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秘而独特的施洞独木龙舟节

神秘而独特的施洞独木龙舟节

悠悠清水江,日夜奔腾急。

发源于贵州黔南州首府都匀市斗蓬山的清水江,一路汇溪聚流,穿越风光旖旎的崇山峻岭,流过风景秀丽的民族村寨,来到了黔东南地区台江县的施洞。这施洞本是清水江边无数个村镇中的一个小镇,却因一个独特的节日而正在为世人所瞩目。这个独特的节日就是“施洞独木龙舟节”。

在被称为“百节之乡”的黔东南地区举办民族节日应该说是司空见

惯的,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更是极为普遍,可施洞龙舟节能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在于其独特的“独木龙舟”,以及与众不同的比赛方式和浓厚的民族风情。施洞独木龙舟节源于何时已很难从官方记载中去考证,但它与大多数民族节庆活动一样,一般都源于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美丽的清水江边住着一位叫“保公”的苗族老人,一天他带着自己的独孙子“九保”到江上去打鱼。正当爷孙俩专注于捕捞满江活奔乱跳的鱼儿时,突然一条恶龙从深潭中跃出,把九保挟进了龙洞里咬死,放在床上当作枕头使用。追踪而至的保公见状愤怒至极,返回家中带上火具回来把龙洞付之一炬,恶龙被烧死。但浓烈的烟雾却遮天蔽日,瞬时间天昏地暗,接着是大雨倾盆,一连九天九夜。眼看着刚插上的秧苗无法管理,圈里的牲畜找不到东西吃,人们躲在家里啥也不能做,很是发愁。

一天一位妇女摸黑到河边去洗衣服,她那淘气的孩子拿着捶衣棒在江里搅来搅去,嘴里随着水声发出“咚咚哆,咚咚哆”的声音。不想这一喊奇迹出现了,只见天空云开雾散,江面上霞光万道,一条花花绿绿的巨龙横卧在江里,纹丝不动。惊恐万状的人们站在江面上指指点点,不敢近前。好在有几位大胆的男子汉小心翼翼地划着小船近前一看,原来是被保公烧死的那条恶龙。怒极了的人们纷纷从家里拿来刀子割下龙肉烧着吃,一条巨大的龙不久就被沿江两岸七村八寨的人们分而食之了。

那夜,龙给人们托了一个梦,说自己作恶把保公的独孙子害死了,对不起保公,自己也遭了报应,今天我用自己身躯上的肉报答了大家,希望大家今后记住我,用杉木做一条与我一样形状的木船,在农闲的时候在江里划上几天,让我象活着时一样。我会兴风作雨,让世间风调雨顺,让大家五谷丰登。龙的幡然悔悟感天动地,信以为真的人们试着做了,果然如龙所说,于是年年岁岁龙舟下水,延续至今。

最初是以人们吃到龙肉的先后顺序确定各村寨龙舟活动的举办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觉得这不仅耗时耗力,还不够热闹,于是经过协商就把地点确定在施洞,时间确定在农历的五月二十五是至二十七日。

传说归传说,如今的龙舟节已赋予了时代的涵义,打上了时代的印记。它已由最初的纯祭祀活动,逐渐演变为今天的民族节庆活动,成为增进民族团结的友谊纽带、增强人们体质的体育比赛、方便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恋爱场所和促进经济交流发展的商业舞台。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这个独特而神秘的“独木龙舟节”。

清水江在穿过苍翠葱茏的崇山峻岭后,一向狭窄湍急的河流在施洞这里突然间变得河道宽阔、水流平缓起来,清澈平直的河流是龙舟竞渡的理想场所。河岸两边,小食摊、小商铺林立,看热闹的人们头顶盛夏的烈日翘首以盼。

之所以说施洞的独木龙舟节独特,是因为它与其他的龙舟活动有许多的不同。除了在举办的时间(一般的都在端午前后几天,这里则是在农历五月底)和纪念的人物(其他的纪念的是屈原,这里的则是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不同这处外,最主要的不同在于龙舟的制造、划舟的方式及祭祀的方法。

施洞的龙舟古朴、硕长、考究,不论是龙头、舟身均与众不同。与一般的龙舟是由木板打造而成不同,施洞独木龙舟是用三根粗大的杉木掏空树心成槽形后经过捆绑而制成的。中间的一根为母舟,长度在21——24米之间,宽不到1米,分成六个舱,每舱长度不一。两侧各有一小舟,叫子舟,长度在十五米左右,比母舟稍窄,平时三舟分开搁置,启用时用麻绳或竹片捆绑在母舟两侧。龙头用水柳树精心雕刻而成,比普通的龙舟头要长、高、大。头上安有龙角,雕着龙眼、耳、鼻、舌、齿,嘴含白珠,腮挂龙须。龙颈背部刻有鳞,装饰着红、黄、绿、白、青等多色彩绘,并嵌入玻璃映衬,使整个龙头色彩斑斓,栩栩如生。更为奇特的是,龙舟头上的龙角是一对弯弯的大水牛角,左右角上分别写有“国泰民安”和“风调雨顺”八个字,与一般龙舟的龙头大不相同。我想这与苗族人民自古崇拜牛、将牛头作为图腾崇拜有很大的关系,也是苗汉人民相互交流、苗汉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

台江是我国最主要的苗族聚居区之一,这里的民族民间活动频繁而热闹。龙舟节期间,施洞上下游的村寨都会派出龙舟参加活动,一般一寨一舟,大的村寨有二至三舟。各村寨按照确定的时间顺序依次划入赛场,停靠在岸边等待着人们的祭供和比赛的开始。

中国人崇尚传统,崇拜祖先,注重礼仪。一般民间举办的活动在开始之前都要举行一个简单而庄重的祭祀仪式,可施洞的祭祀活动却是在庄重中处处体现出繁杂和隆重。不说龙舟在下河前有一整套繁琐的程序和祭礼,单是龙舟在开赛前和开赛中人们的“接龙”活动就显得十分的与众不同,极具特点。

所谓接龙,就是比赛前和比赛间隙停靠在岸边的龙舟要接受所代表的姓氏或与村寨有姻亲关系的人们的送礼和敬酒。接龙的时候送礼人先燃放一串鞭炮,献上一段红绸,由龙舟上的专人系在龙角上,更增添了龙的喜庆色彩。当然,现在的人们不知道是更加虔诚了,或者是为了显示富有,燃放的鞭炮不再是以串论,而是以捆、以担论了,献上的红绸当然也更加精美。

接着就是敬酒。这里敬酒是要讲究顺序的,得先敬鼓主,再敬龙舟上的其他男人,每人一杯,任何人均不得推辞。由于这是必经的程序,一天下来,龙舟上的人们喝下的酒应该是以“斤”计了。好在苗家的酒都是米酒,含酒量低,醇香,爽口,好喝,但酒性长,易上头,一般酒量者是无法抵挡的。

敬完酒才能把猪、牛、羊、鸭、鹅等礼品交由龙舟的专门人员登记,收到的猪、牛、羊等大型礼品直接装上专门配备的小船带走,鸭、鹅等礼品则要先挂在龙头上向众人展示,待多得已经放不下的时候再移走。

最令人称奇的就是这些挂满了龙头的鸭和鹅了。在我国的祭祀文化中,猪、牛、羊作为供品最为普遍最有历史,雄鸡也是最为常见的供品之一,但用鸭和鹅作为供品却不多,作为必须的供品更是难得一见。在施洞,如果你要去给龙舟上供,猪、牛、羊你可以不上,鸭或鹅却不能少。所以在龙舟节期间随处可见双手提着或肩挑着鸭和鹅的人们,每只龙舟的龙头上都倒挂着“嘎嘎”叫的鸭鹅,换了一挂又一挂,三天下来,小不了上百只。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有直接送礼金的。收到的礼金也要登记,有的龙舟队把收到的礼金拿出一部分组合成本队的名称张贴在龙头的旗帜上,以增加观赏性。我想这除了有表达那份对送礼者的敬意外,更多的恐怕是炫耀和内心的那份满足。

在台江,与施洞独木龙舟节齐名的,是台江姊妹节。如果说姊妹节是展示妇女们勤劳、贤惠与美丽的节日的话,那独木龙舟节则是展示男子汉的刚毅、果敢与纯朴的节日,是纯粹以爷们为主角的活动。

在整个龙舟节期间,从开始到结束都是男人们在操持,决不容易女人参加,女人是绝对禁止踏上被视为神物的龙舟上的,即使向舟上的男人们敬酒时也不行。也许,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妇女的地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甚至是彻底解放了,但在诸如祭祀等某些传统场合下,对女人的歧视依然是根深蒂固的。

参加比赛的男人们的着装是清一色的手工制品。头上戴的是苗乡特制的金黄色细竹篾马尾斗笠,后沿插有三根羽毛形状的银片,银片的末端扎上颜色艳丽的花朵。上装为深紫色的亮布对襟长袖衣,腰扎一条织镶着银泡的腰带,红丝线流苏自然垂落于腰的两侧。下穿深色长脚裤,一般为青色或黑色。这身装束给人一种庄重又不失华丽的印象。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我,平常看到的都是身着缀满漂亮银饰的盛装的少数民族妇女,第一次在男人身上看到银饰还是让我有些惊讶,加上墨镜等现代元素的加入,男人们的这种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装束真的可以说是“酷毙啦”!

龙舟上的乘员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固定了下来,现在已成为大家必须遵守的规矩。舟上人员一般不少于37人,包括鼓头、锣手、撑篙、理事各一人,艄公1—3人,他们或坐或站在母舟上,两只子舟上则各站着16名桡手。

鼓头身着长衫,外套镶有黑边的红色或青色绒背心,头戴特制的宽边草帽,手提一面鼓坐在舟的最前面,背靠龙头,面向桡手,在比赛时负责发号施令。

坐在第二位的是一个中年人,是由鼓头专门请来的撑篙人,负责到岸后停靠龙舟,比赛时则负责鸣放铳炮,制造声势;第三位是理事,专门负责登记亲友送来的礼物并向大家公布。第四位是锣手,由一个男扮女装的10多岁的小孩负责在比赛中敲锣,男孩的后面还有一个小龙头,锣就挂在小龙头上。也许是这条小龙太过嫩小,不谙世事,它只是附在母龙身上到人间来戏耍的,需要人们的保护,所以在小龙的上方专为其撑上一把黑伞为其遮荫。

稍公站在母舟的尾部,负责掌握龙舟的方向。其余的桡手分成两排站立在两只子舟上,比赛时负责按照锣鼓的指令用桡统一划水,奋力向前,他们是决定龙舟比赛胜负的关键力量。

见过很多的龙舟比赛,现实生活中的,影视作品中的都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划手都是坐在舟上用专门的木桨划水,木桨柄短,下端宽而平,非常利于划水。但这里的龙舟赛却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划手划船时是全部站着划,所用的桨长而窄,有点类似于他们平常干农活时的扁担,也不叫桨,叫桡。这种桡因为窄接触水面小,划船时就需要划手花更多的力气用更快的频率,加上独木龙舟本身的重量比一般的龙舟更重,所以速度相对也慢了一些。不过这并不表示它的观赏性就差,那种锣鼓声声、炮声阵阵、万众欢腾的场面还是让我激动不已。

不过此行还是略有些遗憾。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的我早就知道台江苗族妇女的银饰在黔东地区是最漂亮最有特点的,本想利用这次机会好好的拍上一组身着华丽盛装的苗族美女图片的,可整整一天她们就是没有在我的面前出现。

也许这本身就是个男人的节日,也许是炎炎夏日打消了她们本应有的念头,也许现在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所以这里不仅没有身着盛装的年轻美女,就是穿着普通生活装的少男少女也很难发现。好在在祭供的时候,终于发现了几位穿着苗族服装的年轻妇女,她们的出现一下子就吸引大量的摄影师围拢在身边,好似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似的,让众人兴奋不已,也给了我些许的慰藉。

带着一丝兴奋,一丝遗憾,一丝憧憬和那份浓浓的摄友情谊,我离开了这里,再见吧,施洞!也许明年的今天我还会再来的。(来源:个人门户 查看原始帖 发帖者:苗岭山人 编辑:李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凉伞,今天出名了,因为独木龙舟世纪回归今日下水
苗族文化:苗族独木龙舟节
龙船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苗族龙舟节
深度|奇山秀水,苗疆走廊上的明珠——施秉(下)
【原创】苗族档案:寻访独木龙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