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耀峰:一文梳理流量的底层逻辑,迅速掌握万能流量模型
全文6767字,阅读用时大约20分钟

平时说到流量,看着说一个概念,指的可能是不同的东西。裂变、短视频、直播、店群、私域,都和流量有关,从哪里入手?

没有底层的模型支撑,实践中试错成本很高。

回到营销原点看:商家和用户交换价值,就要知道彼此的存在,互通有无。

从商家角度理解流量:让信息触达更多用户,进而关注自己。一是建立心理认知,做品牌曝光——知道你,二是引导行为动作,做引流加粉——关注你,就是流量的两个目标。

0  
去中心化的媒介,让流量趋于碎片化、部落化



流量在做信息交互的事情,借用传播学中的5W模式,梳理流量的底层逻辑,就要研究目标,信源,媒介,内容,受众这5个要素。

很多人对流量晕晕乎乎,要么是不知道这几个要素的存在,要么没有厘清中间的关系。

各种应用平台和工具层出不穷,都在吸引用户注意力,改变用户消费习惯,与之对应的引流方式,有的速生速死,有的长久不衰。要洞察最有效的引流方式,预见流量的趋势,你要抓住流量方式不断变幻背后的驱动力——媒介。


0.1  大众媒介下的传播是中心化、单向的,用户只能被动接受信息


大众媒介传播环境下,信源是商家,创造和表达内容;媒介是各类广播电视台,把内容传达给用户;受众是终端用户,被动接受内容。

秦池在央视砸个标王,第二年业绩就上涨五六倍,中心化的电视台关注度太高了!

信息单向传播,用户即便感兴趣,也做不了行为反馈。商家收不到实时反馈,传播后效果也不确定。


0.2  网络让之前的受众,变成集受众、信源、媒介为一体的人


网络让每个人都有表达机会,用户根据商家的信息进行二次创作,就成为一个信源!微信朋友圈把奥迪广告放成英菲尼迪,大家都很欢快,有素材可以加工创作了!

各种网络工具,图文音视频编辑软件,也为用户表达提供便利,创作难度越来越低。每个人都可以是作家,是摄影师,是导演!

把内容二次传播,这些人又变成媒介。各类搜索技术、推送算法,让用户只要表达,就会被关注。

抖音用户只要发布视频,系统默认推荐三五百的流量。大V大咖粉丝多,影响范围广;普通人粉丝再少,也能影响到身边的亲朋好友!

互联网,让每个普通人不仅做听众,还有机会做信源,做媒介!



理论上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一个“电视台”,成为一个“素人媒介”。但大多人没有使用这项能力,没有写公号,开抖音,做UP主,商品购后评价都放弃写。

即便做了这些,也只有亲朋好友几十个粉丝,完全成不了“电视台”。

结果就是,所有人还是信息受众,一部分人成为信源,更少的一部分人成了“素人媒介”。


0.3  吸引不了用户过来,就向用户走过去,拉拢“素人媒介“


每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用户关注了素人媒介,关注商家的时间必定减少!

普通素人因为有粉丝关注,成为大咖、网红、KOL、KOC,用户把时间用来关注这些素人媒介。

商家想争夺用户时间,用户不来关注自己,就只有自己过去,主动出现在用户面前!

所以商家就要拉拢有创作能力的素人创作者,帮自己创作内容,做自己的信源!拉拢有影响力的素人媒介,帮自己传播,做自己的媒介!



后面正文部分,通过流量模型的5个要素,帮你梳理出流量的底层逻辑。你可以用这个模型,拆解市面上各种流量获取方式。篇幅关系,具体技巧没有详细展开,后续留意韩耀峰这个公号的更文,会陆续详解。



1  
目标:心理认知做品牌曝光,关注转发做成交转化



1.1  单次引流活动,目标要唯一,重点要越明确越好


一个目标,是建立心理认知:让用户从不知道到知道你,记住你,类似品牌知名度;

一般是围绕自己的核心卖点,做持续性强化,让用户产生记忆点。

虽然说能影响多大范围的用户,效果不好量化,但如果是自有品牌,这块工作是品牌内容建设的基础。

另一个目标,是做出行为反馈:让用户做出某个行为动作。

面向终端用户时:侧重引导用户关注你的自媒体账号、进你的店。 

面向关键节点时:侧重怎么引导节点进行转发、激起讨论,让内容扩散出去。

有多少用户进店,多少关注,产生多少转发,这部分的行为效果,都可以量化衡量,而且离成交转化环节更近。



1.2  不同商家适合不同的引流目标


建立认知做品牌曝光的策略,属于数量优先,名气大,但离成交转化的动作还是太遥远,中间隔着千山万水。

以往传播学讲“效果”,用户有认知就可以,电视、杂志、报纸、综合网站的形象广告,就是这个逻辑。

媒体碎片化的时代,如果用户路径太长,用户注意力很容易被带走,前一秒看到你,后一秒就忘记了。

互联网环境下,用户可以即时反馈,决策环节被无限缩短。像头条快手接入购物车功能,就是帮助用户缩短购物路径。尤其适合低客单、可以快速决策的商品类目。

关键节点做转发,终端用户关注下单,这类目标策略,是侧重质量优先。

对起步阶段、有变现压力的商家,就可以优先从这种可衡量、易转化的流量做起。

2  
信源:是否能最大限度降低信任门槛


谁来出镜?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说出来,效果天差地别!

公司官方机构角色没有情感因素,用户有距离感,缺乏信任。

明星代言力荐,马云、雷军等创始人频繁出镜,专家KOL写详尽的使用报告,普通用户的好评体验。同样的内容,由这些节点作为信源进行表达,用户接受度更高。

如果必须以公司官方机构的角色出面,像很多公司的客服,会给自己起各种昵称,像一个人名,听起来就舒服一些。 



2.1  信源的三种角色


一个微信群里,有影响的大致有三类人:专家、群主、活跃群员。一个群的活跃度,取决于这三类人的参与度。

《引爆点》里有类似说法,一个概念、想法、产品能流行起来,需要专家、联络员、推销员这三个关键节点。

专家、联络员和推销员,可以理解为微信群内的专家、群主和活跃群员。

专家可能粉丝量不如群主,用户熟悉度不如活跃群员,但他对一件事物的评价,权重很高。群主就类似联络员,有广泛的用户基础,触达范围广。活跃群员就是推销员,因为脸熟,容易被用户信任,用户容易被说服。

回忆下各大卫视电视购物广告中,卖药广告的套路,里面三种人:医生或科研专家的角色,说这个药研发出来多么不容易,多么厉害;当红明星出来,说这个药值得信赖;最后是一个患者身份,以身试药,说对自己帮助很大。

医生是专家角色,做专业证明;明星是联络员,有粉丝基础,媒介触达范围广,能影响到更多人;普通患者,是推销员的身份,用户和他身份类似,就更容易被说服。



2.2  四个维度选择信源


确定信源时,标准是能不能方便用户接收、增强用户信任、引导用户反馈。

信源与内容风格是不是匹配?调皮可爱,还是严肃认真?

春节准备上映的《夺冠》,有网友就觉得黄渤是风趣幽默,陈忠和是认真稳重,角色选择有点不搭。印象有惯性,很难改变,选择时尽量要借助这个惯性。

用户对信源的信任度是否足够高?专家、明星、典型用户?用户对这个专家是不是信任,对这个明星是不是喜欢,是不是认同与典型用户是一类人?

同一条朋友圈文案、同一封销售信,大咖发出来和素人发出来,效果迥异!你以为是文案水平不足,实际上可能是个人势能不足。

与媒介渠道的属性是不是匹配?特定媒介上的KOL,异业联盟的商家?媒介也有自己的属性,文采出众的,适合图文媒介,形象出众的,适合视频直播。选择能放大信源优势,避免劣势的媒介。

异业联盟的商家,店主亲自给自己客户宣传你的广告,微信群里由群主出面帮你宣传你的广告,这都是借力媒介选择合适的信源。

传播目标,是要做品牌曝光,让用户留下印象,还是要吸粉引流,进而成交转化,让用户做出行为动作?

只做曝光用明星没问题,但要带货,网红、KOL是首选。


3  
媒介:只有媒介红利结束,内容红利才会开始



3.1  媒介策略:红利期付费扩张,蓝海期常态运营,红海期深耕私域


3.1.1  红利期付费扩张

媒介初期处于红利期,这时拼内容、拼运营,肯定会有效果,也能吃到红利。

各种站群、店群、号群,帮媒介填充海量内容,媒介会最大限度放宽条件。风险在于,受媒介后期政策调整的影响非常大。

当然按部就班也可以,一两个人的小店,也很容易存活。

另一种做法,是在第一时间配合媒介的广告服务,测试ROI可行后,通过付费投放,快速扩张。与帮媒介填充内容相比,媒介更喜欢你花广告费。

类似直通车一开始就猛砸,广点通刚出来就猛烧,抖+刚出来就疯狂投放,每个现象级媒介上面,都有一批企业通过付费投放,获得爆发式增长。


3.1.2  蓝海期常态运营

媒介红利期结束后,一些个体创业者、小微企业会更换媒介平台,寻找新的有红利媒介。

看重稳妥的商家,因为媒介平台的规范成熟,开始大规模介入。这类公司流程化标准化的作业方式,不抵野路子的高风险高收益,但精细化的运营效率更高。

无论是淘宝、拼多多这类兼具媒介和渠道功能的平台,还是快手、抖音这类短视频直播平台,都是在初期被个体创业者、小微企业验证过是可行的,后期大规模的商家才开始进入。

各类公关营销中讲的媒介,或者品牌做全网信任内容铺垫时,也是这类有一定影响力的媒介。科特勒的《营销管理》中,称作赢得媒介。

换个角度理解:1、规模化商家的稳妥或者说迟钝,给个体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提供了一段生存期,2、现在很多企业提倡组建黑客增长团队,是在前置介入媒介的时间点,挖掘媒介红利期的价值。


3.1.3  红海期深耕私域

媒介完全成熟,被市场完全接受,就进入红海期。不仅用户、同行涌入,更多替代媒介也出现,流量逐渐被瓜分殆尽。

大河里没水,就要珍惜水池里面的。这时就重视自有媒介,做私域运营,深挖已有用户的价值。

大企业会从底层技术入手,小企业通过人力来弥补技术缺陷。常见的自有媒介,包括并不限于自媒体、网店、门店、产品、各类社交工具、小程序、APP等。

去年开始被热议的“私域流量”,就是站在社交工具,尤其是微信角度,来理解自有媒介的。除了微信,其他像QQ、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都属于基于社交工具的自有媒介。

社交工具天然就能直接触达用户、引发反馈,也就成了私域流量的重点工具。



3.2  刺激感官越多,传播范围越广,速度越快,刺激感官越少,传播介入度越高,影响力越久


《理解媒介》里,媒介分为冷媒介和热媒介、

区分标准是信息清晰度的高低,清晰度不高,用户理解起来有难度,要发挥想象力,或者分析思考,就是冷媒介。

信息清晰度高,能直观理解,不需要花费额外精力做分析判断,这类媒介属于热媒介。

排除学术研究,从应用角度讲,把不同时期的媒介放一起研究比较没有意义,也就不纠结具体某个媒介的分类,但可以借这个观点,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



和图文内容平台比,短视频直播平台就属于热媒介,能同时刺激用户眼睛和耳朵两种感官,用户接收信息的门槛低,这种媒介就容易带动用户情绪,刺激即时的冲动消费。

在有一定品牌曝光的前提下,借力短视频直播平台这类热媒介,会成为大多商家做成交转化的常规媒介。

但热媒介无法带去深度思考,客单价不会太高。看现在短视频和各类直播平台上的产品客单,几元到几十来元,超过百元,转化率就直接下掉!

相比短视频直播平台,图文内容平台只能影响用户的视觉,就属于冷媒介。阅读图文需要更多专注度,用户深度介入,客单价就比短视频、直播平台上面的高!一些营销软文的商品客单,价格去到一两千元也正常!

这样看,也不能说图文内容平台没落,不同类目适合不同媒介,相当长一段时间,两者会互为补充!

当然,在可预见的将来,让用户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能全面激发用户的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这应该才是媒介的终极形态。



4  
内容:内容创作模型的两个维度:动机层次和五种感官



4.1  三种内在动机类型:身心灵


4.1.1  三种内在动机类型:身心灵

在创作内容时,要思考能不能激发用户的内在动机?激发用户哪个层次的内在动机?

你说肯德基上新套餐,和用户是没关系的!但说肯德基上新套餐了,春节期间买一送一。这句话就和用户有关系了,用户有便宜可占!


脑科学里有个三层大脑理论,将人的大脑分为原始脑、哺乳脑、人类脑三个层次。通过满足大脑不同层次,也可以将人的动机分为三层。


4.1.2  身:原始脑

引导用户追求希望,逃避恐惧,包括各种实用价值、原始需求等内容。

在海报上说石榴果汁免费,扫二维码免费领!喜马拉雅上,一个护肤类音频节目文案上写:关注微信免费领取《祛斑秘笈30招》。这些是给用户物质利益、实用价值、直观好处等的刺激。 


4.1.3  心:哺乳脑

引导用户情感宣泄,情绪共鸣,追求快乐,逃避痛苦。

卖酸奶的广告,没有说酸奶好喝不好喝?价钱多少?视频短片画面是男孩把这个酸奶送给女孩,主题是把全世界都送给你。用户一看,联系到自己给女朋友表白。这是做情感的共鸣,宣泄,情绪表达。


4.1.4  灵:人类脑

引导用户的价值认同,逃避排斥。

京东读书的海报上,为了鼓励分享,上面显示今天读了多少分钟的书,连续读了几天了,读过什么书等。这些是在精神层面上给用户刺激。


4.2  越接近身的内容,流量增速越快,越接近灵的内容,忠诚度越高


相比前面强调情感共鸣的酸奶品牌,另一个竞品强调自己的酸奶好喝又便宜,买一送一,谁的宣传效果会更好?

从速度上来讲:越接近身的层面进行刺激,用户反馈效果越快,行动力越强。越靠近精神层面、价值观的刺激,用户反馈越迟缓慢,行动力越弱。


但从持久性上讲:一旦用户受到影响,越接近精神层面的刺激,引流效果越持久,而被物质利益吸引来的流量,流失的也越快。


4.3  适合网络媒介的内容呈现方式:图文音视频


不同媒介,适合承载不同呈现方式的内容。在不同的媒介上,侧重的眼耳鼻舌身五种不同的感官,你要设计对应的内容。

视觉化的内容,以符号、颜色、语言文字、海报图、表情包等呈现。

刺激听觉,就要把内容设计成音效、编成歌曲、转为音频等。两元店和休闲茶室的背景音乐,风格肯定是迥异的。电脑品牌商只要在广告结尾放3秒的intel声效,intel就返40%广告费,目的是让用户形成声音记忆。

要刺激嗅觉,就要设计不同气味,《品牌洗脑》里面甚至提到:这种气味会影响到还未出生的婴儿,在出生多年后的气味偏好。

超市食品区的售货员会让你免费品尝,这是刺激用户的味觉。



早年在货架前摆一个大柜台的那种百货商场,都换成开放式的超市,让用户随手试用,这是在增加用户触感。

线下的购物环境,能全方位的刺激眼耳鼻舌身,用户体验比网络上会更好。

白天刷电视剧《全职高手》,弹幕里面网友诧异叶修打工网咖的豪华装修。线下越来越多的实体店,也非常注重装修氛围的设计,本质是营造对用户的五感,乃至六识的刺激,让用户全方面的沉浸。

沉浸感越强烈,对情绪调动越大,而波动的情绪是行为动作的催化剂!

互联网环境下,内容只能以图文音视频呈现。但可以预见,为了全面刺激用户感官,让用户沉浸体验,在虚拟现实的媒介环境下,很可能出现各种外挂的硬件终端设备,搭配产品的程序代码,传递刺激用户五感的内容。

比如气味盒、手感器,类似彩色打印机的原理,只要在网络上下载相关产品的气味代码、触感代码,就可以在你的这个硬件终端设备上,实时闻到相关的味道、触摸到和实物产品类似的手感。

技术的发展,影响着媒介的更迭,进一步决定着不同的内容呈现方式。不同时期,相应的对内容呈现的技能要求也发生变化。

早期是E-mail、销售信这类文字形式,文案能力很稀缺;

后面商品详情页、销售单页、海报图这些,增加了美工、视觉工作者的从业机会;

当音频、视频,甚至直播也成为主流,视频拍摄和编辑、主播等技能要求进一步出现;

可以预想5G出现后的虚拟现实,当网络能实时传递气味代码、触感代码,编程人员的广阔机会也不远了;

或者更遥远,技术进一步发展,如果内容可以直接置入大脑,快速全方面的影响用户,你又会怎样选择?

图片可能PS,直播可能美颜,气味和触感代码也可能美化,对用户的分辨能力要求也更高。

至少目前来看,任何一种刺激再多感官的内容呈现方式,都以文字内容为基础,这是内容的底层代码。



5  
受众:每次和同一类人对话,避免全面撒网



受众是你的沟通对象,你是面向终端用户,还是面向关键节点?

面向终端用户,目标可以是品牌曝光、吸粉引流、成交转化。大众媒介传播环境下,不需要做多次传播,只关注终端用户就好了。

但网络环境下,就需要特别重视关键节点。你的一个普通用户,可能后面有一群铁杆粉丝,可能是某个领域的KOL。

你的内容、服务、产品做得好,受到关键节点的传播推荐,很容易为自己带来更大影响力,更多终端用户。

受众的运营,可以从自有媒介、私域流量的角度去考虑。受众的确定,是在制定引流方案时,结合引流目标,就要明确的,避免搂草打兔子的想法。


6  
要抄,就抄全!



拆解每个流量活动,制定每个流量策略,都可以从这五个要素,目标、信源、媒介、内容、受众,逐一梳理。

尤其借鉴其他人的引流方法,不能只看一两个点。看别人在抖音加粉,自己去做就没有效果。你只看到媒介,有没有研究对方的传播内容?

或是全盘复制了对方的内容,也去同样的媒介做投放,但用户对信源信任度不够,最后没达到预期效果。

要抄,就抄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直播电商能火多久?
视频号的底层密码:流量生态颠覆
【干货】从0到坐拥800万粉丝,二更是如何做到的?
做过小程序的商家要注意 怎么利用微信小程序引爆流量红利
2018年电商三大趋势,小程序首当其冲,赚一年抵十年!
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这或许是下一个亿万级市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