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德西经验方篇 方药1

有一位老中医,经验可谓“丰富”,应诊可谓繁忙,开始年轻人都愿意跟他抄方学习,但学习不到一个月,就都转科而去了。问其原因,缘由这位老中医只用经验方,方不改动,药不变更,且仅有26首方子。也要在临床实践中再加以化裁,还要“因人、因地、因时”而修正。唯此,经验方才具有实用性和活力。

1.青白退热饮——透发肌表解热毒

 组成:青蒿30克,白薇30克,银柴胡15克,北柴胡15克,黄芩15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连翘30克,苏叶5~10克(后下),薄荷5~10克(后下),生甘草10克。 

 加减:无汗出者,加荆芥15克,防风10克;夜热甚者,加生鳖甲30克(先煎);阴虚者,加石斛、芦根;头痛者,加葛根15克,川芎6克;苔腻口淡者,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小便短赤者,加白茅根30克,冬瓜皮30克;便秘者,加生大黄5~10克,炒牵牛子5克;咳嗽者,加百部15克,桑白皮15克。 

 功用:祛风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感冒发热,或内伤发热,或伴有轻微恶寒,无汗或少汗,或头痛,或昼安夜热,舌苔薄白,脉象浮滑而数。



2.肃肺止咳汤——民间验方不可轻

 组成:青皮6克,陈皮6克,桑白皮10~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五味子6克,川贝6~10克,茯苓10克,杏仁10克,姜半夏10克,冰糖为引。 

 加减:咳甚,加炙麻黄;干咳少痰,加北沙参、天门冬;咽痒,加蝉衣、射干;痰黏不利,加桑白皮、瓜蒌皮;闷气喘息,加葶苈子、地龙。 

 功用:肃肺止咳,化痰平喘。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服。 

 方解:此方是20世纪50年代流传的一帖验方。原方11味,各2钱,水煎服用。服用方法为第1天晚上煎服第1剂头煎药液(药渣留存),第2天早上煎服第2剂头煎药液(药渣留存),第2天中午煎服第3剂头煎药液(药渣留存),第2天晚上,将所留3剂药渣同煎取液,一次顿服。服药期间,禁止吸烟、饮酒、食辛辣之物,并禁止夫妻同房。1周服用9剂药(休息1天)为1个疗程。

个人体验,此方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尤佳,还可用于早期肺气肿与哮喘患者。若作为汤剂服用,其用量为:青皮10克,陈皮10克,桑白皮15~30克,当归10克,炒白芍10克,五味子5克,川贝10克,茯苓20克,炒杏仁10克,清半夏10克,冰糖30克为引。余取名为“肃肺止咳汤”。



3.蛤蚧平喘散——滋补肺肾平咳喘

 组成:紫河车、地龙、麦冬、川贝母、北沙参、侧柏叶、蛤蚧(药物用量见“病案”中)。 

 加减:脾虚加怀山药、补骨脂各10克;易感冒加黄芪15克、防风10克;形体肥胖加薏苡仁30克、茯苓15克;免疫力低下加穿山龙10克、徐长卿10克。 

 功用:滋补肺肾、止咳平喘。 

 主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之咳嗽、哮喘等。 

 用法:共研为细粉,每次5克,每日3次。 

 方解:此方是在个人经验方的基础上据证配制的。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余常用紫河车与地龙配制治疗咳喘的成药。



4.冬病夏治内服膏——益肺健脾补肾气

 组成:紫河车50克,川贝母50克,百部50克,橘红30克,炙麻黄30克,炒杏仁30克,炒白芥子50克,炒苏子50克,炒葶苈子50克,山萸肉50克,炒芡实50克,苦桔梗30克,炒白术50克,蛤蚧尾3对,肉苁蓉30克,五味子30克,生黄芪60克,防风30克,白果30克,炙甘草30克。 

 加减:胃纳不佳,加焦三仙各10克,鸡内金15克;大便溏薄,加泽泻10克、茯苓15克;冬季畏寒严重者,加炮附子5克、肉桂5克;夜眠不安者,加酸枣仁30克、合欢皮15克等。 

 功用:益肺、补肾、健脾,止咳、化痰、平喘。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诸疾。



5.五参顺脉方——益气养阴通血脉

 组成:西洋参30克,丹参30克,北沙参30克,三七参30克,苦参30克,赤芍50克,川芎30克,降香50克,秦艽30克,冰片15克。 

 加减:若作汤剂,胸闷甚者,加薤白;汗多,加地骨皮、五味子;畏寒肢冷,加桂枝、附子;便秘,加生白术、全瓜蒌;睡眠欠佳,加黄连、肉桂;舌质紫黯甚者,加桃仁、红花。 

 功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调整心脉。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以及脑动脉硬化症,属气阴两虚,血脉瘀滞者。症见心慌,气短,心胸闷痛;或头晕目眩,颈项不舒,思维迟钝等;舌质偏暗,舌下静脉迂曲,脉象弦紧或见结代。 

 用法:共研为细末(个别药物浓缩提取研末),装胶囊,每粒0.45克,每服5粒,每日3次。



6.增味达营汤——活瘀清热神志清

 组成:莪术60克,赤芍60克,大黄60克,生石膏60克。 

 加减:睡眠不佳加酸枣仁30克、柏子仁15克;大便不通顺加生白术30克、火麻仁20克;心烦意乱加生栀子10克、炒栀子5克;小便黄赤加木贼草10克、桉树叶10克。 

 功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宁心安神。 

 主治:烦躁型癔症、精神分裂症等。凡见心神不宁,烦躁不安,或胡言乱语,奔走不羁,一派阳证、热证、实证者,可考虑使用。 

 用法:水煎服。本方以大剂量使用为宜,1剂药要分几天服用。 

 方解:此方源于翁维良主编的《活血化瘀治疗疑难病》一书,原方名“达营片”,由莪术、赤芍、大黄三味组成,药量按10∶3∶3比例加工,每片相当于生药8克,每次6~8片。主治精神分裂症、早老症、症状性与躁狂型精神病



7.胃气疼痛汤——行气化积疼痛蠲

 组成:香附10克,厚朴10克,高良姜6克,槟榔6克,五灵脂5克,广木香5克。 

 加减:久痛,加九香虫6克、炒蒲黄6克;腹胀,加生麦芽15克、谷芽10克;大便稀薄,加煨肉豆蔻10克、炒怀山药30克;吞酸,加左金丸。 

 功用:疏肝理气,温中散寒,消积止痛。 

 主治:胃脘痛,属于气滞血瘀或有寒凝证者。 

 用法:水煎服。必须温热饮之,忌食生冷。 

 方解:此方为吾师武明钦先生的传方。武师为祖传六代世医,早年是第一批在南京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毕业的高材生,生前曾教学于河南大学医学院(原开封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学验俱丰。记得他曾不止一次地讲解、使用这首方,并背诵这首方歌,“胃气疼痛真难当,香附厚朴高良姜,大白灵脂各二钱,另加一钱广木香。”方仅六味药,主要是温中、理气、消积、止痛。香附为疏肝理气的要药,疏肝



8.安胃清幽汤——温中健脾芟溃疡

 组成:生黄芪30克,党参15克,生白术15~30克,生白芍10克,槟榔5~10克,高良姜5~10克,桂枝10克,生甘草10克。 

 加减:反酸者,加乌贼骨10克、浙贝母10克;干呕,加半夏10克或竹茹15克、生姜10克;时流唾液,加灶心土10克(化开兑入药液服用);肝郁,加佛手、生麦芽。 

 功用:温中健脾、调和营血、理气消滞、化瘀止痛。 

 主治:消化性溃疡。症见胃痛隐隐,喜暖喜按,食少便溏,遇冷或劳累后易发作或加重;空腹痛甚,得食痛减,食后腹胀;舌质淡嫩,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弱或迟。 

 用法:水煎服。少量多次服用。 

 方解:本方从脾胃虚寒夹滞立论治疗消化性溃疡,通过对30例患者进行系统观



9.胃香乐方——和胃降逆消食气

 组成:鸡内金30克,黄连6~8克,吴茱萸3~4克,莱菔子10~30克,槟榔6~10克,砂仁6~10克,公丁香3~6克,黑米50~100克(包煎)。 

 加减:大便干结,加生白术30克、炒牵牛子10克;大便不成形,加生山楂15克、神曲10克;腹胀不减,加厚朴10克(或厚朴花)、青皮10克、陈皮10克;干呕,加半夏10克、竹茹10克;呕吐,加旋覆花15克(布包)、代赭石20克,甚则用生大黄10克(后下)。 

 功用:健脾和胃,降逆消痞,化滞消食。 

 主治:胃痞(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症见胃脘痞满,时时呃逆,甚或呕恶,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用法:本方可制成水丸剂、胶囊剂和汤剂。以上药物分量为一日汤剂用量,若制水丸或胶囊剂,可适当加大用量。



10.藿香三味方——芳香化湿增食欲

 组成:藿香10克,佩兰10克,砂仁6~8克。 

 加减:烧心,加黄连6克,吴茱萸3克;胃痞满,加代代花10克,厚朴花10克,莪术6克;口淡无味,加乌梅10克,生麦芽15克。 

 功用:芳香化湿,开胃进食。 

 主治:胃呆,脾湿不思饮食,口中黏腻,或口中有秽浊之气味。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15分钟,过煎则药性易挥发。2次药液混合后,分3次服用,以饭前服为好。 

 方解:胃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原因有外因,有内因,更多的是饮食因素。饮食中的湿浊、油腻、甜腻等,均可伤及脾胃


11.三香三芽汤——香能醒脾芽疏肝

 组成:藿香10克,佩兰10克,砂仁8克,生麦芽15克,谷芽15克,稻芽15克,生怀山药15克,生黄芪15克,丹参15克,赤芍15克。 

 加减:舌苔厚腻,加苍术10克、白术10克;舌苔黄腻,加黄芩6克、黄连6克;舌苔粗腻,加槟榔6克、草果6克、厚朴10克;大便黏腻不爽,加薏苡仁30克、茯苓10克;若大便干结,舌苔黄腻,可加大黄6克、牵牛子6克。 

 功用:醒脾开胃,祛浊化湿,佐以化瘀。 

 主治:慢性胃炎之舌苔厚腻,口腻乏味,或如甜腻味,前人说为“脾瘅”,有秽浊之气味者。 

 用法:水煎服。宜慢慢饮之,使其在口腔和胃中停留时间长一些,以便更好地吸收与运化。



12.山楂止痢汤——四味合餐泻痢安

 组成:生山楂30~60克(或100克),马齿苋30克,白头翁30克,薏苡仁30克。 

 加减:腹痛,加木香6克、黄连6克;腹部下坠,加柴胡5克、升麻6克;腹胀,加代代花10克、厚朴花10克。 

 功用:清肠止泻。 

 主治:细菌性痢疾,或急性腹泻。 

 用法:水煎服。加水量要多一些,1剂药煎取2次,取汁约1000毫升,分3次服用。民间对于痢疾的治疗,有句话为”药灌满肠”,就是要多喝一些,这样就会起到速效的作用。 

 方解:此方为民间验方,也是余的经验方,流传至今已近50年。最早用于治淮工地的民工。几千名民工,一患痢疾,就是几百人或上千人




13.健脾化湿止泻汤——甘温苦寒两相用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木香6克,黄连6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山楂15克,山药15克,薏苡仁30克,甘草10克。 

 加减:肠鸣甚,加防风10克、荜茇6克;小便不利,加车前子30克(包煎)、冬瓜皮30克;纳差,加鸡内金15克、鸡矢藤15克。 

 功用:健脾化湿、整肠止泻。 

 主治:慢性肠炎,脾虚湿盛之慢性腹泻。 

 用法:水煎,分2次服用。 

 方解:健脾化湿止泻汤为余的经验方,由四君子汤与香连丸加味组成。



14.十神汤——健脾止泻胃肠和

 组成:人参10克,茯苓10克,炒白术10克,白扁豆30克,怀山药30克,补骨脂10克,肉豆蔻10克,吴茱萸5克,五味子5克,生甘草10克,大枣10枚(切开)。 

 加减:久泻不止,加炒石榴皮10克,炒山楂30克;腹痛下坠,加木香6克,黄连6克;饮食不馨,加藿香三味饮;有脱肛者,加柴胡、升麻、枳壳。 

 功用:健脾温肾,和中止泻。 

 主治:慢性肠炎,久泻不止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将药液混合,分3次空腹服用。每次加热慢慢饮用,以使药液充分吸收。 

 方解:本方名为“十神汤”,与《汤头歌诀》中的十神汤不同。



15.通便排毒滋膏——健脾润肠通腑气

 组成:生白术600克,草决明300克,瓜蒌仁150克,柏子仁150克。 

 加减:严重者,可加炒二丑(牵牛子)100克,生大黄100克。 

 功用:健脾润肠,通便排毒。 

 主治:习惯性便秘,或由便秘引起的皮肤粗糙,面部痤疮、褐斑等。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3次,将药液混合,再放入锅内,加热后调入蜂蜜收膏。每次服10~15毫升,每日3次。直接口服,或加温开水调和服用。



16.肝达舒方——疏解肝气化郁结

 组成:山豆根10克,虎杖10克,人工牛黄10克,板蓝根15克,赤芍30克,黑米30克,丹参30克,生白术30克,生黄芪30克,柴胡30克,生甘草15克。 

 加减:若作汤剂,右胁胀痛者,加生牡蛎、川楝子;腹胀不减者,加生麦芽、鸡内金;大便稀薄者,加炒山楂、车前子;伴见黄疸者,加茵陈、败酱草;肝功能异常者,加枸杞、山萸肉;舌苔白厚腻者,加冬瓜皮、佩兰。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疏肝健脾。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症见两胁痞满不舒,食欲不振,恶心干呕,体力不支,情绪郁闷。舌质偏暗,舌苔薄白润,脉弦细而紧。 

 用法:共研为细末(部分药物浓缩收膏烘干研粉用),装胶囊,每粒0.45克,每次5粒,每日3次。



17.回阳利水汤——温补脾肾化阴水

 组成:炮附子5~10克,淡干姜10克,肉桂10克,吴茱萸5克,细辛3克,赤芍30克,泽兰30克,生甘草10克。 

 加减:大便稀薄,加煨肉豆蔻15克、炒山药30克;纳差,加鸡内金20克、生麦芽30克、谷芽15克;口淡乏味,加藿香10克、砂仁10克(后下)。 

 功用:温阳、化瘀、利水。 

 主治:凡阳虚血瘀所引起的臌胀腹水症。 

 用法:水煎2次,将药液混合,约500毫升,每次100毫升左右,慢慢饮用。 

 方解:此方为余师张文甫先生的经验方。由一派辛温大热药与两味活血药组成



18.桂附四君子汤——补气温阳化热淋

 组成:人参1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附子5克,桂枝10克,薏苡仁30克,龙胆草6克,甘草10克。 

 加减:大便稀薄加炒山药30克、煨肉豆蔻10克;小便频数加益智仁30克、炒乌药10克;夜尿多加桑螵蛸30克、金樱子15克。 

 功用:益气温阳,化湿除热。 

 主治:老年淋证,老年泌尿系感染等。 

 用法:水煎,分两次服用。 

 方解:桂附四君子汤由四君子汤加炮附子、桂枝而成


19.柴胡升陷汤——升阳收涩止遗溺

 组成:柴胡6~10克,升麻6克,益智仁30克,炒乌药10克,桑螵蛸10~30克,桂枝6~10克,甘草10克。 

 加减:大便稀薄加炒山药、肉豆蔻;少气加党参、五味子;腰酸加炒芡实、川续断。 

 功用:益气升阳,气化固溺。 

 主治:老年性尿失禁。 

 用法:水煎服。 

 方解:柴胡升陷汤包括柴胡甘草汤、缩泉丸两方



20.升陷固精汤——益气升阳精关固

 组成:黄芪30克,党参15克,升麻6克,柴胡6克,熟地10克,山萸肉15克,金樱子15克,五倍子6克。 

 加减:少腹寒凉加炒乌药10克、艾叶10克、小茴香10克;夜尿频加益智仁30克、诃子10克;大便不成形加炒山药30克、炒山楂20克;有阴虚火旺症状者加知母10克、黄柏8克。 

 功用:益气升阳、益肾固精。 

 主治:肾虚遗精、阴纵、遗溺、早泄等。 

 用法:水煎服;可以配合玉锁丹服用。 

 方解:升陷固精汤由三组药物组成,即补气升陷之黄芪、党参、升麻、柴胡;生精之熟地、山萸肉;固精之金樱子、五倍子

邹羿摘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老秘方.验方201-300首
治慢性肝炎秘方
【肝病秘方1,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8个偏方
名医高效良方——带下(阴道炎)
【转载】引用 内科中医临床秘方(4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