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生命的细节

艺术生命的细节

文 | 王汝海 

200345日,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就在这一天,豫剧艺术大师崔兰天溘然长逝。翌年四月,我因撰写《丰碑巍巍幽兰香——读〈崔兰田传〉刍议》一文应邀参加大师逝世一周年纪念活动,在发言中曾谈起过这位豫剧名旦艺术生命中的三个细节。

一是临场救戏。

《汾河湾》是崔兰田在太乙班学戏时的开蒙戏,上世纪三十年代末与师姐毛兰花合演;在戏中,她扮薛仁贵,毛兰花饰演柳玉环。其时,豫剧“第一兰”毛兰花已成名旦,交际应酬较多,有一次临近开场还不见踪影,急得团团转的周银聚师傅便问崔兰田:“会不会柳玉环的戏?”兰田说:“会一点。”原来,崔兰田总是“抱本”学戏,一出戏中所有角色的台词与动作都已经熟记在心。于是周师傅赶紧给崔兰田改装,让她扮演柳玉环,另让冯兰青饰演薛仁贵。由于她扮演的柳玉环端庄大方,貌若天仙,而且唱做俱佳,师傅们此后就让她由须生改演旦角。从此,豫剧界旦角这一行便升起了一颗耀眼的新星。

二是后台闲话。

有一次,化装师傅帮她化装时闲谈道:“挑担的靠膀子,唱戏的靠嗓子。就拿张庆官来说吧,那韩腔,那鼻音,真叫绝了,可惜现在嗓子坏了,人也老了。要是把你的嗓子给了他,他老先生可就做精了。”说者也许是无意,但听者有心。崔兰田暗想:“反过来要是把他的技艺传给我,我不也就成了精吗?”回到家后,崔兰田便和母亲商量,怎样才能拜张庆官为师。张庆官堪称伯乐,爽快地收下了崔兰田这位高徒。在张庆官艺术风格的影响下,崔兰田的演艺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日后崔派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安钢演出。

1960年,崔兰田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就在这一年,崔兰田的演艺生涯差点因病而告终。此前,她演唱《对花枪》中姜桂枝那段一百多句的二八板唱腔,从未感到过吃力,可是有一次她在安钢演出时刚唱一半,就觉得很累,头晕。演到最后一场,刚与扮演罗艺的演员对打了几下,就觉得头重脚轻,天旋地转。对方见状,放慢了对打的速度。崔兰田强打精神坚持到谢幕,大幕尚未合拢就在热烈的掌声中昏倒了。后来医院医生向剧团领导报了“病危通知”,谁能想到这位生命力极强的艺术大师,竟又奇迹般地苏醒过来。通过这次演出让人们看到,崔兰田在精心塑造舞台形象的同时,也将个人的人格魅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崔兰田艺术生命中的这三个细节,似乎都带有某种偶然性。然而正是这种“偶然”里,却蕴含着发人深省的意义。

一代豫剧艺术大师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她留下的精神财富,却为我们今日的“文化兴市”战略注入永不枯竭的活力,这活力已成为安阳文化的艺术之魂。 

崔兰田先生简介
崔兰田 (1926年09月20日-2003年04月05日),女,豫剧大师,生于山东省曹县,历任安阳市豫剧院院长、安阳市戏曲学校校长;政协河南省第五、第六届委员,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是豫剧六大名旦之一,中国豫剧功勋杯奖获得者。

崔兰田的艺术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4次应邀到北京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等亲切接见。崔兰田创造的崔派艺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许多观众中流传的"三天不吃盐,也要看看崔兰田"的顺口溜,表达了群众对崔派艺术的热爱。

(本文发表于2011331日《安阳广播电视》报)

祭豫剧大师崔兰田先生

王汝海

大师鹤驾已多年

犹留仙曲在尘寰

今逢清明复相忆

教人怯看桃花庵

【附录】《晨练》

曾经有那么几年,某宾馆门前的停车场成了交谊舞爱好者进行晨练的临时性舞场。每早六点,“歌伴舞”的舞曲一响,不分老少,便全都翩翩地或者姗姗地舞起来。
在众多跳舞的女子中,未婚的少女极少。其中,最能显示青春风采的,是那些虽已度过二八佳丽的芳龄,但还没有达到徐娘半老年岁的舞者。她们大多很注意平时的减肥,所以还能够窈窕依旧。另外,柳眉,红唇,时装裹出的曲线,或娉婷,或婀娜,使她们还能享有一份自信与自矜。
其时,我刚刚学舞,每天晨练都要跑到那个广场去,这使我有机会目睹舞场附近的一幕:那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女子,高高挂挂;也有飘逸的长发,也有修饰过的柳眉,只是没有涂唇膏;她穿一件白色的连衣裙,着一双普通的女式拖鞋。当舞曲频频飞出舞场瓢进小巷的时候,她却推着一辆轮椅在清晨的街头慢慢地走着。我猜想,坐在轮椅上的那位上了年纪的妇人,可能是她瘫痪的母亲。当轮椅停下的时候,她把母亲扶下车来,搀扶着,让母亲进行一个瘫痪病人在康复期间所必需的锻炼。
这也是晨练,是有别于跳舞的另一种晨练。我不知道那位帮助母亲晨练的女郎是否也喜爱音乐,是否在她的学生时代曾于节日的晚会上亮相舞台,让裙裾旋转成一朵红莲;也不知道她在听到街头舞场的音乐时,是否会在心头升腾起一股山泉喷涌般的激情。当我驱车路过她的身边并向她投过瞬间的一瞥时,所能看到的,只是一双静如秋水的眸子,两只与母亲的蹒跚步履相随的纤足。
时至今日,我已从舞场淡出多年,昔日的舞伴早已如过眼烟云从视野和记忆中消逝,但这位推着轮椅、扶母亲在舞场外练步的女子,却以天仙般的圣洁在我的脑海里烙印出楚楚动人的形象,让我懂得什么是人间的至爱。(王汝海)
      2011920整理 


作者简介:


 王汝海,安阳市人,1936年11月出生于城郊王潘流村。

 1956年负笈离乡,就读于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大)中文系,始以“艾蒿”为笔名在院刊、《文学青年》《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发表诗歌习作。1964年请调,于四月初返安,先后执教于市二中、师范学校、教师进修学院、教育学院,累职中文专业副教授。退休后,因合校注名于安阳师范学院离退休干部之列。其间,曾先后用真名与笔名(朱韵、苍山、弦月等)发表诗歌、小说、散文、杂文、随笔、语文知识游戏、语文专业类论文及文学评论,被戏称为“杂家”。

出版作品有:《成语游戏》(1985)、《拼音游戏》(1986)、“小学生知识游戏丛书”(1998)之《拼音游戏》《字词游戏》《成语游戏》、“中国古典文学十大家新传”(2010.6)之《古文领袖韩愈》《戏剧泰斗关汉卿》(与吴继路合著)。参与撰稿并已出版的书籍有:《古今中外哲理诗鉴赏辞典》(1997.8)《中国古都安阳》(2010.6)《文化古都——安阳》(农村版2010.3,城市版2011.1)《娘娘庙村志》(2016.4)。

曾任安阳市作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个人简历被收入《中国百科学者传略》等辞书。


【华豫之林】文化资讯公众平台

  责编:谷乡

  本期作者:王汝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段昭南大师画豫剧 纪念崔兰田扎根安阳70周年
豫剧《对花枪》崔兰田、安阳市豫剧一团
哭是艺术,什么是哭的艺术?豫剧大师崔兰田用艺术精品证明了其中的深刻道理
全本豫剧《桃花庵》崔兰田 张宝英主演 安阳市豫剧一团演出
西华门寻踪
豫剧名家——张宝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