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之传略

张之传略

作者:闫


身出寒门


1927年农历五月初七,张之先生生于安阳古城内一户清贫的贾读人家。祖父张福善,乐善好施,事务之余常常在街巷搭讲棚,内设一桌,上立“龙头正训牌位”,义务宣讲传统道德故事,他自己平素节衣缩食,接济邻里却从不记账和催账,人称“张善人”。祖母工于剪纸,剪出的花鸟人物,栩栩如生。父亲张长顺,曾参加“长城抗日”中枪负伤,后归家奉母,过着平时打理门店,闲暇读书的生活。张之的先辈们长期典房居住,典地耕种,直到父亲这一代,才在彰德府城安阳丁家巷稍稍置办房屋数间。张之天性聪慧而姿态安静,父辈十分喜爱,特为他取小名“贵生”。


“两制”学堂


儿童时期的张之,较早便被父亲送进小学,成绩一度优秀,经常得奖励。学校发给学生们的奖品五花八门,有文具,也有煮熟的兔耳朵等食品,以激励孩子们认真学习。这是一个新式的小学,课程设置比较丰富,有国文和算术,加上唱歌、体操和手工等。随着识字渐多,张之的读书范围渐渐扩大,家族各房和同学之间的书,见了就读,《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之类,通俗小说之类,不管懂不懂,都能坚持读下去。
高小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初级师范学校,成绩依然很好。国文老师陈楷吾,商城大家子弟出身,前清秀才,道德文章俱佳,参加北京文章会拔过头筹,准备考举人之时科举废除。堪称相州大儒。
入校不久,张之便已才华初露,深得陈楷吾喜爱。陈对张的作文曾下过“文知行气,异于他人”的批语,并贴在教室内墙,让同学们学习。
当时的安阳,公立学校之外尚多私塾。名师陈楷吾便被城中一家姓常的大户聘请,开设私塾教习常家子弟,陈顺便把张之带进常府附读。所以这个时期的张之,平日就读于公立学堂,闲暇就读于常家私塾。可称是“两制学堂”。
一日,张之在家中见到了一套《金玉缘》,上下两函,共120回,喜欢读书的他当然不会放过,只读了两天,便再也不舍得放下。书中的精彩超出了少年的想象,他并不是很清楚自己手中捧着的就是中外闻名的《红楼梦》,更不会想到,这本书竟会和自己密切地关联一生。


林虑岁月

师范学校毕业后,张之被分到安阳城中一所小学教书。之后曾插班进入开封后期师范深造,毕业回安后干过一段私家报馆的编辑,之后仍当教师,还做过小学校长。此间的张之经历了日本投降和结婚成家,妻子周书芸,其父是教私塾的先生,据传曾为晚晴秀才,所以周从小知书达理,在师范培训班结业后也做了小学教师。
婚后不久,上级忽然宣布要派一批教师到师资急缺的乡村去,张之也不大情愿地被派往了一百多里之外的林县(今林州市)山区的辛安村。但当他见到林虑山的美景,又感到十分新奇和喜欢,思乡之情也逐渐淡化。新中国的成立,激发了他的工作干劲,条件虽然差,甚至工资都是以小米代替,桌椅板凳也都很缺乏,常常在教室中心竖一块双面黑板,两面分坐了不同年级的两个班级,教师来回穿插同时给两个班上课,美其名曰“复式班”。这些情况并不影响张之以苦为乐,在林县山区几个地方一呆就是二十多年,成为当地名师。期间夫人生育一子一女,都以“林”字取名。
张之教书之余,最喜欢帮着农民种地,自己也开荒耕种,闲暇时候就是读书,读的最多的仍是通行本《红楼梦》,此时的他已经觉出书中后40回文字和旨趣与前80回大异,百思不解,看到专家文章,才确切知道后40回文字不是曹雪芹所写,而是高鹗续作;他自小从陈楷吾学诗,林县的山居生活激发了他的诗情,每每付诸吟咏,一发而不可收。河南省社科院文学所葛景春教授、安阳师院杨景龙教授等研究者认为,张之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大量山水田园诗,堪称年代史诗,也成为了他的诗词总集《慰芹庐韵语拾遗》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内容。(林州天平山景区今建有张之纪念亭和张之诗墙。)
五十年代末张之在林县一中任教期间,曾抽调到开封师院参与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期间深得著名学者华钟彦教授器重。


十年辛苦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政治气候影响,不少古典文学书籍被禁,因为出现了关于《红楼梦》的大论争,所以《红楼梦》也成了少量没有被完全禁止的古籍之一。张之本来就喜爱《红楼梦》,读到一些红学专论,更加深了他的理解,并引起了探究的兴趣。尤其看到曹雪芹的好友脂砚斋的评批抄本后,对照批语中提到的被“迷失无稿”的后30回中的情节故事,他彻底明白了程伟元、高鹗是如何“狗尾续貂”,在写作40回续书时严重扭曲曹雪芹原意的。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书中贾家的结局,“只剩下一片白茫茫大地(败落)”包含了曹雪芹的痛苦思考和对雍乾时代社会制度的反思和否定,而高鹗伪续的“兰桂齐芳(重兴)”则完全颠倒了这层意思。不仅如此,程伟元、高鹗为了自圆其说,还大量篡改了曹雪芹前80回原文。
当听说有国内红学名家想依曹意另作补书的消息,张之非常开心,他盼望早日读到《红楼梦》真正的结尾和全书的主旨。可是十年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红学家们虽有学术探索,但都未能以小说形式动笔补书。既已真相大白,真伪安能不辨,曹公的二百年遗恨安能置之不管!张之渐起补红之念,并得到老师华钟彦的鼓励。
《红楼梦》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高峰,续补谈何容易。为了补红,他研究了清初以来几乎所有的《红楼梦》版本和红学著作,并深入研究当时的风俗、官制、服饰、音韵等,还在北京旧巷居住两月体验方言,准备工作一干数几年。
“文革”忽起,张之先生以“好谈《红楼梦》,爱写旧体诗”等理由被批斗打伤,出人意料的是,这次受伤,竟成了他补红的良机,他获准回家养伤,便从此躲在安阳丁家巷慰芹庐中闭门补书。他弃掉高鹗40回伪续,紧扣脂批中提供的线索,另起炉灶来接续曹意。家中房子又矮又旧,条件十分艰苦,冬夜冷了,披旧被子,夏天热了,冷水泡脚。以惊人的毅力一坐就是十年。八十年代初,30回大书初稿终于完成。红学家陈诏得知后在《光明日报》撰文介绍。六家出版社索稿,最终被山西人民出版社抢先出版,书名《红楼梦新补》由红学大家周汝昌亲自题写。第一版发行130万册,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一时间洛阳纸贵。1991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濮阳,受组织委托,张之将面赠总书记。
《红楼梦新补》多次再版,再版版本有:山西版香港加印本、台湾礼记出版社繁体字竖排本(1989)、河南人民出版社加注本(1994)、海燕出版社评批加注题咏插图本(2005)、山西人民出版社《红楼梦新补》连环画小人书本,以及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合曹著与张补为一体的《百十回全评石头记》(2018初版)

关于“补红”的甘苦,著作先生曾有一首《沁园春》这样写道:
沁园春
——《红楼梦新补》初版后,答读友问
长夜悲风,文曲星沉,巨著支离。叹书商收购,居然全璧;文人襄理,潜换灵旂。金剑沉埋,暮钟阒寂,入目祥云笼玉墀。何从觅,白茫茫一片,大地凄其。年年杜宇清啼,每相对空庭残月低。试寒灯敲韵,但遵曹则;蓬窗修史,惟认芹蹊。一介书生,几双草履,水远山遥安可期。权凭着,那砚中脂净,笏外人畸。

补天大会


《红楼梦新补》出版后,新华社、新华社海外版、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日报、河南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媒体争相报道,各地书店纷纷销售一空,在读者中引起了巨大轰动。19851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后分出北岳文艺出版社)组织的《红楼梦新补》座谈会在北京新侨饭店举行。国内学术界、文艺界知名人士数十人参加。会议正式发言的著名学者专家11人,分别是:吴世昌、端木蕻良、张毕来、王子野、唐达成、江晓天、舒芜、周绍良、陈毓羆、刘梦溪、周岭。他们充分肯定了《红楼梦新补》忠实原著的精神和文学、红学价值,以及它首次抛开程高伪续,另起炉灶还原曹雪芹“迷失”的后30回书的红学史地位。
著名学者吴世昌认为,《新补》故事由前半伏笔和脂批提示构成,符合雪芹原意。著名作家端木蕻良为会议题词“补天大会”。《红楼梦》电视剧编剧周雷题词“红楼梦断千古恨,苍天补就万众欢”。红学大家周汝昌因出国未能到会,特送来3000字书面发言稿,给予《新补》很高的评价,“此书的问世,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意义恐怕不是三朝五夕就能为一般人所估量得到的。”“与雪芹为比,可能是比上不足。但与程高为比,那就大是比下有余了!其思想与文笔,与程高之恶俗庸劣相比,何啻霄壤之分!”“《新补》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诗的境界。”
1987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编剧周岭与会发言,他说,“《红楼梦》电视剧后半部的情节本来想改编高鹗后40回,但是遇到很多困难,我们就不再改编了。张之同志这部书,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剧中有不少故事情节采自《新补》,如贾环窃玉、凤姐扫雪、探春水路远嫁,等等。1986年,电视剧摄制组曾将剧本寄给张之,征求意见。
座谈会学者也提出《新补》的一些不足之处,张之都记了下来,并作为进一步修订的参考。
台湾学者张欣伯撰文认为,《红楼梦新补》和周汝昌《红楼梦新证》是八十年代中期之前中国大陆最重要的两部红学著作。台湾“无名氏”认为,曹著可称“天籁”,张补宜称“人工”,不仅还原了曹公原意,境界、文笔和补书中的诗词都远胜高鹗。
《新补》出版后,报刊杂志也有红学圈有势人物恶言相加者,甚至超出学术讨论的范围,不涉及具体内容而信口否定。张之先生写《黄河壶口瀑布》等诗作以明志。
台湾成功大学教授江应龙、旅美学者亚谷、天津红学家林乃初、台湾青年学者蔡佩陵等都曾对《新补》深入研究,上海画家戴敦邦曾创作《新补》连环画。


卡片学术


张之先生因为“补红”需要,做了很多研究,每有所得,便记在小纸片上,其中涉及红学、诗词音韵、诗学等多个方面,被他自己戏称为“补红副产”。其中的红学研究成果都被他应用在《红楼梦新补》的写作当中。诗学音韵学研究方面,他考证出了齐梁体、永明体和吴体诗的体例特征,考证出了无入声语言区至少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考证出了大片中原地区语言的“入派三声”在宋代之前已经完成等重要结论。大量的“卡片”被他连缀成论文后,见诸多个学刊,受到国内学术界的赞许。这些论文后来汇编成《慰芹庐文存》、《慰芹庐文存续编》等书籍。应我国历史地理权威学者谭其骧先生建议,张之又用“卡片”的方式进行了关于安阳古都的深度研究,他解决了“殷”“邺”“安阳”的一体传承关系等重大学术问题,加强了安阳获得“中国七大古都”的学术分量,这部分研究也都整理成论文,汇集成《安阳考释》一书出版。
张之先生在治学中和当代学术大家时有交流,如王力、谭其骧、周汝昌、史念海、葛剑雄等。往来论学书信,如切如磋,如凿如磨,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他和周汝昌先生学术交往尤多,论红之余,诗词唱和,堪称知己。周有诗句“护芹补新梦,斥伪岂容宽”赠张,张之先生则以“护芹陪大匠,退会共晨钟”和之。周汝昌先生晚年近乎目盲,张之曾推荐河北红学家侯廷臻助他校对《石头记会真》,自己也参与抽审。这部红学考证著作几乎倾注了周氏两兄弟的半生之力。


时代春风

张之先生“补红”的消息在后期传出后,党和政府给予了很大关怀。1982年,他被调往安阳地区文化局,次年随“撤地设市”转入濮阳市文化局工作。组织上考虑到“补红”的特殊性,在时间和工作方式上给予特殊照顾,并组织人力协助抄稿,极大地促进了《红楼梦新补》的出版。
张之先生先后被组织任命为濮阳市图书馆名誉馆长、濮阳市文学会会长、濮阳市文联主席、濮阳市政协副主席、河南省政协常委等职务。期间获得过北岳文艺出版社授予的“北岳优秀图书奖”、濮阳市政府授予的“濮阳市劳动模范”、中国文联授予的“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河南省政府授予的“河南省劳动模范”、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光荣称号。


楼子花开

2008年早春。张之先生晚年的居所补石园里,一株月季悄悄提前开放。此时离花期尚早,只在朝阳的东南面开出一朵红花。三、四天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红花的花蕊中间又生出了花茎,花茎上又开出了一朵红花来。这件事引起当地媒体关注,成为奇闻。
据记载,这种花叫做楼子花,十分罕见,知之者也甚少。巧合的是,楼子花恰在《红楼梦》第31回有明确记载。
此时,海燕出版社“评批题咏插图本”已出版三年,张之先生也已经完成了对《红楼梦新补》最后一次修订。“补石园”开出《红楼梦》记载的罕见楼子花,是偶然巧合?还是某种因缘?当有人戏称这是曹雪芹显灵的时候,张之先生凝神不语。
无独有偶,楼子花祥瑞之后,2009年春节,雪后天晴,补石园腊梅开放,不知何处飞来一对黄蝴蝶,落在花上,久久不去。附近居民围观称奇。

对于楼子花,有一首词《减字木兰花》这样写道:
神瑛埋恨,青埂畏途人不问。壮士补天,老去南山三十年。 脂芹含笑,璧月先辉铜雀道。暗送东风,叠绽人间楼子红。

情系濮阳


张之先生在担任濮阳市文联主席期间,尽力推动濮阳文学艺术事业,做了很多普及性工作。在担任省政协常委和濮阳市政协副主席期间,关心濮阳各项建设和文化事业,深入县区和基层调查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作为濮阳市图书馆名誉馆长,他也很关心图书馆的建设,为图书馆捐赠著作。先生还参与创办了濮阳市诗词学会,亲任首任会长,在戚城景区、夕阳红宾馆、濮阳宾馆等处多次搞讲座。多年指导濮阳青年作者的诗词文学创作,为濮阳培养新生力量。
先生爱濮阳,曾有“天上神仙府,人间濮阳市”的赞美。晚年时期更是情系濮阳,虽常年在安居住,却一度想迁居濮阳养老,当然因为多个方面的客观原因,这个愿望在先生生前并未实现。2022年元月濮阳张之文学馆的设立,可谓从另一种角度圆了先生的梦。


万世垂红


《红楼梦新补》出版前,山西人民出版社编辑李锐夫就曾提出,直接把脂本前八十回与《红楼梦新补》三十回合起来出版(百十回本)。张之先生认为补书尚需修订,出全本的条件尚不成熟。
此后,中共河南省顾委主任韩劲草、南开大学教授朱一玄、濮阳市委书记张世军、河南人民出版社总编刘义质、海燕出版社社长的刘建生都曾提出出版“百十回本”的计划,但因为不同原因,都没能最终出版。
事情并未结束,2008年,河南大学出版社拟出版“曹张本”《红楼梦》,直至清样排出,不意因脂砚斋批语取舍问题意见不同而作罢。当时张之先生引用《红楼梦》中的语句“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时,不禁哽咽: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曹雪芹!
2015年初,在杨好月先生、党相魁先生等专家友人和学生们的建议下,“曹张合璧”事情重议。之后先生亲拟书名《百十回全评石头记》,并确定由闫震和唐孝方、张林洗分工推进出版。前80回书录入甲庚二本全部脂砚斋批语,为保证体例一致,后30回书录入当代拟批。经过3年努力,终于在2018年初由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期间出版社有两名编辑全程投入工作。之后又出了第二版和第二版的平装本。使“补红事业”实现了形式的完整。
遗憾的是,书未及出版,张之先生于2016年驾鹤西归。好在他生前曾见到排版清样,十分欣喜。
对《红楼梦新补》的研究分析,始于八十年代,除了前文提到的周汝昌、江应龙、周雷、周岭、亚谷、林乃初、蔡佩陵、戴敦邦,研究者还有台湾张欣伯,上海陈诏、徐恭时,山西李锐夫,河南王士祥、唐孝方、闫震,安徽张燮南等数十人。2012年,经濮阳市文广新局批准并委托王文学牵头主编、张林洗协助将研究《新补》的论文汇集成《<红楼梦新补>评论集》出版印行。
2019年春,“纪念张之先生逝世三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安阳举办,随后出版了论文集。2021年秋,“张之学术生平讨论会”在濮阳市图书新馆举办,同时为建设张之文学馆作学术准备。2022年元月,张之文学馆开馆。
由于自身的文学红学价值,随着对它研究的深入和持续再版,30回补书必将在读者中永久流传,并最终取代程、高伪续,使世界级名著《红楼梦》更加璀璨生辉。


张之主要学术成果及荣誉

11984年出版《红楼梦新补》。同年获山西人民出版社首届优秀图书奖。之后此书分别在河南人民出版社、台湾礼记出版社、海燕出版社再版。
21985年《红楼梦新补》被评为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同年出版社在北京举办《红楼梦新补》学术研讨会,吴世昌、端木蕻良、张毕来、陈毓罴、刘梦溪、舒芜、江晓天、王子野、唐达成、周岭、周雷等专家学者与会发言,周汝昌因出国发来3000字书面发言材料。专家们充分肯定了《红楼梦新补》忠实原著的精神和文学、红学价值。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日报、河南日报对此事均有详细报道。
3,作者1985年获濮阳市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
4,作者1986年获河南省劳模。
51992年专著《安阳考释—殷、邺、安阳考证集》在新华出版社出版。
62006年论文集《慰芹庐文存》在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71981年红学论文《试谈曹雪芹对宗教的态度》在《红楼梦学刊》发表。
81985年红学论文《坠儿与晴雯》提交中国红学会年会,为首发论文。
91987年红学诗学论文《诗追李昌谷—兼论李贺古体诗用韵》发表于《中州学刊》第二期。
101988年红学论文《红楼梦中七古用韵和作者语音之关系》在《中州学刊》第二期发表。
112002年红学论文《红楼梦中七古用韵和作者语音之关系》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评为“中国理论创新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
122002年红学论文《红楼梦中七古用韵和作者语音之关系》被香港亚洲人文科学院评为“全国理论创新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
132018年合璧曹张的《百十回全评石头记》在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再版。
14,其他红学、历史地理考证、诗学、音韵学论文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郑州大学学报》、贵阳《红学》、《文物春秋》、《中原文物》、《中州今古》、《白鹿洞书院通讯》等报刊杂志多有发表。



注:本文采编自张之文学馆文稿,系张之先生女儿张林洗女士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文凤 | ​为往圣继绝学
滕老总之无稽之谈 周汝昌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全集)
介绍红学书籍最多的几位先生(一)
河南县名说14
河南省的一个县,曾属于山东省,建县历史超2200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