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人观点和自己的不一致时,先不要急于反驳,等了解清楚了再说。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昧良心的事,
千万做不得。

子路曰:子君侍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论语·子路十三》

子路问孔子,卫君希望老师出山执政,老师会先从哪些事情着手呢?

这里的卫君,是卫出公姬辄。当时子路在卫国,为卫国大夫孔悝家宰。孔悝的父亲,就是《论语》前面提到过的孔文子。

孔子回答,“先正名吧”。

子路一听急了,“哪有这么做的。老师你也太迂了吧!怎么能从正名开始呢?”

子路这人可真是快言快语,当面居然敢说自己的老师还用的是反问的语气,就差没接着说出后面那个字了!


不过,卫出公如今的位置,确实是来得不正。

卫出公的父亲蒯聩,本是卫国太子,蒯聩的父亲卫灵公,夫人南子和宋国公子宋朝私通,卫灵公不计较,蒯聩却觉得耻辱,想刺杀南子。阴谋败露,蒯聩逃亡。

卫灵公死前,曾经对他的小儿子郢说:我将来让你继承君位。郢不接受,不愿参与君位之争。所以卫灵公临死前,并未正式废除蒯聩的太子之位,也没立新的太子。

卫灵公死了,南子要立郢,郢还是不接受,说:亡人太子蒯聩之子辄在也,不敢当。就算太子流亡了,他的儿子姬辄还在,我不敢当。

南子没办法,就立了姬辄。这时候姬辄还小,最多十岁左右。蒯聩要回来奔丧,当然也要以太子之名继位。

卫国发兵,拦着不让他进来。南子是卫国实际控制人,让姬辄以王父命拒父命,称爷爷为王父,对亲生父亲就不认了。卫国宗庙祭祀,和出政施令,都称灵公为父,不认蒯聩。


所以,姬辄之名,蒯聩之名,灵公之名,各种不正,全都乱套了。但这已经乱了好多年了,老师您要他正名,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

野哉!由也。你放肆!你粗野!孔子开始骂子路了,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君子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就暂时存疑,以待考问。老师我说的话,你不理解,你可以问我,怎么能张嘴就骂老师迂腐呢?

妙哉,妙哉。

孔子这骂的可不仅仅是子路,还有我们这个时代的杠精们。遇到不懂的,问就是了,张嘴乱点评,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孔子接着说了一段很经典的话。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为政之道,就是要先有名分,施政才有合法性。

如果一国父子就名不正言不顺,怎么能够要求臣民做到呢?自己忌讳家丑外扬,那为何要在行事上,落人以口舌呢?

孔子的这番言论,实在是高明呀。

为什么儒家会反复和你强调,行事要光明磊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就是因为孔子说的名正言顺么?

一个人做恶以后,哪怕侥幸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也睡不踏实,生怕被别人发现,这活得多心累啊。


咱们要听孔子,做事前先掂量掂量能不能做,那些昧良心、伤风败德的事情,一开始就不要去做,没得解的。


02.
修行是自己的功夫,
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论语·子路十三》

樊迟又来问孔子什么是仁。在《颜渊》篇里,他就问过一次。这里樊迟又问,孔子从提高个人修养的角度,告诉了他这十七个字。

居处恭。居,不是居住的地方,不是在家的时候,是一个人的居心。居处恭,就是居心恭敬,这是一个出发点。

执事敬。执,是行。做一件事,先端正态度上的恭,然后落实到行为上的敬。还记得《论语·学而第一》里的敬事而爱人么?两者有相通之处。

与人忠。简单来说,就是对人忠诚,不自欺,不欺人,将心比心,自己想要得到的,也让别人能够得到。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哪怕是到了蛮夷之地,也不可放弃。

最后这八个字相当地关键,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品质与修养。

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你若对我不仁,莫怪我不义,这种想法既功利,也很普遍,是大多数人都会有的想法;另一种是“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我做好我自己,因为这是我对我自己的要求,这是儒家君子修身的功夫。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论语·子路十三的共读。

敬请期待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先秦策番外篇(一):孔子见南子事件的非常规考证
孔子邂逅风流艳后卫夫人南子
#每日学论语#13.3【2017-5-17】
子路死前向对手提一奇怪要求,被耻笑上千年,其实是我们错怪他了
子路三次顶嘴孔子,回答了世人三个问题,成为儒家三段佳话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 【13.3】名正言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