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川李孔定经验方41个(一)

李孔定(1926—2011),四川省蓬溪县人,第一、第二批全国老中

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从

医60余载,学验俱丰,在五运六气、中草药、温病学及难治性结核、

白癜风、肿瘤等疑难杂症治疗方面有精深研究。其善治疑难病症,每多

巧思,疗效卓著,名闻遐迩。

本书为《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之一,首次公开了李老数十年临

床所创制的新方41首,这些其适应病证、随症加减及禁忌以便用,并咏为方歌以便记。更实录其弟

子整理之验案于方末,以验其效。一册在手,锦囊在握,宛如师传,弥

足珍贵。

一、升降调肝汤(头痛方)

组成

钩藤30~50g,川芎30g,赤芍30g,香附15~30g,蔓荆子15~30g,青皮15g,六月雪30g,柴胡15g,黄芩15g,麦芽30g,石决明30g,甘草10g。

主治

非器质性病变的各种慢性头痛,其痛较剧,时作时止,或频繁发作赖常服西药镇痛者,均可选用本方。

加减

苔厚腻者夹痰湿,去石决明,选加牡蛎、白术、茯苓、制南星之类;久病赖西药维持者,加天麻蜜环菌片;剧痛难忍者,加蜈蚣、全蝎;兼高血压者,去青皮、甘草,加桑寄生、枸杞子;睡眠差者,加酸枣仁、夜交藤;夹寒者,加吴茱萸、生姜。

禁忌

忌食辛辣、肥肉及鸡鱼卤腌等味厚之物,勿动气、过劳。


二、生发汤(脱发方)

组成

沙参30g,白术30g,茯苓30g,泽泻12g,赤芍30g,青皮12g,黄柏15g,黄精30g,制首乌30g,绞股蓝30g,侧柏叶30g,川芎12g。

主治

青壮年头发油腻,脱发不绝,将成早秃者。

加减

苔薄少津舌红者,去白术加山药、知母;大便燥结者,去青皮加枳实、生女贞子;气虚多汗者,加干桑叶、黄芪。若头发干燥而脱发,则系肝肾阴血亏虚而致,又需去茯苓、白术、泽泻之类,酌用熟地黄、枸杞子、桑椹、女贞子、旱莲草等以滋阴补血,但活血之药仍不可少,可以三七、鸡血藤易川芎之辛燥。

禁忌

忌食肥甘厚味,并忌吸烟喝酒,勿饮浓茶

三、拨云汤(飞蚊症方)

组成

熟地黄30g,枸杞子30g,女贞子30g,淫羊藿10g,五味子12g,杭菊花12g,楮实子15g,远志6g,丹参30g,黄芩15g,小茴香12g,神曲15g。

主治

眼外观正常,自视眼前有异物飘浮,甚者视力下降。本方适用于肝肾亏虚,兼见肝热血瘀者。

加减

舌暗脉涩夹瘀甚者,加赤芍、红花;苔腻舌红兼湿热者,去五味加苍术、爵床;苔薄少津夹风热者,加银花、麦冬;眼底出血者,加旱莲草、白茅根。

禁忌

忌食辛辣食物,勿吸烟、饮酒。


四、黑白煎(鼻衄方)

组成

旱莲草50g,鲜问荆50g,白茅根120g,猪瘦肉200g。

同置锅内文火炖50~60分钟,吃肉喝汤,每日1剂,连服5~7剂。

主治

非占位性、外感性之鼻衄,反复发作,病程较长者。方义

加减

此专病专方,药性冲和,一般不需加减。唯本方剂量适用于8~15岁儿童服用,临床应视患者年龄大小增减其量。

禁忌

辛辣饮食。


五、四三饮(复发性口疮方)

组成

栀子12g,连翘30g,桑白皮30g,神曲30g,山楂30g,麦芽50g,枳壳15g,苍术15g,草豆蔻12g,淡豆豉30g,锦鸡儿30g,甘草10g。

主治

复发性口疮。

加减

如证见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证见阳虚者,减三清之量,加肉桂、菟丝子;证见阴虚者,减去三燥,加知母、生地;证见瘀血者,加丹参、鸡血藤。

禁忌

忌食辛燥食物及鸡、羊、狗、鲤等热性食物(发物)。

附注

1.口疮局部可用蜂蜜搽护,每日3~5次。

2.口疮反复发作,经年不愈者,可用核桃内壳30~50g,女贞叶(鲜者)30~50g煎汤当茶饮,每日1剂,连续服1~2周,有奇效。

六、鸡猪煎(牙痛方)

组成: 

鸡屎藤100g,鲜猪肉200g(肥瘦兼备)。

加水1500mL,文火炖1小时许,汤内不放盐,吃肉喝汤,分2次服完,每日1剂,痛止后续服2~3剂巩固疗效。

主治:

急性牙髓炎。

禁忌

辛燥饮食。

附注: 

如无鸡屎藤,可用南瓜根(鲜)50g,鲜豆腐50g,同煮20分钟,不放盐,吃豆腐喝汤,每日2剂,其效亦佳。


七、新加补阳还五汤(面瘫方)

组成: 

当归12g,川芎12g,赤芍30g,桃仁12g,红花12g,地龙10g,黄芪60~100g,青皮15g,黄芩30g,薏苡仁30g,淫羊藿12g,五味子12g,辰砂草15g,问荆30g。

主治

 面瘫(面神经炎)。

加减:

虚热盛者,加知母、生地;虚寒盛者,加吴茱萸、桂枝,减黄芩量;原有胃肠病者,加神曲、山楂;原有高血压病者,以香附易青皮,加桑寄生30g。

禁忌

忌辛辣饮食,勿发怒,勿过劳,忌房事。


八、加味封髓丹(三叉神经痛方)

组成:

砂仁10g,黄柏30g,甘草15g,川牛膝30g,白芍50g,赤芍30g,桑寄生100g,排风藤(白英)30g,石决明50g,山楂30g。

主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加减:

舌红少津者,去砂仁,加麦芽、知母、玉竹;大便燥结者,加女贞子、知母、枳实;发作频繁者,加全蝎、蜈蚣、地龙。

禁忌:

辛燥饮食及腌卤、海鲜等。


九、慢咽宁(慢性咽炎方)

组成:

南沙参30g,葛根30g,赤芍30g,刺黄芩15g,枳壳15g,川牛膝30g,薏苡仁30g,甘草12g,爵床12g。

主治: 

慢性咽炎,经年不愈,无大寒大热之证者。

加减,如见苔厚津多,舌质淡者,加附片、苍术;苔薄津少、舌质红者,加知母、马鞭草、玄参;兼患鼻炎者加苍耳子、辛夷。

附注: 

1.病去其六后,停药。坚持吃蜂蜜1~2月,如能坚守禁忌,则有彻底治愈之可能。其法是每次用蜂蜜20~30g入温开水适量(不宜多),慢慢咽下,每日3次。

2.缺医少药之地,可用鲜三匹风(蛇莓)30~50g煎水,加蜂蜜服1~2月(干蛇莓用量减半)。

十、寒咽汤(寒性咽炎方)

组成: 

麻黄10g,熟附片12g(盐水炒),细辛5g,桔梗15g,甘草15g,枳壳15g,淡竹叶12g,天名精30g,木通10g。

主治

急性咽炎,症见舌红津多,苔厚,发热恶寒或无热恶寒者。

方义

咽炎无分急慢,其病理归经多在肺肾,其临床证候不外寒、

热、湿三证。

寒证之轻者用人参败毒散,重者用四逆汤加桔梗;

热证之轻者用银翘马勃散,重者用玄麦甘桔汤加薄荷、牛蒡子;

湿证之偏热者用甘露消毒丹,偏寒者用三消饮。皆非肺即肾之治。咽喉属肺系,治之

不疑,缘何治肾?《灵枢·经脉》谓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

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故咽炎一病除责之肺外,则责之肾。

但二经之证皆有寒热虚实之殊。即以肾经之证言,虚寒者用四逆汤加桔

梗,首见于《伤寒论》,次见于《医学实在易》。实寒之证较为少见,故

方书未及备载,今据个人经验所及补之。本方用附子、细辛温散少阴之

寒,桔梗、天名精助麻黄导邪由上由表而出,淡竹叶、枳壳、木通导邪

由下分消,甘草和中解毒,各尽其妙。

加减

口渴加天花粉、知母;咽痛甚加川牛膝、赤芍。无天名精可用蛇莓代

禁忌:

辛辣燥热食物。

十一、间质舒(间质性肺炎方)

处方: 

南沙参30g,黄精30g,黄芩30g,连翘30g,崩大碗(积雪草)30g,赤芍30g,枳壳15g,浙贝母15g,甘草10g,鱼腥草50g。

主治:

间质性肺炎已无表证,但见肺燥脾湿者。

加减: 

汗多加桑叶、牡蛎,胸痛胸闷加香附、旋覆花,口干甚加知

母、天冬,潮热加青蒿、牡蛎,苔厚腻加草豆蔻、白术。

禁忌: 

辛燥腌卤食物及高蛋白、植物油等。

十二、金水交泰汤(肺气肿方)

组成

 南沙参50g,黄精30g,苏子30g,赤芍30g,木蝴蝶10g,地龙12g,制南星15g,葶苈子15g,黄芩30g,甘草15g,沉香6g(为末,分6次冲服),夜关门30g。

主治:

肺胀(肺气肿、肺心病)之不兼外感者

加减: 

心悸气虚较甚者,南沙参加至100g,葶苈子加至30g;痰多咳嗽不爽者,制南星加至30g;长期应用激素的病例,甘草可用至30g,酌减或停服激素,并逐减甘草量;痰瘀阻碍肺气,瘀滞心肺而见唇甲紫绀者,加桃仁、五加皮;阳虚水泛而见面浮胫肿者,减甘草量,加茯苓、附片;心气欲脱者,加人参或生脉散再加附片、龙骨;痰蒙清窍,神志恍惚者,加石菖蒲。

禁忌

忌吸烟饮酒,腌卤食物。

附注

病势减轻勿停药,只在方中去葶苈子,减苏子、地龙、黄芩、赤芍、甘草量之半,另加白术15g,女贞子10g,续服1~3月,增强体质,减少复发。


十三、疏肝补脾散(慢性浅表性胃炎方)

组成: 

柴胡150g,白芍200g,枳实50g,神曲100g,牡蛎100g,雀不站(楤木)100g,黄连50g,鸡屎藤200g,丹参100g,党参200g,山药200g,莲子200g,甘草50g。

共为极细末,每服10g,每日3次,饭前温开水送服。大便燥结,吞酸不显者,蜂蜜开水送服。即使症状已无,亦须慎饮食,继续服药3月,减少或避免复发。

主治:

慢性浅表性胃炎,证见肝气不舒,脾胃气虚气滞,或兼见血瘀者。

加减: 

胃中灼热者,加天冬、知母;舌上津少者,加石斛、知母;苔厚腻、便溏者,加苍术、草豆蔻;大便燥结者加石斛、火麻仁;腹


十四、加减大建中汤(寒性浅表性胃炎方)

组成:

 党参15g,干姜10g,川椒3g,山楂15g,麦芽30g,马兰15g,蜂蜜120g(分6次对服)。

主治: 

慢性浅表性胃炎,证属虚寒者。

更用马兰活血散结。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治慢性病之妙谛也。

加减:

 胃中灼热者,加天冬、黄连;舌质暗红者,加丹参、赤芍;吐酸者,加牡蛎、崩大碗;大便结燥者,加枳实、火麻仁。

禁忌: 

忌辛、甘、硬、冷食物。并忌身心过劳,情志不舒。

十五、胃萎1号(湿热型萎缩性胃炎方)

组成: 

柴胡100g,赤芍100g,枳实30g,蒲公英100g,草豆蔻50g,神曲50g,山楂50g,党参100g,小茴香30g,鱼腥草150g,莱菔子100g,甘草15g共为细末,每服10g,每日3次,饭前温开水送服。

主治: 

胃痛不显,胀满不舒,时或嗳气,苔白或黄润,经胃镜确诊为萎缩性胃炎而见湿热之证者禁忌:

忌辛、甘、硬、冷食物。忌身心过劳,情志不舒。

方歌

胃萎多由湿热成,柴胡芍枳曲甘参。

楂莱茴蔻蒲鱼入,和胃疏肝湿热清。


十六、胃萎2号(阴虚型萎缩性胃炎方)

组成

 柴胡15g,白芍30g,枳实12g,石斛15g,知母15g,山楂30g,五味子10g,谷芽30g,猪殃殃30g,莱菔子30g,北沙参30g,甘草6g。

主治:

萎缩性胃炎,症见腹胀,苔白,或苔黄少津,舌质暗红,或见大便结燥者。

禁忌:

忌辛、甘、硬、冷食物。忌心身过劳,情志不舒。

方歌

二号仍施胃萎家,阴虚气逆此方夸。方须四逆加知斛,莱味沙殃楂谷芽。


十七、宁呃汤(呃逆方)

组成: 

枳实12g,小茴香30g,代赭石50g,白芍100g,生大黄12g,生麦芽50g,木蝴蝶15g,甘草30g。

主治:

突发呃逆,诸药无效,十分痛苦者。

中病而止,并以本方去大

黄,酌减各药之量,更加黄连、党参煎服2~3剂,调理善后。加减:苔厚滑,舌质淡,恶寒者,加肉桂、附片;苔薄少津,舌红

口渴或口干者,加天花粉、知母;病人素有便溏者,减大黄量,或去大

黄,加黄连、肉桂。禁忌辛辣硬冷食物。

方歌 

宁呃汤中白芍甘,枳茴黄赭麦蝴权。方须大剂疗顽呃,舌象分明辨热寒。

十八、降脂饮(脂肪肝方)

组成

泽泻15g,茵陈15g,问荆15g,苍术15g,柴胡15g,枳壳15g,黄精30g,枸杞子15g,丹参15g。

主治

其人多偏胖,苔白润,时感困倦,或两胁胀满不适,经B超检查为脂肪肝者。

加减

湿盛苔厚滑者,加草果仁10g;苔薄少津,口干者,加知母30g;气短心悸者,加黄芪30g,茯苓15g。

禁忌: 

戒酒,少吃高脂类食物,并控制食量,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常慢跑或散步。


十九、二金排石汤(胆肾结石方)

组成: 

柴胡30g,赤芍50g,小茴香15g,南沙参50~100g,白术30g,大枣30g,金钱草150g,鸡内金15g,左转藤(海金沙草)30g。

主治

 胆结石直径在1cm以下者。方义: 本病因过食肥甘或偏嗜,导致肝之疏泄失常,脾之运化减弱,湿热秽浊之邪难以排出体外,积聚津液而成石。治宜疏肝理气,健脾除湿,恢复并增强肝脾经运化之能,俾川流湍急,沙石遂行矣。故方以柴芍小茴疏肝理气;参术大枣健脾补中;二金左转化积利水,导石外出。肝脾不健,则排石失其基础;金左不施,则排石推荡乏力。两法合用,亦标本之治也。

禁忌: 

辛辣食品、酒类饮料。

二十、痢灵汤(肠炎、痢疾方)

组成

地锦草30g,鸡眼草30g,海蚌含珠(铁苋)30g,水蓼15g山楂30g,木香12g,南沙参100g,甘草10g。

主治

 痢疾肠炎之急性期

加减: 

舌上津枯,口渴心烦者,去水蓼、木香,加麦冬、知母、乌梅,倍甘草;内热炽盛,通身烦热者,加石膏、知母、金银花。

禁忌

除甘淡流质外,均不宜食;初期应禁食,以输液或以补液盐维持。

二十一、导滞汤(气滞性便秘方)

组成:

柴胡15g,白芍30g,枳实15g,白术30g,神曲30g,知母30g,生女贞子30g,石斛30g,丹参30g,甘草10g。

主治

大便干结数日不解,脉弦,苔白(或黄)、中厚少津者。

。糟粕久停,每致血瘀,故用丹参活血,

促受累脏腑复其本能。

禁忌

忌辛辣食物,久坐。

方歌

导滞汤中柴芍枳,术神草斛女丹知。此人便秘当何责?肝胃阴虚脾湿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川十大名医:李孔定自创41首屡试屡验方(上)
杂病屡效40方@加减小青龙汤治肺心病配方与医案(加味封髓汤@新加还五汤@化积通关散土茯苓小茴香化浊.参莪小茴前列康@久咳柴芩佛手散)
【每日偏方】——治疗胆结石的小秘方
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1)
治疗胆结石的七个秘方,每一个都能有效对抗胆结石!
亚急性甲状腺炎老中医处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