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安,去他X的花甲之年

1021

我一想到都成老爷爷了,Fuck it…
 
 
我的名字叫安,但其实我内心很不安。

01

东方与西方

1995年,李安还没拍《卧虎藏龙》《断背山》,仅有华语片父亲三部曲中,《喜宴》赢得一次柏林金熊奖,有了一些海外荣誉。这时,他争取到翻拍《理智与情感》的机会。

《喜宴》剧照

林赛·多兰,是简奥斯丁的铁粉,为把《理智与情感》拍成一部好电影,她已经筹备20多年,与艾玛汤普森调整剧本4年,并争取到1600万美元,对于文艺电影来说,这是一笔巨款。

见李安的时候,林赛·多兰很坦诚地告知:“已经试过十一个导演,你是第十二个。”

李安面带羞涩,坦白说:“我知道简奥斯汀在欧美文学的地位,可没有看过小说。”

林赛·多兰对没有看原著的导演有一点好奇,就问打算如何处理英国古典人物的情感。

李安觉得,华人与英国文学有一种天然的隔阂感、陌生感,这种“缺憾”可以尝试成为观众重新审视这部作品的角度,用中国人的角度和手法去理解、表现片中的细腻情感。
制片方仔细研究过李安的作品,影片人物蕴含的两面性特征,这和简奥斯汀作品中悲喜交集的气质有接近,所以愿意冒险一试。

后来,李安比喻说:“好像让一个英国人来拍中国的《红楼梦》。”新鲜而艰难。

第一次拍摄西方电影的李安,面对的是一个个才华横溢、对文学尊崇且傲娇的英国青年翘楚。

艾玛·汤普森,剑桥大学高材生,凭文学改编的《霍华德庄园》接连荣获奥斯卡、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奖和英国学院奖最佳女演员,一飞冲天。

休·格兰特毕业于牛津大学,主修英国文学。1994年的《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获英国学院奖和美国金球奖双料影帝,正坐在英伦男神的头把交椅上。

艾伦·里克曼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戏剧学院,格雷·怀斯毕业于赫瑞-瓦特大学。唯有19岁的凯特·温斯莱特算新人,但两年后的《泰坦尼克号》,让她红遍全世界。

看到演员名单,李安很不安。

剧本试读讨论会环节,李安提出修改女主角艾琳诺的年龄。一众英国大腕面上彬彬有礼,对李安的要求却十分不屑。

李安认为,艾琳诺在原著是不到二十岁的小女生,艾玛已经三十五六岁,虽然可以用演技扮嫩,但给人感觉会不舒服、不自然。他提出将女主角改成奔三的大龄剩女,对婚事纠结是一种丰富人物的心理因素,更有助于刻画性格。

李安的理由,说服了艾玛,但他和休·格兰特之间的矛盾才刚开始。

休·格兰特当时正红,前期和李安矛盾重重
 
1995年4月,在普利茅斯的萨尔特伦宅第开拍诺兰庄园的戏,这个乡间别墅简奥斯汀住过。一开始,温丝莱特和琼斯几场戏还比较顺利。休·格兰特加入后,一直按自己方式表演,照他的习惯走位,完全不理睬李安,让他从左边走,他偏从右边来,李安挥手一句“卡”!

让他走五步念台词,他偏走七八步,李安再挥手一句:“对不起,卡!”

李安招呼:“休,我们来讨论一下刚才的表演……”英国男神爱搭不理地朝他走近步,李安伸长脖子很认真地说:“你做的那个应该这样这样……”

在爱德华花园玩剑一场戏,李安给他示范过后,休·格兰特对西洋剑法自有一套,一比划起来就是自己的套路,把李安的要求抛到九霄云外。

李安很郁闷,他不急于争辩,留意着休·格兰特,“我很奇怪,一开始他为什么那么爱搞怪、不听话,到处跑来跑去,不站在商定的位置演。后来我发觉,他就是不喜欢跟别人并排演戏。”

李安后来把其他演员摆在他对面,变一下拍摄角度,就顺利多了。
 
李安在《理智与情感》片场为演员示范
 
拍艾玛·汤普森的困难更是流传至今的桥段。

李安一般多给中景或远景。第一次拍摄时,李安担心艾玛抓不住年龄感,忍不住提示:“艾玛,你能年轻一点吗?”艾玛一张脸已经拉得很长,李安不放心,回头还叫灯光师注意给光掩饰……

李安一下来就听许多在场女性工作人员叽叽喳喳,但凡有知识的女性,都认同艾玛的形象,“我不能把她拍丑了,已经很照顾她的年纪了,还能怎么办?”

李安一边拍摄,一边随机调整方案。艾玛是公认演技派,很聪明世故,为了照顾年龄,她懂得用技巧——俗话说的“扮嫩”。

李安对这种不大“真实”的做法很纠结,看到她一些过多的修饰就忍不住:“艾玛,你能再年轻一点吗?”

不论室内室外,李安对艾玛的用光很花心思,希望呈现出理性与感性的区别。

艾琳诺和爱德华在乡间小路一边走一边聊各自经历,从树荫下走到阳光,在阳光下分别,阳光洒在两人身上,中远景别如有油画一样的意境,巧妙回避了艾玛的不自然。

为了使她的形象显得自然,像开场十来分钟,艾琳诺倚在门边听妹妹玛丽安弹琴感伤流泪,爱德华进来撞见,才给艾玛·汤普森展示第一个近镜头。

李安以这种变通的处理,烘托女一号出场,非常讨好莱坞口味,符合大明星亮相气质,艾玛·汤普森终于感受到李安的精明


因为磨合很不容易,为了让艾玛放松,李安还教她打太极拳。跟着休·格兰特、凯特·温斯莱特也都学起来。
 
艾玛·汤普森和休·格兰特的对手戏是经典段落
 
 李安给几个女演员讲解表演
 
李安不觉得《理智与情感》是一次多大成功,毕竟剧本出自艾玛·汤普森之手,又通过她的精准演绎,表现出剧本应有的水准

面对一众国际大腕,费尽心思适应西方的行业规律。李安以冷静细腻的观察力,既最大努力保持大明星的光鲜一面,又尽量达到他理想的效果。他认为把握艾玛·汤普森的秘诀“塑造艾琳诺不在年纪,而是个性。”

整个摄制中有变通、有坚持,甚至有需要林赛·多兰、西德尼·波拉克出面仲裁的地步……
这一部只有1600万美元预算的名著改编文艺片最终收获1亿3000万美元票房,从此,西方电影圈已经很少人不知道李安了。
 

02

求变与不变
 
1999年,《与魔鬼共骑》还在后期制作,李安不时赶回台湾应对《卧虎藏龙》筹备的麻烦。有知遇之恩的徐立功给他反馈资方有不同意见:

一、这是篇旧武侠,写法陈旧;
二、没有人改编过,在90年代毫无知名度……

李安分析《卧虎藏龙》的看点:“故事的重心是女性角色,像玉娇龙,心理层次复杂,白天是官府大小姐,晚上开打、谈情说爱,是个对江湖儿女情有所幻想的难驯少女,这是中国戏剧少见的形象,很有魅力。

徐立功拍板支持李安,但要求是全明星班底。

李安一开始就认准俞秀莲是杨紫琼,没有备选,通过电邮约她面谈了一次。

李安既说了真话,也不乏恭维:“我要拍一部东方武侠味的《理智与情感》,主要讲两个女人的故事,你就是爱玛·汤普森那个角色。”杨紫琼听了这话,还没看剧本就答应了。

俞秀莲怀抱李慕白这场戏是点睛之笔
 
杨紫琼遇到李安就是想“求变”,去好莱坞拍《007》以后,她已经知道要花多一点时间塑造角色。美国导演曾和她说:“你做不到的动作,其实我可以用替身,要是你的文戏演不到位,我就没办法了。”

杨紫琼感谢李安:“是他带我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教会我怎么体会人物的悲喜哀乐,从此以后,我终于学会怎么表达一个人物的内在。

俞秀莲最后抱着李慕白的高潮戏,当时杨紫琼腿上有伤,弯不了腿,是坐在在一个架子上表演,她的腿放在一旁椅子上。周润发弯腰站在跟前,背后用一根棍子支撑,假装被俞秀莲抱着。

杨紫琼流泪,李安也在监视器后面跟着流泪,他担忧杨紫琼哭的时机和流泪的分量,好在这场哭戏拍了三次就达到效果。38岁的杨紫琼终于有底气告诉全世界:“我是一个专业的演员。”

除了杨紫琼,其他主要人物和预想的不大一样。

男主角的第一选择其实是李连杰,凑巧李连杰和利智在1999年要举行婚礼。而周润发在好莱坞拍《替身杀手》《边缘战士》跌入低谷。周润发决心突破,头一回在电影里演古装!
 

李安的兴趣重心原本是女人戏,可周润发来剧组后,两人多次讨论李慕白,慢慢开始反思。

两个中年大叔回顾半生得失,发现李慕白应该是一个失意压抑的人,干脆李安改动结尾——让李慕白死掉。李安对周润发开始“下毒手”,不断折腾他

 李安为周润发指导表演
 
李安不希望“演”出失意的感觉,要自然地流露,一遍又一遍拍发哥的情绪。

周润发一度觉得自己做到位了,但李安还是要多来两遍三遍,终于忍不住问:“导演,是不是哪里演得不好?”李安微笑回答:“不是,演的很好。”可还是让他反复演。

李安通过周润发让观众看到传统大侠面临的人性挣扎,面对武艺与武德的冲突。李安评价发哥架势十足,仅一袭长袍就侠气干云,尤其他的眼神把不怒自威的师长感觉演得很好。
 
玉娇龙原本考虑的是舒淇,制片方费了两三个月接洽,当时舒淇红得发紫,不光片约多,连广告也多。

章子怡经张艺谋的举荐早早来剧组准备,可不知道最后能出演什么角色。因为章子怡得到这个角色很不容易,她很怕李安。一看李安在片场抽烟,认为导演不耐烦,她就非常紧张,曾偷偷打电话给张艺谋哭诉不想干了。

章子怡个性直来直去,终于一天拍完戏,冲上去拦住李安:“导演,听说您对用我感到很不满意?我很难过。”说着就哭起来。李安摇头:“没有的事,我知道你很努力。”
章子怡非常期望李安的肯定,甚至期盼给她一个鼓励的拥抱,但李安只微笑着让她继续加油。

其实,李安给章子怡是同周润发一样的“待遇”:要“磨”出玉娇龙的“倔”、“傲”和“狠”

李安认为玉娇龙是完全依照自己的欲望任性体验,活出自由,让俞秀莲、李慕白那种遵守礼法的人羡慕妒忌。李安看出章子怡有纯真的灵性,可玉娇龙的另外一面需要一些激励和点化。
 

章子怡不止是对着一个个明星有压力,武术指导袁和平、摄影师鲍德熹、美术指导叶锦添等,他们每一次要求,对刚满20岁的章子怡全是压力,李安冷静旁观,但也要拿捏她承受的分寸。

像一个飞檐走壁过场戏是章子怡第一次吊钢丝,前面做动作都很好,可快要碰到对面墙壁时,章子怡的反应把监视器、摄影机后的李安、袁和平吓得都冲出来,她完全不懂得保护自己,险些把脸撞到墙上。

李安对她很无语:“脸啊,不管男女演员,这可是吃饭的家伙。

半年后,拍摄收工聚餐,章子怡在饭桌上等到李安的一个拥抱,一下又哭出来了。
 
竹林戏拍的非常困难,曾让经验丰富的袁和平很郁闷
 
除了一帮演员,动作权威袁和平也对李安有过不解。

其他武侠片都会用钢丝飞来飞去,但《卧虎藏龙》的打斗,李安的要求很不同。袁和平常感到奇怪:“你到底要武打还是要意境?是要跑远路拍山水,还是要花时间打?钱就这么多,到底你要什么?”

李安说:“不要两个人直接打起来,要像京剧一样亮相,开战姿势要暗示角色出身,他们要用肢体语言交谈。”

李安非常担心竹林打斗的效果,章子怡踩在竹子上,试图把周润发摇下去,但她的脚一直打滑。袁和平想用别的方式固定,帮演员站稳再演动作。

李安觉得不对劲:“那样看上去就像他们是假装站在竹子上,而不是在竹枝上寻找平衡。”

袁和平询问章子怡和周润发在竹子上的感觉,最后在那根竹子上绑了钢丝,让20个工作人员从下面把竹枝拉弯,让它看上去承受了两个人的重量。

《卧虎藏龙》拍摄技巧很传统,却是中华文化通过电影载体在西方世界的一次重要突破,这是第一部北美市场超过一亿美元票房的外语片。

不论对明星的使用,对新人的开掘,对动作的表达,对风格的确立……《卧虎藏龙》都是电影语言、艺术深度等方面一个标杆。换句话说,在传统电影技法方面,李安当时已经到达一个巅峰的瓶颈。

李安经常说:“我的名字叫安,但内心从来‘不安’。一旦对一个事物开始熟悉,就会察觉不自在,这是一种格外强烈的危机意识,我需要继续拓展边界,寻求改变。

从2003年那部失败的漫威英雄电影《绿巨人》起,李安极力拓展自我电影认知的边界。他说:“一旦做成了惯性,我就会心生恐惧,怕被定型,怕自己江郎才尽,怕东西陈腐,怕被人摸清路数…

之后《断背山》和《色,戒》看似他回归到文艺片,可两部片展现了禁忌的同性之爱和令人咋舌的大尺度激情戏,很明显是他“不安分”地突破常规举动。

《断背山》剧照
 

03

故事与技术
 
2009年,《阿凡达》全球票房突破195亿,并开创了一套全新的电影制作方法。李安回台湾开始筹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然而刚签约没多久,福克斯总部突然以评估风险太高为由,要收回投资。与动物和水有关的电影向来背有超支的恶名(哪怕《泰坦尼克号》大卖,但福克斯也对阴影挥之不去)。

制作总监伊丽莎白·盖福勒打电话给远在台湾的李安,深夜一宿没睡,第二天一早,李安赶到洛杉矶的福克斯公司,把在台湾正搭建的场景和一些拍好的片段素材放给董事会高层看,最后以缩减预算妥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从原定1.5亿美元砍到1亿美元,还要求不能超支。

58岁的李安后来说:“这是我拍过最艰难的电影,前后花了近四年时间。” 
 
在李安接洽这个项目时,福克斯为卡神《阿凡达》项目的巨大投入,他也朝技术创新方向“加码”:“我希望这部片给人的体验,跟杨马特尔的小说一样独特,因此必须在另一个次元里创作这部电影。3D是新的电影语言,在《少年派》里,它不只让观众陶醉在冒险之中,也沉浸在人物的情感世界里。”

全片八成是水上戏,剧组在台中废弃的水湳机场(日据时期是日军神风特攻队基地之一)搭建一个蓝幕环绕的大型水池,可容纳6400吨水,能够制造50种水波和水浪。

为了寻找主角少年派,李安在印度发招聘广告,共找了3000多个小孩,花6个月才确定人选。17岁的苏拉·沙玛原本陪弟弟面试,结果自己入选了。苏拉与家人住在德里,父母都是数学家,最终儿子扮演的角色叫作派——π,一切都像是冥冥中的缘分。

李安评价苏拉的第一印象跟《色戒》里的汤唯一样,眼睛里能看到灵魂,有梦寐以求的纯真感。

“他的纯真能够吸引我们的注意、他的深沉能够令我们心碎、他的体格又能诠释漂流中的派。在试镜时,苏拉流露出细腻的情感,大多是以眼神传达,这种天赋非常难能可贵。”

李安在蓝幕水池指导苏拉·沙玛表演
 
按照故事顺序,先拍印度家乡的戏。李安让苏拉天天好好吃,从饺子到面条再到巧克力酱面包圈。苏拉先从150磅的清瘦男生,变成167磅重的肌肉男。

到台湾拍漂流的戏,又不断进行“地狱式减肥”。每天在片中那艘小船边呆坐着吃生菜,偶尔得到一点金枪鱼。他的体重伴随拍摄减至130磅,体现出派的艰辛。
 

苏拉说:“这个水池就像我的家一样了。”李安和制片戴维·沃马克找来一本讲真实漂流的书研究,给苏拉制定训练计划,教学游泳,学捕鱼、架设船帆、收集淡水。

由于“漂流”的滋味一点不好受,苏拉生活的水池四周全是蓝幕。他本来并没觉得电影出来会多么好看,当第一次在纽约电影节看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时,苏拉完全傻眼了,没想到银幕画面可以这样美。
 
除了主人公派的演出,这部戏最看重的就是特效,和特效团队的磨合是重中之重。李安最心心念念的就是对大海的呈现,他要剧组亲身体验大海的魅力和威力。

2009年8月,李安拉着视效总监比尔·威斯登霍佛(制作过《纳尼亚传奇》)带上制作成员乘海岸救护队的快艇去台湾以东洋面真正体验了一次夏季风暴。

李安有了进一步领悟:“海洋不仅是挑战派的勇气,而且也承载着他,对一个人的内心隐喻了情感的起伏,天空象征着上帝、天堂、死亡‘三位一体’,用3D来表现它们,水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

在旅程中,派的重要同伴——理查德·帕克,也是通过捕捉四头孟加拉虎形态,然后数码动画制作的产物。李安强调避免将这头老虎人格化:“要和迪士尼动画片的感觉完全区别开。”

李安对视效总监比尔说:“我们这部电影的终极目标最好是让观众觉得我们什么都没做。”
 
近4年的艰辛,李安和整个剧组都跟随派完成了一场艰辛旅程,这部电影把3D技术、视觉特效和影像叙事推到全新的高度。正是这部影片,让李安看到了技术的无限可能性。

4k代表着图像的精度与细节,120帧则区别与24帧的频闪,拍摄动作场面时,更加接近肉眼的真实。

李安再一次“不安分”:“我想为其他的同业尤其是年轻的电影工作者创作一个新的可能性。”

2016年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第一部高频率电影,据说当时能完全播放此片规格的电影院,北美只有一家。拍摄这样一部影片,意味着赔钱和质疑。结果也不出所料,IMDb 6.2分,烂番茄44%的新鲜度刷新了李安的最差成绩。

不少媒体直言,“120帧的高频率电影”带来的观感过于真实,令人极度不适,最终《中场战事》在北美只收获了170万美元票房,还被一些网友调侃为“中年大叔的终场战事”。

在全球观众眼中,李安的个人风格已经成型,夺得过奥斯卡、金狮和金熊。大家眼中的李安,是艺术片大师,斩获奖项荣誉。讲故事在行,玩技术不行

可李安不这么认为:“我被观众打败了,这让我难以接受。但我想证明我是对的。
沉寂三年,李安没有就此止步。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李安挑战120帧的首部电影
 

04

不安与安
 
《双子杀手》的诞生也像是一场“漫长的婚约”,早在1997年就由迪士尼公司开始筹备。计划让商业手法娴熟,与威尔·史密斯有默契的托尼·斯科特执导,两人当时合作过经典的《全民公敌》,由于特效技术有限,计划搁浅。

2013年,威尔·史密斯在台湾宣传《重返地球》就喊话李安寻求合作,时隔数年,威尔终于和李安成功“携手”。
 
威尔·史密斯一到片场不久就拉着李安合影
 
李安对这个故事的兴奋点在“双子”概念,“被年轻的自己追杀,这是个引人入胜的概念,多亏了先进的科技能把这样的故事呈现出来。

剧本故事很普通,李安注入了个人特色的思考:“他们俩是双胞胎,但本质上很像父子,对彼此都不理解,有很复杂的情感。”李安的父亲治家很传统,选择拍电影长时间得不到认同,“父子恩怨”一直是他电影中的一大主题。

2018年正式开拍后,威尔·史密斯刚到实拍外景地哥伦比亚没几天,就在IG上晒出与李安的合影。李安也非常欣赏威尔:“一个人能红30多年,能拍动作片还能好好演戏的,全世界大概就那么几个吧,不出一个巴掌就可以数出来。”

要在一部电影里同时饰演两个年龄段的自己,不但体力上辛苦,在情感上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李安让威尔·史密斯先做一系列有鲜明特征的表情,如气愤、悲伤、凶狠等,采集肢体动作,通过特效团队一次次细抠,从大到骨架、细到每一根汗毛都一遍遍打磨。

借助捕捉技术,李安根据威尔·史密斯的表演创造一个年轻版,不是简单的面部置换,完全用视觉特效创造了一个“小鲜肉”。

李安表示:“如今用特效制造一个人并不难,难得是让大家相信他是真实的、有生命的。”他和视效总监比尔·威斯登霍佛坚持一个目标:“银幕上他流下的每一滴眼泪,挥出的每一击重拳,观众看到的一切都能相信,那就是威尔·史密斯的表演。”
 

李安让威尔看一些制作效果,他赞不绝口:“那真的就是我,我看到这个23岁的自己简直完美,就像有人把我所有的缺陷都拿掉了。就电影制作技术方面而言,真的太不可思议。这项技术将会改变拍摄电影的方法和观赏电影的方式。”

《双子杀手》也不仅是特效技术突破,在动作设计上也着力展现120帧技术的魅力。

在卡塔赫纳市(哥伦毕业北部港口城市)的一场飞车追逐,威尔大赞“很过瘾”,感觉就像拍“中国功夫片”。

李安把摩托车当成武器攻击对方,确实从功夫特技吸取灵感,甚至使用“骑机功夫”(Bike-Fu) 这个字眼来形容这场追逐打斗。

用120帧 3D拍动作戏本就很有难度,人物每一反应都被清晰捕捉,如果在动作上不够流畅饱满,很容易造成镜头的瑕疵。
 
中年威尔是真人表演还好,另一主角年轻的威尔是特效做的数字真人,要达到效果就难上加难。这场只有几分钟的动作戏,制作长达9个月,只为让年轻的威尔看起来更真实。

李安最终要把握不同年龄阶段的角色状态,让他们实现情感交流,他的目标是两个威尔共同演一个故事,而不是出于“噱头”,让两个威尔在银幕上打几次架。

李安对威尔史密斯说:“要是你真正23岁,不可能演出年轻的亨利,正是多年的表演经验才让你了解这个角色,能够演出这两个年龄段的不同感觉。”
 
中年威尔要被年轻的自己否定和揶揄,这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安还是用拿手的对大牌演员反复磨戏的方式,让威尔去掉明星的锐气。

李安很欣赏这次演出:“他既展现了中年人的魅力和成熟,又演出年轻人的纯真和脆弱。我相信这是他最好的一次表演。”

然而,《双子杀手》在北美率上映后再次遭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一样的“滑铁卢”——口碑票房都极糟糕。烂番茄26%的新鲜度,IMDb 5.6分,Metacritic 39分。
两部电影接连受挫,李安大力推崇的“高频率电影”引发更加广泛的质疑,甚至以一种逐渐失控的态势涌向李安本人。

为什么像他这样一个能将东西方文化、情感完美融合,已经是大师级的电影人,一定要抛弃传统电影的技术和魅力,转而在高频率电影的超真实画面上一再较劲?


李安在台湾是外省人,到美国是外国人,回大陆是台胞,他这大半生就是在各种境地下不断游历、疏离。是电影,让他找到了从未有过的安定。
 
李安说:“我是可以好好过几年日子,可大家之所以对高频率电影的接受度偏低,我不认为它只是一种‘先进技术’,而是多数人的电影创作还停留在过去,还停留在胶片或2D上。”换句话说,他迷恋的并非是技术层面的革新,而是追求电影呈现形式的未来

用数字特效再造一个“小鲜肉”威尔·史密斯,不是“变脸”那么简单,而是整个人物身形、性格、肌肤肌理的再造。这是电影的未来。

120帧高频率突破百年来电影的拍摄格式,像开启一双审视多元世界的眼睛,看到电影的另一种可能。这是电影的未来。

65岁,李安说:“我一想到都成老爷爷了,Fuck it…”是否迎合观众,是否有机会得奖,不会强求成或败。“自己对电影技术的革新不过是电影长河中的沧海一粟,能留下些痕迹当然好,如果不能,倒也无怨无悔。

全力挑战过,才能真正无悔。

李安向来懂得“阴阳”之道,传统技法电影领域已经算是登峰造极,唯有代表“永无止境”的技术,是他看到的破局之路。

李安说:“我的名字叫安,但其实我内心很不安。”

虽然内心一再地“不安”,但他毕竟还是——李安。
Fuck it…Doit…
 

 
THE END·

你也许还想看:

立个flag,赌一赌肖战的未来

告别杨天真,“小绵羊”张艺兴的野狼disco

于冬为何那么“偏爱”黄景瑜?

“一人千面”朱一龙,绅士外表下暗藏“野心”

他人即地狱,最可怕的还是那些表面善良的人

香港暴乱,本质是一场“乌合之众”下的暴力

专访|朱赞锦:感谢《陈情令》和“金光瑶”,让更多人看到了我

有趣的灵魂,都会“在看”一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干货 | 想成为世界级电影大师?先要具备这五个素质!
94年不仅是影坛的黄金时代,也是她们的黄金时代
英美合拍电影《理智与情感》
靠武力拼出未来的十大野蛮女星
看完这片,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武侠。
卧虎藏龙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