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海东:因病15年无缘解放战争,为何能“大将”名单,仅次于粟裕

1955年9月,公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大大将”名单,其中排在首位的是战神粟裕。他以崇高的战功和无可争议的地位成为无冕元帅,毫无疑问地获得了这个位置。

令人意外的是,紧随其后的是徐海东。徐海东之所以能够与粟裕并列,让许多人感到惊讶。
原因在于,自从1940年开始,徐海东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担架和病床上度过的,整整15年。他错过了抗日战争的一半时间,也无缘参与解放战争,更别提抗美援朝了,因此无法获得任何战功。

一个如此身体状况的人,能够与粟裕并列,自然引起了众人的议论纷纷。
这一消息传到正在大连养伤的徐海东耳中,也使他内心感到不安和羞愧
他意识到自己在担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后不久就病倒了,自1940年以来,几乎都是在担架和病床上度过的,养病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参战的时间。

'获得大将衔,我实在是心有愧疚。'
这是徐海东内心的忏悔,于是他通过他人向毛泽东提出辞退大将衔的请求
然而,毛泽东收到信后,却不仅没有同意他的请求,反而特别指示:徐海东不仅要评为大将,而且要排在第二位!仅次于战神粟裕。

毛泽东之所以如此坚定地维护徐海东,原因在于他们之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这段故事让徐海东的忠诚和人品彻底征服了毛泽东,也使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本文将带领读者了解老一辈革命家徐海东大将的故事。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不妨花费一点时间阅读,也许能够理解为什么毛泽东要如此坚决地维护徐海东。
徐海东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现为大悟县)的一个窑匠家族。尽管他只接受了三年半的正规教育,但他从9岁起就开始学习制陶,长达11年的时间里,他在窑场工作,甚至还做过放鸭娃的工作
1925年,25岁的徐海东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坡县领导游击革命

尽管徐海东是农民出身的党员,但他具备出色的智慧和策略,他在家乡积极开展革命运动,这也使他获得了“中国之夏伯阳”的称号(夏伯阳是苏联内战期间的英雄人物和红军指挥官,他以聪明才智、坚韧勇敢和多次建立奇功而闻名)。
所谓高树招风,徐海东曾经遭遇一次行动失败,使得他的身份暴露,成为国民党通缉的对象。
这一事件对他的家乡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共有66名与他有亲属关系的人被国民党残忍杀害,其中包括27位近亲和39位远亲,甚至连村子里的人都不敢再姓徐了。

与此同时,徐海东的妻子田德斋也被捕入狱,出狱后听信了谣言,误以为徐海东早已牺牲,不得已改嫁以求生存。
等到黄陂县的局势稳定下来后,徐海东继续组织游击队,积极参与武装革命斗争。他在战斗中展现出敏捷的头脑和迅速的反应能力,严格要求部下,因此在当地赢得了崇高的威望,迅速晋升到要职。

1932年1月,徐海东加入了红军第四方面军,被派到陈赓指挥的红十二师担任三十六团团长。此时,蒋介石发动了第三次“围剿”对鄂豫皖苏区,敌军主力沿商城溃公路和高店进犯。
徐海东受命担任杜付店的正面阻击任务。面对飞雪纷扬、道路泥泞的艰难环境,徐海东带领着他的三十六团与敌军二十多个团进行正面冲击。经过一个昼夜的激战,徐海东的团伤亡过半,营连排干部大部分负伤,前沿阵地也被攻破,形势非常危急。

这场阻击战关系到整个战役的胜败。因此,红军第四方面军总部密切关注着三十六团的阵地情况。
陈赓师长三次派人传达了“坚决守住”的命令,并告诉徐海东:
“如果守不住,敌人将从这里打开缺口,逃离战场,我们的围歼任务就可能失败。”
徐海东深知肩负的责任的重大,即使门牙崩裂,他也要坚守阵地。“人在阵地在!”这是他最后向陈赓回复的决心。
在战斗中,营连的干部纷纷牺牲,导致阵地指挥系统崩溃。面对局势的紧迫,徐海东急忙亲自冲上前线,挺身而出指挥战斗。在司号员牺牲后,他接过军号,亲自吹响号令,指挥战斗。

徐海东斗志昂扬,带领全团坚守了三天三夜,成功击退了敌人20多次的进攻。

第四天,我军从敌人的后方发起夹击,使敌军陷入慌乱,全线溃散。
场战役历时半个月,共击毙、伤害和俘虏了4000多名敌军,缴获了2000余支枪支。战斗结束后,陈赓亲自前来到三十六团,对徐海东说道:

'你们团打得非常出色!' '三十六团终于展示出自己的实力!'
随后,国民党第30军于6月开始对鄂豫皖苏区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由于张国焘错误的作战策略,红四方面军在反'围剿'初期陷入被动局面。
为了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红军部队离开了苏区,向西转移。
1932年10月,红25军的第73师和第74师随红四方面军一同转移。然而,徐海东选择留下,他协助鄂豫皖省委以第75师和院西部分红军为基础,重新组建了红25军。

重建后的红25军成为了一支年轻的'娃娃军',其中大部分战士是鄂豫院根据地战斗中失去父母的孤儿,还有一些是随红四方面军入川的子弟。
这支部队不仅士兵们年纪轻,干部们也都很年轻。军长程子华只有27岁,政委吴焕先25岁,副军长徐海东31岁。

团级干部大多都是20多岁,连排干部中很多人甚至不到20岁。军部机关的工作人员和警卫人员也只有17、18岁。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红25军中还有一批只有12、13岁的少年战士。

然而,莫要小看这支年轻的部队,尽管人数不多,仅有2900多人,但他们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能力。
在徐海东等干部的领导下,他们在长征途中创造了辉煌的战绩,涌现出了97位将军,其中包括徐海东、刘震、韩先楚、刘华清等。

他们跨越了五个省份,行军了9000多里,历时10个月,经历了500多次大小战斗,成功突破了敌军的封锁线,率先到达了陕北,并创造了持续壮大、屡战屡胜的奇迹,成为长征途中唯一壮大起来的红军部队。

仅凭这一点,徐海东的军事才能和大将气质就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红二十五军是一支年轻而勇敢的部队,他们的魂魄中融合了徐海东式的坚毅和忠诚。
1933年6月中旬,红二十五军在转移途中遇到了困难,部队缺乏粮食,一大半的士兵都受伤或生病,连队中大多数人都在抬担架。而徐海东则伴随着七十四师,他一条腿受伤,艰难地前行。

然而,这时军部发布了一项命令:
'过福田河以东,无需调查,可以屠杀牛羊猪鸡,为部队提供食物。'
徐海东看到这个命令后十分气愤,他认为这种做法不符合正规军队的作风,更像是土匪或旧军阀的行为。
他找来七十四师的三位团长,并严令不准执行这条命令。他特别强调,不得屠杀群众的牛,因为对于贫苦的农民来说,牛是他们生活的根本,杀一头牛就等于杀了他们整个家庭的命运。作为工农武装,他们应该关心和照顾工农阶级的利益。

在行军过程中,即使面临饥饿,也不能骚扰百姓和牲畜。他们还要将前方部队留下的牛皮和牛骨掩埋,并赔偿百姓的损失。
这种作风影响了整个部队,使得这支年轻的部队变得坚定不移。
徐海东在战斗中展现出了灵活的战术,为部队制定了'不进行消耗战,不强行硬拼,积极开展外线游击,寻找机会歼灭敌人,确保部队有充足的弹药物资,让士兵们能够吃饱穿暖'的行动方针
凭借这种游击战术,部队经常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对 敌人发动猛烈进攻,出其不意地击败敌军

1934年11月,在石门与敌军独立四十旅的战斗中,徐海东避开了敌军火力的优势,趁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歼灭了一个团,俘虏了一千多人,并缴获了800多支长短枪和700多件大衣。这次战斗改善了部队的武器装备,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士气。

徐海东在活动于皖西和皖南地区时频繁干扰国民党,因此蒋介石称他为'文明一大害',并发布了通缉令:
'凡击毙彭德怀或徐海东并投降我军者,将获得十万元奖励。'
1936年,当徐海东进入晋军区时,阎锡山也发布了通缉令:
'凡击毙徐海东者,将获得五万元奖励。'
徐海东听到这个消息后还幽默地说道:
'阎老西不如蒋介石,太小气了。'
国民党将他和彭德怀并列为悬赏对象,这表明徐海东的'老虎'称号确实是名副其实的。

红二十五军曾在庾家河战斗中遭到国民党六十师的突袭,导致军长程子华和副军长徐海东受重伤。
在这场战斗中,我军从高级指挥官到普通士兵,每个人都全力以赴投入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黄昏,我们进行了二十余次反复的冲锋和杀戮,最终成功击退了敌人
然而,二十五军的军长程子华受到了严重的伤势,而副军长徐海东更是被一颗子弹打穿了左眼底部,从后颈穿出。这次伤势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更为严重。徐海东被抬离战场后,昏迷了四天四夜始终没有醒来。

一场战斗中,两位军长都受到了重伤,这显示出这支部队战斗的不计代价的作风。在我们整个军队的战史中很难找到第二个类似的例子。
毛泽东经常说徐海东是'工人阶级的旗帜',是'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在授予徐海东荣衔时,毛泽东也特别关照了他。这主要是因为徐海东对党的忠诚和拥护绝对无疑。

正是他带领部队阻击敌人,确保中央红军顺利到达陕北,并为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和绝对的支持。也正是他率领第15军团在西北建立了革命的大本营,扩大了革命的疆土。
1935年6月,中央红军经历了千难万险,历经生死考验,终于与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四川会师。当时,中央红军对待张国焘非常谦卑,十分客气。然而,结果如何呢?

作为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张国焘的野心膨胀,先是欺凌弱小,接着强硬对抗,企图以军事力量威胁他人,最终不顾一切地分裂。
在9月9日,他直接将军队分兵,带走了整个红四方面军的四万人。
众所周知,红军的原则是'党指挥枪',然而此时,红四方面军的数万大军宁愿跟随张国焘个人,也不愿听从党中央的命令。
毛泽东后来回忆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这个背叛不仅对他个人的生命构成了威胁,更让他痛心的是红四方面军的背叛。
1935年7月,徐海东作为张国焘的下属,每天派出手枪排去打听中央红军的消息。当他得知毛泽东领导的中央红军要北上时,他毫不犹豫地决定西征北上,以牵制敌人,确保中央红军顺利前进。他坚信即使他们这三千多人牺牲了,也是光荣的。

他果断行动,只留下第74师在陕南,带领主力西征迎接中央红军,并派遣手枪队将一万多边币送给毛泽东和彭德怀,以改善他们的条件。
徐海东率领红25军一度夺取胡宗南部的后方基地天水城,缴获大量武器和军需物资,迫使国民党军从川西调兵回援,扰乱了敌人对红一、红四方面军的阻击布署,减轻了中央红军的压力。

在11月份,徐海东正在攻打张村驿时,突然收到了军团部驻地程子华政委的来信。信上说:“今日下午,毛主席和中央红军的领导同志将来到军团部,请您尽快回来。”
徐海东读完信后立即停止进攻,上马回军。
徐海东骑着一匹大红马,汗流浃背,犹如被雨淋过一般。他急驰而行,仅用了3个小时就跨越了135里的距离,越过一座山脊,回到了军团部。此时他已经疲惫不堪,马也是浑身湿透了。这一切,只为了迎接毛主席的到来。

抵达军团部驻地后,毛泽东和彭德怀早已在营中等待。他们对徐海东对北上中央红军的帮助表示感激。
这也是徐海东第一次见到毛泽东。
毛泽东说:“海东同志,你们辛苦了!”
徐海东连声回答:“中央领导同志辛苦,中央红军辛苦!”
当中央红军抵达陕北时,部队只剩下三千多人,士兵们饥饿、劳累,衣衫褴褛,士气低落,粮食告罄,无法煮熟。他们真的走到了困境的尽头

徐海东对中央红军忠诚无比,他召开会议宣布军团将支援中央红军。他从各连队抽调物资,大量供应粮食、药品、猪羊和棉服给疲惫不堪的中央红军,还向他们提供了补充兵员和弹药。
尽管得到了这样的补给,中央红军仍然面临着粮食短缺。
第二天,杨志诚来找徐海东,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毛泽东亲笔写的纸条,上面写着要借2000块钱以解决吃饭和穿衣问题。
徐海东立即找来经理部长,让他们从为本部战士过冬留下的7000块钱中拿出2000块,再拿出5000块送给中央。
何谓患难见真情?何谓“雪中送炭”?这正是真情,这正是雪中送炭!
俗话说得好:“功高莫过于护驾。”
毛泽东之前刚刚受到张国焘的气,此时面对徐海东等人无条件的欢迎,他怎能不感动?他怎能不记住这份恩情?
仅仅因为徐海东三次给中央红军送钱,毛泽东就会一辈子铭记他

这也是为什么毛泽东格外关心他,
1941年,他发电让徐海东“静心养病,天塌下来也不用管”;
1950年,他亲自写信让他“安心静养”。
徐海东在大连住了9年,周恩来也三次专程前往探望。

从1940年开始,他躺在担架和床上近15年,却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紧随战神粟裕之后。这完全是应得的,都是因为徐海东对革命的贡献,这是情义使然。
徐海东对周恩来反映自己认为授予他的军衔太高了,感到有愧。周恩来望着这位可亲可敬的老部下,眼眶湿润了。
他紧紧握住徐海东的手说:“徐将军,不要谦虚。这是应该的。”
这就是徐海东的故事。他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英雄,一个默默付出的人,一个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人

正是有了徐海东这样的人,我们才能够享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付出,他们的牺牲,不应该被遗忘。
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铭记他们的功绩,永远珍视他们的精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25军的长征是屡创奇迹、独具特色的长征
徐海东长期病休,为何高居大将第二?看看他的三大功劳就知道了
徐海东的红25军战士全在18岁以下,一个连九挺机枪,毛主席都惊讶
红25军与红四方面军有何渊源,1955年授衔特别照顾红25军有何隐情
陕北红军小记:刘志丹、谢子长、徐海东,等在长征终点的人。|长征系列
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历史功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