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皇帝赐毒酒:祝兄弟长寿千岁;弟弟分成两杯回敬:与兄各享五百岁

徐知诰是五代十国时南唐的开国皇帝,称帝后恢复本姓,即唐烈祖李昪。

李昪的发迹与徐家密不可分,他是南吴权臣徐温的养子,颇受义父的喜爱,但在徐温晚期及去世后,他与徐温的亲儿子徐知询发生了剧烈的权力之争。徐知诰在首都广安,控制着朝廷。徐知询则在父亲死后,接掌了军队,坐镇金陵。

亲情在权力面前,再次表现出了脆弱。徐知诰将掌兵在外的兄弟徐知询诱入广安(南吴国都),加以软禁,并上演了一出鸿门宴。

知诰召徐知询饮,以金钟酌酒赐之,曰:"愿弟寿千岁。"知询疑有毒,引他器均之,跽献知诰曰:"愿与兄各享五百岁。"知诰变色,左右顾,不肯受,知询捧酒不退。左右莫知所为,伶人申渐高径前为诙谐语,掠二酒合饮之,怀金钟趋出,知诰密遣人以良药解之,已脑溃而卒。《资治通鉴·后唐纪五》

哥哥徐知诰举行家宴,宴请徐知询,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伶人舞女在阶下表演助兴。徐知诰向身后瞟了一眼,一个仆人奉上一只金杯,徐知诰亲自斟酒,仆人恭敬地转呈给徐知询,哥哥举杯祝词:"愿弟寿千岁。"

端着金杯,弟弟徐知询心中大为恐慌,自己是目前唯一威胁徐知诰地位的人物,在入朝主政的诱惑下,一时鬼迷心窍、离开金陵,来到广陵。被徐知诰软禁不说,军权也被剥夺。军中都是父亲的旧将,徐知诰一定想杀自己以绝后患,那么,这个金杯特赐之酒一定就是毒酒。大脑瞬间经过一系列利益推理,他断然得出了这个结论。

徐知询急中生智。他另取了一个酒杯,将金杯中的酒倒出来一半,长跪着挺起身子,高举酒杯献给徐知诰,"愿与兄各享五百岁。"

徐知诰尴尬了。此酒已被他动了手脚,现在既不能喝,也不敢接。他强咬着牙,左顾右盼,楞装没听见。但徐知询保持着敬酒的姿态,高举酒杯不退。

家宴的气氛诡异而紧张,徐姓其他的家族成员们不知所措,仆人们也紧张地等待大事的发生。僵持之际,伶人申渐高说着笑话上来解围,他取过两个杯子仰头喝了下去,随即怀揣酒杯离开。徐知诰乘人不备,命仆人赶紧去送解药,但仆人到时,申渐高已经中毒身亡

这个故事记载于《资治通鉴》。还有一个与以上的类似故事,但要毒死的人物变成了周本,周本是南吴的将军,声名卓著,李昪要毒死他的原因是出于忌惮

"周本自吴时有威望,烈祖虑其难制,因内宴,引鸩酒赐本,本觉之,辄取御杯均酒之半以进曰:愿以此上千万寿,庶明君臣一心,烈祖失色,左右莫知所为,渐高托俳戏,舞袂升殿曰:敕赐臣,渐高并饮之,纳杯怀中而出,烈祖密遣中人持药解之,不及,脑裂而卒。"《南唐书卷十七·申渐高传》

《资治通鉴》、《南唐书》的作者司马光、陆游的记载相互矛盾,哪一个是真的呢?其实,这个记载的出处来自郑文宝,他曾是南唐的官员,南唐灭亡后为宋朝任用,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大量记载了南唐的朝政、典故。

郑文宝记载了一个事件的两个版本,虽然是南唐人,但发生故事时,他还没有出生,十多年之后他才来到人世,因而,郑文宝听到了不同情节的一件事,可能自己也不辨真假,就都记录了下来。

司马光取材时认为,唐烈祖李昪要杀周本,凭行政手段就可以达到目的,毕竟他是皇帝,要杀个臣子有的是办法。因而,《资治通鉴》中取了前一个版本。

陆游则认为,徐知询进京,离开了军队,已经在徐知诰的掌控之中。维持现状,软禁徐知询,则既可避免激化矛盾、引起兵变,又可避免引发徐姓宗室的反弹,从李昪与宗室的良好关系,男士都封王、公,女子全封郡主、县主可知,他们的关系和谐。况且,其后徐知询虽未受重用,但也是自然死亡。如果有要毒杀兄弟的计划,怎么可能招惹了仇恨,又半途而废?因而不可能是徐知询。故此,《南唐书》中选取了后一个版本。

两人的选择各有道理,哪一个正确呢?其实,如果二人的推理都严谨缜密、无懈可击,则只能有一个结论:这是个子虚乌有的好听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皇上请弟弟吃饭,倒杯毒酒说:祝弟弟活千岁,弟弟一句话保住了命
皇上宴请弟弟,倒了杯毒酒:祝弟弟千岁,弟弟一句话保住了命
皇帝请弟弟吃饭,倒杯毒酒说:祝弟弟活千岁,弟弟一句话留住了命
五代十国皇帝李昪请弟弟吃饭,倒杯毒酒说:祝弟弟活千岁!弟弟一句话保全性命
司马光:不贪财不好色 一生就撒过一次谎的宰相_
皇帝给弟弟倒毒酒:祝愿你能活千岁!弟弟巧妙说了1句话,保住性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