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字与中国的饮食文化
​来源:论文联盟  作者:
一.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二.中国汉字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其特色文字——汉字,同它的母体一样,亦拥有灿烂辉煌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中国汉字至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汉字起源于仰韶文化时期,大约公元前4000年,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公元前2000年开始进入字符积累阶段,商代初期形成相当规模的文字体系。
三.汉字与中国饮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文字俨然成为一种文化,是中国文明最集中最精粹的体现。因此汉字文化也是包罗万象,汉字文化涉及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所以要观察中国的汉字文化是离不开饮食的影响的。
我国饮食文化渊源流传,是我文明古国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古代的优秀诗文作品中,时常可以见到有关饮食的记述和描写。我们要研究汉字文化与饮食首先就要从这最基本的汉字说起。
1、“年”与“禾”
在古代的壁画中,常常能看到描绘人们头上插着禾谷为装饰,翩翩起舞,以庆贺当年的丰收的壁画。古代中原地区的稻谷大多是一年一熟。古代的先民们把禾苗自播种到其成熟,视为一年。因此,年便同何禾谷的丰收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在古代农业社会,禾谷是人们的主要生存依靠。禾谷的成熟就意味着这一年的辛劳都没有白费。所以,当人们收割完庄稼后,往往要庆贺一番,过一个丰收的节,而这个节日就是文明常说的“年”。“年”的确定,正是农业社会先民的一种文化心理的显现。
禾是古代谷物的总称,所以许多与吃有关的字都常常以它为边旁。粮食的这个“禾”似乎是最古老的。植物学家认为,它是指新石器时代出现在整个华北地区的各种野生的禾,至今仍有些生活在野生状态下,甚至是令人讨厌的稗草。但是这个字的外形十分像沉重的穗子垂挂下来的谷物。禾字派生出了许多与粮食相关的字,但是后来词义却逐渐发生转移,比如年、秀、季、秋、香。
2、“秀”
秀丽的秀字,会意。石鼓文,上为“禾”,下象禾穗摇曳。荣而实者谓之秀。《尔雅》本义是谷物抽穗扬花。多指庄稼长相很好,如秀穗。后秀字引申意为好,优异。不再仅仅是用于形容庄稼。也开始形容其他事物,诸如景色:秀丽的山河。或是形容人,诸如:秀而不实(喻人很聪明,却未做出实际成绩)。苗而不秀(喻人早死或虚有其表)。后起之秀。秀丽。秀俊。成长振振子孙,或秀或苗。——《后汉书·孝章皇帝八王传赞》。
“秀”字是带“禾”的边旁,同样跟禾谷脱不开干系,庄稼长的好,收成也就好。因此,古代先民看到长相“秀茂”的庄稼,心中便掩饰不住的高兴。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用以“秀”字修饰,这正是当时人们的一种文化心理的体现。
3、“食”及其边旁“飠” “饣”
同“吃”有关的另一个字便是食物的“食”字了。“ 食”,包括偏旁“飠”“饣”,均读shí,像人张口冲着古代的食具吃饭状,是从古代食具“豆”,一种可用来盛装食物的高脚碗演进过来的一个字根;也有把上面的字形,看作是“合”字,意思是包括所有与食物有关的字形,后来篆体写成似人头顶食具状,用它做偏旁创造了大量与饮食有关的字。
我们说,人以食为天,一日三餐不可少。可是在古代,一日只吃两餐,还专门创造了两个字:“饔”。又叫大食,是指早上8、9点种吃的早饭;“雍”从“乡”(邑字演化而来,含人跪坐姿)从“隹”(禽类),含意“雍容华贵”丰富的饮食;“飧”。又叫小食,是指下午4、5点种吃的晚饭;“飧”从“夕”(黄昏)从“食”,一看便知是指简单的晚饭。
其他反映饮食习惯的汉字:
“俎”的使用:俎原是祭祀时放祭品的。又指砧板。古人席地而坐,肉在镬中煮熟后用“匕”把肉取出放到俎上,然后将俎移至席上,食者用刀割取。《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这是以刀俎喻宰割者。俎几是后代几、案、桌等家具的源头。
“箸”的使用:先秦时称为梜(jiā)。秦汉时称为箸。隋唐时写为筯。宋代后称为筷。筷子称呼是禁忌风俗的产物。
“案”的使用:最初食器直接放在席上,后来放在托盘上再上席。托盘古代叫案。
举案齐眉:《后汉书·梁鸿传》:“乃共入霸陵山中, 以耕织为业, 咏诗书, 弹琴以自 娱。后至吴, 依大家皋伯通, 居庑下, 为人赁舂。 每归, 妻为具食; 不敢于鸿前仰视, 举案齐眉。” 举案齐眉反映了夫妻相敬如宾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
4.饮食器具
说完了吃,再来谈谈盛吃之物---器皿。这些器皿同样也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中国汉字一样联系密切。中国古代的器皿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同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关系。譬如说,最早的器皿是由石头制作而成,接着有了陶制的,当我们知道了采矿,掌握了冶炼技术以后,我们就开始使用铜器。春秋之后,人们学会了冶铁。渐渐的铁质的器皿开始出现。但因为铁的熔点最高,而且很脆,对技术的要求也更高,所以完全使用铁造的器具出现较晚,到现在我们还在用铁锅,包括后来我们发现了铁器与贫血的治疗关系密切。吃饭用的器皿,也就是食器、炊具,有一个从大到小、从粗到精、从厚到薄的过程。
在人类最为原始的时期,人们刚刚发现了火的使用方法。那时的人们是直接将事物放置于火上烤制。但渐渐的人们发现,一些食物是无法直接与温度级高的火焰接触,而且,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食物渐渐开始有了剩余,这些剩余的食物亦需要一个东西保存。于是,器皿便演变而来,之后又有了锅碗瓢盆。在古代的中国及西方,声名显赫之人的家中,盛物的器皿也是颇有讲究的。制作器皿的材料和方法都颇为精致,甚至到了工艺品的水平。不同的食材也需要专门的器皿保存。皿:碗、碟、杯、盘一类用器的统称,以皿为部首,衍生出了很多词语。比如用来盛放东西或洗涤的盆,这个字声旁是分,分这个声旁有大的意思,比如颁这个字,在古代是大头的意思。在粤菜里有一种著名的盆菜,至今依然流行,它的缘起据说和文天祥有关。这些看似简单的锅碗瓢盆已然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反映饮食器具的汉字:
鼎:鼎是煮肉和盛肉的。鼎以圆腹三足的为多。鼎足而立。
鬲:鬲是三腳中空的煮水器,可容較多的水,又較易煮沸。鬲型式有雙耳、單耳和無耳等。最早的鬲是無耳的。鼎用于比较正式、隆重的场合,鬲则是生活常用的器皿。
镬:是专门煮肉的。镬也是大腹,圆形,但没有足。(蔺相如)说:“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也,臣请就鼎镬。”
甑(zèng):甑是蒸饭的工具,类似今天的笼屉。甑更常跟釜配套使用。《世说新语·夙惠》: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议论。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釜(鬴):曹植《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甗(yǎn):商朝炊具。由兩種器物連接而成。上部的甑,口大腹鼓,底部有洞,可將食物放在上面。下部的鬲,可以放水在其中加熱。所以甗的用處和現代的蒸鍋一樣。
四.结语
汉字与饮食文化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如何研究汉字所体现的饮食文化、汉字与饮食文化的其他方面的关系,都是我们需要加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关链接:
汉字流源
传扬汉字精神,展现汉语魅力
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快速写好汉字已不是梦(节选)
汉字笑话
汉字,不合算,
汉字的“重女轻男”/简说百家姓(之房解丁邓)
胖人,汉字
汉字与对联
谈汉字、西方字母文字、汉英语言与中西文化的关系
略论古汉语教学中汉字形训问题
word2010快速输入汉字偏旁部首
浅谈中国汉字文化史
汉字与中国的饮食文化
浅谈明治维新以来日语中的汉字改革
汉字的笑话
“字字珠玑”:汉字中的人生哲学和经管智慧
浅谈汉字与汉文化
国学语文汉字使用方法简论
汉字与古代水文化
抓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进行汉字教学
幽默汉字对话
分析汉字文化信息改进汉字教学运用策略初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俎】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中国汉字合体字辨识
博大精深说汉字
唐汉解字:汉字与两性文化【4】
汉字隐藏的秘密:“秋”从蟋蟀而来
一看就是“不正经”的字,水多泛滥则“淫”,解说“淫”字的信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