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薌齋日語随筆

薌齋日語随筆


一、總則︰ 
 1、以形為體,以意為用,以靜為和。
 2、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形隨意轉,意自形生,式隨意從,力由意發。
3、松即是緊,緊即是松,松緊緊松勿過正。 實即是虛,虛即是實,實虛虛實得中平。 動即是靜,靜即是動,動靜靜動互根用。顧即是打,打即是顧,發手便是處。
 4、靜中求動,動中求靜,動中不動動有靜,靜中不靜靜有動、動中之靜是真靜,靜中之動是真動,動靜互根,錯綜為用。 
5、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形不破體,力不出尖。 6、內空虛,外脫化,隨時注意,遍體輕靈。  
  二、樁法︰   
 1、站好姿勢,意念放大,先由頭部開始,逐漸使全身毛孔放松,有過堂風吹拂之感,然後左右伸展,挺拔項部肌肉使之起變化,要求達到虛靈守默,具體悠揚,毛發如戢之感。
 2、初練時宜遠看,靜觀宇宙,默念全機。覺得有懶惰心情,再將全身舒放,身形中正,腹內空虛,悠然蕩然如浮太空之中。 
3、綿綿若存,似有若無,身在烘爐大冶中,無物不包容。
  4、練功時不可有執著之心,從虛無中求實際,不可著象,著象的非真。
 5、神動,意動,力量動。
 6、勁斷意不斷,意斷神猶連。 
7、形體不動,意念不住,精神充沛,氣血猶如汪洋大海,波瀾壯闊,滔滔不絕。
8、心比烘爐,雜念若雪花紛飛,入爐即熔,從而心胸開闊,膽氣壯大,正氣旺盛,邪氣自敗,猶如烈日當空,濃霧消散,舒適緩中,以應無窮,運動時保持渾圓,動作如一,不拘形式,不可執著,一法不立,無法不備。
 9、在松靜中求挺拔,在運動中求舒放,寂靜調息,內外溫養,內輕松而外脫化,由動而靜,接近神明,使氣血肌肉處于氤氳太初之中,生生不息,蘊靈雖動,仍須保持靜中原狀。 
10、神動得自有象外,意存妙在無念中。
 11、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
 12、站樁的單雙重,不偏不倚的調配方法,使渾身血行曲折,路線適當,要使曲折面積得力,無處不有單雙重、松緊、虛實、輕重之別。調配有養息、治療、鍛煉之分,總之是因病設式,因人而異。
 13、加強鍛煉一定要解除疲勞才可以加強鍛煉,總要留有余力、留有余興,不超過身體負擔能力為適當。
 14、練功時切莫發急,先找個適宜場地,凝神靜心,調息站立,身軀宜直,兩足分開與肩齊,渾身關節都含有似曲非直的一點意思,內空靈外清虛,兩手慢慢輕松向上提,高不過眉、低度不過臍,臂半圓、腋半虛,左手不往身右來,右手不往身左去,往懷抱不沾身,向外推不逾尺,雙手變化在範圍里,不計較姿式好壞繁簡和次序,須察全身內外得力不得力、守平庸,莫好奇,非常原來極平易,這種運動也算真稀奇,不用腦,不費力,行站坐臥都可練,這里邊蘊藏無限神思、精金和美玉,鑽研起來生天趣,有誰能知這種自娛能支配虛空宇宙力,鍛煉的愉快難比喻,飄飄茫茫隨他去,精力充沛神不疲,注意頭頂有如線系,遍體松淨力如泥,慧眼默察細胞系,如醉如迷,如瘋如痴,虛靈獨存,悠揚相依,浸在海闊天空滌萬慮,管他日月星球在轉移,只要恆心去站立,就有意想不到的舒適,此即前人不傳的秘決。  
   三、技擊    
 (一)提綱 
  1、頭直、目正、神莊、聲靜。靜、敬、虛、切、恭、慎、意、和。
 2、全身關節形曲力直,神松意緊,肌肉含力,骨中藏稜,神猶霧豹,氣若騰蛟,神意放縱如巨風卷樹,拔地欲飛,擰擺橫搖之力,有撞之不開,沖之不散,湛然寂然,穩如泰山之勢,外形笨拙,意力靈巧,平凡中求非常,抽象中求具體。
 3、筋藏勁,骨藏稜,悠揚相依,虛靈獨存,渾身毛發直豎如戟,齒欲斷筋、爪欲透骨、發欲沖冠。
 4、鷹目、猿神、貓行、馬奔、起如舉鼎,落如分磚,雞腿蛇身。
 5、動靜、虛實、快慢、松緊、進退、反側、縱橫、高低、爭斂、遒放、鼓蕩、開合、伸縮、抑揚、提頓、吞吐、陰陽、邪正、長短、大小、剛柔等,都是矛盾的矛盾,錯綜而為。做到圓融的圓融,反回頭來學初步。
 6、高則揚其身,若有增長收斂之意,低則縮其身,若有鑽提放縱之形,縱則放其勢,勇往搜索而不返,橫則裹其力,開合分爭力,側顧左右,無敢抵擋者。
 7、足佔七分手佔三,身如弓弩拳如彈。
 8、肩撐、肘橫、指彎、頭頂更多增強頂縮力,腰胯如輪,扭、挫、提、旋、交叉互換,膝縱足提,全身力如抽絲。
 9、靜如潮漲,動似風雲。
 10、態若書生若女郎,偉大猶比楚大王,一聲叱風雲響,神情豪放雄且壯,遇敵接觸似虎狼,舉步輕重如履溝壑深千丈,一面鼓,一面蕩,周身無點不彈簧,齒扣足抓毛發似金槍,一經觸覺立時緊即張,如同火藥爆發狀,炸力發出意不亡,無形機變卻以深深暗中藏,閃展進退緊提防,打顧正側絲毫不虛讓,勢均力敵須看對手方,去勢猶如鷹鶻下雞場,翻江倒海不須忙,丹鳳朝陽勢佔強,撥鑽擰挫斷飛蝗,勾錯刀叉齊互上,腿足提縮似螳螂,揣敵力量有方向,察來勢之機會,度已身之短長,勢如龍駒扭絲韁,谷應山搖一起撞。


    (二)、拳式   
蟄龍探首
進退卷臂
滄海龍吟
波浪頓首
半窗觀雨
兔起鶻落
徹地追鼠
勒馬听風
驚蛇遇敵
怒虎搜山
提弓捉狐
白猿斗鶴  
 (三)、試力  
 1、由不動中去體會,再由微動中去認識。欲動又欲止,欲止又欲動。有動中不得不止,止中不得不動之意。
 2、體動為作用,動則為靜守,靜則是發動,動靜互為根用,顛倒變化無定。
 3、動則有奇趣橫生之感,四肢百骸終歸一貫,行動如趟泥,運勁如抽絲。 
4、動時不要散了不動時之均整,不動時不要減低了動時之力量,其作用之巧妙,從體會而得之。
 5、上欲動下自隨,下欲動上自領,上下動中間攻,中間攻上下合,內外相連,前後左右相應而動。此為試驗力之功能,力由試而得知,由知而用。
(四)、發力
  1、本身發動力量,是否有前後左右上下的平衡均整,具體螺旋的錯綜力量,和無往不浪的力量,輕松準確慢中快的惰性力量,是否為本能發動的,不其然而然,莫知至而至的力量。
 2、注意單雙重的松緊,單雙重不單指手足而言,頭、身、手、足、肩、肘、膝、胯,大小關節,四肢百骸,即些微的點力都會有單雙重、松緊、虛實、輕重之別,撐三抱七,前四後六,顛倒互用。
 3、發力有形無形,有意無意,有定位無定位,自動被動,整體局部,應用時當別論。各種基礎完備,再學輕松準確具體而微的力量,兩足重量、永無定位,發力無論進步發、退步發、順步發、橫步發,以及前後左右上下百般的發力,要以前步作後步,後步作前步,以前步作後步之前步,以後步作前步之後步,顛倒互相,虛實為用,前後力量交叉,使人不可捉摸(撐抱力即開合力)。   
 (五)、實作
  1、拳擊一道尚精神,內要提,外要隨,手腳齊到法為真,意要遠,氣要催,拳似炮,蛇倦身,應敵猶如火燒身,充華必強骨,飾貌須表真,計謀須遠劃,精神似劈雷,心毒稱上策,手狠方勝人,何謂閃?何謂進?進即閃,閃即進,不必遠求尚美觀,何謂打?何謂顧?顧即打,打即顧,發手便是處,力如火藥拳如彈,靈機一動鳥難飛。 
2、敵不動,我沉靜,敵微動,我先發。
 3、不動如書生,一動如龍虎,發動似迅雷不及掩耳。
 4、手要靈,足要輕,進退旋轉如貓形,身要正,目斂精,手足齊到定要贏,手到步不到,打人不得妙,手到步亦到,打人如拔草,上打咽喉下打陰,左右兩肋在中心,拳打丈外不為遠,近者只在一寸間,手出如巨炮直沖,足落似大樹栽根,眼要毒,手要奸,步踏中門,鑽入重心奪敵位,即是神仙亦難防。
 5、鷂子入林燕抄水,虎捉羊群抖威風,取勝四梢均要齊,不勝必有懷疑心,聲東擊西,指南打北,上虛下實,靈機自揣摩,左拳出右拳至,單手到雙手來,拳由心窩去,發向鼻尖前,鼻為中央之土,萬物生產之源,沖開中央全體皆靡,兩手結合迎面出,自然把定五道關,身如弓弩拳如彈,弦響鳥落見奇鮮,遇敵猶如身著火,打破硬進無遮攔。
 6、推手時心須保持自已中線位置不受侵犯,還須用最大能力控制對方中線,雙手永不離對方鼻口部位,意如牽牛任我所為。
 7、推手時更需注意步法奪位,往往進半步或退半步,即足以將對方擊出而並不在于手臂的動作之大小。
 8、力發出是在一剎那間,在有形無形、有意無意、有定位無定位、整體局部、自動被動,具體而微,使力時多半是舉、抗、推、旋、摟、劈、鑽、刺。 
    四、力量  
  (一)、總綱   
  劈、摟、搬、撥、撐、展、抗、橫、抖   順、提、趟、扒、縮、滾、錯、兜、擰  沉、托、分、閉、捉、頓、吞、吐  
  (二)、分布 
1、頭︰撐、擰、頂、縮
 2、肩︰撐
 3、肘︰橫
 4、手腕︰勾、錯、斂、抗
 5、腰︰搖、旋
 6、胯︰坐、挫、懸(旋)、提
 7、膝︰撐、縱
 8、足腕︰刀、叉、分、刺
  (三)、運用(四十四種) 
 1、渾元爭力︰爭力是無所不爭,四肢百骸,大小關節,無處不爭,所謂虛虛實實,松松緊緊,實際上就是爭力,不爭就使不出來,宇宙間無處不爭,人身之四肢百骸,無時不爭,總之即渾元一爭。
 2、大氣呼應︰使大氣與人體有了呼應關聯,一動一靜,都能利用,使它有所反應,站樁日久,內部日漸膨脹,有與大氣發生聯系的感覺,這時就易入門了。
 3、渾噩逆體︰全身任何地方,都像沒有空隙,處處都有逆力,從任何地方打來都不怕,沒有很順當的力量,但又極順當,這也是矛盾中統一出來的力量。
 4、動靜互根︰動靜是一個整體,互為其根,所謂動即是靜,靜即是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松即是緊,緊即是松,松緊緊松勿過正,虛即是實,實即是虛,虛實實虛得中平,也就是此意,作用力與作用力起錯綜復雜的作用。
 5、遒放本同︰力量不遒勁,放的力量也就不大,必須是遒得勁,放的力量才大,欲放先遒,欲遒先放。
 6、有無統一︰有無是一件事,有了這種東西才看見到它的沒有,有形的東西,終究要消滅的,從有形的東西中,才可看見到沒有的東西,如果沒有就不會知道還會出來甚麼東西。總之,有了就有沒有的一天,應當活用,這與人情道理相同,自高自大的人,別人一定討厭,越謙遜的人,越受到人尊敬,心目中也就有了他。學術、物質、事情、人情,都是如此。
 7、順力逆行︰手往後拉,力量就出去得遠,手往前指,力量則往後來。
 8、勾錯刀叉︰也包括有形無形兩方面,就形象來說,出手如鋼銼,回手如勾桿(實際上都還沒動),全身如起了大波浪(誰也看不見),全身力量,毛發如戟,胳膊上好像處處有刀叉一樣。這方面有時不易形容,其中還有精神力量的存在,無形就是一種意念的假設,不應該真的做出來,在有意無意之間不露形。
 9、不動之動︰外形不動,內部就動的越快,外部動的很多,內部反而動的慢了,其原因是不會動,所謂會動,也就是一動一靜中能掌握往“動即是靜,靜即是動”的原則,不會動的人,初練功時更不應動,不動之動才是生生不已之動,一動就破壞了真動。如果會動的人,內部是否就會更快了呢?這須看怎樣來動,假如能假借的動,頭、手、足、身、肩、肘、膝、跨,都能假借,神動、意動、力量動、但形式上不做出來,那力量就最大,不應從形式上看,這也是動靜互根之意,動靜兩字,研究起來沒完,做起來就更復雜了。
 10、斜正互參︰斜面就是正面,而正面也就是斜面,由于支撐面的不同,全身力量關節互有影響,但必要做到力圓為止,一動是橫,橫即是正面,一作用是斜面,但作用時使人看不見,只是緊錯了一下正面與斜面的位置。
 11、多面螺旋︰全身各部位稍一動作,都有螺旋力,這種力的形成原因是︰在隨便動作時,全身各大小關節,都要有支撐力,所有部位形成鈍形三角,此時力欲膨脹又欲收斂,因而全身各部都起了螺旋力,連腿下也應如此這種力如同電力一樣,使人踫上就被彈出很遠,在用這種力時,全身一定都成鈍三角形,然後突然變換方向,如同爆炸一樣,“砰”的一下子就發出了螺旋力。
 12、面積虛實︰用“不有平面積”及“不是固定的”詞句來解釋面積虛實是不夠的,主要是使全身各部肌肉保持住如“盤內之珠”永遠滾動,無停留的時候。
 13、形曲力直︰形不曲力不直,無法將力量真正運用出來,研究藝術也是如此,在成了直面積時,前後左右就沒有了呼應,形曲則前後左右都有力量,用到那里都行,形不曲則必破體,力量也自然出尖,這種力就沒有用處,甚至不等用上就被人瓦解了,形曲則力量沒有方向,四面都能用上。如美術家畫一塊石頭,若畫出是圓的,就沒有意思,而一定要曲曲折折,不許有平面積。總之,有平面積就沒有力量,因此,作用也就不大。“起伏升降”,“進退吞吐”,把虛實大意表達出來,力直則不易形容,力直只可以說各方面都有力,也可以說力圓,雖然直去,其中也含有螺旋力,形成波浪式的前進,而表面則不易看出,也可以說旋繞一條有直線的力量,旋繞與直是矛盾的統一,做時也要具體而為,但是沒有力量也不行。14、神(疑為形字)松意緊︰神松易懂,意緊是在鍛煉中尋求出來的,具體的說,“神”與“意”的區別,神為第一訊號系統,突然受驚是神動,意是第二訊號系統,也就是受驚之後考慮怎麼辦。可以說神是本能反應,而意就包含了主觀能動作用。“神松”就是使全身放松,無處不松,使肌肉、毛發、氣血的運動無阻。“意緊”也就是意領氣,正由于意緊才能使氣血運行的更快一些。
 15、剛柔相濟︰剛不是硬,柔不是軟,百煉之剛,是繞指之柔,才算是剛。柔是真剛,百煉之剛,直入骨之柔,鋼經磨練才算是剛,表面上硬,一踫碎了,就不是真剛,也只是硬而已,剛是鍛煉出來的才是剛,百折不撓,令人不可捉摸,才是剛柔相濟。
 16、無形神似︰形不動而神意足,與在空氣中游泳相似。
 17、進退反側︰退時步步為營,含蓄待發,進時一要俱進必定統全體而動,無抽撤游移之形,橫則裹其力,開合而莫敢當。反側與斜角是一個意思,同樣作用,左右防備。
 18、旋繞撐擰︰看著是旋繞,實際是撐擰,後拉回縮,左右前後撐擰力全是如此。
 19、滾錯雙迭︰用滾錯破開對方之力,然後用手擠(腕部附近),而擠之胳臂力量旋轉達而向斜方擊進,這種力量是身動、力動、精神動、如果手一動就破體,則面目全非了。
 20、半讓半隨︰是技擊的力量,是讓又是隨,在半讓半隨之一剎那,本身力量就發作了而打擊對方。
 21、隨讓牽隨︰當對方手按在自已身上時,隨著就牽動對方跟隨走,而重心放在自已身上,然後要撐一下,就可把對方撐出,此力應大膽真做,才能做好。
 22、迎隨緊隨︰這種力的作用大,在實作發力時都可以用,也就是迎著對方的力又隨著,所以要緊,松了就不是這種力了。
 23、截讓截迎︰隨讓當中有截的作用在內。
 24、空氣游泳︰是全身四面八方都有阻力的意思,運用時怎樣增加或減少阻力,如在水中游泳一樣。減少阻力方法,全是肩胯扭錯(搓)。一個人的巧妙靈活,全在肩胯上,肩胯動,腰才能隨著動,空氣游泳也包含著悠揚相依,虛靈獨存,以听其觸之意在內,同時也必須是如與物遇,這樣力之發作、收斂才能運用自如。
 25、鋃頭拷打︰身如鋃頭,力如機輪似的連珠發出,所發之力是擰著出去而不是顛倒的,有直線也很短促,不能做出來,做出來力量就不對了,用出之力不是繼續之力,一定要達到“意斷神連”。
 26、推拉互用︰沒有絕對的力量。
 27、控制平衡︰控制力,鳥難飛,猶如抓鳥,用力抓不行,而不用力就飛了,所以既不能抓死也不能讓其飛掉,這就是控制平衡,所以要靈巧力合適,又曰︰“力如火藥拳如彈,靈機一動鳥難飛”,也就像把鳥吸住一樣,這就是控制使不平衡的得到平衡,天地間的大氣壓力,地心的吸力,人體的動力,沒有“絕對平衡”的,一般稱這種力為蛇動之力,或蟒動之力,兔起、鶻落、龍潛、鷹膽、虎視、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一羽不能加,蚊蠅不能落。
 28、單雙輕重︰與控制平衡近似,控制平衡是把沒有平衡的通過控制使之平衡,因此與單雙、松緊、虛實、輕重,都含有聯帶(連帶)關系,控制平衡也是根據單雙、輕重而來的。以上共二十八種解釋,尚有如下十六種未能做解釋說明︰
伸縮抑揚
起頓吞吐
縱橫高低
遠近長短
分閉開合
提按抗橫
悠揚撐抱
翻揚裹擰
沉托提縱
鑽提搜索
擰卷惰漲
舉抗推旋
搜劈鑽刺
斜面三角
杠桿滑車
蓄彈驚炸
五、詩詞(略)


六、雜談
(一)、養生
  我國養生學歷史悠久,惟多失傳散佚,門派迭出,多至不可名狀,而各有專家獨造之功,以致奧精遂老手,各有其特長,所有理論,大都歧正相生,參互為用,而結果多自矛盾錯綜,辯證再辯證,發揮出人體及多種生物獨賦特有之精神,蓋人飛不如禽,走不如獸,故采鳥獸之長,補人身之短,都是在“以形取意,以意象形”,顯倒互用,體會操存,逐漸得來些掣電轟雷,驚神泣鬼之術,而是學他的精神,特能所在,如果光學其形體,則風度、秉賦、性格、特有的良能,就完全銷毀,這種方法是在“但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永遠保持有毛發如戟之意,大凡鳥獸多有無畏精神,它的智力不會增長,而特具的本能是永遠存在的,鳥獸的頭是靈活的,目尖銳,肩撐肘橫,指彎爪擰,頭頸更多增強頂縮力鷹目、猿神、貓行、馬奔、雞腿、蛇身,會其意,靜如潮涌漲,動似風雲走,先師云︰“神如霧豹如窺管,氣似靈犀牛可闢塵”,這種練功方法,肌肉里總含有活變動力,骨中存著橫撐擰轉動蕩的精神力量,力的發作“有形無形”、“有意無意”、“有定位無定位”、“被動自動”、“整體局部”可具體而微。
  練功時,不在于姿式如何,也不在于形式之繁簡,更不在于次序之先後,而在于精神支配之虛實大意,以達舒適得力為上,有人問︰“力量如何以為之活動?”上至頭頂、下至肩足,都是牽一發而全身動,手足膝胯,都是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五髒之內亦都有所配合,此之謂“活力如蛇”“游泳相似”以有人問︰“既雲養生又何以為動力?”按養生與鍛煉是一回事,養生基礎已定,就須學習鍛煉經穩定,內在舒適,虛靈守默,而應萬變。大致是神好靜而意分擾,意性本定,而欲來亂,實際都是虛象,應當是對境忘境,不墮于庸俗愚昧,居塵出塵,免沉于“得失懼憂”萬念之中,有動之動出于不動,有為之為出于無為,無為則神息,神息則萬念俱忘,耳目心意俱忘,即諸妙之圓與所謂“耳目生意”頗相近似。
(二)、論舞
  運動是平易近人的學術,然而情趣無窮,古人大都以禮、樂、射、御、書、數為基礎,到清初就破壞無余,從前不論文人武士,無不精心研討,文人善拳技,武士多能文,自清以來,拳學雖被湮滅迨盡,而舞道更是久湮無聞,殊不知舞道是啟發人類天賦良能活力的一種學術,也是抒發感情,振奮精神的最高藝術,並且可以卻病養生,陶冶性情,更可使愛好者延年益壽。舞道內分四項,游龍、驚蛇、白鶴、揮浪。初練時渾身肌肉伸展,骨節起稜,頭直、目正、神莊、聲靜、手指腕擰,有勾、摟、扭、錯、裹、撐、橫、卷之力,兩足如在泥雪中求動,雙膝提縱,力若抽絲,目光遠望,手底留痕,掌握這些基本動作之後,方可進一步學練復雜舞法。
    按︰此為何鏡平先生習拳筆記,六十年代記錄整理于北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楊式太極拳行拳要訣
練拳一 非常好
大成拳精义
太極拳的十個特性
五祖拳要诀
八极拳之基本功,小架练习要领,及注意事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