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道隆(六)膏方用药心得

先生尝谓:中医论治虚损,剂型中首推膏方。前人著名方剂,如琼玉膏、两仪膏、金樱膏,皆赖膏以治虚损之专剂。至若集大队补益药之膏方,尤宜冬令。用膏方补虚复损之力,远较汤、丸力宏效著。然而,膏方一料,必服饵一、二月,和一般治疗虚损处方相比,则更为棘手。秦伯未先生曾说:“处外感方易,处内伤方难,而处补虚方尤难”,至于膏方“设非深思细虑,必使偾事,尤为难之又难”,秦老之言诚为经验之谈。我们体会先生膏方用药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兼顾三焦 

先生曾说:“人身中脏腑,苟或一脏偏胜,则他脏必受其害,一脏偏衰,则他脏必袭其虚”,故“一脏有病,势必累及他脏”。因此,脏腑虚损,未有一脏独损而不兼及他脏之理。为之,先生膏方的三焦并治,即脏腑平调,常作为制方调剂的基本法则。先生认为,膏方是一种缓治之剂,大都在冬令之际服之以培本,且药多味厚,最适宜从整体入手调节脏腑之偏盛和偏衰。就治虚而言,每伏膺绮石“治虚有三本”之说,即“肺脾肾是也”。其补肺之法有两层,一是肺体虚弱,肺用弗肃。拟以毓养肺体,方如参麦六味汤加味。二是虚火上炎,燔灼肺金。拟以清金保肺,方如青蛤散、泻白散(《证治准绳》方)等。调补脾胃之法,一则以甘温法培中,拟仲景建中法、东垣补中益气法。二则宗明代胡慎柔《五书》“淡养胃气,微甘养脾阴”之意,以甘平、甘凉之剂毓养脾胃之阴,方如叶桂养胃汤等。但不管是脾胃气虚或脾胃阴亏,先生在膏方用药中必佐以消磨助运之药,以促进脾胃的受纳和运化。至于补肾,又有偏阴、偏阳之别,而又不忽视补益肾精的重要作用,药物以血肉有情为主。不过,必须说明的是,先生调配膏方,既考虑到三焦并治,又不是无所侧重,其用药调治肺脾肾三脏亏损,又根据轻重、缓急、先后,而分别施治。

 2.特重肝肾 

如上所说,脏腑平调之中又有侧重。其中特重肝肾是为先生补虚方中的一大特点。

先生尝谓:精气神为人之三宝,其本在于肝肾”。肝肾为母子之脏,母子相依,督能维护,髓海充盈,阴毓于下,阳难逆上。《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如若肝肾两亏,督任失羁,厥阳妄动,可出现一系列上实下虚之证候,即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谓。

其次,在临床上许多疾病至慢性阶段往往和肝肾关系最为密切,因此,不仅治疗上离不开肝肾,即使预防也不能忽视其意义,而补养肝肾每重精血。其用药,

一是血肉有情之品,宗叶桂“血肉充养”之说,因“血肉静中有动,生机跃动”,如龟版、鳖甲、阿胶、鱼胶、虎骨、霞天胶、玄武胶、鹿角、鹿茸等。

二是草木之精英,温肾益精。如菟丝子、淡苁蓉、地黄、萸肉、巴戟、杞子、桑椹子、胡桃肉、龙眼肉、杜仲等。诚如《一得集》所谓:“《内经》云:'肾藏精’,'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故肾虚者,宜气浊味厚之品,或血肉有情之物,为膏为丸,同类相盛,乃克有济。”

其次,对有肝阳亢逆之症者,每喜用介类潜阳之品以潜戢之,方如许叔微真珠母丸等。


 3.阴阳相济 

先生治病悉遵《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训。尝谓:“阴阳之理,不可偏废,始得益彰。论之人身阴阳亦然。夫人身以阴精为性命之本源,而阳气乃生命之所用,两者相互为根,相依而用,庶不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在内,阳之外护固密,阳在外,阴之内守精强。“其治疗阴阳虚损之人,采用阴阳兼顾、阴阳相济的法则。尤其推崇张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语,以及清代喻嘉言所提出畜鱼置介一法。

如治疗阴损及阳之人,用七分阳药,三分阴药,引阴入阳;治阳损及阴之人,用七分阴药,三分阳药,引阳入阴;治阴阳并损之人,用补益阳气,资生阴分之法。兹再举膏方一则,以见一斑。

沈某。丹溪云:“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地黄饮子之方即本于此。阴常不足之云,是肾阴积亏于下,肝阳磅礴于上。水不涵木,木枝摇撼,至阴勿滋,一阳独啸,上实下虚,《经》谓“厥巅”,发似类中,形同瘫痪。春间头晕甚剧,难以自持,耳鸣如水声潺潺,心荡如旌帜悬悬。一身轰热,百骸酸疼,疑虑丛生,恐怖猬集,卧不沉酣,梦乡魇惊,趑趄艰行,裹足防踬。当斯时也,心阳挟肝阳相煎于上,风动痰生,凌脑窃络,清窍被蒙,清官被窒,有形之痰浊盘踞作祟,无形之虚火归原难返。阳已扰于上,有余之谓耳;阴自亏于下,不足之云也。曾以血肉有情之品填补于下,介类潜阳之物潜戢于上,向安已多月矣。兹值封蛰司时,尤当本地黄饮子法以演进云,补其不足,损其有余,宗其法而径用其方也。

大生地,真珠母,粉丹皮,炙龟版,锁阳,泽泻,桑寄生,紫丹参,制首乌,十大功劳,杭白芍,泡远志,左牡蛎,沙白蒺藜,夏枯草,炒枣仁,女贞子,炒杜仲,春砂仁,仙露夏,甘枸杞,怀牛膝,阿胶,东白薇,厚麦冬,生鳖甲,巴戟肉,杭白菊,旱莲草,扶筋,黑料豆,陈皮,茯神,煅磁石,金橘饼,红枣,冰糖。

 按: 

地黄饮子出刘河间《宣明论方》中。本方有滋肾阳、补肾阳、兼及安神开窍之功,是一张根据阴阳互根理论创立的名方。综观本症,为肾亏肝亢,上实下虚之症,用本方是宗其法,并舍去肉桂、附子等辛温大热之药,而易以温热稍逊的锁阳、杜仲、桑寄生、扶筋等,以冀在大队阴药中,起到阴阳结合,相反相成的作用。此外,案中以介类潜阳,配以育阴之品,以治阴亏阳亢之症,为阴阳相济治法。

 4.轻灵疏通 

先生认为,调制膏方必须注意轻灵疏通,一味呆补,恐中焦易钝,脾胃阻塞,不能收补益之功。

其法有二,一是疏肝理气,一是和胃通降,而两者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疏肝理气药如:八月札、绿萼梅、佛手片花、白蔻壳、玉蝴蝶、阳春砂、香橼皮、旋覆花、娑啰子等,由于这些理气药,凉而不寒,温而不燥,为先生所常用、喜用。如绿萼梅“芳香不燥,能鼓动津液”;“八月札甘平无毒,舒肝理气,不损肝之阴”;“玄胡索行血中之气滞,温而不燥”等。和胃通降药如金橘饼、鸡内金、香谷麦芽、檀香片、炒香枇杷叶等。先生认为,鸡内金一药,“对肝脾二经最合”,“檀香片香而不燥,拌炒谷麦芽为最佳之开胃药”,“炒香枇杷叶能醒脾,并且不燥”,并指出:“枇杷叶原是肺经药,炒香后入脾经,肺脾两顾。至于金橘饼,在先生膏方中无一方不用,自称为独得之秘。考金橘饼一名金蛋,为糖腌压成饼,《本草纲目》言其:“下气快膈,止渴解酲,辟臭”;《随息居饮食谱》曰:“醒脾,辟秽,化痰,消食”。先生用之,是取其开胃醒脾,疏肝理气,且能生津,以其有辟秽之功,在大队膏方中,可起到防止膏滋因过热而变质的作用,其用量宜大,大约一料膏方中少则半斤,多则一斤不等。

如前所述,先生调制膏方,重视救偏却疾,因此,在膏方中,其对杂病的治疗经验也是极为丰富的。不过,膏方究以补益为要,因此,对杂病治疗的遣方用药就未多加论述,则又是不可不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各脏腑用药规律
中医名言背诵篇
《方剂学》学习笔记16
大补肾元以治虚劳早衰
中医内科学——肺痨阴阳虚损——补天大造丸——阴阳解析
气虚五种药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