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安石每月都写信给南京这位法师,但法师为何始终不看?
北山三咏其二──觉海方丈
宋   王安石
往来城府住山林,诸法翛然但一音。
不与物违真道广,每随缘起自禅深。
舌根已净谁能坏,足迹如空我得寻。
岁晚北窗聊寄傲,蒲萄零落半床阴。


从宰相岗位上退下来后,王安石住在南京一个叫半山的地方。南唐以来,从南京白下门往钟山(紫金山,蒋山,王安石诗中的北山)至此,路程正好过半,因而此地称为半山。王安石晚年居此,所以号半山。他经常到蒋山看一个叫赞元觉海的和尚,两个人关系很好。贵为宰相的王安石还为这个和尚写了一首诗。
 
王安石为什么要给觉海法师写诗呢,觉海法师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蒋山也就是今天南京紫金山,是他晚年弘法的地方,也就是蒋山志公道场,也就是今天的灵谷寺,宋朝成为太平兴国寺。赞元是他的名字,或者说法号。海是因为王安石向皇帝打了报告“奏其德”,受赐章服及“觉海禅师”号。


蒋山赞元觉海(?~1086)宋代临济宗僧。浙江义乌人,为傅大士之后裔。字万宗。三岁出家,七岁受菩萨戒。15岁开始遍历诸方,参谒浏阳石霜寺楚圆大师会下,并嗣其法。

赞元禅师来到蒋山志公道场太平兴国寺(今天灵谷寺),传授禅法,方法灵活,解行相应,深得大众推崇。据《禅林僧宝传》载,赞元居蒋山时,王安石曾到蒋山拜访赞元,清谈论道,品藻古今。赞元劝王安石“视名利如脱发,甘淡泊如头陀”【《禅林僧宝传》卷二七,《续藏》第137册,547b。】,因此,王安石对赞元也十分尊敬,曾“特奏章服师号”【《五灯会元》卷十二,中华书局,730页。】。赞元“坚辞鼎席”【《五灯会元》卷十二,中华书局,730页。】,后移居定林山中结茅蓬而住。

熙宁初(1068~1070),王安石深得神宗赞赏,官居宰相,还亲自去向赞元请益禅法。元丰八年(1085),王安石变法失败,被罢宰相,仍亲往定林赞元住所拜访,并赠赞元诗一首【“不与物违真道广,每随缘起自禅深。舌根已净谁能坏,足迹如空我得寻。”(《续藏》第137册,548a)】。

元祐元年(1086),赞元示寂,王安石亲到塔前悼念,并为赞元书写塔铭及形状【《禅林僧宝传》卷二七,《续藏》第137册,548a】。从赞元生前和示寂后王安石对他的崇重,足见赞元的德行高操,影响之大。


王安石与赞元禅师交情犹如兄弟,一个出家当了和尚,一个作了宰相,王安石每个月都要写信给赞元,而赞元始终不打开来看。有一天王安石问他能不能学道,赞元禅师说:“你只有一个条件可以学道。但有三个障碍永远去不了,只好再等一世,来生再说学道的事吧!”

王安石听了很不痛快,要他说明。他便说,你“秉气刚大,世缘深。”你的气大,又热心于人世的功名事业,成功与失败,没有绝对的把握,你心里永远不会平静,哪里能够学道呢?并且你脾气大,又容易发怒。作学问,重理解,对学道来说,是“所知障”,你有这三个大毛病,怎么可以学道?不过,不大重视名利,而且生活习惯很淡泊,很像一个苦行僧,只有这一点比较近道而已。所以说你可以先研究修道的理论,等来生再说吧!


根据《赘疣集》记载:灵源曰:“钟山元和尚,平生不交公卿,不苟名利,以卑自牧,以道自乐。士大夫初勉其应世,元曰:'苟有良田,何忧晚成?第恐乏才具耳。’荆公闻之曰:'色斯举矣,翔而后集,在元公得之矣。’” 

原文大意是:灵源惟清和尚赞述钟山赞元和尚时说:“钟山元大和尚平生不结交三公九卿,不苟求声名财利,唯独以谦卑自牧,以修道养德为乐,不愿出世。士大夫仰慕他的道德,常常劝他应缘出世度众。大和尚总谦虚地说:'假若有良田良种,不愁没有好收成,即使晚点又有何妨?怕只怕自己缺乏祖师大德那样的才智器具而已。’王安石听后赞叹道:'鸟发现人有不善之色,便飘然而飞,至弹射不惊之处然后结伴而集,说的就是大和尚。’”

资料来源:
快乐米卢 湖南第一微

南怀瑾老师:赞元禅师与王安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走丨云居褒禅
南京传真和尚是佛教界的清醒者
南京掠景6————隨园
王安石与南京【《南京大观》/王能伟】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详解(29)《泊船瓜洲》
王安石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