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年话民俗丨童年记忆之崇明民俗(二)

你脑海里难忘的崇明民俗有哪些?不管身在何处,生活怎样变化,民俗是我们不忘的初心......新年里,跟随海门人郁异人老先生的《江海民俗风情百图》,一起来回顾属于崇、启、海的民俗风情吧~

夯地基:农村盖房时繁重而甜蜜的工作。


搀高头:农村建房上正梁时的庆祝仪式,会放炮仗发糖果。


扎扫帚:小时候家里的扫帚可都是DIY纯手工打造的。


磨剪刀、修伞、配钥匙:虽吆喝声还在耳边,但乡村已较难见到。


刮镬[huò]锈:在农村,那种声音传开去,人们便知道天快亮了。


拖嫁妆:全是人工作业,却是无比喜庆的大事。


吵亲:那时的吵亲作为难得的娱乐方式,新郎的父亲成为大家愚弄的对象,节目主要是“扒灰”等。


发红蛋:婴儿出生后一周之内,产妇家属会把涂上红色的鸡蛋发给邻居吃。


裹粽子:那时由孩子们在河边采回芦叶,看着母亲在糯米里掺入赤豆,然后下锅煮,那种清香,闻闻就满足了。


掸檐尘:进入腊月后,各家各户都要戴上草帽和头巾,认真彻底地将墙壁、家具和屋顶上的灰尘清扫干净,以全新的环境迎接新年的到来。


吃廿四夜饭:农历腊月廿三,沙地人要送灶神,同时有吃赤豆饭和青菜豆腐的习俗。


炒年货:炒花生、炒蚕豆、炒蕃芋干等,都是孩子们的最爱。


蒸糕:过年时的保留节目,蒸糕的日子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日子。现在软糯的崇明糕一年四季现蒸现卖,随时都可以享受这道美味。


做圆子:遇到喜庆日子,一般都要做圆子,原料主要是糯米粉,馅有豆沙、芝麻、萝卜碎肉等。


正月十五点兔子灯:正月半晚饭后,小孩子们的最爱,此习俗延续至今。


正月半拔灯:元宵节晚上,农家屋前,高高地竖起一两只大红灯笼,同天上的明月相映生辉,祈福明年风调雨顺、全家安康。


照田财:元宵节的晚上,用芦柴扎成火把,由男主人拿到田里点燃舞动,祈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牵磨:多人配合转动石磨,研磨粮食。如今石磨一般在博物馆才能见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近年关,农村丈母娘急着回家,女婿说真不省心
农村俗语:“初五、十四、二十三,不可出门到外边”啥意思
农村纳凉如此这般,平凡简单的日子更让人怀念!
上海崇明之行—崇明博物馆(三)
二月二,我们崇明只吃撑腰糕,没有龙抬头
农村民间俗语:“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怎么来理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