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八法”之重“棚”为先
 
原文地址:“八法”之重“棚”为先作者:博山人和太极网

太极拳的手法分八种: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在这八种手法中,“棚”排在第一位,可见“棚”在太极拳中地位之重要。

 

   一代太极宗师陈发科老先生说过:“太极拳,棚法也。” 我刚接触这一理论时不理解,棚为八法之一,为何说太极拳单“棚法也“?陈式洪架太极宗师洪均生先生有句名言:“太极是棚劲,动作走螺旋。” 这句话精炼又精辟,阐明了太极拳的核心及锻炼方法。但何为“棚劲”?其意何解?这是让我以及很多初学者最为不解和头疼的地方。

 

    我在几年学拳过程中,感觉八法中的“棚”字,其要义最难言表清楚,动作要领也不易掌握。“棚”劲看得见,摸不着’难以表述清楚,又的的确确在高手拳中体现。我十分清楚太极拳法不是玄学,但个人感觉唯独太极拳的这个“棚”字,它似乎离玄学有点儿近。 “棚劲”之重要,如同太极拳的 “王道”和灵魂!我觉得用老子“道可道,非常道”来解释太极拳的“棚”比较贴切。也就是说,如果“棚劲”可以用简单几个字表述清楚,那它就不是“棚劲”了。

 

    有人说“棚”就是採;也有人说“棚”是自下而上的一个动作;有人说“棚”在双臂……林林总总,众说不一。可见“棚”之玄深、奥妙。

 

    今天,当我拳打千遍之后,方领悟到一点“棚劲”要义。虽肤浅,但巳然让我的拳有了根本性转折和提高。

 

    中国太极名家冯太富在教学时,引用当代武学大家蒋家骏先生所著《太极拳师门对话录之太极宗师洪均生言传身教原始纪录》一书关于“棚”的解释是:“棚法是接触对手的第一着法,全动之下,掌心由内向外缠丝为棚劲。它是与对方接手的第一个动作及转折变化形式的动作。是人体内自然产生的似松非松、富有弹性的劲。” 上述话寥寥数十字,但内涵之深厚,足够拳者探究一辈子的。  “棚”的主要作用是接着、引化,洪均生说“接手为棚”。在太极拳战术运用中,手部其它七法“捋、挤、按、採、挒、肘、靠”都需与“棚劲”结合来运用。

 

    通过几年练习,我逐渐领悟“棚”可以从字义上作简单理解:把席子、布支张起来搭成棚子,用来遮风档雨,如天棚、帐棚、雨伞等,应用到太极拳上,就是通过腕、肘、肩、膝加上腰档的配合,运用身体的立体螺旋运动,形成一层看不见的身体保护屏障。“棚劲”在套路运行中它不是一个点的局部力量,而是由成千上万个点组成的一个棚胀的圆球面,是集全身合力形成的。“棚劲”还可用另一个形象比喻。江河、大海具有惊人的张力,无论大船小船,哪怕是万吨巨轮,水都能无声无息地承载住,水的这个巨大托举力量解释在太极拳上就是“棚劲”。

 

    虽然我在理论上初步理解了“棚”义,但离掌握“棚劲”还很遥远。“棚劲”需要学习者长期刻苦地习练,反复揣摩、顿悟,才能逐渐在拳中体现出来。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开始从练习基本功——划正、反圈子着手,每天增加划圈次数,力求动作正确、规范,尽量少“丢”少“顶”。因为我尚处在学拳的初级阶段,要求初学者一点“不丢不顶”不太现实,但唯有在动作正确的前提下多练,才能找到和获得太极拳的“棚劲”。

 

    划圈子要求“收肘不收手,出手不出肘”,这点对于初学者比较难掌握,开始由于我不理解动作的实战意义,在练习划圈子时常常收肘同时收了手,甚至肩也跟着收,结果身体中轴偏位形成凹态,造成“丢”势。老师在教学中看到学员这一情况,常把手轻搭在学员膀臂上让大家体会劲路,我不是软下“丢”劲,就是使足全身力气“顶”劲。每遇此老师便果断提示我“不对!丢了”。一会又提示“不对,顶了”。接下来,老师反过来让我的手搭在他手臂上体会,我感觉老师的手臂很松很软,但只要我稍一用力,会瞬间被他引化到身体外侧,或被推飞出去。此时老师迅速地拉住我,这种感觉很奇妙,因为不论我使什么法子,始终无法触碰到老师正面。感觉他整个人像一只漂浮在水面上的圆木筒——又滑、又湿、又圆、又转,我始终无法贴近到他正面胸部。这种奇妙的体验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引发我对太极拳的无穷兴致,这正是陈式洪架太极拳“棚劲”又称“缠丝劲”的魅力所在。

 

    我对“棚”初步体会是:太极拳的“棚劲”是一种保护自己的内劲,通过拳者身体的立体螺旋运动方法获得。“棚劲”充盈不瘪,如一个球罩,罩住了人体,形成一层无形的身体保护屏障。“棚劲”有阴阳,力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松紧度可以根据对方来力的大小调整,遇力——灵活走化,发劲——全身一体,用哪个部位接着,那个部位就能作身体圆周切线,用以引化掉对方的进攻。“棚劲”加强便为击打,此时全身的立体螺旋运动所形成的合力如同锥子的运动轨迹,击发点就是锥子头,这个点的劲是全身合力形成的,力道最大。

 

    我们每天晨练时,冯太富先生在做完辅助基本功后会打一趟拳这时学员们站在一旁,边马步划圈边看老师打拳。看久了我方知,老师的拳为什么打得气势雄浑,因为神韵来自两个字——“棚劲”。冯老师行拳,沉稳大气之形,中正安舒之态,松静自然之神,松圆之中内劲鼓荡,隐含着饱满的棚胀之态。每天晨练看老师行拳,已成为我的美妙享受,冯老师的精湛武功和他拳中所蕴含的“拳味”让我感受到太极拳的无穷魅力,深深感叹中华传统太极是一门精美绝伦的武学艺术!

 

    “八法”之重“棚”为先。 “对太极拳而言‘棚劲’是天。永远都不能丢。

 

文章来源《蒋家骏太极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太极八法五步拳及教学视频
漫谈太极拳中的五个圈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练什么?
洪均生大师
陈氏太极拳的八个特点
功夫源于细节的积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