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年末要不要跳槽?别着急,先做完这3个职业测试再说!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613本书

《从退缩到成长:发展你自己》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从退缩到成长:发展你自己》一书的共读。

常言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对每个人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比如,灵遥我自己,就曾经有过两次转行的经历:

第一次是在排放权交易所做研究员,虽然做的是我擅长的资料整合,但由于对行业未来发展缺乏信心,所以心态一直不是很好;

第二次是在北京的一家创业公司做私募研究,虽然是在一线城市做金融,但还是因为工作压力大,平衡不了事业与家庭,最终选择离职。

经历了两次转行后,我才开始发现,自己向往的是时间自由,但充满挑战,每天都能够学到新东西的工作,于是便选择做「职业读书人」了。

这件事情,开始让我意识到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若是早一日开始做职业规划,相信也不会有后来的摸爬滚打与推倒重来了。

因此,接下来,你将读到的是心理学中与生涯、职业规划有关的内容,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01.

舒伯特生涯理论:

我这一生究竟能做什么?

舒伯特生涯发展理论,将人这一生分成了五个阶段,分别是:1.  成长期(0-14岁)

这个阶段,人开始逐渐具备一定的生活控制能力,并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长远发展。因此,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便是发展自我形象,以及发展对工作的正确态度。

其中,4-10岁为「幻想期」,以「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是生涯规划的起点;11到12岁的「兴趣期」,以「喜好」为主要考虑因素;13-14岁的「能力期」,则以「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

你家如果有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妨问问你的孩子,未来想要做什么,并帮助他们为了未来做好准备~

2.  探索期(15-24岁)

这个阶段是职业认同阶段,个人在这个时期内已经有了初步的职业选择范围,并为之准备教育或者实践。

其中,15-17岁为试探期,考虑需要、兴趣、能力与机会,并在课业与工作中,加以尝试,对应着便是普高的课外活动,或是职高里的职业培训;

18 - 21岁为过度期,通过进入就业市场实习,或是参加专业训练的方式,力图将职业定位某个特定选择;

22-24岁则为生涯初步确定期,开始进入职场,试验其成为长期职业的可能性,若不成功则可能再经历上述各个时期以确定方向。

因此,大学期间,我们除了要完成学业,还要多去社会参加实践,去了解一个工作真正做的是什么,并为日后的择业,做好准备。

3.  建立期(25-44岁)

经过了上个阶段的尝试后,个体会在这个阶段确定自己在整个生涯中的位置,并适当做些微调,以期在事业与家庭中达到合理的均衡;有了前期的积累与身心的成熟,这也是一个人发展得最快的时期。

4.  维持期(45-65岁)

这个阶段,个体已经找到了合适的领域,会在维持工作位置的同时,迎来新加入者的挑战。

5.  衰退期(65岁后)

由于身心功能的日渐衰退,个体不得不开始为了退休生活做打算,选择退居二线,或是回到家庭,在家庭关系中,找到新的满足点。

终其一生,我们的发展,就是一个包含了「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五个阶段的螺旋式发展。

比如,刚进入一家公司的新人,必须适应新的角色与工作环境,经过「成长」和「探索」,一旦「建立」的较为固定的模式,同时「维持」了工作状态,便要开始面对新的挑战,如,开始业务创新,或是带新人、带团队,而以前的工作模式又会逐渐「衰退」,进入新一轮的循环。

因而,处在「成长」与「探索」期的朋友,一定要学会去接纳这两个阶段的迷茫与不清晰,不要太频繁,或者太快地变换职业或者岗位,一旦到了「衰退」期,则要看到挑战中的机会,不要太早放弃。

与此同时,若能充分了解自己「职业倾向」与「职业锚」,将个人内在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相信将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动力~

02.

职业倾向:

不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怎么办?

前文的末尾,灵遥提到了两个词,分别是「职业倾向」与「职业锚」。

顾名思义,职业倾向就是你对职业的偏好,比如,有的人就是喜欢和人打交道,有的人就是喜欢和数据打交道。这个倾向并无优劣之分,只要适合你,就是最好的。

那么,如何找出自己的职业倾向呢?

这里我们要借助一个工具,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霍兰德在1959年提出的「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

他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凡是符合一个人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悦地从事该职业。

想要实践这个理论,很简单,你现在就可以拿出笔和纸来试试~

首先,在纸的中央画一条横线,左端写上「重复」,右端写上「灵活」;再画一条纵轴,下端写下「对人」,上端写下「对事」。

然后,你便得到了四个象限。再以此基础,画一个六边形,便能够找到你的兴趣所在了。

按照霍兰德的理论,根据喜欢重复还是灵活,喜欢对人还是对事,能够把人大致分为六类,分别如下图所示: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不同类型的混合体,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区别,这里讲两种常见的情况:

一种是某些兴趣很强,但某些兴趣很弱。

比如,我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型」,极度反感灵活的、需要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你若也是这种情况,就要学会扬长避短,主动回避那些自己不擅长的工作;

另一种各种兴趣都很弱,「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这个其实不用担心,可能是因为尝试的不够多,兴趣还没有分化导致的,就需要做更多的尝试与探索,直到找到自己最想做的那个。

03.

职业锚:

我到底该不该换工作?

最后,我们来看看什么是「职业锚」。

这个概念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著名职业指导专家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的,它又称「职业系锚点」,指的是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时,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东西。

共有下面这这八种,分别是:1.  技术/职能型

这类人追求技术领域的成长和技能的提高,以及应用这种技术的机会。他们对自己的认可来自专业水平的成长,喜欢面对专业领域的挑战,因而不愿意从事一般的管理工作。

2.   管理型

管理型人才倾向于通过承担责任来发挥自己的价值,因此希望获得更高的薪水与职业晋升。

3.  自主/独立型

自主/独立型追求随心所欲安排自己的工作方式,以及能够全面施展个人才华的工作环境,为此他们宁愿放弃更高的收入与更高的头衔。

4.  安全/稳定型

安全/稳定型的人追求工作中的安全与稳定感,他们会关心财务安全,例如,退休金;会关心与老板、与同事的关系是否稳定。同时,他们还希望自己的长期贡献与经验能得到表彰。

5.  创业型

创业型的人希望靠着自己的能力去创建属于自己的工作与产品;因此,哪怕现在是在为别人打工,一旦时机成熟,便会走出去创造自己的事业。

6.  服务型

服务型的人,一直追求他们认可的核心价值,例如,帮助他人、改善别人的处境。因此,来自同事的认可与支持与他们来说,会是他们格外看重的点。

7.  挑战型

挑战型的人,喜欢解决看上去无法解决的问题,战胜强硬对手,克服无法克服的困难等,对他们而言,新奇、变化与困难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一旦事情变得非常容易,便会立马失去兴致。

8.  生活型

生活型的人,喜欢允许他们平衡并结合个人需要、家庭需要与职业需要的工作环境,正因为如此,他们会在意工作时的弹性,很难接受997、007工作制。

这八种职业锚,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要明确了自己的偏好,职业规划路径便会越来越清晰。

因此,对于焦虑是否该换工作的朋友,首先应该去寻找自己的职业锚,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一份怎样的工作。

具体来说,你可以先列一张表格,左边是「职业要求」,右边是「必须/希望」。

举个例子,你特别在意工作能否给予你足够的灵活性,那么在「职业要求」这一栏,可以填上「灵活」;然后在「必须/希望」这一栏填上「必须」。

当你写完了全部的要求后,停下笔,分析你选择这些要求的原因与重要性,然后,将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妥协的,按照从重要到不重要的顺序,列举下来。

最后,对比你目前正在做的工作,看看满足了多少;以及看看市场上,你能力所及范围内,都有哪些工作能够达到你要求。你便能知道,是留下好,还是跳槽好了。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我们继续来讲如何通过提高你的情商,来处理人际上的冲突。

敬请期待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线心声】中学开设生涯规划课有什么卵用?!(2)
《大学生健康心理学》第七章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发展
当工作在“生存”与“兴趣”中挣扎
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离职率缘何居高不下
你的生涯如何规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