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软件定义汽车(第四集): 谁是最后玩家?

思绪乱飞导致失眠,索性打开电脑记录了下来,前几篇主要写技术,本篇主要介绍一下行业现状,介绍技术和数据是相对客观的,但是谈观点就会有我自己的主观意识在里面,所以这方面仅供大家参考,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 车企在软件方面投入
  • 传统车企之殇
  • 车企突围之道
  • 最后的实力玩家

1

车企在软件方面投入

根据中国人才研究会的报告,全中国,所有的车厂、 Tier1、车联网公司加起来,其软件开发人员数量,不到2万人,但是互联网公司中,仅阿里巴巴一家就拥有超过3W的程序员。(2W 我估算还是比较准确的,国内最大的两家,一家国企,一家民企,软件人员约在1200人左右。供应商中的第一梯队软件人员平均下来也不超过500。)

从相对数量上,也能得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结果:
上汽集团,员工超过10万,其软件中心规划1200人 ,约占1.2%。
大众集团,员工超过50万,软件开发人员约5000人,约占1%。
新势力中威马、蔚来、小鹏,软件开发人员都略低于10%。
特斯拉数据我无处考证,但从其前中国区负责人表述“特斯拉60%的工程师都在做软件”,估计其软件开发人员占比应该超过20%(知道的朋友欢迎提供准确数据)。

2

传统车企之殇

大家普遍都认为传统车厂,在软件投入、智能化方面行动缓慢,为什么会这样,有很多种解释,大部分都是从人的角度或者从组织的角度去阐述这个问题,今天我想从另一个维度为大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家商业公司为什么会存在? 最根本的动力还是为了追求利润,企业所有的行为动机都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那么传统车企又是靠什么盈利呢?概括起来就一句话,把供应商的零部件组装起来卖出去,赚成品和零部件之间的差价,至于其他的业务,如汽车金融,都是寄生在这个逻辑之上。

在这样一个商业模式之上,整车厂是高度依赖供应链的,燃油车时代还有三大件的差异,到了电动化时代,硬件上几乎全靠供应商,所以只要供应链上有的东西,所有车厂都可以上。这种状况,其实和目前的 手机厂商非常相似。

在硬件同质化的情况下,各家如何形成产品上的差异化呢?无非也就那么几种手段。对手机来讲,就是外观、屏幕、摄像头、电池、系统 UI、配置 等等。对车厂来讲也是类似的,造型、内饰、配置、电机、电池等。相比于手机,车的零配件就更多,所以在配置上可以玩的空间就更大,各家传统车企这方面都是专家,各种花式车型层出不穷。

在这样一种模式下,为了追求毛利润的最大化,手机厂和主机厂能做些什么呢?其实也就一件事情,供应链优化,换句话也叫,压榨供应商。

这种模式带来的结果就是,所有的传统车企,其毛利润都在15%左右,做的最好的丰田也就18%,而特斯拉已经达到了25%,其model3甚至能够到30%以上;大部分Android 手机厂商,其毛利润也都只有15%左右,而苹果毛利润高达38%,所以有个说法,手机产业链上60%的利润都让苹果拿走了。

对于传统车厂的做派,之前我也是有些看法,可是当我从这个新的角度重新去审视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一下就释怀了!当前的局面,是以硬件差价为盈利模式的必然会导致的结果,不管是员工的观点,还是其组织的安排,还是其与供应商的分工,在这种模式下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只有硬件才能产生价值,这种模式和观念,是百年汽车工业演化的结果,要改变谈何容易,能够领导传统企业完成自我革新,不被外部潮流所摧毁的领导者,也会成为这个时代的传奇。

所谓的智能科技不是光靠堆硬件配置,硬件需要软件来驱动,加大软件方面的投入,是提高汽车智能化水平的唯一出路,换句话说其实就是,智能是靠代码堆出来的。

从用户的角度来讲,智能科技,能够吸引更多客户。从资本的角度讲,智能科技,能够形成高估值,被定位成了传统就只能有10-20倍的估值,一旦有了智能科技属性,享受50倍以上估值,完全不是什么问题。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讲,智能化带来的高品牌溢价和附加值,能够提高企业的利润率水平。

3

传统车企的突围之道

我一直认为,改变当前局面,技术只是辅助手段,更多的因素都是非技术层面的事情,总结下来,以下挑战是必须面对:

  • 明确战略方向
    传统车企,在软件投入方面欠下了太多债了,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持续且坚决的投入,才能产生变化。战略上的飘忽不定,是没法做出实际有价值的东西,我自己观察,这波趋势起来,很多企业也只是跟风,那些坚持投入做正向研发的企业,最终一定也会获得市场与人才的双丰收。

  • 重塑组织架构
    传统车企,在现有的以制造为主的体系架构下,很难完成软件能力建设上的突围。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以制造业的薪资体系很难吸引高质量的软件人才,即使是薪资水平没问题,一旦被打上的传统标签,很多人就会敬而远之。

  • 统一顶层设计
    构建下一代智能汽车的软硬件平台,是一个需要跨领域专家紧密合作的工作,需要电子电气架构、汽车电子软件架构、自动驾驶与智能座舱系统架构等,多个架构部门联合工作,所以架构上必须高度统一。

  • 融合开发流程
    GVDP是整车开发所遵守的流程,它定义了每个阶段该做的事情和交付物,这是百年汽车工业智慧的结晶,传统的汽车电子软件开发遵循A-SPICE,两者的冲突倒是不大,但是那些需要频繁OTA的软件,比如座舱相关的软件,其开发流程其实更接近敏捷开发,在实际项目中,软件部门经常会和整车集成部门在这方面产生冲突,大家对各阶段的交付物和交付标准理解不一致。整车部门希望你交付的时候就是全功能,而软件此时还在开发过程中,交付的功能不仅不全还会有Bug。整车的开发周期是以年为单位,而软件的开发目前是以月为单位,如果是涉及车辆底层的软件,软件与架构部门介入的时间也会发生变化。这方面,还没有形成行业标准,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如何处理不同开发流程之间的冲突,是设计开发流程上的一大挑战。

  • 重新定义分工
    在新的软硬件平台之下,前面几个问题都是车厂自己需要解决的事情,外部因素当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重新划分与硬件Tier1的分工,可能大部分车厂都会倒在这个问题前面,体量太小,根本就没有平等对话的权利。考虑这个因素,小车厂要么会消失,要么就等整个产业链被彻底重塑之后再跟进。

4

最后的玩家是谁?


长期高投入,需要整合供应商资源,需要强大软硬件整合能力,三个门槛基本上把大部分玩家都挡在了门外。

所以实力玩家基本可以锁定,一类是像大众这样的国际一线主机厂 ,一类是像博世这样的国际一线 tier1 ,他们属于传统巨头的转型 ,还有一类是实力新玩家。

特斯拉目前毫无疑问是标杆,马斯克自带科技光环,在电动车领域几乎是吊打这些传统巨头,那些看衰特斯拉的几乎都是从各个维度被打脸,那些叫嚣超越特斯拉的,也要从技术上重新审视自己。底层架构和自动驾驶是特斯拉的强项,但是特斯拉也有自己的短板,随着自动驾驶慢慢成熟之后,车也在成为一款大型的可移动的智能硬件。作为车,特斯拉非常优秀,但作为智能硬件,却略显不足,因为它依然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为什么这么说呢?

车以后作为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也是人生活空间的一种延展,换句话说,就是会成为消费电子场景的延展,而目前消费电子正在从单一的设备交互,向多设备协同的方向发展。个人所拥有的所有智能设备,应该是智能一体化的。虽然目前也有一些尝试,比如用apple watch开车门,车家iot设备互联,hi-car手机车机互联,车机语音和家里语音终端互联,手机蓝牙钥匙等,体验上都非常割裂,基本每个功能都依赖于特定app,不是操作复杂就是使用场景受限。

前几年经常提的所谓云端账号打通,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数据交互的问题,但体验割裂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从技术上讲 就是要求 车脑 家庭智能中枢 移动设备智能中枢 是同一个智能实体 多家的产品没法放在一起玩! 所以除了软件生态,还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硬件生态! 多设备对用户的粘性也会比单一设备大很多,这就是为什么apple的很多用户,是android阵营怎么也抢不过去的原因。

所以,在汽车领域还有另外一个强大的隐形玩家就是苹果,从各种专利信息,挖人的动作,可以看出,苹果一直都没有放弃造车,他几乎拥有所有的关键性要素,操作系统、芯片、算法、硬件生态、软件生态、软硬件整合能力、人机交互设计、雄厚的资金、强大的供应链支配能力等等。图形界面、ipod、mac、智能手机、平板、手表、无线耳机,苹果是人机交互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导者,车载人机交互,各项技术都已经趋于成熟,目前的玩家都缺乏颠覆性的软硬件整合能力,行业正处在一个临界点,苹果憋的这个大招什么时候释放,我们拭目以待!

从这样一个逻辑来看,只要苹果放出了这个大招,就证明了消费电子巨头向汽车领域延展的可行性,那么国内的华为就一定会跟进,事实上在消费电子领域,华为已经在向苹果靠近,打造软硬一体的生态系统了! 这样一来,华为目前对外宣称的不造车就不攻自破,不是不造只是时候未到!

从另外一个维度来看,华为也很有可能慢慢被“逼”上造车的路,其汽车BU定位于汽车ICT领域的增量供应商,从软件定义汽车的角度来讲,主机厂应该要成为主导,但是以国内目前的进展,很多新的东西可能找不到车能上,就算不直接造车,内部也会按照自己对汽车的理解,打造一台基于新架构、新平台的汽车,否则太超前的东西这帮传统玩家可能根本没法配合玩! 局面可能类似于今天的半导体产业,由于产业链上的队友太弱,很多东西最后不得不自己去做!

就像拍电视剧,最先出场的不一定是最牛逼的,大部分玩家可能都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最后被真正的实力大玩家收割!

正是因为这个行业目前投入的不足,在未来反而蕴藏了巨大的机会 ,虽然目前是汽车业的寒冬 ,但这个寒只是传统的寒,各大谋求突破的玩家依然在疯狂的招揽人才,在这种微妙的趋势当中 作为个体,定好自己的方向,找好自己位置 ,跟着潮流走就行了!梳理这些东西,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也是在从技术和行业两个维度锁定自己方向。

这篇都是我自己的个人的一些看法,不像讲技术那么客观,欢迎大家拍砖,也希望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

写于2020年5月19日凌晨

《软件定义汽车》专辑

作为一个技术的爱好者,搞算法,玩芯片,攒系统,并不只是工作,也是自己所追求的很重要的部分。写这个系列,是为了梳理这几年的所学、所思、所想,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供大家参考。

作者:leo_huang_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文看懂手机厂改行造车的真相,盘点国内3大智能汽车龙头
五问科技公司借力造车
盲目“堆料”是造不好智能汽车的
【安信计算机】划时代新物种:特斯拉越来越像苹果了
对话艾拉比丁羽:当一辆车接入OTA,它就注入革新灵魂
到底什么是软件定义汽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