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索写诗道路的一部诗集——读石新德诗集《岁月回漩》书稿随笔(代序)

探索写诗道路的一部诗集

——读石新德诗集《岁月回漩》书稿

随笔(代序)

文 | 王汝海 

2021年5月23日,是安阳市古城历史文化室成立的日子。中午用餐时,一位老者彬彬有礼地向我敬酒时说道:“认识你很高兴,以后要给你添点麻烦了。”我说:“没什么。”此刻我已意识到,他就是文友赵文龙推荐我为他的诗集作序的石新德先生。大约两三天后的一个上午,石老先生在赵文龙陪同下,屈驾造访我,从他的自我介绍中才得知,早在50年前,我曾经见过他一面:1969年1月15日,我以下乡知识青年带队干部的身份,从安阳远赴淇县,到庙口乡原本庙村“落户”。其时,庙口乡夺丰水库工地上有个知识青年组成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时不时在工地、公社、县城进行演出。我已记不清是在什么场合,反正曾看过一次,他在宣传队是个多面手,以吹笛闻名于淇县,可惜当时我们俩并不认识,仿佛是上天给我们安排了50年后相识相知的机会。既然曾是“广阔天地”的战友,那就帮一回忙吧,虽然我已是85岁的衔山“夕阳”,早已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一、画龙与雕虫并举,各显其长。

“画龙”与“雕虫”,自然各有其典故。相传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四龙,皆不点睛,自云“点睛即飞去”,有人认为他的话很荒诞,坚持要他点,结果是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天,未点睛的二龙则安然依旧。“雕虫”乃“雕虫篆刻”之缩略。按西汉时期,学童必习八体,虫书、刻符是其中两体,纤巧难工,用以比喻,后人常用为谦辞。本文不取其原义,只用来比喻诗作篇幅的长短与大小。《西柏坡的力量》《关于红旗》《安阳大学毕业留言》《向着青山绿水,我们歌唱》《淇河颂》《故人故土渐去渐远之殇》《怎样为你唱支歌?》等,都是文采华然、语言流畅、气势磅礴的长歌,有着交响乐的旋律之美,适合于朗诵,无论单人、双人或群口,皆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我想,作者之所以喜欢这种长诗而且能够较好地驾驭,应该和他从学生时代起就长期参加各种文艺宣传队、从事创作与演出《对口词》那种曲艺曲目有关。就我个人的投稿经验而言,对于一个尚未成名的业余诗歌爱好者来说,诗写得愈长愈不易发表。好在作者并非急功近利的诗人,石新德先生在《卷首语》有着明确的交代:“从十几岁开始,我先后以学生、知青、和战士的身份参加过不同时期的宣传队(非专业团体),再加上部队工作需要,逐渐养成了将亲身经历及所思所想记录在纸上的习惯。这些文字大多采用了顺口溜的形式,只为个人消遣和查阅方便,从不敢有结集示人的奢望。”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单就写诗而言,要想写好诗,首先要真正地爱诗,痴迷于诗,让读诗与写诗成为自己生命的常态。似乎可以这样说,石新德是把诗歌当作不同时期所写的韵文日记的结晶来写的;换言之,他的诗集就是在不同时期所写的带韵的日记。

就整部书稿来讲,收诗甚丰,其中不乏百行左右的长诗。如《天安门广场颂》《赞美保尔·柯察金》《黄河抗洪曲》《西柏坡的力量》等。这里,我想以诗人创作于1984年植树节前的一首题作《绿》的散文诗为例,谈谈石新德的诗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 

黄泛区的泡桐,吐鲁番的葡萄,使不毛之地变得繁茂;戈壁滩的古柳,扣林山的新苗,让中华之域日益丰饶。还有白山黑水的森森落木,十里长安街的浓荫大道,万里长城的幼松,百里侨乡的橡胶……这一切都是春天的赠礼,都是绿色的写照。

日月没有绿,炎火寒气永难消;山河没有绿,穷乡僻壤丑容貌;花木没有绿,枯枝朽藤多单调;人心没有绿,青春理想何处找?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历经十年思考。我懂得红花再好,也要绿叶扶靠。且不管秋深蝉泣,日暮鸦噪,要把心中的苍翠寄向琼瑶。

如今,春姑娘又悄悄来到,悄悄来到。原野上看到了牧羊人的富庶,高山上听到了采茶女的欢笑。为了美化祖国,造福后代,让绿水长流,青山不老,我们再一次举起植树造林的钢锹。

啊!春姑娘,我们赞美你:青丝婆娑,蛾眉如黛,倩影俊俏。啊!春姑娘,我们欢迎你:用溢彩叠翠的方阵,用春意盎然的诗稿,用漫山遍野绿荫芳草编织的捷报。

这首诗首发于武汉军区1984年3月24日的《战斗报》,应该视为诗人上世纪80年代的代表作。好在紧扣一个“绿”字行文,层次井然,运用琳琅满目的意象,描写了祖国的春色之美,揭示了人们对于绿化意义的认识,并将春天拟人化为春姑娘,面对大好春光表达了继续绿化祖国的的信念。

诗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本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成句,原意是表达她在遭遇国破家亡的厄运后怅然若有寻觅的凄苦心情。石新德在诗中所说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是指“文革”中的“十年思考”。

相对于诗人的抒情长诗,诗人在40多年诗歌创作生涯中留下的大量的抒情短章,则能带给读者带来别样的艺术享受。以诗人的纪游诗《吴家洞写生》为例:

俯首银河顿觉宽,

鱼翔浅底鸭如帆。

库蓄清泉迴村后,

天浮苍鹰绕庄前。

雏松竞胜古杨茂,

笙歌更比鸟语喧。

且喜梯田无层次,

万顷桃杏花似烟。


短短八句诗,可分为四个层次:一写流经附近的河流;此河名叫金线河,是吴家洞村所属龙泉镇的母亲河。“鱼翔浅底”虽系借用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中的成句,但“鸭如帆”的比喻却十分新颖。二写龙泉水库的位置与水映云天鹰飞的美景。三写新松古杨并茂、鸟鸣与人歌齐欢的太平景象。四写田园与花木成林的生态环境。关心花卉的人都知道,龙泉乃花卉之乡,吴家洞村民也多以养花为业。
将石新德的长诗与短诗相比,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各显其长,有着不可互相替代的作用。

二、从诗句形式看纵向继承与横向借鉴。

汉语诗的古今诗句形式,存在纵向继承与横向借鉴的关系。

中国古代的旧体诗诗句,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直到近代“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前,依次出现四言、五言、七言、律诗绝句、长短句的词,以及同是长短句而可辅以衬字的散曲等不同形式。其中,以五言、七言为主的诗歌中,受乐府诗体的影响,也可杂有三言或超出五七言的句子。值得指出的一点是:每当一种新的诗体出现后,旧的诗体并不会消失,而是新旧并存,形成了中国旧体诗丰富多彩的局面。但是,近代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白话文,白话诗,借鉴西方诗歌的语言形式,旧体诗遂被“革命”,,亦即“自由诗”的一统天下。代替文言的白话诗,采用口头语言的自然节奏,基本押韵,但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唯求顺口,具有音乐美即可。

读石新德的诗集,我们很容易发现他的诗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血缘关系。例如,《吉言三叹》是四言:

老夫花甲,六十寿诞。
善应山庄,家人摆宴。
今今天使,表达心愿。
三句祝福,千金不换。

一声精彩:福如东海。
滔滔荣华,滚滚钱财。
云消雾散,否极泰来。
前程锦绣,喜庆开怀。

二声雅观:寿比南山。
日日健康,岁岁平安。
松立危崖,鹤鸣晴川。
千秋春色,永驻人间。

三声玲珑:返老还童。
手舞足蹈,耳聪目明。
乐山乐水,倾国倾城。
逍遥自在,气韵永恒。
 
感谢天使,金玉良言。
聪颖智慧,名不虚传。
良宵寄语,青出于蓝。

吉祥天伦,亿万斯年。

其中,“乐山乐水”源自《论语》所载“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儒家古训,借以表达一种高风亮节、既智且仁的心性。“倾城倾国”,本于汉武帝时音乐家李延年的诗:“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国,再顾倾人城。”原意是赞扬才貌出众的女子,用之于《吉言三叹》,是颂扬寿星“返老还童”的精神风貌。

创作于1985年7月的《登朝歌摘星台》也是四言诗,虽有曹氏父子四言诗之风,不复赘引。

《中秋之夜》是五言: 

婆娑花影重,风清万里银。

异乡人不寐,子夜数弦琴。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天上冰盘月,地上火烈心。

该诗头两句,大约是化用唐代诗人杜荀鹤《春宫怨》的名句:“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同是写花,写月,因春秋是两个气候不同的季节,因改“风暖”为“风清”。“子夜数弦琴”一句,可能来源于晋人子夜创作《子夜歌》的故事:晋有才女名子夜者,性多愁而善感,后来被迫与爱人分离,曾经创作了风格悲凉的《子夜歌》(乐府诗)。后人仿此作《子夜歌》者甚多,其中写到琴弦的一首是:“恃爱如欲进,还羞未肯前。口朱发艳歌,玉指弄娇弦。”再后,更有人作秋凉思乡诗,词曰:“今秋似比旧时凉,过眼篱花闭彩妆。子夜弦歌归故曲,当头明月照他乡。”“月是故乡明”,是杜甫五律《月夜忆舍弟》中的成句。杜甫原诗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诗人石新德的《中秋之夜》写于1985年9月,虽系和平年代,但其时尚在军中服役,长年远离淇河之滨的故乡,佳节思亲,人之常情,遂有“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之叹。仅在两句诗中,重复使用“故乡”一个词,突出了当今的流行语“乡愁”。 

《揖别战友》是六言: 

小楼一夜春讯,

隆冬桃花盛开。

说破风雨肝胆,

难尽战友情怀。

戎装轮回日月,

青春呼啸江海。

就此一别故地,

此生咏叹滑台。 

滑台,古城名,诗中指滑县。诗人继安阳军分区服役之后,曾在滑县人武部供职。 

《登高》是七言: 

乱石穿空漫峰峦,

悠悠旧梦话桑田。

烈酒酣畅银河雨,

锦书斑斓奈何年。

水月镜花秋霜鬓,

地老天荒堪笑谈。

乘风直上三万里,

红尘看破渡人船。 

“乱石穿空”,系活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成句。“乘风直上三万里”,是由李白《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演化而来,形容登高饮酒与赋诗的豪迈心情。
《重回贯子村》是杂言长短句: 

意浓浓,风瑟瑟,岁月轮回走龙蛇。
蜿蜒回乡路,当年往返留车辙。
古烟、郭村又泥河,村村眼帘穿梭过。
涵洞开,大道阔,顿见贯子好景色:  
                                          
袅袅炊烟腾富庶,排排俱是新房舍。
莫嗔年关故人稀,韶华妙龄能几何?
屈指三十年,知青梦牵扯: 
星满天,钟声落;挥镰锄,忙收割。
扛麻袋,拉犁耧;洒农药,掏茅厕。
手中茧,脚上泥;碗里米,灶底火。
也曾深夜听蛙鸣,也曾桃杏任攀折。
也曾汗水浇五谷,也曾田头笑悍泼。
 
影影绰绰少年事,教人长忆细斟酌。
我与乡亲再相会,人生一曲悠长的歌……

但在石新德的诗集中,占据更大篇幅的是新体。其中,有一首题作《三花》的叙事小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花,是小村里的一位少女
日头晒黑了她的脸庞
尘土沾满了她的手臂
那年头,一个工才值几毛钱
爹娘没有装扮她的能力
她终年穿着姐姐们穿过的旧衣
 
那年,我曾是村里小伙伴中的一员
锄高粱,拉粪肥,打农药
田野上常轰然想起欢声笑语
那年,三花曾是村里姑娘中的一员
她天真无邪,像垅头上的野花
笑时露出一湾白牙,月亮般俏丽
 
后来我当兵走了,一走20年
小村的印象让我难以忘记
20年,我三次重游故地
想看看慈祥的房东大娘和众位乡亲
想听听庄户人家的鸡鸣犬吠、
把青春的梦幻悄悄拾起
 
第一次来时,村边徘徊迷了路
三花正在金色的麦浪里挥汗如雨
我向她问路,她瞧我半天满脸狐疑
猛然认出了我,又惊又喜
“石头回来了!石头回来了……”
她扔下镰刀,呼喊着朝村里跑去
 
第二次来时,农历大年初一
小村瑞雪飘飘鞭炮阵阵,一派诗情画意
我踏雪拜年,向乡亲们致以军礼
熟悉的人群中,消失了三花的踪迹
二保说:“她早出嫁了,婆家离这儿几十里”
这平凡的讯息平添我几分莫名的思绪
 
今天,我第三次来到村里
不可能再打听三花的讯息
屈指20年,她该变成什么模样
人生多变故,她会面临多少境遇
不管怎样,我心中的祝福还在
三花:愿你快快乐乐,生活永远甜蜜

作者之所以对三花时时记起,是因为他在淇县高村乡贯子村下乡插队时,三花曾与知青们一起拉车运肥,有着纯朴的友谊。尽管这首叙事诗的语言远不及诗集中抒情诗的语言纯熟 但那娓娓道来的故事,却也让人感到格外亲切而动人。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当我品味诗人与三花的相识、相处、离别与思念的情景时,一种淡淡的遗憾感油然而生,顿时便将古今两位诗人的“思念”联系起来,以为颇有几分相似之处,不同的地方只在于《三花》的立意更深远,令人去深思一个生存于特定历史年代的农村姑娘的命运。

和《三花》可以相映成趣的另一首诗题作《南海边的孩子》。

开篇解题,“在银色的沙滩上/海边的孩子和远方的孩子/构成一道五颜六色的风景线”。接下来采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分写两种孩子。“远方来的孩子”是:“头上戴着遮阳帽/身上穿着花泳衣/手里拎着饮料瓶/浑身上下白又胖/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像高傲的王子、小公主/海滩上欢快地戏水奔跑/相机里留下了时髦靓丽的形象”。“南海边的孩子”是:“头上顶着尖尖斗笠/身上披着苗黎蓑衣/手里捧着贝壳、海螺/浑身上下黑又亮/他们的衣裳很破旧/他们的筋骨很瘦弱/男孩、女孩的大眼睛里/都透着淡淡的忧伤∥早就熟悉了家乡的海岸/早就远离了书包与课堂/退潮了,涛声渐远/他们的小脚丫印在海滩上/搜索沙滩里小小的贝壳/甚至舍命扑进海浪深处/去采集稍大一些的珊瑚、海螺/拿回家去,修饰一番/用根根红线串在一起/这样的劳动成果顿时成了商品/他们追逐着,乞求着,跑来跑去/向远方来的大人和同龄人/兜售手中的财富和心中的希冀”

何等鲜明的对比!细腻的笔触,再现的是两种孩子的形象和不同的命运。写前者,只是铺垫,后者才是诗人浓墨重彩的描绘对象。更见诗人艺术功力的是“伏笔”“照应”手法的运用:前边有远方游客为孩子们相机留影,后边有诗人与海边苗族黎族孩子们的合影。出身贫苦家庭的诗人有着怎样的情怀,用一句曾经非常时髦的话来说,这就是“阶级感情”。准确地说,这叫善良的人性。

单就表现手法来说,两首诗的共同特点是极有章法。能在整个诗集中灿然生辉,应是诗人横向学习近当代新诗技巧的必然结果。

三、从诗人用典看知识功底

在读石新德先生诗稿的过程中,另一个突出的感受是诗人具有很深的文化功底。单从用典情况看就可推知诗人遵循“读万卷书”的古训,有着极其广泛的阅读兴趣。所谓用典,有“事典”与“语典”之别:前者特指蕴含某种史实、故事的掌故;后者是指诗中某些语句来源于古人古籍中的名言名句。在前面引述某些诗歌时,已有所涉及,这里、再略举数例。

且看《永远的怀生》这首诗:

洹上升明月,邺下起悲风。
战友四方来,长歌哭怀生。
从军十九年,累累树勋功。
专业廿六载,事事显赤诚。
其心如金玉,其身若劲松。
其才实可贵,绝世难再逢。
人生知音少,军礼奠英灵。
一声好“老连长”,双泪落襟胸。
明月何时有?把酒酹苍穹。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诗序有交代:怀生姓李。

“洹上升明月”,由唐代诗人张九龄《望月远怀》中的名句“海上生明月”化出,与“邺下”句相对。读到“一声'老连长’,双泪落襟胸”,人们会想到唐代诗人张祜的《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据说,何满子乃沧州歌者,临行以哀歌自赎,竟不得免,后人以其名名其哀歌,遂为曲名。可见这“一声”悲呼,是何等撕心裂肺。“明月何时有,把酒酹苍穹”,源于苏轼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自不待言。“生当”两句本于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很显然,借用李清照成句,是以项羽视死如归的精神来赞美战友逝世的价值。

再如《人品吟》以一诗的用典:

“书山苦登攀,学海勤舟催”,系由一劝学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变化而来。

“韶华若荒废,老大徒伤悲”,源于汉乐府《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洗耳”,本义为厌听其事。相传古代高士许由听了尧让他出世做官,以为脏了他的耳朵,便到颍水边冲洗两耳。后人反其义用为“洗耳恭听”,常用为谦辞。

“甘为孺子牛,千夫对横眉”,源于鲁迅诗《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悬梁夜不寐”,源于东汉孙敬刻苦读书的故事,《太平御览》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寸草报春辉”,源于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牢骚防肠断”,源于毛泽东诗词《赠柳亚子先生》名句:“牢骚太胜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沧桑正道阔”,源于毛泽东诗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余如:

“日照浮丘生紫烟”(《登浚县浮丘山》),化用李白《望庐山瀑布(其二)》“日照香炉生紫烟”名句。

“英雄空踏贺兰路”(《汤阴岳庙随想》),化用岳飞〔满江红〕词名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春风疑不城郭”(《东游杂咏》),化用欧阳修《戏答元珍》名句:“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黄河之水天上来”(《郑州的歌》),截李白《将进酒》成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满棚春色关不住”(《慈周寨乡》),化用送入代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总疑秦淮暮云重,桨声灯影荡幽柔”(《南京写意》):现代作家朱自清等有著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朋辈千里共婵娟”(《致友人》):化用苏轼〔水调割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名句。

在石新德的诗集中,用典的例子,俯拾皆是。于此可见诗人读书之多,语汇的来源异乎常人的丰富。

四、目中有美,足迹到处可留诗

古人曾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只要目中有美,足迹所到之处,都会发现美 ,激发诗的灵感,获得诗的源泉。石新德于弱冠之年参军,从戎26年,复原后先后供职于安阳地方机关,及至60岁退休。其间,或随部队行动,或出差办理公务,到过许多地方。退休后,也曾多次旅游。因此,北至白山黑水,南至海南,西游秦晋而远涉西藏雪域高原,东观齐鲁大地与普陀风景,一路行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以《龙门石窟》为例:
十洞九空窟
十佛九无颅
仰望南天,多想喊一声
南无阿弥陀佛
 
伊洛河泉清
历史风尘浊
喟叹人心终不古
善男信女空踌躇
 
功爱高山
罪孽深谷
此消彼长无定数
流干了龙门鲤鱼的泪珠
 
游人如织休漫步
一瓣心香,三点红烛
今朝让遐想打坐在菩提树下
为庄严美丽的卢舍那祈福

该诗虽写于2004年4月,但重点是回忆十年“文革”中红卫兵破“四旧”对于龙门石窟破坏的严重程度。唯其如此,才使该诗一脱一般纪游诗的窠臼,尽显时代特色,具有疾恶扬善的深度。卢舍那大佛,据说是根据武则天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佛像,更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座造像,以神秘微笑著称,被外国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的雕像”。

此外,《天路徘徊》也是值得一读的美篇。如诗序所言,2019年3月,作者随赴藏旅游团,先后到青藏铁路、拉萨、林芝等地观光游览,领略了浓郁灿烂的藏传佛教文化和瑰丽无比的自然风光,给诗人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全诗60行,分5段行文:

隆起亿万年的岁月
从海底升至云端
鸟瞰蔚蓝色的星球
慈悲心牵挂尘寰
 
万山之祖,千江之宗
幻化真正的旷野莽原
召唤无数的善男信女
沿着天路盘桓
 
唐古拉雪峰、冰河逶迤
可可西里牦牛、野驴斑斑
一日旅程,鹰隼的影子

掠过错那湖圣洁的水面

初到拉萨,遥望布达拉
接过导游奉献的哈达
胸中涌起《逛新城》的老曲儿
催开满眼吉祥的格桑花
 
扎西德勒,日光天堂
经幡舞动,满城飞霞
普陀圣殿如皇冠斑斓东土
无量佛光映心灵日月精华
 
伫立在唐蕃会盟碑畔
我听懂了文成公主的召唤
心随八廓街长叩的洪流

梦游天涯

雪域江南曰林芝
四面青冈一壁诗
问人间净土醉美何故
尼洋春暖花先知
 
三月雨墨潇潇下
林荫吐翠,风梳杨柳枝
桃源殷红片片点莓台
引无数观光客成了花痴
 
芳华刹那,落英缤纷
你的浓妆淡抹赛过西子
在这最古老烂漫的春天里

讲述世外桃源的卫藏故事

南迦巴瓦像大侠,铠甲晶莹
倚天青锋剑刺破了苍穹
三千玉龙环绕,横空狂舞
雷鸣一曲雅鲁藏布大江东
 
笨日神山千秋峥嵘
颂赞干布搭建一道万里彩虹
神女的眼泪流淌于尼亚湿地
世界屋脊酝酿着新的升腾
 
蓝天、白云、花田、雪岭
鲁朗田园山居图价值连城
登上仙气袭人的色季拉山口

所有的红男绿女都是英雄

    “上面牧场的碧玉湖”哟

一川绿松石般的瑞相

羊卓雍措,佛祖恩赐的水天珠
给游客香客同样的吉祥
 
千万里,我凝望着你
那朝圣长叩的足迹、身影和目光
思绪如盛开的曼陀罗花瓣
随风在信仰的天地间荡漾
 
天路徘徊,我心飞翔
“扎西卓玛”,且行且唱
慨当以慷,祝福西藏
六字真言,一梦辉煌
读过这首纪游诗,你不能不佩服诗人的神来之笔。山川地域风貌,民俗人情,文化古迹,历史遗存,凡旅游所见、所闻、所历、所感,尽聚于笔端。赴藏旅游者多矣,可曾也有如此动人的行吟吗?
 
五、诗体得失之我见
 
当代人写诗,就体裁形式来说,究竟该做出如何的选择?专攻传统的诗、词、曲、赋,追求风雅?抑或效仿欧美现代派,让诗句充满摩登气息?很显然,石新德虽然也写了不少具有旧体诗模样的诗,但他不屑于遵循平仄格律,而是将古今汉语词汇相融合,采用的是一种经过提炼的书面语言。来点朦胧的?不,虽然他也读点新潮的诗作。他在一首题作《诗》的自由诗中有段话:
友人从百米外奔来
神兮兮地告诉我
“佝偻的目光”
“茅台酒一样的姑娘”
“星星爆乱乱的迪斯科”等等
才是真正的诗
 
于是北岛做起起了白日梦
舒婷女士摇起了破水车
连同偷吃了忌口秋色的小鸟
这美妙杂乱的意象嫁接

据说有连城的价值……

这里, 我无法断定哪一种诗体最好,只能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会发展变化的,诗歌是文学作品的一种样式,汉语诗歌不能脱离广大群众的阅读习惯。倘若朗诵,必须顺口,让听者一听就懂。我以为,石新德的诗大多适于朗诵,能被多数人所接受。有人说,现在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这当然是戏言;至少通过微信发到朋友圈里,还有人会回个拇指高翘的小图片,表示点赞。

是为序。

2021年6月,走笔

石新德的战友对《岁月回漩》评语:

王汝海教授的序,是非常专业的美文导读,从特色,形式用典,诗行和感悟等方面解读作品,仿佛是一堂诗文欣赏课。
      ——李姗红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王汝海教授以他50年前与我擦肩回眸的缘分为引,横览环宇,纵思千古,阐释了他对中国历代诗歌演绎发展的深邃思考,笔墨凝练,广征博采,浓缩在8千多字的《序言》中。其中,对我拙著中的若干诗篇,他亦有褒奖、夸赞之语。但我知道自己才疏学浅,吟诗作赋能耐有限。王教授语重心长的点评,实属对我的勉励和鞭策。
尽管有专家赐教,诗稿错讹和待商榷之处恐怕难免。恳请浏览惠存此书的领导、同仁和亲朋好友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
作者
2021年10月于安阳安泰苑

             ——摘录于《岁月回漩·后记》(石新德)

 


作者简介:


 王汝海,安阳市人,1936年11月出生于城郊王潘流村。

 1956年负笈离乡,就读于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大)中文系,始以“艾蒿”为笔名在院刊、《文学青年》《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发表诗歌习作。1964年请调,于四月初返安,先后执教于市二中、师范学校、教师进修学院、教育学院,累职中文专业副教授。退休后,因合校注名于安阳师范学院离退休干部之列。其间,曾先后用真名与笔名(朱韵、苍山、弦月等)发表诗歌、小说、散文、杂文、随笔、语文知识游戏、语文专业类论文及文学评论,被戏称为“杂家”。

出版作品有:《成语游戏》(1985)、《拼音游戏》(1986)、“小学生知识游戏丛书”(1998)之《拼音游戏》《字词游戏》《成语游戏》、“中国古典文学十大家新传”(2010.6)之《古文领袖韩愈》《戏剧泰斗关汉卿》(与吴继路合著)。参与撰稿并已出版的书籍有:《古今中外哲理诗鉴赏辞典》(1997.8)《中国古都安阳》(2010.6)《文化古都——安阳》(农村版2010.3,城市版2011.1)《娘娘庙村志》(2016.4)。

曾任安阳市作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个人简历被收入《中国百科学者传略》等辞书。



石新德简介:


 石新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 1951年12月生于河南淇县,籍贯河南林州。曾历任安阳军分区独立连战士、文书、班长、排长;军分区政治部干事(在此期间,被河南省军区聘为理论讲师团兼职讲师,任安阳大学84届中文干修二班班长)、办公室主任、科长,副团职、中校军衔;滑县人武部副政委、主持工作:安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机关党支部书记;安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史志办公室调研员,安阳古都学会副会长。退休之后,曾任安阳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安阳市政协志》副主编,参与筹建安阳政协文史馆等



【华豫之林】文化资讯公众平台

  责编:谷乡

  本期作者:王汝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爱玲老师:儿童诗讲座实录 | 拙·讲座
总是这草原
流云诗词第222期名家辛丑诗集:张明新
现代诗非得晦涩难懂吗
诗歌的“创造性”本身给予我快乐●君儿
二十世纪中国诗人批判之二十八:于小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