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密肋梁楼盖柱帽钢筋施工探讨
     2018年住建部《关于加强地下室无梁楼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办质〔2018〕10号),明确无梁楼盖的具体要求,同时一些地方主管部门也纷纷下发相关文件,限制使用地下室无梁楼盖结构的通知和要求,关键还是出了不少质量事故,危及百姓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则密肋梁楼盖在地下室设计、施工就显示出相关优势,节约层高,降低梁高尺寸,有利于各类管线、管网合理布置和规划等。
通过对几个在建工程(含已竣工完成项目)的密肋梁楼盖设计进行研究,除了参照相关设计规范要求,基本都参照L12G324(以前L07G324)省标图集,但通过对比,发现一些图纸设计的大样图、节点图不是完全相同,也许是各人对规范的理解不完全一样,但通过对现场施工检查,发现部分班组或工人,对图纸理解不相同,甚至怎么方便怎么施工,但无论是受力还是钢筋用量都不相同,本文通过对设计、受力、施工、验收等分析,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满足结构受力要求。
一、图纸设计
下面以一项目图纸设计密肋梁柱帽大样图进行分析,其中有大样图、剖面图、配筋图等,图纸虽然设计很详细,但是说明偏少,一些技术人员和班组,没有完全理解图纸设计意图,有时检查发现施工较随意,各种做法都有,甚至班组都不认为自己做法有问题,哪几个项目都施工过,没有人说有什么问题,因此施工前的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班组施工前的技术交底等都非常重要。

二、受力分析
为了使楼板荷载能直接传给柱,在板柱节点处应验算抗冲切承载力,为提高板柱节点的抗冲切承载力,可以将板柱节点附近板的厚度适当加大,形成柱帽或托板。
密肋梁结构柱端设有柱帽托板,U行钢筋伸至板上端水平段不小于15d,水平箍筋应采用封闭式从板底50mm开始排布。

三、常见问题
1.根据图纸设计及施工现场常见问题及剖析,主要问题有,图纸标注不明确,工人操作时,未能真正理解图纸设计意图(部分图纸设计有出入),或为了偷工减料,施工方便,导致钢筋绑扎达不到受力效果;
2.下图中双向U形钢筋被断开搭接施工,虽然工人施工方便了,但是100%搭接肯定浪费钢筋,同时受力效果也没有整体通长钢筋好。关键是梁钢筋未完全绑扎牢固之前要先把U形钢筋摆放到位。


3.上图中柱帽上部纵筋筋(柱帽加筋)施工顺序混乱,在两个方向肋梁主梁钢筋全部绑扎完成后再施工,势必有一个方向钢筋要从梁主筋上层筋底部穿过,如下图Y方向的钢筋应该从X 方向的梁下穿过,否则就会导致板面保护层偏薄,或混凝土浇筑超厚,特别是两个主梁箍筋相同时,此区域浇筑混凝土明显感觉到超高。
4.上图中柱帽上部纵筋筋绑扎较随意,无论是钢筋间距未均匀分布,靠梁边间距,甚至有的排布间距已经超过柱帽范围,根据图纸设计柱帽范围已标注,一般为柱帽边第一个次肋梁的外侧,柱帽上部纵筋排布从主肋梁外侧到次肋梁内侧,要以图纸设计为准,有些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都没有仔细研究图纸设计及意图,详细交底如何排布钢筋,直接排布至第一个次肋梁外侧。
5.上图中双向U形箍与上部纵筋之间的拉钩(@300)未施工,虽然钢筋较密,则施工时要考虑拉钩何时施工,而不是最后不易施工,甚至无法施工或二次成型;
6.针对柱帽底部垫块,无论是主肋梁保护层还是U形箍钢筋的保护层,常出现的问题有:
1)主肋梁因柱箍筋下不去,导致主肋梁底部钢筋保护层偏大,板顶保护层偏小,甚至露筋;
2)主肋梁底部主筋下不去,则U形箍穿在主肋梁底部主筋之上,则U形箍底部保护层更大,甚至达到50—100mm,后期拆模后柱帽底部产生微裂缝等;
3)主肋梁底部主筋下不去,则U形箍穿在主肋梁底部主筋之下,还有的工人没有先绑扎主梁钢筋,先放的U形箍,则底部整个U形箍与主肋梁没有任何联系了,失去传力是通过板传给梁、梁再传给柱,则柱帽底部靠U形箍吊在上面的感觉。
7.一些图纸设计柱帽部位板筋不通长设置,按一个锚固计算(具体详见图纸设计),但工人为了施工方面,直接通长通过,且有的搭接锚固长度超长;包括一些板的下层筋也从柱帽内通长通过等。

8.一些车库图纸比较大,特别是一些长条形,图纸不方便查看,也不方便检查,甚至一柱帽、主次肋梁在几张图纸上体现,给现场施工、验收带来一些难度,有的图纸设计柱帽类型比较多,柱帽四周的主肋梁、次肋梁钢筋又不相同,施工过程中最容易出错,常有钢筋型号、规格、直径、数量用错的现象,就要跟踪检查,在钢筋没有完全绑扎到位之前就要检查核实,避免全部施工完成,混凝土浇筑之前验收发现问题,很难整改,存在浪费超支、影响结构安全、耽误进度等问题的发生。


针对密肋梁楼盖结构,相对于无梁楼盖,安全性相对好些,但是密肋梁、柱帽等施工很关键,施工质量的把控直接影响结构安全,特别是一些项目技术人员对图纸的熟悉、理解;施工前的交底,过程中的检查、巡查,以及浇筑前的验收等,都非常重要,若有时候无法找到详细说明,或有助于对设计的理解,钢筋摆放、结构受力等,需要认真研究图纸、熟悉和吃透设计意图,确有问题的应提前和设计沟通,甚至邀请设计到现场指导,减少和避免问题的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组合式空心网格与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方法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柱子钢筋绑扎操作步骤,方法,施工注意别颠倒了
GRC薄壁管施工方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
把这37条钢筋施工质量通病弄懂了,其实钢筋施工并不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