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匈奴驱逐的大月氏,在中亚,干了一件大事,影响佛教上千年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接上篇:第一次去麦积山石窟怎么玩?这里有一份保姆级攻略!

这些天里,你过得还好吗?

近日里,各地气温逐渐升高,空气里也弥散着热气。加之疫情有开始冒头的迹象,大家出门在外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呀~

前天晚上,灵遥在腾讯会议里做了一次麦积山石窟艺术的分享。谢谢各位朋友的厚爱,能让我通过分享,与大家重温我在参观麦积山时的感动。

图中🔗已过期,请勿扫码

接下来,灵遥将通过三篇文章 —— 石窟艺术的兴起、麦积山不同时期的造像风格、石窟艺术中的壁画艺术,为你回顾分享中的精华内容。

希望你喜欢~


01.

释迦牟尼涅槃约150年后,世界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其顿人统治了位于欧洲地中海之滨的希腊,在亚历山大时期发展成了强大的敌国。

在欧洲历史上,亚历山大绝对算得上是千古一帝。

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并洞悉人性,与此同时还是一位狂热的希腊文化爱好者,他渴望在征服这个世界的同时,将希腊文化带到世界各地。

此后的数十年间,亚历山大相继征服了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波斯,并占领了印度的西北部。他的足迹所在之处,便建立起了一系列希腊化的城市,从而使他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图 | 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死后,印度人建立起了强大的孔雀王朝(约前324-约前185年)尽管他们驱逐了马其顿人,结束了其统治,统一了全印度,但印度的西北部却深深地烙上了希腊文明的印迹。

图 | 孔雀王朝


02.

另一方面,印度在阿育王统治时期(前273-222),定佛教成为了国教,大量的佛教信徒被派到印度各地及印度周边地区去传教。

直至公元前230年娑多婆诃(he1声)那王朝(225年灭亡)兴起于德干高原西部,佛教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保护。


然而在这段时期里,是不出现佛的形象的,而是以象征物,如菩提树、法轮、佛的脚印、佛座等等来表示佛。

桑吉佛塔,以佛塔来表示佛的涅槃

一方面,是因为释迦牟尼从一开始便没打算搞偶像崇拜,他在世的时候,也并不主张弟子对他进行形式上的崇拜,更不提倡为自己塑像。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神,死亡是永远回避不过去的事实。

在佛教初期,追随者也一直遵奉这样的教导,弟子们认为如来身者,不可摸则,不可言长、言短,音声亦不可法则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原始佛教认为释迦牟尼是脱离了轮回的超人间存在,是不能够去用真实形象表达的。

以石狮子来表示佛法震撼人心的力量

03.

随着佛教教义的不断发展变化,到公元1世纪前后,大乘佛教开始在印度兴起。

乘,是乘载的意思,大乘佛教主张佛不只有释迦牟尼佛一人,三世十方有无数的佛,如,阿弥陀佛、弥勒佛、药师佛等等,只要累世修行,人人皆可成佛,去往佛国世界。此时,佛已经不像小乘那样可望而不可即了,这就需要在感官上让佛具象化。

图 | 麦积山一佛二菩萨塑像

另外,有别于小乘佛教的看重个人觉悟,大乘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寻求普度众生”,是普世性的宗教。

由于当时民众的文化基础差别非常大,不同民族的语言和习俗差异也非常大,单纯靠语言和文字是无法迅速地将佛的思想传播给信徒的。于是他们便想到了通过舞蹈、雕塑、绘画等方式,去传播佛教思想,最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佛教艺术。

图 | 莫高窟112窟《观无量寿》经变画局部

04.

贵霜王朝,是曾存在于东亚和南亚的古代帝国(约公元1世纪至3世纪),在鼎盛时期(105—250年)疆域从今日的塔吉克斯坦绵延至里海、阿富汗及恒河流域。


或许贵霜对你而言有些陌生,他们的祖先我想你一定认识,那便是西汉时期定居在甘肃一带的大月氏。

在被匈奴击败后,他们于公元前176年左右开始西逃,多年以后到达阿姆河流域,逐渐征服了当地人,以西北印度犍陀罗为中心,建起了了强大的国家,并且迅速接受了希腊和印度文化,在公元1世纪初开始信仰佛教。


犍陀罗地区富有希腊文化传统,希腊的雕刻艺术在那里久负盛名,于是在世界文明的十字路口大乘佛教的思想在与希腊艺术发生碰撞后,催生出了夺目的艺术之花。

《关于印度的佛陀为什么像希腊人》

05.

佛究竟是什么形象?恐怕当时的人也无法说清。于是,人们开始从希腊艺术中的阿波罗神的形象中寻找灵感,以此为蓝本去塑造佛像。

从下图存放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犍陀罗石像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佛像在体型和外貌上完全是希腊式的,仅在身体的某些部位突出了佛经上描写的佛的超人特征,如头上的肉髻、手长过膝等等。


佛的服装在当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希腊人穿着的通肩,另一种则是袒露右肩的大衣,具有印度亚热带地区的特点。但无论是哪一种服饰,均凸显了佛祖优美的体态。

《不管是哪一种服饰,五官总是偏欧洲化》

不久后,在印度恒河中游西北部的秣菟罗地区人们接受了犍陀罗的造像思想,又兴起了一种新的佛像艺术,即秣菟罗风格,在日后完全取代了犍陀罗风格。


秣菟罗风格的佛像,面部饱满,身体健壮,体型写实,但衣质轻薄,衣纹为抽象的阴刻线或突棱线,显得大衣更加地贴合身体,如出水一般,有的衣服表面很少刻衣纹或不刻衣纹。

秣菟罗风格造像对印度、中国以及东南亚各地区产生了强烈影响,随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成了我国最早一批佛塑像的蓝本。

图 | 武威天梯山大佛 ~ 凉州模式的代表

06.

石窟则产生了公元前2世纪左右,一开始几乎是机械地模仿草庵茅舍,仅作为信徒们的修行之所。如位于安德拉邦的贡塔帕里石窟中的一所洞窟,其主室呈圆形,中间有一座塔,主室外部有长方形门厅。


但是很快,佛教徒们就对这种原始地形制做了改进,其改进形制大量地出现在了位于高止山脉的西部和孟买地区。

这种新型的供佛教徒礼拜用的石窟,在平面布局上有一定的共性:长长的蹄形平面,最里面做成半圆形,中间是一座半球顶塔,环绕塔的内侧及侧壁的旁边都布置有廊柱,以供信徒们从廊柱外侧顶礼膜拜。这便是石窟寺发展史上的一种重要石窟类型 —— 塔堂窟


随着佛教与石窟艺术的发展,石窟里的主题也越来越丰富,石窟寺里除了有佛塔,还有佛像、壁画等等佛,比如,在公元1-2世纪开凿的阿旃陀寺,规模虽然不大,仅29窟,但里面已经有丰富的石雕佛像、佛经故事人物了。


佛教艺术的东传,则又进一步带动了佛教石窟在中国的发展,甘肃的河西走廊便因地处古丝绸之路的要地,兴修石窟、佛像,而被后人亲切地称为石窟走廊”,麦积山石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因其泥塑像持续时间跨越10代1500多年,而被誉为”东方雕塑博物馆”。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麦积山不同时期佛造像的特点,带你领略佛教艺术在东传后的变化~

希望你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佛教美术
印度佛教-犍陀罗佛造像艺术
万岁犍陀罗:亚历山大大帝与佛的共舞
老黄跟你说佛像的起源
犍陀罗艺术形式与中国佛像雕塑演变
犍陀罗 | 佛教造像起源于何处?为何早期佛像都是“希腊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