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二章 从任脉论治妇科病证 韩冰


任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向上行于阴毛部,沿着腹内,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过面部,进入目眶下。与肝、脾、肾三经分别交会于“曲骨”“中极”“关元”,取三经之精血以为养,肾之藏精,肝之藏血疏泄,脾之生血统血,是维持任脉生理功能的三个重要因素。在功能上,任脉主一身之阴,全身精、血、津、液均为任脉总司,故称“阴脉之海”。王冰说,“谓之任脉者,女子得之以妊养也”,故任脉又为妊养之本而主胞胎。任脉之气通,才能促使胞宫有行月经、主胎孕等生理功能,其在妇产科疾病的发病机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如肝郁气滞,瘀血阻滞,甚或瘀久痰凝,任脉不通,则可导致痛经、月经失调、带下、癥瘕、产后腹痛等病证;如脾肾不足,损及任督二脉,致任督并病,而致闭经、崩漏、经断前后诸证、不孕等病证;如肾虚任脉失养,则可导致经、孕、胎、产诸疾。因此,任脉论治立疏肝通任,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补任填督,补肾滋任为主要治疗大法。

第一节 疏肝通任法

疏肝通任法是通过条达肝气使任脉通畅,从而调整人体气血、阴阳平衡的一种治法,主要用于治疗任脉不通而致的月经病、不孕症、带下、癥瘕等。

三、用药经验

针对肝气郁结,任脉不通的基本病机,韩冰教授常用疏肝理气、活血通经、通调任脉之法,方如逍遥散、四逆散、金铃子散、宣郁通经汤、少腹逐瘀汤、苍附导痰汤、桃红四物汤、柴胡舒肝散等。因任脉与肝经关系最为密切,因此疏通任脉法常选疏肝理气、活血通经之品,常用药物有:柴胡、白芍、香附、当归、川芎、鳖甲、桃仁、红花、丹参、王不留行、山楂、泽兰、琥珀末、桂枝、吴茱萸、乌药、丹皮、赤芍、苍术、半夏、枳壳、莪术、益母草、薄荷、川楝子、玫瑰花、佛手、郁金、合欢、路路通等,即“木郁达之”之意。

基本方:丹参、三棱、莪术、王不留行、橘核、路路通、当归、香附、炙乳香、炙没药、肉桂,此方为活络效灵丹、少腹逐瘀汤加减化裁而成。

加减:如见月经量多,淋沥不断者,加蒲黄炭15g,花蕊石10g,琥珀粉6g;腹痛较剧者,加川楝子、延胡索各10g,沉香6g,细辛3g;若血块量多,排出不畅者,加月季花10g,益母草30g;若兼腹胀者,加乌药、荔枝核各20g。

若因情志变化引起痛经,时轻时重,甚者胀痛,宜疏理肝气,伸其郁,导其滞,使气机畅通,上下无阻,则痛可消。“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故常用辛香之品,既能理肝气,散肝郁,又能调理气机,并佐酸味药,散中有收,开中有合。方以四逆散加减,药用:柴胡、白芍、枳实、香附、郁金、陈皮、苏梗、甘草。痛甚加元胡、川楝子;偏寒加高良姜;郁而化热加丹皮、山栀。如症见月经量多,淋沥不断者,加蒲黄炭、花蕊石、琥珀末等;若正值经期,腹痛剧烈者,加川楝子、延胡索、枳壳、细辛、桂枝等;若经期呕吐者,加吴茱萸、生姜等;若血块量多,排出不畅者,加月季花、益母草等。

若七情过极,木郁热炽,五志化火,肝火上炎,可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经行吐衄等,治以清肝降逆平冲,泄热降火之法,引血下行,不可过用苦寒克伐之剂,方以龙胆泻肝汤或丹栀逍遥散加减。若兼小腹疼痛,经行不畅有血块者,为瘀阻胞中,加桃仁、红花,以活血祛瘀止痛;若肝郁化火,见心烦易怒,狂躁不安等,加丹皮、栀子;若兼腹胀者,加乌药、小茴香、荔枝核等;若伴癥瘕、肿块者,加鳖甲、山慈菇等。

妊娠妇女若发盛怒,怒气伤肝,肝气上逆,血随气越,则不归经,胎失所附,遂致小产、吐血,或经前冲气较盛,血海满盈,冲脉又隶属于肝经。应用顺气降逆之法引血回肝,则肝藏血功能恢复正常,方用顺经汤或引气归血汤加减,药用:当归、熟地黄、沙参、白芍、茯苓、荆芥炭、丹皮、牛膝。

第二节 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

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是通过活血、散结等方法使任脉通畅,从而调整人体气血、阴阳平衡的一种治法,主要用于治疗瘀血阻滞冲任而致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癥瘕、不孕症等。

三、用药经验

韩冰教授根据瘀血内停,痰湿加瘀血阻滞冲任而形成癥瘕的病理基础,结合长期的临床经验,创立妇痛宁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月经不调等病证。组方为三棱、莪术、血竭、丹参、穿山甲、皂角刺、海藻、鳖甲、薏苡仁等。其中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功效;三棱苦、辛,平,归肝、脾经,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功效;血竭甘、咸,平,归心、肝经,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止血功效;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活血调经功效;穿山甲咸,微寒,归肝、胃经,具有活血消癥通经功效;皂角刺辛温,归肝、胃经,具有消肿托毒排脓功效;海藻咸寒,归肝、胃、肾经,具有消痰软坚利水功效;鳖甲咸寒,归肝、肾经,具有软坚散结功效;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功效。综上,三棱、莪术、血竭、丹参、穿山甲、皂角刺等活血化瘀,海藻、鳖甲等软坚散结,薏苡仁渗湿,全方组成结构严谨,主要针对瘀阻冲任的基本病机而设,随症加减,疗效显著。韩冰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辨证论治,灵活加减。兼肾虚者,予补肾化瘀,加肉苁蓉、巴戟天、鹿角霜等药;偏于肝郁气滞者,施以理气化瘀,酌加柴胡、乌药、香附、橘核等药;寒凝血瘀者治以温经通络、化瘀止痛之法,加用桂枝、细辛等药;兼夹痰湿者,又常加以川贝母、皂角刺、山慈菇等化痰湿、散瘀结之品。

第三节 补肾滋任法

补肾滋任法是通过补肾填精,健脾益气,补养任脉的方法,调整人体气血、阴阳平衡。适用于冲任二脉气虚血少,胞宫失养,肾虚有热,或脾虚化源不足所致任脉亏虚而致的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崩漏、胎漏、胎动不安、不孕症等。

三、用药经验

肾阴虚,冲任血少,或热伏冲任,导致月经先期、崩漏、胎漏、闭经、不孕等疾病。治疗宜滋肾益阴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左归丸、六味地黄丸、补肾地黄丸等。若血虚甚者,酌加鹿角胶、紫河车等血肉之品填精养血,大补奇经。若兼有潮热者,酌加知母、青蒿、龟甲、炙鳖甲等以滋阴而清虚热。

补肾滋任法常用补肾填精之品如阿胶、紫河车、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肉苁蓉、山茱萸等。龟甲可作为任脉的引经药。叶天士说:“龟甲性阴走任脉。”《临证指南医案·产后门》曰:“任脉为病,用龟甲以为静摄。”补气健脾药常用人参、黄芪、白术、山药等。临床上对任脉亏损,虚火内扰者,还常用黄柏、知母、生地黄、玄参等降肾火之品。傅青主曰:“黄柏清肾中之火,肾与任脉相通以相制,解肾中之火即解任脉之热矣。”基本方:菟丝子30g,黄芪30g,女贞子15g,枸杞子15g,山茱萸15g,鹿角霜15g,党参10g,覆盆子10g,山药10g,龟甲10g,熟地黄20g。本方有补肾填精、健脾益气、补养任脉之功效。方中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女贞子、山茱萸,既益肾精又助肾阳,佐熟地黄滋阴补血;鹿角霜入足少阴经血分,补阴中之阳道;龟甲为任脉的引经药;黄芪、党参益气补血,固腠理,益脾胃。全方配伍,补肾填精,健脾益气,使任脉充盛。临床随症状而加减,若腰膝酸软较重者,加桑寄生30g,续断10g;若阴道出血量多者,加棕榈炭、大蓟、小蓟各15g;若经血色鲜红,手足心热,口干渴者,加黄柏、知母各10g,生地黄、地骨皮各30g。

第四节 补任填督法

补任填督法是通过补肾填精、补气养血、健脾温肾等方法,补养任脉,填充督脉,从而调整人体气血、阴阳平衡的一种治法,主要用于治疗久病或气血亏虚,损及任督二脉,致任脉疾患与督脉疾患同时出现,任督阴阳俱虚而致的闭经、崩漏、经断前后诸证、不孕症等。

三、用药经验

任督二脉通行,可以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以先天之元气温煦先天之精,补任填督法适于各种因素致任脉损伤,督脉阳虚,经血亏损,气失升举,髓海、胞宫失养的病证。因督脉循于身背,统督背部之阳及诸阳经,络于两肾,为元精、元气通髓达脑的径路,故督脉空虚,可引起人体髓海及元神之府不得充养,而表现为背寒、腰膝酸软、头重眩晕。如果阳虚不摄,还可见虚坠下泄,妇人经漏等。常用药物主要有温补督脉之阳气阴精之品,多以鹿茸、鹿角霜、鹿角胶作为主药。由于督脉与足少阴、足太阳经相通,故临床用药温补督脉也多从这两经考虑。入太阳经者,多为阳刚之药,如附子、肉桂、干姜、花椒;入少阴经者,多为通阳柔药,如巴戟天、肉苁蓉、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沙苑子等。基本方:鹿角霜10g,菟丝子30g,补骨脂10g,杜仲10g,山药10g,山茱萸10g,附子6g,肉桂6g,熟地黄15g,枸杞子15g。功效:补益元阳,温补督脉。主治:不孕症、崩漏、绝经综合征等。方中鹿角霜通督脉之气,菟丝子温补三阴经以益精髓,其性柔润,故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既益阴精,又助肾阳,使阳升阴长;补骨脂辛苦大温,入命门,暖肾脏,以壮元阳,补相火,以通君火,治疗肾冷精滑,腰膝酸痛;配杜仲可治风寒腰痛,肾虚腰痛;附子、肉桂暖寒水,可温养督脉,温里散寒;熟地黄、枸杞子二药配伍,既补肝经之阴,又益肾水之阳。全方配伍具有补益肝肾,温补督脉之功效。如症见腰背酸重,难以俯仰者,加狗脊15g,桑寄生30g,续断10g;如症见腰背喜温恶寒,遗尿,月经量少,不孕症等下元虚寒较重者,加紫石英30g,巴戟天10g,紫河车10g;如见夜寐不安,心悸,浮肿等心肾不交症状者,加茯苓30g,干姜10g;如症见神疲健忘,头晕耳鸣等元神之府亏虚较重者,加淫羊藿10g,沙苑子10g。

对精关不固,下焦虚寒致带下、不孕、不育、遗精、早泄等,采用基本方:菟丝子、紫石英各30g,覆盆子、补骨脂、山茱萸各15g,鹿角霜、肉苁蓉、党参各10g,肉桂6g。本方有滋肾填精、温补命门、补任填督之功效,主治带下、不孕症、遗精、早泄等。方中菟丝子温补三阴经以益精髓,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既益肾精,又助肾阳;补骨脂入命门,壮元阳;覆盆子入足少阴经,既可补任脉之虚,又可使卫阳充盛,填督脉之不足;鹿角胶补督脉之血;肉苁蓉入命门,兼入足少阴经血分,壮阳强阴,治疗腰膝寒痛,阴冷不孕,得山茱萸还可滋阴清热;用党参之意在于因任督二脉统辖八脉,紫石英甘温入手少阴、足厥阴经血分,镇心益肝,暖子宫,除风寒,配肉桂增强温经散寒之力。全方配伍,既补阴精,又壮元阳,使任督充盛。若下焦虚寒明显而见腰膝酸软,畏寒,尿频,带下较甚者,加芡实、山药各10g,蒺藜15g;若遗精、泄泻较重者,加桑螵蛸、鱼鳔各10g。

对于脾虚、任督损伤致崩漏,采用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基本方:白术、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山茱萸、白芍、海螵蛸、茜草根、棕炭、五倍子。方中黄芪、白术健脾益气以摄血;龙骨、牡蛎、海螵蛸固摄冲任;山茱萸、白芍益肾养血,酸收止血;五倍子、棕炭涩血止血;茜草根活血止血,血止而不留瘀。全方共奏健脾益气,固冲止血之效。若出血量多者,酌加人参、升麻;久漏不止者,酌加藕节、炒蒲黄。

肾阳虚损,督脉不固之经断前后诸证,常采用基本方右归丸加减。若肾阳虚不能温运脾土,致脾肾阳虚者,症见腰膝酸痛,食少腹胀,四肢倦怠,或四肢浮肿,大便溏薄,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缓。治宜温肾健脾方加补骨脂、淫羊藿、山药。若肾阴阳俱虚者,症见时而畏寒恶风,时而潮热汗出,腰酸乏力,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红,苔薄,脉沉细。治宜补肾扶阳,滋肾养血,药用仙茅、淫羊藿、当归、巴戟天、黄柏、知母、生龟甲、女贞子。方中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补肾扶阳;生龟甲、女贞子、当归滋肾养血;知母、黄柏滋肾阴而泻相火。全方肾阴阳双补,使肾阴肾阳恢复平衡,经断前后诸证自能向愈。

叶天士说:“鹿茸壮督脉之阳,鹿霜通督脉之气,鹿胶补督脉之血。”《奇经八脉考》中收载了督脉主病用药相关内容,如“督脉为病,此病宜用羌活、独活、防风、荆苏、细辛、藁本、黄连、大黄、附子、乌头、苍耳之类”。明代武之望在《济阴纲目》中说:“四物、阿胶可以补任脉之虚;鹿角胶之用,非以其为气血之属,而补督脉,充脑髓乎。”

五、现代研究

任督二脉主要对生殖内分泌系统具有调节作用。鹿茸为督脉主药,研究表明,其含有包括雌二醇、孕酮、皮质甾酮、雌酮、炔雌醇、17α-雌二醇、17α-羟基黄体酮等在内的18种性激素。任脉主方四物汤萃取物可调节卵巢表面上皮细胞株GnRHmRNA表达量,由此可推测,四物汤在分子细胞学层次可调节GnRH的表达,以影响生殖内分泌系统。四物汤具有养血活血、补血、免疫调节作用,可改善卵巢早衰的症状。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止遗,其组方药物多入任督二脉,研究表明,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显著提高肾阳虚大鼠的睾酮含量,对大鼠肾阳虚证有改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崩漏肾阴虚证——左归丸合二至丸——阴阳解析
医案|右归丸临床应用三则
常见中成药举例(四)滋补养阴中成药系列
中医名家男科病辨治实录之性欲低下(八)
腰痛原因千万条,肾虚当属第一条,两个奇妙的配方,为你巧妙止痛
中医药使你卵巢保持青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