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止的智慧

止的智慧

文/张好美

《易经》中《艮卦第五十二》讲的是艮,为止的智慧之卦。

从卦名上来讲,“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易经·序卦传》)艮,《说文》:“艮,很也。”段玉裁注:“很者,不听从也。一日行难也,一日止也,可兼三义。”

从卦画上来讲,上艮下艮,重艮,故为艮。上面一个阳爻,下面两个阴爻,像个山。象曰:“兼山,艮。”“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为静止之象。艮亦即止,“艮者,止也。”(《易经·序卦传》)“艮以止之……艮,止也。”(《易经·说卦传》)“艮,止也”《(《易经·杂卦传》)

从卦辞上来讲,彖曰:“艮,止也。”象曰:“兼山,艮。”止,是指静止,停止。“艮其背,不获其身。”“艮其背,止其所也。”为什么卦辞开头要“艮其背”,而不是“艮”的胸、脸甚或眼、耳、口、鼻别的部位呢?不获其身就是没有讲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人的眼、耳、口、鼻等,这些器官都在前面,背上是看不到这些东西的,因为背上没有这些器官,这些器官就是有“识”,有识就是有“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道德经·十二章》)“眼、耳、口、鼻”都有识的功能,都会引起一些欲望。不过背上没有这些器官,那就无识、无知、无欲了,“不见可欲”,这就是“止”,艮就是止,止住了欲望。这就是“艮其背”的原因所在,一下子就“止”到静止的部位。上面一个阳爻,就像一个肩膀,下面的阴爻就像人的肋骨,这也像背。

因此,艮卦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们不禁会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止,在什么地方止,把握止的哪些阶段特点,又该怎样止,止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一、见险而能止。通过艮卦的一爻、二爻、三爻、四爻来看,它构成了一个蹇(水山)卦。蹇卦是一个什么卦?蹇卦是险卦,“《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通智)矣哉!”(《易经·蹇卦第三十九》)“见险而能止”,就是见到险就能止住,不继续前进,这不是畏难不前,而是知难能止。是另想办法,而不是盲目前进。假如有没有险都向前冲,结果使自己受到很大的伤害,甚至伤了元气,想进都不行了,所以什么事遇到险都要静止下来、停止下来,要保存实力,遇到险处一定要明智。

二、把握时机。“《彖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易经·艮卦第五十二》)这里的“时”是指时间、时机、时令。当要止的时候一定要止,当然也不能总是止而不行,而且当要行的时候也一定要行,这是由时间、时机、时令来决定的;从二爻、三爻、四爻、五爻来讲,构成解(雷水)卦,解卦是“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所以静止是为寻找动的时机。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国家要实施一项改革,那也看时代的特征,根据时代的潮流,也要时行则行;从小的方面来讲,我们要办一件什么事。是不是要抓住时机,如果时机不成熟,那就要当止则止;如果时机成熟了,那就当行则行。所以动与静,行与止不能失去合适的时机。“不误农时”“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也是同义。

三、止其所。“艮其背,止其所也。”“君子以思,不出其位。”(《易经·艮卦第五十二》)这里的所,就是处所、位置。那么这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自己首先定位准确。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心里清楚。假如定位不准确,德不配位,那么就会有下面的结果。“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易经·系辞下传》)老百姓好说“没有那金刚站不揽瓷器活”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其次要守住自己的本位。“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就是讲你的思考、你的思维、你的心态,不能离开你的本位。“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尽心尽责,不越位,但也不失位、不缺位。

四、把握好各个阶段的特点。这艮卦从头讲的都是止,但每爻各有区别。“艮其趾”指要迈好第一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艮其腓”指未能使九三“退而听”“艮(止)”;“艮其限”指心态调整;“艮其身”指行为规范;“艮其辅”指言语谨慎。总之,艮卦的“止”德在各爻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但归结为一句话:讲“止”就是止住人的非分的欲望,止住非分之想。这里要根据每人的层次不同,要自己为自己定标准,是“艮其趾”还是“艮其腓”?是“艮其身”还是“艮其辅”?作者认为大家都应该“艮其背”,而且“行其庭,不见其人。”这“不见其人”,实际就是无我、忘我、无私、无欲。

五、养正。艮卦的三爻、四爻、五爻、六爻构成颐(山雷)卦。颐卦告诉我们“《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易经·颐卦第二十七》)。何为“正”,这里的“正”可以理解为纯正、守正。何为纯正、守正,合乎颐养道义的当然就是正了。《颐卦》卦辞中“贞吉”,“正固而吉祥”。《蒙卦》中“利贞”,“贞”,就是纯正,守正。无论自养、被养、养人,无论教育者还是求学者都应该守正。守住一个什么“正”,守住一个至诚之心。所以在止的时候并不是一味的止,而要想法设法壮大自己,强大自己,积蓄力量,蓄势待发。不单单要“养正”,更要“君子以反身修德”。(《易经·蹇卦第三十九》)

六、止于至善。止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就是“止于至善”。“敦艮之吉,以厚终也。”这样的结果是吉祥的,这种吉祥的结果是因其敦厚,因为其止于敦厚,才会是吉祥的。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这句话讲的是就连小鸟都有个止的地方,都知道止,孔子说人难道还不如鸟吗。“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因此无论作为单位还是作为个人都应该学会“止”,只有学会“止”才能够让我们“止于至善”。


     作者简介:张好美,现供职于安阳县教育局,喜欢文字之美,文学之美,文化之美;与文为友,吟咏性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才能学通《易经》
《易经》中的管理变革智慧
怎样把握《易经》中卦与爻的逻辑关系?
读书会分享:大学入易,转化自己
易学笔记 第一卦 (乾)
善于在学习领悟中增长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