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氏锦囊··11

郭氏锦囊··11--歌诀(A)



       【原文】                              歌诀总论    

      董老先师之技术,其法高深,学有渊源。自出山问世以来,未遇敌手。据云其师云盘传授时,即以歌诀相告之处甚多。故每一诀中,寓意深长,且补助招势,形容神气。熟读之于拳法锻炼中,增益匪浅。

      兹录其经常对门人所谈之歌诀,为三十六歌,及四十八法诀。在各门拳法所未曾道者,皆阐发无遗。诵其歌,形其意,有如先生之耳提面命,指导于前。使后世之学者,于向往之余,得其遗教,身心兼受其惠。此编之传世,厥功岂浅鲜哉。但今日研究斯拳多有未知者,得此而读之,亦云幸矣。

    【詮說】

     由此“总论”可知,歌与诀由八卦掌始祖董海川先生而来。虽在郭古民先生之前即有传说,然确系郭古民先生整理记录,编辑成系统论文。且内中或有其感悟所记,而以文编诀示,以凑天罡佛愿之数处恐亦不少。

     吾之恩师刘介民先生,约于卅余年前,将此书借与李子鸣先生后,李先生曾据此编写出书。其后,歌与诀始为八卦掌界,广泛知之。其前,则或因囿于建国后,三十余年政治运动之氛围,所知之人不多;且日渐愈少,或仅限于门中曾知者有所闻听。

    故郭古民老前辈之举世功德,应予确认无疑。而吾师刘介民先生,与李子鸣先生等前辈之传衍功德,亦不可没。更于郭古民老前辈,文武国学垂范所就,不宜湮掩曲说也!

 



      【原文】                            歌诀总论  

                                        八卦转掌之歌诀   

                           歌一:空胸拔顶下单腰,拗胯合膝抓地牢。

                                 沉肩坠肘伸前掌,二目须从虎口瞧。

      注曰:前胸宜空虚。头应立起,欲其拔耸而直。腰宜下沉,至尽处为止。胯则斜侧,双膝宜合拢,不可开张,足趾抓地而行。

     肩欲垂低,肘应平坠,似直非直,微曲向前。伸掌宜指竖,中指名指宜分。两目眼光,直对前掌大指二指之间,从此隙观瞧。

    【诠说】

     此歌一,有三要点。一为“下单腰”,二为“拗胯”,三为“须从”。

     下单腰者,溜臀拧转以为之。单侧腰向后,另一侧腰则向前。见有将“下单腰”改为“下塌腰”者,不宜也,不成其法也。为双侧之腰平齐成一线之势,且“塌腰”易产生误会,而不若“下单腰”易于理解,有悖于先师所授功法之要求,亦有悖于先师所传原歌义之真实。见前第五章第一节《虚实之变化》篇中,有“一则可以下单腰”句,与原歌相符合,应知属真。

     拗胯者,拗折以拧转之势,几近于极。“拗胯”绝非“扭步”可达其义。扭步者,外扭为掰,内扭为扣。况乎下言为“合膝”,与扭步不仅重复,且亦易误会其意。

     须从者,目光从虎口穿过也,目欲远视,不可盯于虎口。故此“须从”二字,绝非“须冲”。“须冲”其误,不惟于内外各家桩法练功要求不符,且易至目光呆滞、成“对眼”之病。又因目视意念冲于近处之在,身势动转其为,极易产生头晕目眩之不利,是不可以“须冲”为之哉!


                                     歌诀总论/八卦转掌之歌诀
     【原文】

                            歌二:一式单鞭不足奇,左右循环乃为宜。

                                  左换右兮右换左,抽身倒步自合机。

      注曰:凡作举动,无论单纯与复杂,皆须知正知反,告诸往而知来。故作一式,不足奇矣,能左右来回,进退如一,乃可为贵。

      若能左右互换,更相为用,或抽身、或倒步,进退斯合机拍。然后举一反三,则更佳矣。

      【诠说】

       掌法循演于技术姿势,招式动作练以求致,准确真达。虽宜圆活衔接以示,连绵接续无间断为妥,各招姿势动作,皆须知正知反。且反正手左右为向,均可互换以研习演用,而以熟能生巧于用。技法往来进退反向,均合于机拍,则抽身倒步自然合于机窍矣。是一招一式,左右手均可以掌握应用。则无偏持以得哉。

       歌中“自合机”三字,为原著善本确切之文。见有引用而或错印为“自兮机”,又有复引转用者改为“自合兮”。虽无伤大雅,总无原文简明上口贴切。后人改前人之作,以胡涂乱抹于原著善本,本已属无知轻谩之举。又以其文所不致,擅窜以留疑遗于世,实有失雅观。后人改前人之原作,非必不可也。然于原著既不能推陈,又不能出新,反倒于先明有所掩陨折损,反不如不改为好。此类擅窜乱涂胡改,当引为戒。否则,一再改之后,后有出“自贺喜”、“字和西”、“自喝稀”之类,亦未可知,易引人发笑矣。

       致掌法于演用循真,首宜以先明凝炼之窍义,沿实延准传续。能识于实在者,虽莫以涂旧创新为忌,亦当遵从于史迹为知鉴,或释说以申明矣。



                                    歌诀总论、八卦转掌之歌诀  
      [原文]    

                           歌三:穿时直掌贴肘行,后肩改作前肩承。

                                 莫要距离莫犹疑,脚入裆兮是准绳。

       注曰:穿掌之时最忌弯臂,由膀后发力欲速,紧贴前肘直穿,则他人不易脱避。一肩原在前方,因后掌穿出更相替换,故后肩移前方改作前肩,承接他人之手或臂矣。

       前歌言劲之发,有如弩箭离弦,其意即避免犹疑、迟缓等病。然须贴肘出发,方为正劲。

       上身既变化招势,同时下身之步,亦随之变化。须记左步随左手,而向左翻拓;右步随右手,向右翻拓。惟须我之脚,步入他人之裆内时,即应发力,是最妙之时也。

      [诠说]

      此歌,原著已甚明。然见有引用者改动,将“直掌”改为“指掌”,“承”字改为“成”字。不仅字面狭窄,且无原歌之气势,易引起误解。又“犹疑”改作“犹豫”,似此模棱两可之窜,大可不必为也。

      而欲武抒文以言者,实宜武述以真致,文向以明切。是为文武之道,乃阴阳兼备之两仪学也,其于原指所向,稍或涂陨,有至质疑而见芥蒂矣。

      穿掌由膀后发力,贴肘而出直穿为用,动作简单,其势迅疾,为掌势最实用而常见之法。应用之时,譬如弩箭离弦,力避犹疑、呆板、缓慢,以入于机势而适时为妥。其足下步法,随出掌上步进身,以之齐势合于完整力道。步入敌之裆内空隙,时机最妙。上穿之掌,向敌所必应顾之处而出,既不中,亦可迷惑敌心绪思维;分散其注意力,使无暇而失措。故穿掌之用,说来话多,实用其简捷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氏锦囊》“后背”的歌诀
《郭氏锦囊》精解一(太极网)
郭氏锦囊
『针灸歌诀新编』一、经络腧穴总论歌 11、十二经背俞穴歌
《郭氏锦囊》精华析解
学太极,先明理,一首很实用的歌诀送给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