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游记》的作者究竟要说什么

——《 西游记》的思想主旨

                                                      读《西游记》的体会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名著。它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名著:一、在于它的广泛性和趣性;三岁孩童、八十岁的老人,都可以从中获得乐趣。二、在于它的深刻的思想性;大学者、凡夫俗子都可以从不同的高度对其进行合理的品味、阐释。

关于《西游记》的寓意,应该是丰富而又多彩,这里只略举一二

如:在通本《西游记》中,孙悟空使出了各种解数,降妖除魔。但真正打倒的、永不复生的只有几个不能“通天”的道行不深的、小小的魔鬼怪。能“通天”的大大的魔鬼怪,百分之百,一个也无可奈何从来就没有真正打倒一个!为什么?这正是《西游记》揭示的问题的本质,能“通天”的邪恶势力,当其危害社会时最丑恶的一面——普通百姓完全束手无策!

人生来自自然,同时最终必须归于自然,也就是去世归“西”。人生一世,“路漫漫兮其修远”,也就是唐僧代表的“西去”的一世。唐僧去往西天路上九九八十一难,表面上看,妖魔鬼怪发难实质看,大难”是“天意”“大仙刻意安排魔鬼怪也只是大难其中的一个被摆弄,还有更大“操妖魔鬼怪之后大仙神圣”勾结“妖魔鬼怪”才是“大难问题”的本质!

如来、太上老君、观音、天王,包括玉皇大帝,这些都是君子的代表和化身。君子是不会去做、也不能去做那些“下三烂”为妖为怪的事情的……但君子也有自己的心事,为了既体现君子的风度和本色,又能实现君子自己心中的小九九,于是君子身边的得道高手就可以充当君子的替手,下界为妖为怪,为君子实现心中的症结。难道你真的就那么想信下界为妖为怪的那些君子身边的那些侍从,是真正自己逃离上界而到下界为妖为怪的吗?只能认为太天真才会这么想!那些“待从”下界“为妖为怪”只是君子需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君子实现自己行为的不同侧面----从不同方向唆使、教唆身边的“侍从”为妖为怪!

又如:大仙、大佛的法宝器物天下无敌,神、人敬畏三分,不敢接近不敢触碰,但为什么总是被妖魔所盗取、利用,这也许是映射见怪不怪的某些社会现象?归根到底,妖魔的法还是“仙、佛”脱变的“清规戒律”!

又如:当“金猴奋举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时候,其实是在演示一种“驭下术”。唐僧没有任何降妖伏魔的功能,但就是一招,也是最要害的一招:“紧箍咒”,能绝对制服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在作者看来:“驭下”其实极简单,何必在那故弄玄虚主要为首的领军人物,并不需要太多的”功能,好好地管住身边那几个人,使他们不要“兴风作浪”就足够只于那些“降妖除魔”的事,由有代表含义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他们去完成就可以了,有了“紧箍咒”还怕办不成事。什么是“紧箍咒”翻译成现代汉语也就是:规章加制度想怎么念就怎么念“紧箍咒”、乱念“紧箍咒”和不要“紧箍咒”,依然“现代唐僧”的通病

紧箍咒还有别的特征含义。一次在内陆某处公园出现的一行五人;个子高大的四人居于五人四周,每人脖子上都佩戴有一根特别粗大显眼的金项链,矮小一点但年龄明显要年长的一位居中,脖子上没有佩戴粗大显眼的金项链,这阵势明眼人一见就心知肚明,这是一伙什么人?社会老大,不能惹的人!那四人的四条粗大显眼的金项链也就是紧箍咒,作用比唐僧的紧箍咒要多,超出唐僧的紧箍咒的作用范围!

又如:孙悟空拜师学艺的“后门术”。这个后门术,比起当世某些赤裸裸的、无耻的后门术,更赋有湖光山色、诗情画意。

又如:更进一步的思考是,《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原型,在现实社会中应该就是我们现在的舆论和学校特征的原型。太上老君坐在三十三天兜率宫,他对龙王有想法,就教唆哪吒去海上闹事。这是“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另一种版本。也是一些文人学中乐意和效法的典范。

如此种种,都可以体现《西游记》思想的不同侧面。

关于《西游记》的思想性,今古评说不一。有从人类希望无拘无束、向往自由和尊严的角度进行评述有从讥弹时政、戏谑现实的角度进行评述;有从想像世界和戏谑风格二者融为一体的角度来进行评述和理解。各家论述各有千秋。

作者吴承恩在开篇写到“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意思就是“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谛,那就必须看西游记!”。可惜,看懂《西游记》的人实在不多

《西游记》第十九回:西天“路途虽远,终须有到之日,却只是魔瘴难消”。《多心经》是“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这一段文字应是理解《西游记》的一把总钥匙。《多心经》应作为一心经、专心经去理解;“魔瘴”:应为心理障碍;分内在心理障碍和外在心理障碍。唐僧能够取经成功,功德圆满,完全是其内在定力和高度的自我节制心无邪念的必然结果。

《西游记》的作者非常清楚:1、这个世界经天纬地、惊世骇俗的英雄必是凤毛麟角的极少数。2、多数人都去信佛求取真经也是决对不现实、不可能的事实。

《西游记》的作者也心知肚明,这个世界上,欣赏孙猴子者人数众多,贬斥唐僧者大有人在。那么透过《西游记》的种种迷团,《西游记》的作者还是要对更多的贫民百姓、凡夫俗子所要说的一句真心话是什么呢?那就是:在追求真理,实现人生抱负、理想的过程中,要像唐僧,学唐僧而不像孙猴子,不能去学孙猴子;当然就更不是学猪八戒、学沙和尚

学唐僧什么呢?学唐僧痴心不改,情志专一,心性衡定;近乎痴,近乎愚,近乎呆;无贪无欲,矢志不移,坚持到底,终身不悔的心性和信念。在人生追求的道路上不为任何世俗、金钱、美女、高官厚禄所诱惑,心无邪念,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求取“真经”,结成“正果”!

假定不是这样,就像孙猴子,尽管有上天入地、翻天空、闹龙宫、七十二般变化,“齐天大圣”的本领,没有正果(结果),只能是“妖”,而不是“佛”。“佛”是什么?“佛”就是你心中的信念。“正果”是什么?就是要实现的人生抱负和理想。“真经”是什么?就是唐僧的坚定不移。只有痴心不改,情志专一,心性衡定坚持到底,善始善终,有始有终”的人,才能实现和完成正果。这也许是《西游记》作者要说的话,是最终的真实目的和意义——人性要专一,心性要恒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沙僧吃过9个唐僧?西游记12个颠覆你三观的真相
西游记人物赏析
西游记中被低估的强大法宝,如来炼制,威力远超老君炼的九齿钉耙
《西游记》宣示的人生哲理
西游记中被低估的3个神仙,每个实力都远在如来之上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汇编——名著导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