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君子的修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儒家经典」,四书之首的《大学》的共读。


01.
儒家的思想根基:
推己及人,由近及远

了解了儒家的「三纲」以后,我们进入到《大学》里最著名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它既是为了达到「三纲」的要求列举出来的条目,也是入学大家们为后人进修设计的阶梯。纵观儒家经典,我们不难发现,儒家几乎所有学说的展开都遵循了「三纲八目」


那么,实现八条目的关键是什么呢?我们不难发现,是前面讲的「知所先后」,也就是先后秩序。

我们先来看儒家的「外治」,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大学》

要「明明德于天下」,就是平天下,让全世界人都以你为榜样,那你就要先治理好你的国家,因为全世界人都羡慕搞得好的国家,希望向他学习。

《史记·周本纪》里,司马迁在讲文王的功德时,便有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诸侯因为在土地、财物上起了冲突,便跑去周文王姬昌那里评理。结果,刚一进入到文王管辖的区域,便有看到两个农民相互合作,谦恭有礼。于是,这两位诸侯心中顿时升起了一股子内疚感,相互给彼此作了揖,说了声「抱歉」,回到了自己的领地。


这便是一个很典型的儒家思想,在《孟子》一书里也有体现。

王道不是要用武力去征服别人,而是要施行仁政,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然后,全天下的百姓都会羡慕你们国家的生活,都想要到你的国家来。他们的国君若是昏庸残暴,更加地盼望你能够去解放他们,天下自然就归一了。


接着,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你要是想治理国家,便要先把自己的家里给治理好,如果连你家族里的人都不听你的,那么你肯定也很难服众。

因此,你在判断一个人能否深交时,不妨先看看Ta是如何与自己的父母、手足相处的。Ta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对自己的手足都不友爱,哪怕对你好,也是因为有所图,难以长久。


最后,是「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要管好一家人,你得先管好你自己,这又是一个基本原理,叫做「推己及人」。

比如,你如果希望你的孩子能够早睡早起,坚持锻炼,那么,你便要为你的孩子做好表率。你若是自个儿都天天睡到中午才起床,又该如何去说服你的孩子「早睡早起才是对身体最好」的呢?


推己及人,由近及远,就是「本末先后」的基本原理。

千万不要低估模仿与环境的力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流传了上百年的话,背后一定有它的道理~



02.
诚意正心,格物致知

如果说,「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那么,后半句里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便是儒家思想对个人的影响。

我们先来看「诚意正心」。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身者,先诚其意。

《大学》

朱熹说,心者,身之所主也。翻译过来,便是心是身体的主宰,若是要修身,便要守得心里端正,即,无所偏倚,既不偏向自己,也不偏向别的某些人。


要正心,先得诚其意,也就是对自己真诚,不自己欺骗自己。

人要欺骗自己,理由其实有很多,比如,明明说好了早睡,但却没有做到,可能是因为「今天工作太累了,想多玩会儿手机」;工作没有准时交,可能是因为「我家孩子生了病,我需要照顾他」,等等。

不管这些理由是真是假,它们都起到了一个共同的作用,「推卸责任」,既瞒过了自己,也瞒过了别人。

所谓的「正心」,便是用「诚」和「善」把自己的想法填满,一点欺瞒的机会都不留给自己,这就是要时时刻刻警醒笃行的事情了。

接着,我们来看「格物致知」。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
要做到诚意,先得致知。要致知,又要先格物,这就是格物致知。

朱熹注解到,致,就是推到极处;知,就是知识的。但是,照我看来,这里的「知」,应该是事情的是非善恶。因为,后面还有个「格物」,格物,就是穷极事物的道理,要让那极处无所不至。

我们拼了老命地去「格物」,去探究事物根源的目的又是什么呢?答案很明显,是为了做到心里通达,没有一点亏蔽。


比如,你如果有读过《睡眠革命》这本年书,便知道大多数人夜里都需要睡4-5个周期,也就是6-7.5个小时,那么便不会提出「我最近工作真的很忙,能不能只睡3个小时」的问题,自然而然便能够做到早睡早起了。

因此,真正的自律,其实一点都不痛苦它是你在真正明白了事物的道理后,自然而然做出的行为。就像是三观端正的人,都知道杀人是犯法的,所以哪怕受到了再大的委屈,也绝对不会当街杀人。


一个人,若是「知」到了至处,然后善恶真假,都见得分明,心上发出来的念虑,都是真实,没有一点虚假,便可以做到「诚意」了。

一旦意诚,就可以去掉私欲,还归天理,做到「存天理,灭人欲」。而后,心中端正,不偏不倚,就能够约束自身,做到「修身」了。

这时,「修身」后,若能够有在家族、社会上担负重任,也就做到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相连接,然后便能够实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了。


因此,八个条目,一条都不能少,次序更不能乱。


03.
君子的修行:修炼自己

阐述了如何借由「八条目」达到「三纲」的要求后,作者在第一章的结尾,进一步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皆是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后,未之有也!

《大学》

这两句话一个强调了两个意思:

一个是从天子到庶人,人人都要要以「修身」为本,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其位谋其职,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二一个是自己如果不先修身,就是根本乱了,想要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此,儒家文化,反复向我们强调的,是修身之道,是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守好自己本分」的学问。

我们如果能够以此为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那么得到别人的尊重、支持与信任,便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你若是只把它当成了一套教会你如何与别人打交道,进而在关系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的「秘籍」,那就太看低它了~


上文,便是《大学》的第一章,是孔子的话,由其弟子曾子记录的,所以是「经」。后面呢,还有十章,是曾子口述,曾子的门人记录的,作为对「经」的补充,叫做「传」。

下一篇里,我们将继续第一篇传的品读。

敬请期待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学》修己进德治人治国之说
王岳川:《大学》要义与精神定位(下)
曾子与《大学》
【书摘】《四书五经里的学问》
猴哥带你读懂儒家思想第七讲 格物致知的核心是找到做人的是非善恶标准
要想读懂《大学》,先看看这些,会让您脑洞大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