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豫游记】作家李蔚鸿旅游散文《长安 西安》欣赏

《长安  西安》

李蔚鸿

 在我的心中,在我的梦里,一直有住着一个美丽的城市,那就是长安。

 她有秦国的霸气,她有汉代金戈铁马的纷争,她有大唐的荣华富贵与繁荣昌盛。她有富丽堂皇的巍峨的宫殿。她有勇士拼搏杀戮的战场,也有唐诗鼎盛、歌舞升平、浮华奢靡的景象。然而,最让人揪心的,她也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惨之况。

 可毕竟沧海桑田,现在人们对长安的向往与记忆,有些渐渐淡忘,然而,单就像秦始皇、唐明皇、武则天、杨贵妃等历史名人遥想他们几千年前的辉煌、壮丽与美好过往,就让我们为之敬仰,依然让人产生出无限的遐想。

 更何况热爱文学的我,由于对李白、杜甫、贺知章等伟大诗人的崇敬,仿佛从他们不朽的诗篇中早已经熟悉了他们的音容笑貌。而他们曾经生活过的长安,让我在心中产生这多的向往。

 因为古代的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

 现在要去西安了,我心中便顿生一种莫名的激动与神圣的感念。西安不但是中国13朝古都,而且享有世界上第一个伟大古都的美誉。这里更有被称为世界第8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有闻名遐迩的古城墙、大雁塔、华清池等,已经是这伟大古城的靓丽的名片。

 啊!西安、长安!—长安、西安!我虽然不是西安人,但我对她的心驰神往,冥冥之中,总是有一种神秘的动力在推动着我,让我情不自禁在心底亲切地呼唤:我的长安!我的西安!

一、  漫步西安古城墙

外地人到了西安,一定要去登古城墙的。

 城墙,在我脑海里只是影视中和想象中的模样。家乡古都安阳的古城墙虽然也见到过,但已经只是残垣断壁了。西安的古城墙是什么样子呢?

 当来到西安的古城墙脚下,抬头四顾,啊,她的雄伟高大,一下子震撼到了我!

 当我们通过检票口,缓步踩着灰色宽厚的长方形砖,一步步拾级而上,登上城墙之后,放眼前后左右,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哇!”的赞叹声。许多人一定攀登过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毛主席也有过“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句。我当时想:如果没有来过西安的古城墙,也将会是您人生的一大遗憾!

    西安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周长13.74千米。城墙一共有四座城门,分别是: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古色古香,巍峨壮观。

    城墙包括护城河、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四角各有角墙一座,城墙外有城壕。城墙上外侧筑有雉堞,又称垛墙,上有垛口,可射箭和瞭望。内侧矮墙称为女墙,无垛口,以防兵士往来行走时跌下。城墙每隔120米修敌台一座,突出在城墙之外,顶与城墙面平。这是专为射杀爬城的敌人设置的。

 最初的西安城墙用黄土分层夯打而成,最底层用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异常坚硬。后来又将整个城墙内外壁及顶部砌上青砖。城墙顶部每隔40—60米有一道用青砖砌成的水槽,用于排水,对西安古城墙的长期保护起了非常重要的

    西安城墙现有城门18座,从永宁门开始顺时针依次为:永宁门、朱雀门、勿幕门、含光门、安定门、玉祥门、尚武门、安远门、尚德门、解放门、尚俭门、尚勤门、朝阳门、中山门、长乐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这18座城门的形成时间和规格各不相同。

    其中永宁门、安远门、长乐门、安定门四座城门,作为西安明城墙的原有城门因当时的军事防御需要,都是单门洞,且都修建了三道城墙,两道城墙之间又形成了瓮城。除永宁门外,其余三门现都只剩下两道城墙。到民国时期,城门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军事防御需要,为了交通的方便,人们在原有的四座城门两边新劵了门洞。其余十四座后来新开的城门,有的是在被战火打开的城墙豁口上重建的,有的是在唐皇城城门遗址旁新劵的,有的是为了纪念伟大人物新劵.......

 听着导游的介绍,我仿佛听到古代城墙外面的呐喊声、厮杀声,仿佛看到了古代城墙下硝烟弥漫和攻城与守城的将士们的刀光剑影……甚至想到诸葛亮稳坐蜀国的城墙弹琴机智勇敢秒退敌军……

 漫步在西安的城墙上,放眼四顾,整个西安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城墙外面是一望无际繁华的现代都市,城墙里边不但没有高层建筑,而且多数房屋都是在绿树成荫掩映下的。看来西安人民对古城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是十分得体的。这样就形成了城墙内是古色古香的老城风貌,让我恍惚犹如身在古时的长安城。而城墙外,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错综复杂的立交桥、车水马龙喧嚣的现代西安大都市。但我不知怎么,很是愿意自己生活在城墙内的情形,每天守着、依着古老雄伟的城墙,穿行于古朴安静的街巷上下班、买菜、散步,将是一种多么惬意幸福的生活……想到此,我真感觉生活在西安的人们是多么美好快乐呢。

 我环顾古城墙的宽大雄伟,由衷地感到了这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尤其是西安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午后的城墙上,当头的太阳热辣辣的。尽管这样,可城墙上仍然是游人不少,男女老幼,从服饰上、言谈口音上,也可判断出来,外地人居多,而且有许多金发碧眼的老外,也有些许的黑人。因为城墙上为了下雨流水,有一定横向的坡度,但宽广平坦,还有的年轻人骑着自行车,也有骑着三个轮子前后两人配合的双人自行车——这样的双人自行车在海滨是十分常见的,今天在古城墙上,看到人们如此潇洒,让人感到了她(他)们的惬意与幸福!

 宽大的城墙上十分洁净,除了一些路牌指示、文明宣传标语,一个摆摊设点都没有,仅仅在城门楼内或旁边有几处是城墙管理处设定的雅致的纪念品售卖小屋,而且价格也是很合理低价的。行走在这高大宽阔清静的城墙上,最是散步、交谈、欣赏的极佳处所,这种宁静让人感到舒适惬意,整个人又仿佛和城墙一样大气、自豪而轻盈起来。

 你看那边一对情侣,他们坐在干净的木条凳上,身边还放着两本书,许是他们看了一会儿书,此时,正面对着城墙外欣赏风景,脸上是舒心的笑容,在愉快地交谈着……

 夜幕降临,城墙上的各个城楼上,灯光璀璨,五光十色,金碧辉煌,最显眼的是城墙上两边两排的大红灯笼,让人感到了红红火火的喜庆热烈、美妙绝伦。

 当我们跟随着游人鱼贯般走出南城门之后,回头望着这雄伟壮观的西安古城墙,望一眼光辉灿烂的城门楼,让人心中顿然产生一种流连忘返之情……

啊,西安巍峨宽广的古城墙,令人迷恋!

二、感受骊山华清宫

 骊山本来是一座在我国许多城市都可见到的植被茂密的普通的山。然而,因了它是一座没有喷发过火浆的火山,所以骊山是有多处温泉喷薄而出、供人沐浴泡温泉而又风景秀美的佳地。因此,古代有不少帝王将相在此沐浴。最著名的是唐朝的皇帝与杨贵妃。他们在这里修建了著名的华清宫。

 旅游大巴还未到达华清宫,我仿佛已经看到了富丽堂皇的华清宫内,皇妃佳人在轻歌曼舞,她们明眸皓齿,婀娜多姿;清泉熠熠,出水芙蓉,肌肤丰腴,润泽如玉……仿佛听到鼓乐声声与笑声朗朗……

当到了华清宫,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游人如织,人声如潮,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甚是热闹非凡,可见人们对骊山、华清宫的喜爱之程度。进入华清宫步行不远处,迎面是一个汉白玉的美女雕塑。此美女形象高大,姿态优美、栩栩如生。此刻,导游向人们介绍:这就是皇贵妃杨玉环。

 杨玉环(公元719年622日-公元756715日),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唐朝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她的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杜甫有《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白居易形容她“温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白的《清平调》则说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带着对杨玉环的崇拜与美好的心情,我们向华清宫里走去。

 整个华清宫是依山而建仿唐古建筑,这些宫殿气势恢宏,充满诗情画意。正面的大殿,前后上下与左右的两旁的房子,安排的错落有致,可看出建筑工匠们的勤劳与智慧,以及付出了许多的辛劳与汗水。在这些大小的殿堂里,游人们自动排队参观着……

 人们在参观什么呢?几乎每一个殿堂里全有一个或者两个长方形的大坑,坑深度都是两米左右,里边是一个个精致的汤池,这就是皇帝、皇妃等沐浴、泡温泉的莲花汤、海棠汤、太子汤、星辰汤……这些汤池的外观也呈莲花状、海棠状等,也有大有小,十分好看,现在我们看到的汤池是灰色的大型方砖造就,据导游介绍,当年的汤池可全是黄金珠宝镶嵌,那可是万分的奢侈美艳豪华的呢:还有大同小异的是太监、厨师等下人沐浴的汤池,他们这个汤池里有个特点,挨着坐池的有六个小园坑,导游说这就是如我们现代的足疗设施,这样说来,这个汤池要比皇帝的汤池“好”上几倍的了。而他们用的沐浴的汤水,虽然也是温泉,但是是皇帝、皇妃用过的流经下来他们的汤池的。

 参观完这些汤池,从皇宫大殿出来向前方是空中一座高高矗立的飞霞亭,飞霞亭小巧玲珑,小到只能容纳一两个人,它造型奇特优美,如一朵精致的“小花”盛开在半空当中,沿着一条长长的窄窄的台阶,才能登上亭顶,但却是封闭着的,游人只能远观欣赏。导游让我们猜测这个亭子的作用和代表着的含义,猜测很多,但都不对,导游给我们讲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唐明皇李隆基真可谓是一位用情至深的情种,他爱杨玉环胜于他的生命。这一对鸳鸯一个是风流倜傥的皇帝,一个是绝美有才的佳人,他们谈诗词琴瑟论歌赋舞蹈翩跹,并且花前月下、你爱我浓。而身为皇帝的李隆基,是一位懂得真爱真性情的人,而且把真爱付诸在行动上,每当爱妃沐浴完毕,如出水的芙蓉更加娇艳,可那一头长长的秀发湿漉漉的可是如何是好?只有爱是无所不能,是一切灵感的源泉,李皇帝为爱妃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好办法,为她建造了一座天然“吹风机”——飞霞亭,亭子建造的高高的,让爱妃站立亭内,一头秀发垂下,一个个侍女手托着湿发按台阶依次向下站立,一边让风吹着一边是侍女用手摇着折扇助风,就这样高高的飞霞亭上佳人站立,秀发飘在空中任微风吹拂,不一会儿,这美丽的浓密的湿发便吹干了,爱妃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芙蓉花”更加的美艳,她的郎君在一旁欣赏着这巧夺天工的一幕,也是心花怒放,释怀大笑。

 这看似皇家的一项奢侈工程,但这何不是一种伟大的爱情精神呢?

 从华清宫出来向东游览,我们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1946年的1212日。这里是曾经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活捉蒋介石的现场。这一天,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为了民族大义,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铤而走险,发动了这次正义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西安事变。

 当随着导游来到蒋介石曾经住过的小院,这里上房一排是他的办公室,会客室等,傍边是他的警卫人员住室,左边的陪房有他的卧室等,而且里边的电话机、沙发、座椅等一应俱全。尽管所有房间都不是很大,毕竟这里是依山而建的房子。在警卫人员住的房屋的外面,导游指点着墙上的弹孔说:这是当时蒋介石的警卫与来捉蒋的军人发生枪战时留下的。据说当时蒋介石的警卫十几人,只有两人幸存,当时此小院充满了腥风血雨。

走出这个小院子,向山上登攀,全部是顺郁郁葱葱的山势蜿蜒的石阶路,迂回曲折,真可谓曲径通幽。走了一段之后,便是一片平整的地方,有小卖部和供游人少事休息的石凳。然而,您可不要以为这里是专门让人休息的。不远处,从高高的台阶上去,有一个像钢筋水泥建造的亭子,门楣上写着“兵谏亭”。当到了此亭,看到许多人在向旁边的山缝里看,看什么呢?里边有什么呢?

 近前一看,山缝里除了杂草丛生,什么也没有。原来,这里就是赫赫有名的蒋委员长在兵变时慌忙间躲藏之处!据说,当时这个亭子上写着“捉蒋亭”,改革开放后才改为“兵谏亭”。

 行至半山腰,有一处规模很大的现代建筑影剧院,影剧院里是演播西安事变全程景象的,全部是如话剧般真人现场演出,游客是群众演员,随剧情一起喊口号和行动……这可真是一场别开生面、激情澎拜、具有巨大教育意义的演出。不过,大部分游客没有进去观看,一是人们好像在电影、电视上对西安事变已经熟悉,二是导游安排给予的时间太少,登骊山则不能观影,观影的话则没时间登山。所以遗憾没有成行,只好有幸再到下次了。我想如果时间安排上和票价上能够妥当,特别是让现代的年轻一代亲临现场参加当时的演出情景,一定是一件意义重大、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充满正能量的好事情。

三、瞻仰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是秦始皇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所以到西安不去看兵马俑,好像就没到过西安吧?

 然而真是应了那句看景不如听景,拿导游的话来说就是三分看七分听,因为看到的都是陶俑泥塑,你只有专心听导游讲解,用心去品,才能更加领略到兵马俑真正的内涵与它为什么举世瞩目。

 终于到了,在拥挤的人头攒动中首先看到的是著名的秦铜车马。一号车是四马一人驾驶,驾驶者是站立的,他的头顶上是一把伞形的盖头,车身是敞开着的。此车的功能相当于现在一般的小轿车。

 二号车也是四马一人,但驾驶者是坐着的,他前边还有一个围起来的驾驶舱,他身后是密闭严实、非常舒适的“主人舱”,属于“豪华”的车子,相当于现代的奔驰、宝马。

 我们又随着人流来到了兵马俑一号坑参观,这里真可谓人满为患,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有数不清的旅游团,少不留神就找不到自己的团队。

 一号坑呈长方形,坑里有8000多个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坑的东端排列着全身穿着战袍的战士俑210人,其余每排68人,前后、左右成行,共计204人,组成方阵的后卫。坑的中间,排列着有38路战车和步兵的纵队,组成军队的主体。

 终于见到了在电视上才能见到的辉煌的兵马俑场景。一个个威武雄壮的士兵,精神抖擞地站立在那儿,这一站便是3000年,为了他们的大秦帝国,为了保卫他们的帝王秦始皇。今天,我们这些人能有幸瞻仰,真是有如身临其境一般。

 我能想象到秦始皇的英勇智慧与霸气,他运筹帷幄,威武刚强,历经艰险,终于战胜敌人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并统一货币文字,掀开了人类历史文明新的一页。

我能想象到这些勇敢的士兵们在战场上、在千军万马之中奋勇杀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他们纪律严明,团结一致,为秦王为民族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前来观光者的游客实在太多了,一阵阵的拥挤总是不断的把我从思绪中拉回现实,在这里的外国人他们也是成群结队的游兴极胜,总是露出连连的惊叹、羡慕、赞许的神色。

 陶俑最先挖出时是带有颜色的,而且都是下半身是实心的,上半身是空心的,所以残缺的都是上身或者头部,工作人员经过数千日的辛勤工作,再原缝对接好,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壮观的兵马俑景象,这不禁让我们再次对古代劳动人民以及现在考古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与敬仰!

仔细观看兵马俑的手的形状是没有握紧的圆形,这是因为当时兵马俑的手中是有兵器的,传说在后来的楚汉相争中项羽因为缺少兵器,他火烧了兵马俑并抢走了兵器,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兵马俑的手是半握状的。

 兵马俑的“俑”字据导游讲,就是:美丽的士兵。当时很多人争着抢着愿意作为俑像呢,而这些俑是千人千面,没有一个是重复的表情,我们还看到了一些兵俑的肚子是鼓鼓的,导游解释说好多都是这样的,代表了当时秦国的富余生活,士兵的伙食很好,士兵是很健壮。

 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三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

 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整体呈凹字形,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车马房中有一辆驷马战车及四件兵马俑,三号坑共可出土兵马俑68个。从三号坑的内部布局看,应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三号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建筑结构,陶俑排列,兵器配备,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挥部形制、卜占及出战仪式,命将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饰、装备等问题的珍贵资料。

  然而这两个坑都是因为保护文物的缘故,开发的很少,我们只能观赏一斑,任思绪遥想了。

 当我们来到四号坑时,是一排长长的玻璃罩罩着的坑道,里面除了泥土什么也没有。导游让我们猜这是为什么?游客的回答各说不一,最后导游一句话经典总结:这是世界上目前唯一一款最有名的“烂尾工程”,因为当时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秦王子婴眼看大势已去,便无暇顾及修整四号坑,弃之不管了,便落了个“烂尾工程”的称号。

 最令人遗憾、神秘的是,西安72座皇陵墓室目前只有秦始皇陵地宫和武则天乾陵没有挖掘,想想那又是一种怎样珍贵、奇妙的景象呢?

 作为远道而来的游客,看到的多是地方很大而景少,而且导游给推荐的望远镜基本上也是用不到的,真印证了导游那句话,我们只有“全力以赴”在“听”,用心灵在好好的感受,总而言之,秦始皇兵马俑的辉宏永驻,它的历史价值也将永远彪炳史册!

 伟大的长安,美好的西安,祝福你越来越好,我们下次再来!

作者简介:


    李蔚鸿,笔名水晶,女,大专,安阳市作协会员。现作品有小说、散文、诗歌共500多篇。2018年书评《故事焕新彩》在《人民日报》刊登:2011年通讯《社区的平安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在《中国保安》刊登,2008年散文《家 梦》获安阳广播、电视“家征文”二等奖,2009年小品《母女情》获安阳戏曲小品大赛优秀奖,2012年诗《城市的脊梁》获安阳城建文学大赛二等奖等。



【华豫之林】微信公众平台

 责编:谷乡

 本期作者:李蔚鸿

 版式:YHS


平台声明:作者授权本公众号平台首发


版权声明:文中配图源于本文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游西安印象记
长安行(1)
【稷山文苑】我的古城之旅//杨晓因
曾经的大唐北京长安,有多繁华?
张广祥 | 西安延安游略记(3)
[黄石文坛]华建帆的散文《西安记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