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微学精讲【24】第38章

《道德经》第四讲:善德篇

38章——[上德不德]

【题记】

老子认为,道德是自然的、最高的;失去自然存在的道德,才有了人为规定的仁义礼。人类要效法自然,才能得到灵感、真知。本章关键在要效法自然的道德,抛弃人文的仁义礼。

【正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①而无以为

上仁②为之③而无以为

上义④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⑤为之而莫之应

则攘⑥臂而扔⑦之

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⑧

前识⑨者道之华⑩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

处其厚不居其薄

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保存微学卡到手机,方便背诵巧学习】


【注释】

无为:在无的层面去为。

:人与人的友爱、帮助等。

为之:有为,在有的层面去为。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礼节、仪式、礼仪。

:把袖子卷起来。

:牵拉硬拽,让其顺从。

:开始。

前识:预设的各种规定,这里指仁义礼。

:浮华。

:敦厚。

:实质。

【直译】 

上德的人,不执着于德,也不觉得自己有德,所以有德

下德的人,恪守于形式上的德,所以无德

上德的人,做到了无为,也没有刻意做啥,顺万物之自然

上仁的人,有为,也没有刻意做啥

上义的人,有为,而且刻意去做

上礼的人,有为,而且如果没有回应

那么就开始捋起胳膊要让他过来顺从了

所以

失去了道,才会追求德

失去了德,才会追求仁

失去了仁,才会追求义

失去了义,才会追求礼

礼是什么呢?忠信的末端,祸乱的开始

前识,不过是道的浮华,却是愚昧的开始

所以大丈夫

要取厚重而抛弃轻薄

要取实在而抛弃浮华

所以要取厚实而去掉薄华

【绎读】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的人,不执着于德,也不觉得自己有德,所以有德

这就好像生活之中,有些人做的很自然,顺其自然,不刻意追求德,所以德行才高。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下德的人,恪守于形式上的德,所以无德

德好啊,所以有些人就生怕失去德,就有种不自然的追求,所以反而没有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德的人,做到了无为,也没有刻意做啥,顺万物之自然

无为,是在无的层面去为,是顺应万物的自然而为,也理解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无以为,是无以为之,不去刻意做啥。不去按照自己的主观去做,不主动做啥。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仁的人,有为,但也没有刻意做啥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指的是人相亲相爱,友爱互助等。有为,指的是在形而下的层面去为。但是,上仁的人,也做得比较自然,并不会刻意去做,主动去做。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义的人,有为,而且刻意去做

为之,是有为的意思,对应无为。有无,也就是刚柔、彰微。如《易经》定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谓形而上,就是无形无质,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摶之不得,也就是氣;形而下,就是有形有质,视之可见,听之可闻,摶之可得,也就是万物。有为与无为相对,有为,就是在形而下层面去为。

无以为与有以为相对,无以为是无心为之,不去刻意为之,不得不才去做;这样,才不会掺杂以主观判断。有以为是有心为之,刻意为之,主动去做;往往是自己去做,而不是客观需要如此。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上礼的人,有为,而且如果没有回应

讲究礼仪的人,内心是盼望得到大家的回应;一个特别讲究礼仪的人,是有种渴望大家也按照礼仪与之呼应的。这是老子智慧的洞察。

则攘臂而扔之那么就开始捋起胳膊要让他过来顺从了。表现出一种愤怒的情绪。

所以。

失道而后德失去了道,才会追求德

失德而后仁失去了德,才会追求仁

失仁而后义失去了仁,才会追求义

失义而后礼失去了义,才会追求礼

这表现出,失去自然的道德,就去追求人文的仁义礼。从道德到仁义礼,是逐次降级。最后到追求人为规定的礼,也就从自然的淳朴的道德,降到了人文的表面的礼仪。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礼是什么呢?忠信的末端,祸乱的开始

忠,也就是中,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信,讲信用,言善信。老子是赞成中信的。失去了自然的淳朴道德,追求表面的礼仪,那么,人们必然争吵争斗,也就走向了祸乱。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前识,不过是道的浮华,却是愚昧的开始

前识,这里指的是人为的仁义礼,包括各种理论、规矩、制度等等。为什么说是道之华?因为看上去也是有些道理,但是,是人为规定而非自然如此。一旦学习了这些似是而非的前识,那么,内在的窍就被这些假的理论堵住了,自然无法对大道、天、地形成正确感应,也就失去了灵感、灵机,慢慢就变傻了。生活之中是否真的如此呢?值得观察和反思。

是以大丈夫所以大丈夫。这里大丈夫,指的是有远大抱负志向的修道士。

处其厚不居其薄要取厚重而抛弃轻薄。

这里的厚,指的是道、德、中、信;薄,指仁义礼。

处其实不居其华要取实在而抛弃浮华。

效法自然,从自然之中获得真知、灵感、无的知识;而不是去循规蹈矩,遵循人为制定的仁义礼。

故去彼取此所以要取厚实而去掉薄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平台|人心浇薄,乱象丛生的根源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老子释微》——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八章:失道后德,失义后礼——《道德经》解读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处其厚实而不居薄华
是以有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