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读 |《外滩十二景》

上美试读 第18篇

外滩十二景

作者:张安朴

《外滩十二景》立体效果图

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全长约1.5公里。临江而立巍峨参差的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是上海百年历史沧桑的见证。从上海开埠到形成今日之格局,外滩建筑群经历了3次大规模的变迁,保存至今共有23幢房屋。包括现代派风格的法国邮船公司大楼,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亚细亚大楼、上海总会大楼、汇丰银行大楼,折中主义风格的海关大楼,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汇中饭店大楼,古典主义风格的东方汇理银行大楼,装饰上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中国银行大楼,装饰艺术派风格的沙逊大厦、百老汇大厦等。集各种建筑艺术风格于一体的外滩建筑群,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处理惊人的协调。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外滩的精华就在于这些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建筑群。

原法邮大楼(中山东二路9号)

法商营造实业公司设计,潘荣记营造厂承建,1937年建成。大楼为现代派风格,高十一层(含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现为上海市档案馆所在地。

原亚细亚大楼、麦边大楼(中山东一路1号)

1915年竣工,初名“麦边大楼”。1917年改名为“亚细亚大楼”。建筑整体属新古典主义风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八层。


原上海总会大楼(中山东一路2号)

上海总会亦称英国总会,系旅沪英侨为社交与休闲于1861年创设。大楼为1905年英国总会在原址重建的新楼,钢筋混凝土结构,属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

原有利大楼(中山东一路3号)

有利大楼,又名“联合大楼”,1915年竣工,为上海第一幢钢结构大楼。建筑融合新古典主义和巴洛克艺术元素,为折衷主义风格。


原日清大楼(中山东一路5号)

英商德和洋行设计,1925年竣工。建筑整体揉合了日本近代西洋建筑与欧洲复古主义建筑风格。

原中国通商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6号)

近代中国第一家华资商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投资兴建,1906年竣工,属哥特复兴式风格。


原大北电报公司大楼(中山东一路7号)

大楼的名称源自其使用者丹麦大北电报公司。1882年,大北电报公司曾在此设立中国最早的电话交换所。大楼由英商通和洋行设计,1907年建成,属法国晚期文艺复兴风格。

原汇丰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10~12号)

1923年竣工,新古典主义风格。钢框架结构,以砖墙填充,外墙以花岗石贴面。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是外滩占地最大、门面最宽的建筑。


海关大楼(中山东一路13号)

建于1927年,由新仁记营造厂承建。大楼融合了多种建筑元素,属折衷主义风格。大楼顶部高耸的钟楼和海关大钟是上海的标志。

原交通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14号)

由鸿达洋行匈牙利籍建筑师C. H. Gonda设计,华商馥记营造厂承建,1948年竣工。属装饰艺术派风格,钢筋混凝土结构。


原华俄道胜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15号)

建于1903年,为3层砖石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新古典派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华俄道胜银行是创立于清末的中国首家中外合资银行。

原字林西报大楼(中山东一路17号)

英商德和洋行设计,美商茂生洋行承建,1923年竣工。大楼建筑整体属新古典主义风格,同时结合巴洛克风格装饰元素。


原麦加利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18号)

麦加利银行即渣打银行,1858年在上海设立分行。大楼建于1922年,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建筑属新古典主义风格,1955年改名春江大楼。

原汇中饭店(中山东一路19号)

汇中饭店是老上海最著名的高档旅馆之一,也是许多重要活动的举办场所。1909年,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国际禁毒大会—“万国禁烟会”就在此召开。该建筑1906年动工,1908年完工,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


原沙逊大厦、华懋饭店(中山东一路20号)

1929年由沙逊家族投资,新沙逊洋行第三任大班英籍犹太人爱利斯·维多克·沙逊主持建造,英商公和洋行设计,华商新仁记营造厂承建。建筑整体属装饰艺术派风格,钢框架结构。


中国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23号)

中国银行大楼重建于1937年,由著名中国建筑师陆谦受和英商公和洋行建筑师威尔逊共同设计,陶桂记营造厂兴建。建筑属装饰艺术派风格,结合了中国民族新式,钢框架结构。东部主楼高十七层,占地面积4585平方米。

原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24号)

横滨正金银行是日本旧时外汇专业银行,1893年在上海成立分行。大楼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 1924年竣工。建筑为新古典主义风格,结合了日本风格的装饰元素。


原扬子大楼(中山东一路26号)

由美商扬子保险公司投资兴建,英商公和洋行设计,1920年完工。大楼属新古典主义风格。


原英商怡和洋行大楼(中山东一路27号)

1920年投资建造,马海洋行设计,华商裕昌泰营造厂承建,1923年竣工。建筑整体属新古典主义风格。

原格林邮船大楼(中山东一路28号、北京东路2号)

英国公和洋行设计,1922年竣工。大楼建筑整体属新古典主义风格,但又带有折衷主义风格元素。


原东方汇理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29号)

东方汇理银行系1875年由法国社会实业银行、巴黎商业银行、巴黎荷兰银行等联合发起成立,总部设在法国巴黎,1899年在上海设分行。银行大楼由英商通和洋行设计,华商协盛营造厂施工,1911竣工。属法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兼具巴洛克风格元素。

原英国领事馆(中山东一路33号)

1846年,首任英国驻沪领事巴富尔在李家庄(今北京东路外滩一带)购得土地126亩,建造英国领事馆。建筑后毁于火灾,1872年在原址重建,1882年又建造了一幢两层砖木结构的辅楼作为英国领事的宅邸,有走廊与主楼连通。两栋建筑整体属英国文艺复兴风格。

原百老汇大厦(北苏州路20号)

原为供来华外国人使用的旅馆兼公寓,公和洋行设计,新仁记营造厂施工。铝钢框架结构22层大楼, 1934年建成,为装饰艺术派与美国现代高层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建筑风格。1951年更名为上海大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凝固历史的外滩老建筑
【记忆】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建筑风格,一起在老照片中回顾
上海外滩这些老建筑,你都入内观赏过吗?
外滩建筑风光夜景
外滩这些老建筑的故事你都知道吗?一起看看Ta们的前世今生
【上海の味道】吃风景の下午茶.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