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话三遍淡如水!忽必烈疏远姚枢的前车之鉴

忽必烈之所以能登上皇帝的宝座,与一位汉族大臣的辅佐密不可分。这位汉族大臣就是元初一代名儒姚枢。

姚枢,字公茂,号雪斋,又号敬斋。

他天资聪颖,志向远大,以勤奋好学著称于世。

胸怀天下的忽必烈听说姚枢非常有才能,就于公元1250年把姚枢召到自己麾下,对他待以客礼,并征询救世治国之大略,姚枢写了几千字,陈述帝王之道,把“治国平天下”归结为八条:修身,力学,尊贤,亲亲,畏天,爱民,好善,远佞;同时还提出救时之弊三十条。

忽必烈看后大喜过望,对姚枢的才思惊讶不已,以致在以后的举措中“动必召问”,并让他教授世子经书。

姚枢作为忽必烈的亲信幕僚,也不负所望,在忽必烈争夺汗位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1251年6月,忽必烈的哥哥蒙哥继承大蒙古国汗位后,将漠南汉地政权全权委托给忽必烈掌管,忽必烈非常高兴,大摆宴席。

宴席上,觥筹交错,庆贺声不断,唯有姚枢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忽必烈非常纳闷地问他道:“大家都在为我庆贺,你为什么默不作声?”

姚枢说:“现今汉地土地广大,人民殷实,非漠北所能比。如果朝廷中有人离间,天子必定后悔而出兵争夺,这看似是好事,实际上是个祸患。你不如只把持兵权,凡军中的费用,都向负责机构领取,这样势顺理安,别人不会找什么麻烦,你也可以得到安宁,才能力图将来。”

忽必烈一听桃枢说得有理,就把汉地的政务交还给大汗蒙哥。

姚枢给忽必烈出的这个主意,实际上是让忽必烈韬光养晦,然而就是忽必烈这样低调,随着他在汉地势力和声望的不断提高,还是有人于1256年在蒙哥面前进谗言,告发忽必烈有异心。随着他人的告发,蒙哥也对忽必烈产生了猜忌之心,派人到忽必烈管辖的汉地进行考核。

面对忽必烈和蒙哥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姚枢又向忽必烈献计,让他不要与蒙哥较劲,主动回到朝廷长期居住,以屈求伸,打消蒙哥对自己的猜忌。

忽必烈再三思考后,采纳了姚枢的建议,回到了漠北。蒙哥与忽必列兄弟相见,亲情迸发,召回了派往忽必烈管辖地区进行考核的官员,但也解除了忽必烈的兵权。一年之后,蒙古军进攻南宋连连失利,蒙哥不得不再次起用忽必烈。

1259年,大汗蒙哥在征宋前线受伤,死于四川。1260年春天,手握重兵的忽必烈终于登上了大汗之位。

从忽必烈登上汗位的艰难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姚枢所起的关键作用,可就在忽必烈登上汗位后,却对亲信之臣姚枢日渐疏远。

是什么原因让忽必烈抛弃姚枢这个昔日的重臣呢?我们还得从姚枢为何乐意辅佐忽必烈说起。

在忽必烈征召姚枢之前,姚枢因鄙视喜欢收受贿赂的当朝权臣牙老瓦赤,弃官携家眷退居辉州苏门,也就是现在河南的辉县百泉。在这里,他专心于程朱理学的研读和传播,终日正襟危坐来治学,达到了如痴如迷的地步。

就在姚枢“遁世”以潜心程朱理学研究时,忽必烈闻姚枢的大名,征召他前来为自己服务。要是一般的学者型人才,如果官场已经失意,就会对这样的征召不屑一顾,可姚枢却慨然出山,非常乐意为忽必烈服务。

为什么姚枢与一般的文人不一样呢?原来姚枢认为,宋金以来,南北割裂,已经阻碍了南方先进理学在北方的传播,现在蒙古贵族已经统治中原,只有应召出仕,才能影响蒙古统治者,才能利用统治者的权力来传播儒道尤其是程朱理学。如果不这样做,儒道就很难推行,中原文明就有可能断送在这些游牧贵族统治者手中。所以,姚枢自服务于忽必烈之后,就时时不忘以自己的行动去保护、推动儒道的流行,去感化、影响、转变蒙古统治者的旧俗。

1252年7月,在忽必烈南攻大理时,姚枢趁忽必烈摆设夜宴高兴之时,向他讲述宋太祖遣曹彬取南唐不杀一人、市不易肆的典故,从而使蒙古军攻破大理后不再屠城。

1276年,在元军攻取南宋临安时,姚枢分析了自夏至秋,一城不降,伤亡众多的原因,再一次建议忽必烈重申禁止屠杀之诏。

这些建议,表面是姚枢在为蒙古贵族服务,然而其目的却是在推行以“仁”为核心的儒道,并逐渐使“治理汉地,必用汉法”的理念深入忽必烈心中,这“汉法”就是儒家之道。

正是在姚枢等大儒的推动下,才使忽必烈把游牧的“大蒙古”国转变成了“大元”王朝。

然而,大元帝国建立后,他们需要的不只是姚枢所讲的“开经筵以格心”,也不只是姚枢主张的“立学校以育才,劝农桑以厚生”,作为统治阶层,他们更需要的是增加赋税,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这与儒家讳于言利、主张节用爱民的观点发生抵触,因此,后来忽必烈多次斥责姚枢“不识事机”,把他逐出了核心权力圈,转而重用阿合马、卢世荣、桑哥等一班“聚敛”之臣。

可作为儒者,姚枢并没有放弃自己“传播、显扬理学”的理想,经常劝说蒙古贵族要时时以“三纲五常、先哲格言”来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提高自己的修养。

结果,时间长了,反而使忽必烈认为姚枢只善于言谈,圆的东西都能说成有把手的东西,彻底把排斥在决策层之外。

元初统治者是马背上得来的天下,让他们学习先进文化当然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身为大儒,熟读《论语》的姚枢作为忽必烈的臣子,却忘记了子游曾说过“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也就是说:“事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烦琐,就会被疏远。”

正是由于姚枢传播理学的心太切,经常劝蒙古贵族学习理学,才招致了忽必烈对他的疏远,也使他借助蒙古贵族传承儒学的理想受到了挫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用“好心得不到好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来抱怨、指责那些不听人劝、放着正道不走的人,可我们在抱怨、指责的同时,是不是想过自己也犯了姚枢“事君数,斯辱矣”的错误。民间还有“好话三遍淡如水”的俗语,你说得多,别人就会厌烦你,看来劝人也得有个度的问题,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元宪宗蒙哥怎么死的
蒙古大汗阿里不哥
马可波罗离开中国是在:
蒙哥去世后,蒙古陷入汗位之争,一个僧人的帮助使得忽必烈胜任!
南宋末代皇帝,还是一个弱智!(宋宁宗-宋理宗)
忽必烈的自我修养:从蒙古大汗到元朝皇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