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ADAS/AD系统方案04-Mobileye的L4智驾方案分析

引言

前段时间,梳理了当前L2+系统的功能定义变迁趋势,并梳理出两个审视智能驾驶系统的维度,即“场景多样性”和“自动化程度”(图1)。

ADAS/AD系统方案02-L2+功能定义变迁方向回顾

图1 观察智能驾驶功能的两个维度

“场景多样性”,在保持驾驶员不脱手的前提下,尽量提升智能驾驶系统的开启范围以及开启后的连续性(不要经常退出),提升功能可用性和用户体验,目前特斯拉以及国内主流的OEM也都较为认可这种功能定义策略。

“自动化程度”,则更多地关注如何提升系统的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满足脱手/脱眼/脱脑等逐步提升的自动化程度。这方面,一般需要构建冗余系统来提升MTBF。冗余的方式之前的文章也盘点过。

ADAS/AD开发11- 安全角度

在盘点过了现有的各家智驾方案后,个人还是认为Mobileye的L4 Robotaxi方案能够最完整的覆盖“场景多样性”和“自动化程度”这两个维度的诉求。简单讲,“场景多样性”由Camera-Only subsystem负责;“自动化程度”由Radar-LiDAR subsystem覆盖。

正文

一、单一种类传感器的冗余(加倍)目前存在能力上限

关于传感器的冗余,个人认为简单的单一传感器叠加是不够的。本小结尝试证明该判断。

关于MBTF】贴一下百度词条的信息:MTBF,即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英文全称是“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是衡量一个产品(尤其是电器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单位为“小时”。它反映了产品的时间质量,是体现产品在规定时间内保持功能的一种能力。具体来说,是指相邻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工作时间,也称为平均故障间隔。概括地说,产品故障少的就是可靠性高,产品的故障总数与寿命单位总数之比叫“故障率”(Failure rate)。它仅适用于可维修产品。同时也规定产品在总的使用阶段累计工作时间与故障次数的比值为MTBF。磁盘阵列产品一般MTBF不低于5万小时。

对于一款智能驾驶产品(智驾系统方案),多少MTBF算是合理的?目前没有行业定论,但我们可以估一个出来。有几个常用的衡量信息罗列如下:

  • 如图2,功能安全的ASIL-D对随机硬件失效的要求,取个倒数,就是MTBF,10的8次方小时,1亿小时。现在需要想想,这个工程指标为什么定到这个量级?即使想不通,抄作业时,是不是可以复制过来灵活使用这个经验值?

  • 如图2,功能安全的ASIL-C对随机硬件失效的要求,取个倒数,10的7次方小时,1千万小时;

  • 如图3,Mobileye给自己的L4系统定的安全目标:10的7次方小时(10的负7次方在博客上打字不好打,我默认取倒数,做了个转换),1千万小时。他这么定的原因是说,每1万小时(10的4次方)的行车过程中就会有人受伤;每100万小时(10的6次方)的行车过程中就有人死亡。所以他的系统,再加一个量级(10的7次方),比平均水平安全十倍,就可以接受了。

图2 ASIL等级与随即硬件失效故障率的映射关系
图3 Mobileye给自己的L4智驾系统定的安全目标(1千万小时无故障)

以上的数据罗列,是不是有些胡子眉毛一把抓?拿硬件随机失效和Mobileye的系统失效等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的数字来对比^_^。但是对于做方案评估,已经足够了。因为参考的是这个数字的量级,百万级小时数、千万级小时数、亿级小时数,这个范围我心里有数了,【百万小时 到 亿小时】之间。再结合《100万小时(10的6次方)的行车过程中就有人死亡》这个关键的统计数据(Mobileye给的这个数据源在哪不清楚,先假设这个值值得信赖),基本能确认一点:要想保证智驾系统足够安全(其实也是个质量目标),需要做到≥100万小时不出关键错误(Safety Critical Error);加一个安全余量和倍数,那就是做到千万小时级别。

千万小时量级的MBTF目标拍下来,如果都让Camera-only系统搞,难度大不大,我不清楚。看了下Mobileye的做法,是使用两个完全独立的子系统,来分摊掉这个目标的。这样Camera-only系统领到一个10的3.5次方的指标,再加点安全余量,取个整数,就是10的4次方(1万小时安全无故障)这么一个指标。这个指标代入到正常使用的场景中,是个什么状态?Mobileye的市场材料里(图4)也帮我们翻译好了:意味着每天开车开2小时的话,连续开十年,没有出过安全相关的感知失误!

图4 1万小时安全无故障意味着什么?

再回过头来看,如果不拆成两个子系统,让Camera-only系统领一个10的7次方指标,对视觉感知又会是什么样的要求呢?说好的完全无人驾驶,准备哪年实现呢?

因此,单一传感器实现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目前看起来有不小挑战,即便Mobileye为了提升Camera-only系统的MBTF,搞了Vidar方案,纯视觉冗余方案(图5)。

图5 Camera-only系统的Vidar方案

二、传感器不光要冗余、更要强调多样性

根据第一小节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由于当前主流的智驾传感器,如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都有各自的缺陷,而且这些缺陷造成系统的MTBF过低。简单的加倍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因此更好的方式,应该是遵循多样性(diversity),如图6所示,能互补(complementary),减少单一传感器导致的共因失效。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大家都在关注激光雷达(包括我之前的系列文章,也都默认L3以上需要Lidar,原因也在于此)。

图6 功能安全标准关于diversity的定义

所以,Mobileye的方案,给的是被动传感器系统(Camera-only,如图7) + 主动传感器系统(Radar+Lidar,如图8)。每个系统需要背锅背指标,10^-4指标。每种传感器都有自己的角色和定位,不翻译英文,各位自己在截图上看。

图7 Mobileye独立的视觉子系统
图8 Mobileye独立的Radar+Lidar子系统

三、多样性就完了?不,还要强调《独立》

应该说,如果只看Mobileye这套系统的传感器配置(Sensor Set)的话,目前国内很多主流方案都比较类似,比如我之前这篇文章的分析。

ADAS/AD系统方案03-L2+级传感器配置更新和可能的终局配置

但是实际上,最关键的一点在于:独立子系统

国内绝大部分智驾系统方案是这么做的(图9)。Radar、Lidar只是在感知环节,作为了一种感知的补充;整个系统,仍旧是单个数据流的pipeline。一个单点失效,整个系统就挂了。没办法,功能安全工程师就给环境模型模块,定了个ASIL-D。这里面有很多工程实现上的悖论,不细说了。

图9 一般国内的智能驾驶系统方案架构

所以,除了看表面的传感器配置以外,还是要关注系统架构的设计。Mobileye的方案(如图10),确实是从感知、到环境模型(ADAS阶段low一点,叫道路模型road model;甚至更早,就是经常说的那个“传感器融合”软件模块)、再到规划,都是单独的两条pipeline数据流。直到决策,才是一个。这里面可以做很多逻辑,比如做plausibility check、或者其中一条pipeline失效了,使用另外一条,巴拉巴拉...

图10 Mobileye的两个独立子系统的系统架构

四、两个独立子系统,对产品策略也很友好

最后,说说这种方案在产品层面的好处。其实Moblieye现在也是这么做的。

那套Camera-only系统,Mobileye起了个名字:SuperVision(图11)。做好L2+方案。潜台词,不增加MBTF,不脱手,但是吧,我感知性能至少比当前的1R1V、5R1V效果好(特斯拉的FSD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城区里跑跑问题不大(从来不提自动化程度,出问题人要接管;自动化程度,要看MBTF),至少智驾系统的开启率和连续性显著提高了,可用性增强。

图11 Mobileye也单独卖那套Camera-only系统,起名SuperVision

要做真正的自动驾驶(体会体会“自动”这词,想想学校有个专业:自动化专业),肯定不是能在城区跑、能在山里跑,就叫自动驾驶。是需要提高MBTF的,那么Mobileye的想法是,我加一个基于Lidar+Radar感知的冗余子系统,而且跟Camera-only系统解耦,完全独立。

这两年感觉ME的重点都在打造Lidar+Radar这套子系统上。一直在搞FMCW LiDAR和Imager Radar的硬件开发。

总结

分析完以后,结合最近的两篇文章,我们总结下,看看在讨论高级别智能驾驶方面,有什么收获:

ADAS/AD系统方案02-L2+功能定义变迁方向回顾

ADAS/AD系统方案03-L2+级传感器配置更新和可能的终局配置

  • 高级智能驾驶系统/功能,应该盯着MBTF(或者类似指标),产品化的名称,如可脱手、可脱眼、可脱脑;

  • 冗余系统,在感知侧,更多强调多样性(diversity),以快速提升系统的MBTF;

  • L2+系统,应该更聚焦。放弃脱手、脱眼等MBTF指标,专心致志做场景多样性(即ODD扩展性,比如今天能在高速上用,明天能在城区里用,后天能在山区里用);但是只说能用,不为自动化(冗余、Lidar、4D Radar等部件)埋单;而是拼当前主流的接管率等用户体验指标,提升系统开启后的流畅度,提升可开启率和系统正常运行的时间;

  • 自动驾驶法规方面,如果你一直在L2+打转,不touch到高级智能驾驶系统/功能,其实影响不大;但是如果励志做高级别智能驾驶(真自动驾驶),那么如何提升MBTF,如何设计ODD、Take-over、Override、MRM和HMI等模块,都很重要。就不是光盯着感知、定位建图、决策规划这几个general ADAS/AD SW components玩就算OK了。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Mobileye推出L4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Mobileye助力L2+到L4
计算机系统基础:计算机可靠性知识笔记
传感器才是安防真正意义上的支撑
系统可靠性与失效性
智能底盘系列(1) | 综述:智能底盘的昨天 · 今天 · 明天(文末附系列文章规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