诊断为干燥综合征,经给予强的松等药治疗,效果不明显,于2000年5月14日求治于老师。当时症见:

口舌干燥,咀嚼吞咽困难,口臭,声音嘶哑,目干无泪,眼球涩痛,视物模糊.形体消瘦,关节肿胀疼痛,五心烦热,小便短少,大便干结.阴道干涩不适,舌质光绛而干裂,脉沉细而涩。辨证属阴虚肾燥,津枯热淫,亟宜滋阴润燥,益气养阴。拟本事黄芪汤加减:

炙黄芪15g,北沙参30g,生地黄15g,熟地黄12g,麦门冬12g,天门冬12g,白芍12g,忍冬藤15g,玄参12g.全瓜蒌12 g ,蒲公英15g.甘草6 g 。

服药2剂后,口眼干燥、口臭目干、低热烦躁减轻,大便转顺。继服30剂,关节肿痛咀嚼吞咽困难已基本消退,皮肤、阴道干涩大减。再以上方加减连服2个月余,症状悉除。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刘完素云:“诸涩枯酒,干劲皲揭,皆属于燥。”老师认为阴虚肾燥、精血枯涸是本病产生的根源所在,故治疗应以滋阴润燥、益气养阴为大法,选用本事黄芪汤化裁。本事黄芪汤由黄芪、北沙参、生地黄、熟地黄、麦门冬、天门冬、五味子、白芍、甘草、蒲公英组成。若眼、口、舌、皮肤、阴道干燥特甚者,加玄参、知母、石斛:便秘者.加火麻仁、瓜萎仁、生首乌关节肿痛者加忍冬膝、威灵仙、木瓜:肢端紫暗、皮肤紫癜者,选加桃仁红花等。方中黄芪、北沙参益气固本,养阴生津,使阳生阴长,三焦合通,津液输布;生地黄、熟地黄养血滋阴,滋肾补肝,滋其化源以润燥:麦门冬、天门冬养阴增液,滋肾益胃.润肺清心,补水源以清燥热;五味子、白芍、甘草滋液生津,养血柔肝,酸甘相合以化阴;蒲公英清热解毒,凉血解热以润燥。全方合用共奏滋阴润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扶正固本,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临床用每获良效。


2补肾固本汤治疗肾虚腰痛

陈某某,男性,52岁,干部,2003年3月10日初诊。每因劳累或房事后腰膝酸软加重.痛势绵绵,喜按喜揉,头晕耳鸣,神疲乏力,伴见面色魄白,四肢不温,夜尿增多,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辨证属肾精血亏损,肾阳不振无以濡养经脉而发生腰痛。治宜温补肾阳,补益精血。选用补肾固本汤加减:熟地黄

15g,全当归10 g ,龟胶10 g (另烊化),鹿胶6 g (另烊化).制附片6g,肉桂3g.补骨脂12g,淮山药10 g ,淫羊截12 g .川杜仲10 g .怀牛膝10g。上方连续服用30余剂,诸症消失,随访1年疗效巩固。

按:《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老师认为腰痛是精血亏损,无以滿养经脉而发生。正如《景岳全书》中指出:“腰痛症凡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劳动即痛者,肝肾之衰也。”这些论点已成为后世医者以补肾法治疗肾虛腰痛的重要原则和理论依据。因此,肾虚腰痛无论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或兼有湿热、寒湿、瘀血

等证,均可在补肾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加减治疗。

补肾固本汤由熟地黄、全当归、龟胶、鹿胶、山萸

肉、菟丝子、甘栒杞、淮山药、川杜伸、怀牛膝10味药组成。偏于肾阳虚者加制附子、肉桂、补骨脂、淫羊灌;偏于肾阴虚者加黄柏、知母、龟板、女贞子;兼有湿热者加苍术、白术、黄柏:兼有寒湿者加独活、苍术、白术、五加皮;兼有瘀血者加桃仁红花、鸡血藤、田七粉:腰痛特甚者加制川乌、制乳没、夏天无、延胡索。本方以熟地黄滋阴益肾,填补真阴,配以当归养血补肾,补血行血,使之补而不腻:鹿角胶、龟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填精补髓,滋阴益阳.补肾壮骨,阴阳并补以从本图治:配用肝肾阴阳并补的山萸肉、菟丝子;甘栒杞补益精气,强筋壮骨。淮山药健脾补肺, 兼养脾阴,达到滋水之上源,以后天养先天的目的:再取温而不燥的川杜仲和强壮筋骨的怀牛膝,使诸药能直达病所。诸药合用,配伍得当,阴阳兼顾,具有滋阴益阳,补益精血,补肾壮腰,培本固源之功效。经临床验证,补肾固本汤是治疗肾虚腰痛的有效方

在肝硬化腹水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由于肝、脾、肾

功能彼此失调,脏腑虚者愈虚,气、血、水雍结腹中,

水湿不化,实者愈实,故本虚标实,虚实交错为本病

的主要病机特点。故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益气健脾、攻补兼施为大法。加味下瘀血汤由黄芪、

白术、生大黄、土整虫、桃仁炮山甲、整甲、大腹皮、

槟榔、茯苓皮、虫笋、丹参、葫芦皮、白茅根、积实、黑

大豆组成,其中黄芪、白术、黑大豆益气健脾。老师

认为黄芪白术、黑大豆是最理想的益气健脾药,常

用大量,少则15g,多则60 g ,既可增加网状内皮系

统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又可增加人体蛋白

质。大腹皮、枳实、槟榔理气,补益与理气同用,体现

了补而不滞的原则,使脾胃健运,气血生化有源。土

鳘虫、桃仁、炮山甲、整甲、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散结,

逐瘀通利的作用,其中土整虫入肝经,含有虫类激

素,对肝病有一定作用;桃仁提取物有抗凝血、消除

血流阻滞的功能,能防止肝脏纤维化;生大黄有清热

导泻利水,活血化瘀,止血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

明生大黄能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改善毛细血管脆

性,缩短血凝时间,提升白细胞,促进新陈代謝谢的作

用。葫芦皮、茯苓皮、虫笋、白茅根利水消肿,在利尿

以消除腹水中老师特别推崇白茅根,因其甘凉、甘

寒,既能清热利尿,养阴生津,又能凉血止血,且不伤

胃。对于高度腹水者,老师常嘱家用鲜白萝ト10

斤.捣烂取汁,浸洗双足,药液渗透人体,引取腹水下

行,与加味下瘀血汤合用,有显著的利尿消水作用。

(收稿日期:2004-10ID)




3加味下瘀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

患者彭某某,男性,48岁,工人,因反复腹部膨

胀3年,复发加剧1个月,于2002年10月20日求治。患者有慢性乙型肝炎史10余年。3年前出现腹水,经外院一系列检查诊断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脾肿大”。经用西医保肝利尿等治疗,效不明显,病情反复而要求中医中药治疗。症见: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脉络怒张,伴下肢浮肿,院腹痞胀,全身乏力,食欲不振,面色熬黑,形体消瘦,小便短少舌质暗红,舌边紫斑,舌下青筋迂曲怒张,脉弦涩。查体:慢性肝病面容,形体消瘦,皮肤干枯,贫血貌,颈部、上胸部可见3枚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肝脾触及不满意,双下肢浮肿。辨证属肝脾血瘀,脾虚气滞,水湿内停。治宜活血化瘀,行气利水,益气健脾。选用加味下瘀血汤:

黄芪30g,白术10g,生大黄6g,土鳖虫10g,桃仁10g,炮山甲10 g ,整甲30g,大腹皮10 g ,槟榔

10g,茯苓皮10 g ,虫笋30 g .丹参10 g ,葫芦皮10 g ,白茅根10g,枳实10g,黑大豆.15g。上方连续服

用60剂,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老师认为“治病必求其本”,气滞、血瘀、水停(上接第6页)黄丸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半未发。


病案2.金某,女,35岁,营业员。眩晕频发已

20余日,每日数十次,动则更甚,耳鸣无休,如物蒙耳,听声不真,畏寒肢冷.腹胀便溏,小便清长,苔白滑润.脉沉细弱。检查有感音性聋和旋转性自发性眼颤。证系命门火衰,痰饮上泛,拟温阳化饮利水法,投真武汤加味,服5剂眩晕止,但耳鸣仍甚改投肾气丸加味:熟地20 g ,淮山20g.茯苓15g,泽泻6 g ,山茱萸10g丹皮6 g ,熟附片5 g ,桂枝5g,五味

子5g。连服40余剂,以巩固疗效,随访5年未发。

病案3.丁某某,女,39岁,工人。患眩晕2星期,并有血小板减少症。症为晨起眩晕心悸,耳鸣耳堵,恶心呕吐,身出冷汗,体重困倦.腹满便溏,苔白厚腻,脉滑略弦。检查有感音性聋和旋转性自发性眼颤,血小板80X10/L。证系脾虚不运,痰厥上逆。拟温中燥湿,涤痰降逆法,投苓桂术甘汤合二陈

汤加味。服5剂眩晕除,改六君子汤调治,服10剂

体复大便成形。眩晕反复1次,复投前方5剂眩晕

止.仍进六君子汤加桂枝3g调治。连服20余剂眩晕未发,检查血小板增至125XI0L。

病案4.李某,男,49岁,干部。眩晕时发1年余,并见耳鸣耳闭,恶心呕吐,面色少华,疲倦少食,大便软烂日行2次,舌淡,脉细弱。检查有水平性自发眼颤。证系气血少濡,虚风上扰。拟养血息风法,投归脾汤加味治之。服5剂神爽晕减.改投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20g,党参15g,当归12 g ,葛根15 g ,白术12 g ,炙甘草5 g .陈皮3g,柴胡3g.升麻3

 g ,五味子3 g 。连服10剂,眩晕未发。

综上所述,梅尼埃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脾肾之

虚或累及致肝虚,从而化生寒饮、痰厥、虚风、虚火为患。謝谢老师认为在治疗时,要抓住本虚标实的特点,发作期要标本兼治,缓解期要辨证固本,塞空杜

患,以断病源。

(收稿日期:2004-07-0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阴阳双补的八种中成药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寻找中药重剂取效的秘诀 第九章补虚、收涩、攻毒杀虫止痒药
64 胎动不安——保胎固本方(胡秉超方)
中医最实用的十大经典古方
阴阳双补不上火的中成药有哪些
一个古方:补肺人参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