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布迦神山大环线首度公开徒步轨迹,探秘藏东第一高峰最全攻略

在辽阔的藏东高原上,巍峨的布迦雪山矗立于天地之间,从不同的方位远看过去,形状都不同。主峰海拔6328米,是藏东第一高峰,也是西藏的七大神山之一。

2016年,国家科考队在这里发现多条发育完整的悬挂冰川。其中焫茸冰川落差达近2000米,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落差最大的悬冰川。

在布迦冰川附近的“江雄”,传说格萨尔王统一那曲东部时,在这里与当地魔王下棋比拼智商,利用各种法术及谋略赢得棋局的最后胜利。

信仰苯教的藏民每年都要磕长头转山,通常需要5~7天时间。当地人在膜拜神山的时候,把生存在这里的野生动物,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当做神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里,万物皆凡尘、唯信仰永恒。

这里是藏东圣境,总有一处牵动你心。这是一条新颖的,多元化地貌,风景组合独特的路线。

这条线平均海拔很高,有很多天的营地都在5000米以上,个人认为最佳穿越季节是7到9月份。下撤点很多,能够经常遇见牧民,适合广大驴友去。

这次行程从出发到结束,各种小挫折不断。俗话说好事多磨,坎坷和小插曲是完美行程中必不可少的“佐料”。我们6人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队伍构成如下:

任我行:领队,路线的设计者,召集人。

冰河大山:收队

玲玲:导航手,先锋

雨落:后勤,财务

陈春石:导演,摄影师

老海盗:摄影师搭档


东部丹霞探路段

起始点:进山口色达村马古棍巴—俄噶格乡岗噶村

时间:8月15日~8月22日

用时:8天

第一天

时间:8月15日

行程:行程轻松,共8.65公里,上升624米,下降191米。徒步起点甘岩乡色达村海拔4058米,营地大波口牧屋海拔4576米。

8点15分丁青包车出发,11点到达甘岩乡色达村徒步起点。车行驶在317国道上,沿途风景如画,在车上一路小雨。这种天气景色一定会逊色很多,我不免心里丝丝缕缕失落。

出发前,并没有想到天气如此晴朗。

不知不觉车子拐进甘岩乡道,路旁的嘎曲蜿蜒曲折,河水翻着白色的浪花汇入怒江,乡间小道都是土路,坑坑洼洼,也很泥泞。

到达徒步起点色达村,合影留念,调试装备,伸长LEKI登山杖COROS 高驰手表设置导航,开启记录轨迹。

大家的心情像刚出笼的鸟儿一样兴奋,一路走,一路欢笑。往前走不久,在一个玛尼堆旁,我们举行进山仪式,献哈达,敬山神祈求保佑我们此行一切顺利,有个好天气。

天气渐渐转好,烈日下,我们沿着河的左侧行进,这条河谷绿意盎然,牦牛悠闲地啃着青草,到达一块很平整的草甸上,休息后继续前行。

今天行程轻松,主要是磨合装备,适应海拔。到达松多德牧场,有很多牧屋,青山下是蓝色的屋子,白线一样的小溪,行走其间,犹入画中。

青山立两旁,白云随我走,向右拐,慢慢爬升,行走在两侧开满野花的斜切坡小径上,弯弯曲曲,缠绕山腰,越过山岗,如此自然风光,我们心情顿时舒畅。

到达大波口牧屋,与主人协商合理的价格,决定今天住在牧屋里,明天不用收拾帐篷,省时省力。

第二天

时间:8月16日

行程:路况好,都有明显的牧道。翻越措隆囊垭口5150米,行程13公里,上升900米,下降400米,营地海拔5109米。

清晨起床,外面仙气缭绕,山谷中的雾气徐徐升腾,我们收拾行装出发。

沿着河的右侧缓缓爬升,路况很好,回望走过的路,山岚像轻纱一样缠绕在山腰,飘飘渺渺,若隐若现。

不知不觉走到措隆囊,天气烟雨濛濛,海子颜色显得暗淡无光,湖边棕红色的丹霞山像巨人一样凝视着来来往往的过路人,右边是青青的牧场,这里海拔约4900米,小野花依然盛开。

路遇高大威猛的康巴汉子放牦牛,闲聊几句,虽语言不通,但我能感受到对方的热情善良。

牧民的高头大马在湖畔细细啃着青草,两只野生动物的遗骸散落在湖边,马鹿的角很漂亮,可是不知哪年缘何死去,令人悲伤惋惜。

沿着河沟溪水旁,艰难向措隆囊垭口方向行进,不时需要切换到河的对岸,找寻路迹。幸好LOWA的鞋防水透气性好,没过脚面的水,不用脱鞋,直接踩着过就行,不会浸湿一点。

小陈和老海盗二人太狂了,河直接淌着过,我问道,鞋湿了吗?他们答,没有的事。可惜他们脚步飞快,水花四溅,我没能录下这么炫酷的一幕。好的装备决定行程中好的体验,一点也没错。

距离垭口还有200米,有一无名小湖,倒映着红色山体。远处山上的冰川,融化成两条瀑布:近处湖边紫色、黄色的小花争相怒放,这里水汽充沛,湿地沼泽里水波凌凌,别有一番景致。


此时,天空突然豁开一个口子,阳光倾泻下来,照耀这红色的山,碧绿的湖。我们不停拍照留念,时光要是能够定格就好了。

天边调皮的云,一会儿这个山头晃晃,一会儿飘向那个山头轻抚着,湖中偶尔传来几声野鸭子的叫声,为这静怡清越的景致增添几分灵动。

往前走,红、绿、白、蓝,各种颜色与丹霞山体倒映在湖中,形成完美的对称。

我们缓缓向垭口爬升,措隆囊垭口高5150米,路况很好,有明显的路径,碎石小破走起来一点也不费劲。快到垭口的地方有两条白色的无名冰川,随着山体倾泻下来,非常壮观。

垭口风大,不能长久停留,我们快速下降,下降到一个平台上,右边有两个碧蓝的小湖。我们计划去的地方在左边,沿着轨迹继续行进,翻过一片石海,进入草甸中的牧道。

继续向前,来到一个平台上扎营,营地宽广平整,旁边就是小湖,取水也很方便,水质清甜。

天突然黑了下来,一阵强风袭来,COROS 高驰手表发出雷电警报。转眼间,狂风夹杂着大雨,雨中夹杂着黄豆大的冰雹,劈头盖脸砸下。我们匆匆钻进帐篷里,躲避风雨。

天空像是塌陷了一样,闪电的光芒撕裂了夜空,雷声震耳欲聋,在这海拔5100米的高地,这些仿佛就发生在头顶,令人心惊胆战。

队友由于太专注于轻量化,带的金字塔帐篷,地钉选择的是很细很轻的,也没有打风绳。结果帐篷被狂风吹塌,东西也被淋湿,冒着风雨摸黑起来重新搭建。

此时外面的温度已降至冰点,在外停留一分钟,全身打哆嗦,可想而知有多狼狈。有时候太极端的轻量化,会影响舒适感,还很危险。

第三天

时间:8月17日

行程:翻越5130垭口,行程轻松,共18公里(包括沿着艾曲连续6公里机耕道),爬升321米,下降400米,营地海拔5003米。

下撤点:沿着艾曲12公里公路到岩堆村。

今日晴空万里,8点30分拔营出发,向纳隆措行进。远处露出湖水幽蓝的一角,已是惊艳,往前走整个湖映入眼帘,近处是蔚蓝的,中间是宝石蓝的,远处是深蓝色。

五彩丹霞山环绕着一汪蓝水,有线条层次分明、像鱼翅一样的山峰,有巍峨耸立、像扇面一样的山峰,世上最漂亮的颜色汇聚如此,造物主真是神奇。

天边一道追光,照射着我们,给神秘莫测的湖增加了些许庄严神圣。在海拔5100米的地方,空气冷冷的,清晨阳光也是冷冷的,我们冻得直打哆嗦。

尽兴游玩之后,切到设计轨迹上,这附近有好几个海子,其中有一个湖中有一小岛,湖岸开满了绿绒蒿,远处的冰川澄净,阳光照耀下洁白无瑕。今天的景太美了,不虚此行。

往前走,下了一个不长的陡坡,路况很好,有明显的牧道,还没等下到谷底,就见碧绿的湖水镶嵌在形态各异的高山怀抱中。

原以为纳隆措是经典,没想到这里的山更有特色,依然保留着古海底地貌沉积岩的特征。

在湖畔休息后,我们开始沿着湖的左岸斜坡向前方行进。今天的路很长,下午景色逊色一些,需要赶路了。

走到湖尾,接着是连续下降,顺着牧民踩出的足迹,下到谷底。回望来路,队伍像糖葫芦一样,挂在半山坡,可见坡度是多么陡。

下山顺着小道过河,来到宽阔的机耕路上,路又宽又平,可以行驶大卡车的,我们飞速向前,这种路需要走约6公里。

顶着烈日,在海拔4800米左右的土路上狂奔,尘土飞扬,身心疲惫。突然间出现了一户人家,扎西德勒!用西藏最常见的打招呼语言,其它的藏语我们也不会说。

屋子前是三位女主人,穿着藏族的传统服饰,有一位阿妈的头发上挂满了绿松石、玛瑙、蜜蜡、天珠。整整一头,长发及膝,编成无数条小辫子垂落在脑后,镶满宝贝的发带也及膝长。我和雨落姐猜测,这一头宝物价值百万,都是家传的,钱不一定能买到。

热情好客的年轻卓玛邀请我们进屋,倒上热气腾腾的酥油茶,拿出纯天然手工自制的酸奶款待我们。牦牛血肠,我品尝了一点点很好吃。

我们不由得被这家人的纯朴善良感动着,我们从远方来,带的物质有限,只能尽力以物换物,帮忙干活洗碗,以此来表达谢意,虽然根本微不足道。

经过比划沟通,这一家是多堆过来的,家境不错,有100多头牦牛,这里是夏季牧场,冬天就转移到下面海拔低的村子里了。

告别牧民,继续在机耕道向前走,此时已经快下午5点。虽然这里天黑得很晚,但是高原上,有太阳和没太阳的气温差距非常大。

我们走到机耕道的尽头,进入河边牧道,向左拐,斜坡爬升来到一块绿地上扎营,营地海拔5000米,今天又在这么高的地方住,好在大家已经全部适应。

Sea to Summit的气垫和睡袋。

第四天

时间:8月18日

行程:13.25公里,累计爬升714米,下降827米。景色相比前两天逊色一些,比较荒凉。

下撤点:吓挨弄牧场,下撤改加喀到嘎塔乡。

今天早上非常冷,水袋里的水都结冰了,我赖在睡袋里不想起床。只好利用一个老驴教我的统筹方法,30分种起床、做饭、收帐篷全部搞定一切。利用10分钟烧水做饭的时间,收睡袋与气垫,刷牙擦脸。

10分钟时间吃饭和收帐内所有物品同时进行,平时装包的时候,分类归纳成三大包,一包衣服,一包吃的,一包零碎杂物。剩下的10分钟收帐篷上厕所打包出发。

出发不久就登顶一个垭口,这个垭口又宽又平,有牧民搭建的3个玛尼堆。远处巨大的冰川像展翅的大鹏鸟,“琼布丁青”是指大鹏鸟的故乡,没想到冰川也长成大鹏鸟的样子。

我们休息片刻,快速下降,下到沟底,沿着河的右侧斜切坡行进,到达谷口,快速踏水过了一条小河,来到对岸的草坪上休息。远处的蓝天下,红色的丹霞山体格外迷人。山谷深,且宽,沿着这条谷直行,也可以快速下撤到外面的世界。

继续前行,开始翻越今天的第二个垭口,这个垭口坡度很缓,但很长,没完没了。可能休息时间太长,爬起坡来非常吃力,腿软绵绵的,走一步,摇一步。垭口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上了一个平台,转角处又一个平台,连续三个平台才到顶。

顶部有未融化的冰雪,土丘一样的形状,有牧民摩托车压过的痕迹,真佩服牧民的车技,这样危险的山路,一般人走着都吃力,牧民竟然飞车上下,这需要什么样的胆量与技术。

垭口很冷,风很大,不敢多停留,怕吹多了风感冒。往下走,路遇一大片黄色的绿绒蒿,太美了,西藏徒步这么多次,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集中,开得这么旺盛的绿绒蒿。顺着摩托车压过的痕迹继续往下走,一路小花盛开。

行至沟底,向右拐,沿着小河前进。这个山谷好多平整的草地,到处可作为五星级营地,为了和后方的队友集合方便,选了一个必经之路扎营。

刚扎好帐篷片刻间,白毛风着雪伴随着鹅毛大雪呼啸而来,我赶紧钻进帐篷煮红糖姜茶暖身子,后边的队友赶过来时,也能立刻喝到暖身。

过了两个小时,最后的队友也集合齐了。他上气不接下气,喘气如牛。大家互相帮忙,用最短的时间做好扎营睡觉的准备,以防再次变天。进山以来,今天走的路最长,是最累的一天。

第五天

时间:8月19日

行程:全程12.5公里,爬升664米,下降750米,营地海拔4724米。翻越夏恩拉垭口5150米,非常轻松的一天,为明天翻越野垭口养精蓄锐。

下撤点:嘎塔乡方向,下撤到曲赛改5公里。

昨晚雨夹雪下了一夜,整个大地白茫茫的,远处群山层层叠叠,若隐若现。空气清新,可是好冷,我赶紧缩回脑袋,钻进睡袋里,Sea to Summit的睡袋轻薄,只有620克,800蓬的,压缩起来体积非常小,但是蓬松度非常好,保暖性好。

即使有时候凝露打湿睡袋表面,因为面料防水,用纸巾擦去表面浮水,收纳起来晚上扎营之后,立刻摊开,尽可能地让其自由蒸发水分,保暖一点也不打折扣。

我们进山以来营地基本都在海拔4800米以上,配合STS的气垫,晚上睡觉一点也不冷,非常舒适。

由于下雪,我们磨蹭到了10点才出发,沿着河沟向前行进,下坡路走起来不费事,转眼间就到了牧场,有很多牧屋。

我们没有停留,继续右拐进入河沟,沿着溪水的左侧缓坡向上爬升,河沟里都是石头,路迹时有时无,需要经常对比轨迹,选择好走的地方行进。

溪水上游,向左切,又是一条河谷,这个垭口看起来简单,只有400米左右,但是好漫长,坡度缓,路况差,都是不停爬升。

终于到达夏恩拉垭口下方,上这个垭口有好几条路,左中右都能上去,区别就是路程长短与坡度陡缓,垭口上方电信移动有手机信号,可以和外界联系。地形都是碎石组成的宽阔平台,有牧民摩托车压过的痕迹,摩托车能翻过去的垭口,人更容易了。

垭口视野开阔,两侧山峰如刀脊一样凌厉。我们简单吃路餐后,快速下降,十几分钟就下到山底。沿着牧道向前方行进,一路上好多牧屋,经过一户人家,牧区最常见的待客方法是酥油茶糌粑招待。

我们坐下与主人闲聊,得知这条沟里的牧场都是他们一个家族的,附近大大小小十几顶帐篷都是他们亲戚的。沟里几百头牦牛也都是他们的家产。

今天又体验到了新鲜事,捏糌粑,碗里加入糌粑、白糖、酸奶渣等佐料,倒入酥油茶,用手指来回搅拌像和面似的,直到捏成团状,就可以吃了。在高原走线,吃当地食物是最适合身体的,酥油茶热量高,据说有抗高反的作用。

藏族阿玛看到我们哪个人的杯子空,就会立刻给填满,直到喊:“喝饱了,不需要了,谢谢!”才会停止倒茶,真是太热情了。我们进山以来,几乎每天都能遇上牧民,每一位都有着共同的特征,好客、善良、淳朴。

休息结束,继续前行,机耕道修得很好,沿着山谷的右侧曲折延伸到乡镇里。4公里的行程我们半个多小时就走完了,来到路旁右侧河滩上扎营。路旁左侧瀑布边是明天要爬升的垭口的起点,一点路迹也没有,明天这条沟是纯探路,有难度。


第六天

时间:8月20日

行程:翻越贡根脚垭口5320米。6.4公里,爬升747米,下降464米,营地海拔5000米。今天过得很轻松,路上有电线杆,有人类文明的痕迹。

下撤点:河谷有牧民,也有很好的摩托车道,可以到附近的小村子。


根据设计轨迹沿着河沟左侧行进,没有路迹,纯粹强穿,沿着小河边的石头走,太滑,时而需要切换到旁边的灌木丛里,没有路,有时候又像是有路,走着走着就不见了,连续600多米的大坡爬起来很费劲。

总之沿着河的左岸走,不会错,这个垭口好几个拐弯,稍不注意就是出错,多走冤枉路。中午时分,好不容易到达了垭口地下,3个平台,上了一个又一个,根本没有路,大石海里挣扎,爬坡特别累。最后一个滑坡上去才是最高点,这个地方太荒凉了,到处是风化掉的碎石。

路上休息时,对面山体落石滚滚而下。一步一步完成了3个大陡坡,站在海拔5320米的贡根脚垭口顶,可以远距离欣赏到布迦雪山群峰。

垭口空间不大,周围都是破碎的山体,右侧的冰雪还未全部融化,风很大,我不敢停留太久。准备下降,一下子傻眼了,望着下坡路,垂直般的坡貌似从哪里下脚都不合适。

腿不由自主地抖,冷静下来,我挑了一个看起来能下脚的地方,开始快速下坡,这坡快赶上他念他翁的揉错了。

静下心来,重心放在脚后,LEKI登山杖伸得很长,作为缓震,与调节身体的平衡点,腿岔着移动,一步一步,越来越少,越到下面越安全,坡度也越缓,终于下到安全地带。

这条沟里到处是鲜红的碎石片,下到牧场,海拔5000米,是五星级营地。

第七天

时间:8月21日。

行程:12公里,爬升608米,下降742米。行程轻松,翻越冰盖型冰川垭口5300米,沿途可见小措、冰川。

下撤点:嘎塔乡,牧民点有摩托车、越野车。

9点半出发,沿着有施工铁塔的沟里缓缓行进,时而切换到左边,时而右边。坡度很缓,走起来很轻松,越往上植被越少,上升到5200米的地方,最后连草皮也没有了,全是碎石土。

到了轨迹标注点小措的位置,一汪蓝绿色的湖水,静静镶嵌在四周都是灰色碎石坡的谷底。这个湖很有特点,不同角度形状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

继续往下走不到5分钟,巨大的冰川呈现在眼前。冰川落差有500多米,底部很厚,下边暗河水声如雷,震耳欲聋,冰川表面有很多灰尘,被落石覆盖。

这个冰川年代久远,但融化的速度很快,边缘靠近泥土的位置在快速消融,泥土逐渐裸露。冰川水形成无数条小河,汇集成了大约8个湖,颜色浑浊。

之后下到牧民点扎营。这个牧场很热闹,每个人都笑呵呵的。我们扎营在牧屋附近,营地海拔4900米,半夜狗吠,是牧民的藏獒。

第八天

时间:8月22日

行程:今天也是轻松的一天,翻越海拔5230米的垭口。总行程18.9公里,机耕路行程8公里,爬升848米,下降583米。夜宿岗嘎牧民点4450米,住宿藏民家。

下撤点:嘎塔乡,有公路。

9点半出发,沿着河沟右侧牧道行进,由于昨晚大雨,路非常泥泞,满腿泥浆,时而切换到湿地上,时而河边大石头上。

中午休息后,翻越海拔5230米的垭口。垭口都是碎石路,一眼望不到边。

垭口顶轨迹标注有绿色湖,乌云太多,影响了湖的颜值。转角处是大戈壁平台,有5公里平方的戈壁滩,附近冰川消融裸露出来的,下了戈壁滩,又有一个大冰川。今天看到了3个冰川。

北部分水岭探路段

起始点:俄噶格乡岗噶村—俄噶格乡露六卡村

时间:8月24日~8月27日

用时:4天

第十天

时间:8月24日

行程:总行程9.83公里,爬升991米,下降459米,营地海拔5014米。

8月23日,在岗嘎牧民点休整一天,第一段圆满结束。今天先沿着公路行进,这条路是新修的,还没有车辆经过的痕迹。我们走了约3公里,来到一条沟的缓坡旁边,都是绿色的草皮,有明显牧道。

今天艰巨的任务开始了,这里海拔4600米,需要连续爬升到5200米,坡度均匀,路况很好,说不上多么陡。

开始的时候很吃力,我给自己定的规律,初爬50步,停下深呼吸,大喘三口气,第二次70步,第三次90步。每次20步数字阶梯递增,每爬升200米卸包大休息一次,补充能量与食物。

顺利爬升过第二个200米,离目标高度只剩下不到200米。我在最前方,按照设计轨迹寻找牧道,根据路迹行进。

我边走边观察后面的队友,上了一个20米左右的碎石坡,回望,怎么也看不到后面的人了。

我停下来休息等待,结果还是看不到。我又往高处爬升,希望视角好能看清些。原来他们几个抄近路,走与我平行的一道山脊,我这边是轨迹上的路,好走只是距离长一些,他们走的那边虽然短一些,但是有滑坡,没有路迹需要自己开拓。

我按照轨迹到达了本应与大家汇合的地方,等了有20多分钟,可是一个人影也看不到。我用对讲机呼叫,没有任何回复。

我环绕四周,心里恐惧起来。这里风大,实在不适合等人,我起身继续按照轨迹前行。下了一个流沙坡,切换到另一条山脊上,在不偏离轨迹主干道的情况下,我特意住上切,上了一个平台,是一个光秃秃的山。

这里海拔5200米,是铺满小石头的圆形大平台。天是纯净的蓝,朵朵白云很立体,远处的山荒凉苍茫。如此大美之景,我的情绪也受到感染,很享受目前的处境。

天地间此刻只有我一个人,内心虽然有所恐惧,但是泛起融入其中的感觉,我也是山的一部分,这种感觉从未有过。

继续前行,边行进边呼叫同行队友,总于收到回复。我挑风小安全的地方等待队友,约一个小时后,终于看到对面山头有人影晃动。我们一起下到山谷,选择避风水源好的地方扎营,营地海拔5015米。

第十一天

时间:8月25日

行程:行程9.86公里,爬升341,下降506米。扎营在河谷,霜很大,营地海拔4967米。

今天没有按照原轨迹走,原本计划的山脊线改成沟里横切,在另一头会合,轻松不少,少走3个小山包,省了近200米的爬升。

上了一个碎石坡,有朝霞般绚丽的丹霞,这条线的特点是山脊,高海拔山脊的特点就是风大,荒凉。爬上两个小坡,五彩丹霞和远处的布迦雪山群峰交相辉映。

这里的丹霞虽然不如张掖的颜色艳丽色彩丰富,但有雪山为背景,有河谷里青青的绿色作为前景,美轮美奂。

之后沿着山脊下山,行至牧场,这个河谷非常宽阔,有白色、蓝色的帐篷,旁边停着越野车,看来这里出去很方便。

拐弯进入明天打算要翻的垭口,溪边两侧都是宽阔的湿地,这里牧草丰富,难怪这么多牧场。抄近路直奔主题,向垭口方向行进,在一个平坦的斜坡扎营,营地海拔4920米。

第十二天

时间:8月26日

行程:翻越有摩托车痕迹的垭口5100米,行程20.76公里,爬升392米,下降675米。今天走的有点多,但是路况很好,一路平缓下坡。夜宿格下贡村农家院草坪营地,海拔4610米,有小卖铺。

早上10点直奔目标标注点5120米垭口,湿地走起来软绵绵的,有时候需要从溢出水的沼泽地中通过。

就到了垭口下方,有摩托车行走的路迹,顺着车迹上山,草皮路很好走。200米的缓坡爬起来很轻松,不用休息一鼓作气就到了垭口顶。

小歇息补充能量以后快速下降,路况很好。今天的景致以草原牧场、湿地为主。昨天是满眼苍凉,今天是满眼绿色,隔了一道山,海拔也低了几百米,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景类型。

河谷中,湿地太湿,容易往下陷,有时候需要爬到山腰处,这样就要走弯弯绕绕的横切路,类似于盘山路。低头俯视谷底,溪水像细线一样落在山底,同样也是弯弯绕绕,蜿蜒曲折的向天边延伸。

边走边看,在海拔4800米左右的高原,这里水汽充沛,牧草肥美,像大草原一样,完全没有一点雪域高原荒凉的样子。

沿着溪流右侧前行至目标营地格下贡村,距离约3公里。过一座铁桥就是公路,沿路走到村庄,向村民打听商店消息,来到一家不成熟的农家院里。小卖铺只有几样食品,方便面、可乐、糖,其它都没有。和店主协商一番,买东西可在院子里扎帐篷。

第十三天

时间:8月27日

行程:今日行程轻松,都是机耕路和柏油马路,行程24.04公里,爬升489米,下降494米,16公里机耕路加上8公里柏油马路。营地海拔4582米,在露六卡布迦雪山招待所旁草地。

下撤点:公路很好,车也很多。

早上10点从农家院拔营出发,沿着机耕路一路连刷6公里,有时候选择超近路,路难走,都是湿地沼泽,脚陷进去再拔出来,满鞋泥浆。

到达距离色兴牧场1.5公里的河谷中,队伍休息,领队任我行指着远处的雪峰介绍:这是布迦雪山的卫峰,布迦雪山最高峰6328米,四周分布七八条冰川。接下来几天,我们能不同角度看到布迦雪山。

继续行进,拐进色兴牧场前方,路遇一家牧民,依旧是酥油茶、糌粑、风干牦牛肉招待。牛肉干是靠太阳晒熟的,牧民给了我们每人一把小刀,削着吃。

我第一次吃生肉,不知怎么下嘴,削了一片最薄最小的,观察了几分钟,下定决心放进了嘴里。奇怪的是一点也不腥,比预想中的好很多,纯正的肉味充满口腔。

告别牧民,继续前行,右拐经过一座小桥后进入另一个山谷,可以近距离看到炳茸等等冰川和布迦雪山。前方,青稞田后是柏油马路,这里要建景区,路修得好,直达冬庆。

马路右侧的河面越往前越宽,阳光照耀下,河水波光粼粼,初秋的牧场近处渐渐泛黄,远处还是绿色,层次分明,非常漂亮。

前方的布迦雪山凌空耸立,雪峰晶莹剔透,薄云轻纱一样环绕着它。队友说这个角度不算什么,以后还会有更好更近的。

继续前行,快7点时来到露六卡。这里很适合观景,面前有两座山峰,左边就是布加雪山主峰,右边是焫茸冰川,冰川下的冰湖叫焫茸措,一年里只有七八月处于流动状态,其余时间都凝结成冰。

焫茸冰川至今仍处于未发育完全的状态,或许对于那些藏地古老的冰川来说,还处于“青春期”,仍在蓬勃生长。

这里有村民开的招待所,只能提供群住的藏式床,其它什么也没有。没有电,没有供暖,厕所是外面自己找僻静的地方解决,收费每人100,实在是太不划算了。我们只有到外面的草地上扎营,营地海拔4582米。

西部雪山冰川探路段

起始点:俄噶格乡露六卡村—雅安镇荣噶村

时间:8月28日~9月3日

用时:7天

第十四天

时间:8月28日

行程:今天是路况最差的一天,基本都在大石海里跳来跳去。翻越5294米的色娘隆措垭口,行程8.67公里,爬升846米,下降349米。最高海拔5294米,最低海拔4580米。

露六卡村大概有10户人家,基本都开了家庭旅馆。初秋季节,牧民用除草机,把草除去一部分,收集起来作为牦牛冬天的草料。

我们来到一条沟的旁边开始爬升,长满草皮的坡爬起来很省事。爬升200米休息,这个平台很适合观景,牧草微黄,野花绽放,望对面雪山巍峨,三条如瀑的冰川悬挂在山体中,冰川脚下是一个不大的冰湖。

这个角度比昨天在低处看得更真切、直观,奈何天公不作美,布迦雪山以及周围数座雪山隐藏在云里雾里。

继续前行,到达色娘隆措,天气不好,绿措也黯然失色。我们沿着湖的左边行进,湖头位置就是今天苦虐的开始。石海一眼望不到边,上了一个平台,以为会有点路,想的美,依旧是石海。

连续几个小时都是在石头上跳来跳去,走这种石头路,需要专注,身手矫捷,一点也不能大意,不然很容易崴脚、滑倒。

下午3点,COROS 高驰手表连续三次传来雷暴预警,我们距离垭口还有约100米的石海爬升,时间紧急,不想被淋成落汤鸡,就得加把力。

约4点左右,大家翻上标注点5320米的垭口,实际数据来看,垭口海拔为5294米。

垭口没有名字,右侧有不断融化的冰川,表面灰尘很重。右侧山体风化严重,崩塌形成的斜坡是各种各样的石块,常有落石轰隆隆落下。

下坡石海和上坡一样多,走在上面,像跳舞,能锻炼全身208块肌肉,比练瑜伽都过瘾。

此时COROS 高驰手表还在不断提示雷暴天气,天边乌云越聚越多,大雨马上就要来了。如果被淋湿是很容易失温的。此时我们已经下降到海拔5100米的山谷里,有一块平整的河滩沙地,赶紧安营扎寨。

一切刚刚好,帐篷搭起来,暴雨也来了。风太大,帐篷摇摇晃晃,我们只能用身体在内帐里顶着。雨来的快也去的快,没过1小时很快转小。

第十五天

时间:8月29日

行程:今天是过得最苦的一天,翻越海拔5300米的乱石垭口,遇上风雨天,下午6点扎营在5180米的斜坡临时营地。行程5.39公里,爬升375米,下降322米。

早上细雨一阵接着一阵,直到中午时分,天气还未转晴。我们冒雨在乱石堆里行进。今天依旧在大石海里行进,雨天更加担心湿滑,可是事已至此,进退两难,改道下撤需要走20多公里,路况也不一定好,没准比这还难走。

雨一阵一阵的,越往高处越冷,在海拔5200米的石海中,我此时还穿着诺诗兰的单件软壳衣跳来跳去。行走中虽然身体产生热量,但是一件单衣已经顶不住了。天空突然袭来小冰雹,夹杂着雪花,我赶紧找了一块大石头做避风港,拿出STS的雨衣套在身上,以防失温。

手指已经冻僵,我补充热水与能量之后,继续前行。回望后面的队友,也都穿上了雨衣,在距离我不远处的乱石堆里艰难挪动,像蜗牛一样。

快接近垭口了,虽然天气不好,但是原地休息危险性更大,这里没有水源,没有平地。只能抓紧时间赶路,下降到海拔低些、安全的地方。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登顶垭口,这是个野垭口,当地人都不走,到处是各种形状的大石头,乱七八糟地堆成一片,一眼望不到边。

俯视下方,一潭碧绿的湖水镶嵌在谷底,尽管天气不好,湖水颜色依旧碧绿惹眼,旁边的冰川洁白耀眼,薄雾徐徐升腾,像仙境一样,给这个湖增加了些许神秘。

继续在石林里穿行,慢慢下降,终于看见草皮,证明折磨人的大石海路结束了。此时快下午6点了,找了一块草甸,有微微的倾斜坡度,赶紧安营扎寨。

今天大家都受寒气了,需要驱寒保暖,刚准备好,雨又来了,噼里啪啦下个不停。

听着风雨声,我反思自己,北京的空调大床网络水果大餐都不香吗?受这活罪到底图什么呀?图风景、图情怀、图探索……自己都不知道答案。

有时候我很后悔这样找虐,可是过去以后就会不长记性,还会计划下一条路线。这也许就是重装长线的魅力吧,痛并快乐着!这次的雨下的时间长,希望明天是个好天气。

第十六天

时间:8月30日

行程:今天休闲轻松,行程6公里,下降600米,包车15公里,夜住着尼普牧民家。

下撤点:公路,出去很方便。

雨夹雪下了一夜,积雪有几厘米厚。磨蹭到10点才拔营出发,沿着河边草坡下降,路很好,走起来很轻松,一口气下降到4800米的草甸上。

焫茸冰川被两座山峰共同托起,就这样猝不及防地轰然出现在面前,迅速占据了所有的视野。

一条巨型冰雪缎带宽阔而纯白,从遥远高耸的布加雪山山顶被一直拉扯,延伸到两山山脚之下,两旁的褐色山体,有些许微黄的植被点缀其间。如此震撼壮观的美景,是我心之所往的地方。

往下走,海拔越来越低,雪早已不见,牧场由微黄变为青绿,煞是好看,今天一整天都在欣赏美景之中度过。

下降到沟底,往前行进一点就是公路。这是布迦雪山为开设旅游景区特意修的路,这里将来也会像雨崩一样热闹。公路尽头是冰川下的圣湖,周围挂满了五彩经幡,湖水碧绿色,名叫“绿玉湖”——也就是焫茸湖,与布迦雪山组成神山圣湖的信仰。

湖水在太阳照耀下显出不同的颜色,层次分明,这里是接触冰川最近最直观的位置了。湖的另一头就是冰川了,冰舌直伸碧蓝色的湖里,冰的褶皱与冰碛非常明显。焫茸冰川是国内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悬冰川,只有近距离接触,才能感受到有多震撼。

现在来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偶遇北京过来的3辆自驾车,带了30多个镜头,专为摄影而来,车上带了洗衣机、咖啡机、茶具、几箱酒等等,出来旅行生活品质一点也不降低。

回到露六卡村,包车前往着尼普,在着尼普附近的藏民家过夜。

第十七天

时间:8月31日

行程:今天翻越了海拔5350米的着尼普垭口。行程8.88公里,爬升804米,下降370米,最高海拔5360米,最低海拔4550米,营地海拔5050米。

早上9点从着尼普牧民家出发,沿着河沟缓坡行进3公里,到了一处草地上。牧草很好,我们选择草皮陡坡直拔400米,到海拔5100米的地方。

中午的休息点是最佳观景处,抬头可见雪山巍巍,仿佛触手可及,看起来非常高大、直观。我们能看到完整的雪峰,雪峰下的冰川,冰川下的小冰湖,冰湖边金黄的植被,这是一幅完整的画。

继续前行,来到着尼普垭口底下,都是碎石坡。这个垭口是此次行程中最高的垭口,但是很好翻,路迹明显,顺着走就行,坡度陡的时候,用登山杖撑住,不要下滑,谨慎一点,大家不一会就到了垭口顶。

站在垭口向下望,能看到3个小海子,颜值都不同,一个是蓝,一个是绿,另一个是浑浊型的,各有特点。

垭口的另一侧望去,一挂洁白无瑕面积广大的冰川横立在眼前,冰舌太长,望不到尽头。我们下降需要经过这条冰川,在冰面上行走,需要一万个小心。掉进冰裂缝、暗河,滑坠,都是难以补救的危险。

可是这条冰川不得不过,我们只有全神贯注,脚下踩稳,每走一步用LEKI登山杖试探,确认安全才敢迈步。

通过冰川,下降到碎石路,前方就是翡翠色的杜钦措了,一汪绿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明媚耀眼。湖边的湿地碧草青青,我们来到湖边,选择平整干燥的草坪上安营扎寨。

原以为这里的河是冰川水,含矿物质高,不能直接饮用。意外的是在湖边湿地草丛中,有天然的泉眼,矿泉水清澈甘甜。

第十八天

时间:9月1日

行程:今天翻越5100米的杜钦垭口,摩托车可以翻过去的垭口。夜宿央堆村藏民家海拔4600米,行程15.16公里,爬升351米,下降856米,最高海拔5157米,最低海拔4625米。

早上10点拔营出发,我们沿着湖的右边行进,缓坡下降。出河谷,越往下走,坡度越陡,好在都有路迹,牧道很好,顺着走就行。

到达地图标注点小绿措附近,坡度突然加剧,很陡,下去是河谷,河面很宽,河水很浅,卵石裸露,找大一点的踩着过就行。切换到对面,就离爬坡不远了,向左拐,进入山谷斜坡,连续300米高的草甸斜坡,爬起来很累。

草地踩上去软绵绵的,踩的多了,腿也跟着软绵绵的,坡度不高,却很漫长。从低处到高处一直在爬升,太消磨意志力了,人只剩下机械行走。

途经姐妹湖,一蓝一绿,湖边斜切坡上有牧民摩托车压过的痕迹,证明这个垭口很好翻。到达杜钦措垭口顶,很平很开阔,有牧民堆砌的玛尼堆。

阳光正好,偶遇了当地的两位阿妈,带着一位小男孩,和我们一样都是去央堆村。他们走得很快,传统的服饰颜色很鲜艳,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告别他们以后快速下降,忽然电闪雷鸣,冰雹大雨狂风都来了,我连忙从顶包掏出Sea to Summit的轻量化雨衣披上。

这个雨衣只有160多克,能当帐篷地布,能披身上遮雨,也能搭建天幕,一物多用,是长线行程必不可少的装备。雨衣抗风保暖性很好,人也舒服了很多,再也不怕失温了。

接着往下走,路况好,走得快,下到底沿着河的右边走,走着走着,天气快速转晴了。高原上,天气变化比翻书还快。

行至谷口,有一小铁桥,下去就是央堆村。已经能看到下面修的平整的水泥路,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子,里面有小卖铺,移动电信都有4G网络,接近于城市文明了。

第十九天

时间:9月2日

行程:行程8.65公里,爬升536米,下降172米,其中2公里公路,其它都是野路和1公里的大石头路。临时营地海拔4997米。

今天是不寻常的一天。早上9点,我们从藏族朋友家出发,沿着公路行进约2公里,过铁桥后进入要探路的山谷。起初有明显的牧道,走着走着就不见了,遇到一位老者在放牦牛,之后发生的事与这位牧民都有关系。

我们上前询问,对方热情回应,用似懂非懂的藏汉双语加手势交流,问我们做什么的?我们如实回答,牧民比划手势让我们回去。

我们只有认真解释:来这里的目的是徒步旅游摄影,宣传当地的人文风光。我们不挖虫草,不偷牦牛,也不捡石头,不盗猎,会注意安全您放心吧,我们过两天就回丁青了。牧民像是听懂了,笑呵呵的。

我们继续前行,根本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沿着小溪边向前方缓缓爬升。在距离不冬措500米左右的位置,前队3人,我、雨落姐、大山哥挑了一个舒适的地方卸包大休息,等待后队队友。

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后面的两位队友被央堆村村民追上来拦截住,要求下撤。得知上面有我们,他们攀爬大石海陡坡上来找到我们,坚决要求我们回去。

他们都会汉语,能够很好地交流。先到的是4位少年,约15岁左右,红色衣服皮肤白净者看起来是个小领导,人未到声先到:

“谁让你们来的?你们从哪里来的?来做什么?”

“我们都是个人自愿来的,来旅游拍照。早上从央堆村上来的,前几天在布迦雪山,经过的每一个村子都登记了。”

“接到有人举报,你们带着枪。”

简直哭笑不得,我们怎么可能带枪?那位老牧民错把登山杖当作枪了,下山报告了村长,村长组织村民拎着1米多长的木棒,跑了5公里的山路特意来追我们。

雨落姐说:“小伙子,你认真看看我们这几个人,哪个也不像是猎人呀,我们都是退休人员,爱好户外,欣赏大自然的风光,来看看你们这里的不冬措。”

红衣少年嘀咕着,三个老头,两个女人,一个呼哧喘气的,是不太像猎人。

他们把包打开检查,翻了个底朝天,没有遇到可疑物品。反而对我们的装备非常好奇,他们都没有见过,我们分别解释名称和用处。

最后村长拍照登记了我们每个人的身份证后,气氛缓和了很多。我们笑着说:“这是登山杖爬山用的,不是枪,以后会有更多和我们一样行头的人来你们这里徙步、旅游。见的多了就不会闹这样的误会了。”

误会解除,大家都放下了戒备心,开始愉快地聊天。当提到我们要去不冬措拍照,他们都表示愿意陪同我们走一段。

浩浩荡荡的大队伍一起同行,有了藏族朋友的领路,我们很快就来到了碧绿色的小湖边,湖水近处是绿色 远处是碧青色,圆形的湖,湖边都落满了山体崩塌形成的大石头。

送到此,藏族朋友不再前行,我们合影留念以后,告别他们,沿着湖边大石头行进至湖头的水沟里,从这里进去就能看到要翻的垭口了。这条沟全部都是大石海,一路跌跌撞撞,终于走过来了。

在落石沟的尽头,有一块平整的空地,此时已经下午4点多,距离垭口有220米的爬升。由于和藏族同胞交流耽搁了3个多小时,我们担心下午天气突变,加上未知垭口的难度,看等高线地图有100米的坡很陡,不敢冒险,决定就地扎营。

第二十天

时间:9月3日

行程:翻越不冬措垭口5185米,行程18公里,上升312米,下降1020米到达荣噶村,此次圆满行程结束,包车晚上9点到丁青优雅宾馆。

第20天:9月3日,翻越不冬措垭口5185米。早上10点拔营出发,向不冬措垭口行进,都是大石海碎石坡路,没有一点路迹。好不容易上了一个平台,坡度稍微缓了一些,可是大石海更密集了,人在石头上跳来跳去。

艰难地往上走,开始陡峭的第二个100米爬升,流沙坡加上石海,走一步滑半步,还要时时担心落石,击中下方队友。

距离垭口20米,滑石坡更陡了,人像是在爬墙一样危险,双脚踩稳,重心向前,弯着腰,每走一步都要脚下扎实,再迈下一步。生怕重心不稳背过去,那就是灭顶之灾。这样的地方出了问题就不是小问题,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领队介绍说,这个垭口太野太危险了,是纯找虐,不适合大多数徒步者,应该走守静笃设计的丁扩拉垭口,那里有明显的牧民通道。

我们好不容易都爬上不冬措垭口,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在垭口望着远处的群山,苍凉大气,层层叠叠,旷远苍茫。 

接下来都是下坡路,下到噶布多半山腰的时候,能够清楚看到下面的公路。路况很好,过河点大桥也修得非常好,村子的民居偏汉化,砖瓦房很整齐。

回望高山上自己曾经走过的路,一点痕迹也没有,像是从未来过。这一路的艰辛与欣喜,已经消失在飘渺云深处。

全文图片,来自摄影师陈春石及队员玲玲、老海盗、雨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顶级线路丨2次深入天山狼塔,289张绝美照片
梅里雪山,怎么玩儿?
大横断12个顶级露营地
珠峰东坡行之四,郎玛拉垭口
金光普照下的贡嘎雪山,美得很耀眼!
怒江、碧罗雪山穿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